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軍事會議
字數:4617 加入書籤
楊士奇的奏章篇幅不長,但內容翔實,包含衛所、官員、藩王、倭寇等方方麵麵的問題,而且資料齊全,囊括了洪武末年朱允炆理政時期到建文六年的所有資料,分析有理有據,最終的結論也非常明確,隻不過略微有點危言聳聽。
楊榮肅立在旁,神色看不出什麽異樣,但是其袍袖下的雙手卻緊緊握住拳頭;解縉略微低頭,斜視著正在讀誦奏章的楊士奇,臉色陰沉。解縉年少成名,有神童之稱;楊榮是進士出身,以聰慧機警著稱,而楊士奇呢?別說進士了,連秀才、舉人都沒有中過,是軍戶中的逃戶,皇帝登基大赦才僥幸逃過一劫而已。但是如今,這個楊士奇卻老母雞變鴨,上了這麽一份奏折,看樣子,還說到皇上的心裏去了,這讓自命不凡的二人一時有些無法接受。
劉璟心下也有些惱怒,從程序上來說,楊士奇應該和他透透口風的,這樣一旦奏章出現問題,自己還可以幫他遮掩一二。但現在說什麽都晚了,劉璟故作鎮定,一邊聆聽著楊士奇的奏章,一邊偷眼觀察著朱允炆的神色,同時心中琢磨著該如何回答皇上的問話。
“微臣恭請皇上聖斷!”
念完奏折後,楊士奇跪倒在地,朝朱允炆行了大禮。
朱允炆略微猶豫了一下,卻沒有讓楊士奇起身,而是轉頭掃了一下劉璟等人,麵無表情的道:“剛才士奇的奏章大家已經聽過了,諸位覺得怎麽樣?”
解縉偷眼看了看朱允炆的神色,又望了一眼跪伏在地的楊士奇,大腦飛速運轉,最後下了決心,走出了躬身施禮道:“皇上,臣以為楊士奇之言,純屬誇大其詞,不足采信!”
“哦?為何?”
“回皇上,如今大明國力正蒸蒸日上,蒙古人遠竄漠北,額勒伯克更是被魏國公一舉成擒,成為階下之囚;另外朝鮮、東北已經基本平定,駐軍所需糧草可以就地征集,糧草轉運已經逐步下降;至於衛所暴動、官員貪汙,曆朝曆代均有之,澄清吏治即可;而白蓮教和倭寇,臣以為更是無稽之談,朝廷大軍一到,即可立刻蕩平!”
“所以,微臣以為,楊士奇所說,純屬危言聳聽,不足采信,還望皇上明察!”
“嗯,”朱允炆微微點頭,轉頭道:“仲璟,勉仁,你們呢?對了,士奇,你起來吧,地上有些冷,多注意身體!”
“謝皇上!”
劉璟瞳孔微縮,但卻沒有猶豫,走出來拱手道:“皇上,臣以為,楊士奇所言,雖說有些虛妄,卻也有可取之處。”
“是嗎?說來聽聽!”朱允炆突然坐直了身子,笑了笑道。
“臣以為,這幾年大明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白蓮教成不了什麽氣候。隻不過,臣以為衛所、倭寇卻不可小視,臣擔心,擔心……”
“擔心什麽?”
劉璟猶豫了半晌,最後斷然道:“臣擔心,再有燕庶人之亂!”
“什麽?”
劉璟的聲音雖然不高,卻如同一個炸雷一般,炸的殿內的解縉、楊榮身子一個趔趄。解縉的腦子“嗡”的一聲,他這才明白楊士奇奏章裏的潛台詞,自己的分析雖然有些道理,但除了在皇帝麵前暴露自己的淺薄之外,毫無用處。而楊榮則暗自慶幸,幸虧沒有搶先發言,總算沒有出醜。
朱允炆將眾人的神色收到眼底,心中暗自歎息,解縉文采雖好,卻不夠敏銳;楊榮雖然聰慧,大局觀卻不如楊士奇,都需要好好錘煉才行啊。
良久,朱允炆轉頭道:“劉振,毅國公應該議事結束了,讓他們過來吧。”
“是,皇上!”
