第七十二章 監視

字數:7380   加入書籤

A+A-




    “唏律律!”

    封行健下意識的勒住馬韁,胯下的戰馬高高揚起前蹄,良久才重重落下,險些將封行健顛下馬來。但是封行健卻根本顧不上這些,他微微皺眉,掃過馬前肅立的一排黑衣衛士,然後轉向了十裏長亭,長亭四邊圍著白色帷幕,看不到裏麵的情形,而長亭的台階上站著一個黑衣人,劍眉星目,正麵無表情的望著他,正是自己如今的頂頭上司,情報司司長鐵無塵。

    封行健連忙滾鞍下馬,搶步上前,跪倒塵埃:“屬下駐朝鮮百戶封行健參加司長大人。”

    “封行健,你這是要去哪裏啊?”良久,一個清冷的聲音傳來。

    “回大人,屬下受皇命趕往朝鮮赴任。”

    “天寒地凍,又接近年關,封大人冒著風雪趕路,真是赤膽忠心啊!”

    “大人,屬下……”封行健心中咯噔一下,正要辯解,卻聽鐵無塵一聲令下:“拿下!”封行健大驚,欲要反抗,脖頸上卻已經被壓上了明晃晃的鋼刀,同時身後響起了一番打鬥聲,然後伴隨著幾聲慘叫,封行健的護衛猝不及防,瞬間被埋伏在兩旁的情報司衛士製服,幾個反抗最激烈的被毫不留情的當場處死。

    封行健被摁倒在地,他努力側過脖子,望著鐵無塵:“大人,這是為什麽?”

    “為什麽?封行健,你還有臉問?”鐵無塵冷笑一聲,一揮手:“帶進去!”

    封行健跌跌撞撞的被推進亭中,然後屁股上就被踹了一腳,跪倒在地。封行健掙紮著抬頭,映入其眼簾的是一個身穿緋色官服的中年人,他望著封行健的眼睛,淡然道:“封行健,你沒想到吧?”

    “大人,您怎麽會在這裏?”封行健驚道。

    “我怎麽就不能在這裏?”王度輕輕撣了撣衣服上的塵土,斜眼瞥了一下跪在旁邊的原情報司副司長喬洪道:“好一頓雙簧啊,現在是不是該說實話了啊?”

    封行健望了望遍體鱗傷的喬洪,苦笑一聲,緩緩低頭俯首:“大人,小人認罪伏法,隻求一死,希望不要連累家眷!”

    “你覺得,可能嗎?”王度淡淡的道。

    ……

    方孝孺放下茶杯,望著麵前對坐的老友,微笑道:“四年了,皇上終於將子澄兄調回京師了,以後我們又可以一起共事了!”

    “是啊,希直兄,”黃子澄也感慨道:“時光過的真快啊,十年前,今上還是儲君,我們輔佐今上,沒想到十年過去了,我們又開始輔佐太子了。”

    “是啊,”方孝孺也有些感傷:“想想今上做儲君時,就好像昨日一般,可惜,”方孝孺搖了搖頭:“我已經許久沒有機會麵聖了。”

    望著略微有些頹廢的老友,黃子澄趕緊安慰道:“賢弟,你別多想,國子監乃天下文學正宗,國家人才儲備之所,皇上任命你為國子監祭酒,足見對你的信任。近年來,皇上屢次抽調國子監的監生出任要職,官至知府的也不在少數,足見皇上對你的信任和倚重啊!”

    看著有些急切的黃子澄,方孝孺啞然失笑道:“子澄兄,不必多慮,我對皇上並沒有怨懟之心,隻是有些感慨而已。”

    看著黃子澄有些異樣的眼神,方孝孺歎道:“剛到國子監的時候,我很多事情都看不慣,覺得皇上放縱雜學,排斥儒學,尤其是胡儼任司業之後,國子監的風氣更是大變。胡儼竟然派監生到科學院去參觀、學習,後來甚至將科學院的匠師,嗬嗬,現在叫工程師了,請到國子監講學,開始的時候,我極力反對,可是皇上卻極力讚同,我沒有辦法,那是我最鬱悶的時期。”

    “但是慢慢的,我的想法就改變了,子澄兄可知道為什麽?”

    “嗬嗬,我不知道,說說看?”黃子澄搖搖頭,有些興趣盎然的問道。

    “不說新式紡織機、水力鍛造機這些利國利民的器械,就是科學院做的斜塔雙鐵球落地實驗、棱鏡分光實驗、加速度實驗、鍾擺實驗,以及新發明的蒸汽機,都讓小弟震撼非常。”

    “子澄兄,你知道嗎?”方孝孺兩眼放光,盯著黃子澄道:“當棱鏡分出的七彩光照到牆上的時候,小弟差點眼前出現了七彩祥雲,仙境出現在人間;鍾擺實驗看起來簡單,但科學院卻做出了可以精確計時的時鍾;蒸汽機更是威力無窮,其力量可以抵數十頭牛馬之力,而且根據科學院的說法,還可以做出力氣更大的,到那時候,劈山開石,移山填海,都不在話下!”

