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〇四章 辭職
字數:4534 加入書籤
在建文七年的前兩個月,大明朝朝野關注的事情一共有三件,分別是山東剿匪、楚王之亂的處置,以及軍事改製的推行。
楚王被軟禁在宗人府已經一個多月了,期間隻有蜀王、劉振等寥寥數人去看過他,涉及楚王之亂的朝臣上至二品尚書、二品都司,下到微末小吏,足有兩千餘人,都關押在刑部、大理寺的監獄裏,刑部侍郎周新、都察院左都禦史練子寧、大理寺卿胡閏屢次上書請求了結此案,但朱允炆以楚王身份貴重為由,非要等待封藩諸王的回應後才做決定,群臣也無可奈何。
山東平亂也比較順利,馬哈木、阿魯台兩個蒙古人,經過深思熟慮,立誌要在大明建功立業,所以在瞿陶的指揮下任勞任怨,充分發揮蒙古人吃苦耐勞、長途奔襲的長處,沿大清河北上,二十二日,奇襲樂安,二十三日擊敗壽光守軍,截斷了大清河北岸教匪軍與青州教匪軍的聯係,然後留少部分騎兵遮蔽北線後,瞿陶迅速率領騎兵南下,繞過青州,於二十六日擊潰濰縣守軍,二十八日攻占安丘,從而斬斷了青州城東邊昌邑、膠縣、高密、平度等地匪軍的聯係,徹底孤立了青州匪軍。
徐輝祖則率軍沿章丘、淄川、商山一線東進,沿途擊破試圖阻撓的匪軍,於二月七日抵達青州外圍,將青州城圍了個水泄不通。
按照徐輝祖、鐵鉉的戰報,最多半月,大軍就可以攻克青州,肅清亂黨首腦,至於其他各地的叛軍,群龍無首之下,不會堅持太久,到三月上旬,應該就可以傳來最終的捷報了。
這兩件事情,都在朱允炆的意料之中,但是軍事改製,卻很快遇上了麻煩。
洪武朝的軍事製度簡單而有效,軍隊分布各地,形成衛所,歸屬五軍都督府管理,軍官的任命、晉升之權則歸於兵部,而發兵、調兵的“走馬符牌”則分成兩塊,分別保存在五軍都督府和兵部,統軍將領必須拿到符牌才能到地方點兵選將,而統兵將領則是開國公侯,他們居住京師,沒有實際的兵權,無事閑居,有事出征,這種製度在開國前期運轉的一直非常好。
但是到了洪武末年,以及建文初年,這種製度卻遇上了問題,一個原因是朱元璋將開國公侯殺的太狠,朝廷缺乏能力和威望服眾的統兵將領,耿炳文、郭英等人都太老了,另外能力也不足,這導致朱允炆不得不啟用年輕將領如平安、盛庸、瞿能等人,才成功度過了登基以來最大的危機;另一個原因則是將領世襲製的問題,二代公侯如李景隆等人根本沒有父輩的統兵才華,隻有一個徐輝祖才堪任用,而地方的世襲指揮使也好不到哪裏去,如瞿能這種水平的更是屈指可數,這些將領統兵能力不行,貪汙受賄、買官賣官卻是無師自通,這直接導致衛所軍隊戰鬥力的下降。
針對以上弊病,朱允炆采取的策略也沒有高到哪裏去,為解決燃眉之急,他下令抽調衛所精銳組建近衛軍,但近衛軍的精銳是建立在高昂的軍費以及衛所戰力的進一步下降的基礎之上的,另外如此規模的常備軍,也引起了朝中重臣的擔憂。對於如何控製近衛軍,朱允炆和朝中重臣如王度、齊泰、鬱新等人產生了分歧,文臣們主張裁減近衛軍,如果皇帝實在舍不得,可以用部分近衛軍替代皇帝的親軍,在他們看來,這是個兩全其美的結果。隻可惜這種結果,並不符合朱允炆的期望,他的想法是通過分權和監察,將主將的權力分割,即指揮權、監察權以及後勤補充分開,以這種方式來控製軍隊,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嚐試,但這種方式,無論是文官還是軍方,其實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抵觸,雖然最後在朱允炆的強力要求下,朝臣達成了協議,但各方其實都在觀望之中。
幾乎在山東的戰報抵達京師的同時,軍事改革也遇到了“溫柔”的抵製。
京師,乾清宮。
“這是第幾個了?”
“回皇上,這是第三個請辭的總屯田使了!”
“是啊,第三個了,過兩天恐怕會更多啊!這是要給朕擺臉色看嗎?”朱允炆喃喃道。
“......”