……
時間不長,平安、耿璿等人魚貫而入,向朱允炆施禮後,與劉璟等人分立兩旁。
“毅國公、長興侯,你們商議完了嗎?”
“回皇上,已經商議完畢!”
“很好,來人,擺上地圖,仲璟,你先把最近的情況說一下吧。”
“是,皇上。”
劉璟首先朝朱允炆行禮,然後拿過指揮棒,在地圖上點了點道:“皇上、諸位將軍、大人請看,由於調查司生變,已經不可信任,所以皇上命令監察禦史、安全司和特戰營巡視各地,其中監察禦史巡視各地官吏,安全司巡視藩王貴戚,特戰營則負責打探叛軍情況。”
“監察禦史方麵除了一些貪官汙吏之外,沒什麽發現。”
“安全司組建時間不長,重點關注了山東的齊王、魯王,還有河南的汝南王。”
“其中魯王已經奉詔入京,兗州沒什麽異動;但齊王則有些不正常,他用自己的護衛替換了青州守城軍士,不許他們巡邏;同時還私自加築王府和城牆,可以說,不軌之心已經昭然若揭。”
“再有就是汝南王,他是周庶人的二子,靠告發其父僥幸保住了爵位,但是他到汝州之後,卻並不安分,搜羅土匪惡霸,無惡不作,雖然皇上下旨申斥,卻收效不大,最近汝州方向也有些異動。”
“至於特戰營的情況,微臣並不了解!”說到這裏,劉璟躬身施禮,退了下去。
“匡將軍,你來說一下特戰營的情況!”
“是,皇上!”
“大家請看,”匡毅施禮之後,點著地圖道:“末將根據皇上的命令,朝河南、山東、直隸等地派出探子,末將給他們的命令是搜索大批駐軍的行跡。”
“這兩個月來,特戰營搜索了山東的青州、兗州、濟南,河南的歸德、汝州,直隸的鳳陽、滁州、定遠、江浦等地,最後發現廬州、巢湖、和州一帶有大隊人馬調動的跡象,所以末將以為,叛軍應該隱藏在巢湖,他們的目的很可能是在等待陛下大軍渡江時刺駕!”
“什麽?”
“怎麽會這樣?”
“誰有這麽大的膽子?”
已經知道這個消息的將軍們還好,劉璟、楊士奇等人則大吃一驚,紛紛看向地圖上的巢湖、和州等地,同時議論紛紛,群情激奮。
“肅靜!”朱允炆擺了擺手,劉振高聲喝道。
“皇上贖罪!”
“好了,匡將軍,青州、兗州、汝州等地是否有異動?”
“這個,”匡毅愣了一下,斟酌了一下道:“回皇上,末將不敢斷言。”
“嗯,好吧,毅國公,長興侯,你們已經商議妥當了嗎?”
“回皇上,”平安、耿璿對視一眼,然後平安走了出來,站到地圖旁,道:“末將和長興侯等人商議了一下,認為叛軍隱藏在巢湖的可能性很大。”
“首先,巢湖中島嶼眾多,適合隱藏大軍;其次,巢湖與長江相連,距離江浦不過一日的行程,如果我軍渡江之時遭遇突襲,未必沒有成功的可能。”
“但是,”朱允炆暗自盤算了一下,道:“朕有個疑問,如今已經是冬季,巢湖雖然隱蔽,但是叛軍隱藏其中,天寒地凍,必然苦不堪言。而且臨近京師,被發現的可能性很大,他們為什麽不北上呢?”
“這個,”平安搖了搖頭,道:“末將也說不清楚。”
“那如何剿滅叛軍,你們應該有計劃了吧?”
“有,是這樣的……”
……
商議完畢後,朱允炆留下了劉璟,問道:“仲璟,巢湖乃廖家的起家之地,有沒有可能廖家也參與其中?”
“這個,也不無可能!”
“那麽,方先生是否知情呢?”
“臣以為,方先生一定不知情!”劉璟肅然道。
“希望如此吧!”
停頓了一會兒,朱允炆道:“叫阿魯台和馬哈木來一趟,朕有事情交給他們辦!”
“是!”(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