    “這些東西,都是小弟做夢都沒有想象到的,但是卻活生生的出現在小弟麵前。”

    “嗬嗬,”黃子澄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然後放下茶杯,撫了撫下頜的胡須,微笑道:“你所說的這些東西我都沒有見過,但是在開封時,陛下和愚兄說過不少類似的東西,愚兄當時是將信將疑,不過陛下說,在京師可以親眼目睹。今日聽賢弟一說,愚兄心中更沒有疑惑了。”

    “這幾年,愚兄在河南時,黃河連年泛濫,但懂得治水的官員極少,沿河百姓困苦至極,愚兄卻束手無策,隻能調集民夫蠻幹。嗬嗬,”黃子澄摸了摸頭,有些不好意思:“這是皇上的說法,後來皇上從武學、科學院,還有賢弟的國子監調集了一些治水、測繪的人才,還有一些工程師,這些人給愚兄幫了大忙,百姓不需要那麽疲憊,效果卻好了許多。按照皇上的說法,‘這就是知識的力量啊!’。”

    “從那時候起,愚兄明白了皇上推崇雜學的原因,也知道了自己的短處,所以這一次皇上調愚兄回京,愚兄心甘情願,因為愚兄不適合在地方做布政使。”

    “哈哈哈!”說到這裏,方孝孺和黃子澄忽然對視一眼,哈哈大笑起來,闊別多年,老友重逢,卻發現相互之間仍然是誌同道合之人,不由得欣喜若狂。

    ……

    之後的氣氛愈發熱烈,兩人慢慢聊起了太子的教育問題,說的眉飛色舞,間或有些爭執,卻絲毫不傷及感情。

    就在這時,門外突然響起了敲門聲:“老爺,廖家的兩位少爺有急事求見老爺。”

    “嗯?”方孝孺微微皺眉,抬頭望了一眼黃子澄,有些為難。但黃子澄正聊在興頭上,不願意就此離去,所以就笑著接口道:“是賢弟的兩位高足吧,德慶候的後人,愚兄也許久未見他們了,讓他們到這裏來吧。”

    “好吧,方時,讓他們過來吧。”方孝孺略微猶豫了一下,但黃子澄已經如此說了,他自然不好駁回,容易傷了和氣,況且方孝孺也信奉“事無不可對人言”,做人坦蕩慣了,不當回事。

    時間不長,門外進來兩個年輕人,個子不高,皮膚白淨,文文弱弱的,正是德慶候廖永忠的孫子廖鏞、廖銘。他們進屋後,見到黃子澄也在,不由得愣了一下,但廖鏞很快反應過來,趕緊過來恭恭敬敬的給方孝孺施禮,廖銘略微慢了半拍,但不仔細看,也注意不到。

    黃子澄撚須微笑,心道這個廖鏞有點城府,應變也迅速,廖銘要稍差一些,不過也不錯,隻可惜德慶候戎馬一生,爵位卻隻傳襲了兩代就斷了,廖鏞、廖銘沒有爵位,廖鏞作為嫡孫,也不過是散官而已。

    “怎麽了?今天過來,有什麽事情嗎?”方孝孺正和黃子澄談得高興,卻被二人打斷,所以麵色有些不愉,但態度仍然比較和藹,從這裏可以看出來,他對這兩個學生是比較滿意的。

    “嗯…..回老師,”廖鏞偷眼看了一眼黃子澄,有些猶豫,但老師開口詢問,不能不答,最後咬了咬牙道:“這兩天,學生發現被人跟蹤。”

    “什麽?”方孝孺愣住了,心道:“就這?你大晚上跑過來,就是為了告訴我這個?”

    黃子澄卻臉色凝重的道:“你們確定是有人跟蹤?”

    “是的,事情是這樣的,”廖鏞定了定神,將事情娓娓道來。

    為了安撫開國功臣後人,以及收攬人心,在建文元年,朱允炆就下了詔書,讓百官推薦其中的優秀良才為官,但最後發現這樣的人並不多,因為老朱動手還是比較幹淨利索的,大部分功臣都斷根了,最後隻找到一些如廖鏞這樣的三代人物,朱允炆令吏部、禮部考核,按照其誌向,分配到武學和國子監就讀,將來可以賜一個好的官職。

    方孝孺舉賢不避親,親自舉薦了自己的兩個學生,但是出乎方孝孺和朱允炆的意料,兩人不願意去武學,反而選擇了國子監,朱允炆無可無不可,隨他們便;方孝孺倒是有些惋惜,所以對二人更加悉心教導,二人的學問也長進較快。

    但是這兩天,廖鏞、廖銘發現府外出現了不少盯梢的探子,在他們出門時,這些盯梢的人還會跟上來,讓他們不勝其煩,惱火至極,但是廖家已經沒落,他們也不知道怎麽辦才好,隻好來請教方孝孺,沒想到黃子澄也在。

    聽完他們的描述之後,黃子澄撚了撚胡須,半天沒有說話。而方孝孺卻挑了挑眉毛,沉聲道:“廖鏞,廖銘,你們最近有沒有做作奸犯科的事情?”