朱允炆翻了翻眼前的奏折,突然道:“仲璟,你覺得如何處置為好?”
“這個,”自從收到第一份奏折,劉璟就一直琢磨著如何回答皇帝的提問,此刻見皇帝問起,已經是胸有成竹,所以他略作思索,拱手道:“陛下,這些人不可姑息,因為他們忘了臣子的本分,所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死尚且不怕,難道還怕轉為軍戶嗎?”
“那將他們賜死如何?”
“不可啊!陛下!”劉璟大驚失色,他連忙跪倒在地:“這些人雖然狹隘,不願為陛下分憂,但他們這些年來,兢兢業業,將湖廣、四川、浙江三地的軍戶管理的井井有條,存糧不斷增加,陛下多次下旨褒獎,還望陛下看在他們的苦勞上,能夠饒他們一命!”
“嗬嗬,朕知道,湖廣總屯田使田青任職五年來,每年考評都是優,不僅衛所屯田成效顯著,還檢舉了四個衛指揮使、十五個千戶的不法之事,其中大多受到撤職和降職的查辦,在湖廣一帶威望極高,這樣的人,確實勞苦功高啊!連朕都無可奈何啊!”
“陛下,不是這樣的,田青、蔡全和海豐年三人都是忠心陛下的,微臣敢擔保他們絕對沒有二心,還望陛下明察!”說話間,劉璟頻頻磕頭。
“是嗎?你來擔保?你在朕的身邊,他們遠在天邊,你敢說這種話,難道你們交往很密切?”朱允炆的話音突然轉冷,言辭間帶著讓人不寒而栗的寒意。
“沒有,絕對沒有!陛下,微臣一直謹言慎行,和三位大人隻見過幾麵,請陛下明察!”
良久,望著劉璟額頭的淤青,朱允炆眼中的寒意逐漸褪去,然後他抬了抬手,道:“你起來吧,朕還是相信你的,你是勳貴子弟,和旁人不同,朕也希望你能把握分寸,明白嗎?”
“是,微臣明白!”劉璟擦了擦額頭的冷汗,叩拜了三次,才站了起來。
“這些屯田使本來是要轉屬總監察部的,但他們的奏折卻直發吏部,很有意思啊!劉振,派人叫宋晟和侯泰過來,朕要看看他們怎麽說?”
“是,陛下!”
時間不長,總監察部尚書宋晟與吏部尚書侯泰幾乎同時趕到乾清宮,先朝朱允炆叩拜後,然後站在一旁。
“劉振,把這些奏折拿給兩位尚書看看!”
“是,陛下!”
侯泰輕輕翻了翻奏折,立刻明白了皇帝的意思,這些奏折他都看過,他微微側頭看了看宋晟,卻發現宋晟的目光也掃了過來,兩人目光一觸,趕緊分開,低頭做出繼續看奏折的樣子,腦海中卻想著該如何回答皇帝的問話。
宋晟在涼州二十餘年,治軍有方,心思縝密,威信達於邊陲,可以說是老謀深算。皇帝召他入京擔任監察尚書,他明白皇帝的意思,所以兢兢業業,遇事非常謹慎,但平心而論,他對如何當好監察尚書,心裏一點底都沒有,果然一上任,他就收到了一大批下馬威。
即使如此,宋晟也沒有惱怒,他知道這些事情是難免的,他也知道一些文人的臭毛病,在那些人眼裏,士兵和武將都是些沒文化的粗漢,羞於與之為伍,所以這些屯田使要辭職表示抗議,他一點都不吃驚。他的反應很簡單,就是將事情報上來,等待皇帝的決斷。
“侯泰,這些人的隸屬關係已經轉到總監察部,難道吏部沒有通知他們嗎?”
聽到皇帝的問話,侯泰立刻愣住了,他沒想到皇帝會問出這句話,隸屬關係?前些天的聖旨不是已經說明了嗎?還需要吏部專門的去通知嗎?但他沒有猶豫,而是接口道:“陛下贖罪,微臣有些疏忽了。”
“恩,旨意中已經命令這些人入京述職,如果他們找到吏部,你知道該怎麽處理了吧?”
“微臣知道!”
“宋晟!”
“末將在!”
“這些人都是你的屬下,你覺得該如何處置為好呢?”
“回陛下,這些人既然隸屬軍隊,那麽末將自然會以軍法要求他們!”
“哦?軍法?”
“是的,軍中抗命,殺無赦!”
“好,很好!”朱允炆突然哈哈大笑,指著宋晟道:“他們是監察部的下屬,你派人將他們押到京裏來,治他們不尊軍令之罪!”
“是,陛下!”
“陛下,不可,不可啊!”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