    “沒有,老師,絕對沒有。最近一段時間,京城裏氣氛緊張,老師和娘親都叮囑我們不能惹事生非,我們牢記教誨,絕對不敢犯。”廖鏞連忙擺手,廖銘也跟著搖了搖頭。

    “這就奇怪了,難道?”方孝孺“嘶”了一聲,轉頭看了看黃子澄,發現黃子澄臉色凝重,連忙問道:“子澄兄,您剛從開封皇上身邊來,是不是想起什麽了啊?是不是……”

    黃子澄定了定神,看了看方孝孺著急的樣子,又掃了掃廖鏞,笑道:“賢弟勿憂,皇上仁慈,絕對不會做這種事情的,按照愚兄的估計,”黃子澄突然頓了頓,道:“對了,廖鏞,那些人是調查司的人嗎?”

    “不清楚,不過,”廖銘突然插口道:“應該不是,這些人一身的軍旅氣息,不像調查司的探子。”

    “這樣事情就嚴重了,”黃子澄臉色凝重的道:“這很可能是安全司的人。”

    “安全司?嘶-----”方孝孺、廖鏞、廖銘都有些驚愕。

    安全司這個名字出現的時間不長,在京中更是隻有十餘日時光,但是卻已經有了止小兒夜啼的效果,因為它第一次露臉,就查封了調查司,調查司千戶以上的軍官全部成了階下囚,到現在都沒有緩過氣來;第二次則是軟禁台王,那可是皇上的親弟弟啊!說起來,其所作所為,其囂張跋扈程度,比昔日的錦衣衛似乎更勝一籌。

    望著三人驚愕的神色,黃子澄心中暗歎:希直,還有希直的兩個學生,讀書都有點讀傻了,一點都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安全司是皇上授命成立的,怎麽會無緣無故的監視廖家呢?但如今的廖家不值一提,沒有半分權柄,到底是為什麽呢?

    不過黃子澄也想不到什麽原因,最後隻能叮囑他們兩個最近不要出門,不要招惹是非。

    但是廖鏞卻沒有立刻應是,而是咬了咬牙道:“學生並不擔心我們廖家,我們廖家已經徹底沒落了,沒什麽值得別人惦記的了。學生隻是擔心老師,擔心這是衝著老師來的。”

    “衝著我?”方孝孺有些愕然:“不會的,為師不過一個祭酒,你們想多了。”

    “嗯,”廖鏞低了低頭,低聲道:“那學生就想不到什麽原因了。”

    “別瞎想了,你們下去吧,最近哪裏都不許去,在家安心讀書,過年的時候,為師要考校的。”

    “嗯,學生領命!”

    “好了,你們去吧!”

    “是!”

    望著廖鏞、廖銘的背影,方孝孺眉頭緊皺,怒道:“皇上,怎麽這麽熱衷於搞這些莫名其妙的東西啊,先帝有錦衣衛,今上呢?有了調查司還不滿足,還設立了情報司,現在又多了個安全司,皇上的疑心實在太重了啊。”

    “嗬嗬,”黃子澄苦笑道:“這種組織是免不了的,賢弟也看到了,調查司一旦出了問題,危害甚大啊!”

    “所以啊,就不該有這樣設立這樣的組織。”談及此事,方孝孺有些痛心疾首:“皇上不像以前那麽宅心仁厚了,不怎麽相信人了。”

    “是啊,君心難測啊,皇上不是當年的少年了,他登基已經六年了。”

    “這倒是……”方孝孺聲音低了下去。

    “不過,賢弟,廖鏞的說法也有一定的道理,你不能掉以輕心啊!”

    “什麽?”方孝孺有些費解,看向黃子澄,卻發現黃子澄重重的點了點頭。

    ……

    “你看清楚了?”

    “是的,安全司派人調查廖家了,小的看的真真的,已經盯了兩天了。”

    “好,太好了,大事將成!”

    ……

    巢湖,古稱“居巢”、“南巢”,相傳夏朝的最後一位國君桀就是被商湯流放於此。巢湖水波萬裏,唯一的出水通道為裕溪河,流入長江。昔日朱元璋駐紮和州,意圖渡江攻取金陵,卻沒有水軍,最後得盤踞巢湖中心的姥山島上的俞廷玉父子、廖永安、廖永忠兄弟相助,在馬塘口擊破元軍水師,攻占采石,進而襲取金陵,才奠定不世帝業。所以,巢湖可以說是朱元璋的福地了。

    但是,大明朝建立之後,朱元璋卻下令對幾個著名的湖泊,如巢湖、蕪湖、太湖、洞庭湖、鄱陽湖等都嚴加控製,設立了不同規模的水師,主要目的是為了防止滋生湖匪,說的更露骨一點,就是為了防止有人學樣造反……

    隻不過承平日久,各個內湖水師日趨衰敗,巢湖水師也不例外。

    平安坐在帥案後麵,仔細審讀著手裏的情報,臉色越來越難看。突然,平安把情報往桌子上一拍:“糟了,我們中計了!”

    “怎麽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