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我要去朝鮮
字數:5161 加入書籤
如果說盛庸心中一點都不委屈,那是在說假話。
朱棣造反,給了他和平安兩個人幾乎均等的機會,但是平安打勝了關鍵性的保定之戰,占了先機,如今是大明僅存的三個國公之一;但是盛庸並沒有失去氣餒,他相信如果是自己來打保定之戰,也不會輸給平安的,朱棣的騎兵遇上自己的火器,會更加不堪一擊,他覺得隻是自己運氣不好。
但這一次,似乎自己的運氣也比較差,雖然一路勢如破竹,攻破漢城,卻讓李芳遠給跑了,之後徐凱登陸全羅道,再加上李芳幹進入漢城,除了龜縮在慶州的李芳遠外,朝鮮幾乎傳檄而定,隻可惜當時已經是冬季,不適合大軍征戰,而且糧草也不足,盛庸隻好等待來年,攻進慶州,活捉李芳遠。
但是國內偏偏遇上了山東教亂,導致大量補給沒有按時到來,當時自己就感覺有些不妙,立刻上書要求朝廷盡快運來糧草,但朝廷運力緊張,沒有足夠的船隻,而陛下也親自寫信給自己,要求自己堅持一段時間,補給很快就能送到,所以自己隻能等待。
但就在這個節骨眼上,李芳幹死了,當聽到這個消息時,盛庸氣的恨不得罵娘,他有一種不好的預感,此後不久,他就感覺到歸義軍有不穩的跡象,他立刻命令張悍天的騎兵迅速集結,隻可惜太晚了,不到二十天的時間裏,三州就迅速失陷。
到了這個地步,盛庸反而不著急了,如今朝鮮已經是大明的布政使司了,自己可以名正言順的平叛了,對於一些不聽從號令的官吏,自己也有臨機處置的特權了,而這一點曾經讓他頭疼不已,所以李芳幹死了,也是好事情,現在是拚實力,拚國力的時候了......
山東,登州。
自山東教亂後,登州就變成了一個繁忙的港口,首先,它要負責接收賑濟山東的糧食,其次,它還要作為朝廷運糧去朝鮮的中轉,所以登州碼頭每天來往的船隻非常多,在附近的山崗上能夠看到千帆爭渡、桅杆如林的壯觀景色,再加上海天一線、海鷗飛翔,不由得讓人感覺心曠神怡,感慨萬千。
這就是楊榮的感覺,這天早上,他在山頂的涼亭裏坐了有小半個時辰了,他一直盯著港口裏的船隻,似乎永遠都看不完,看不厭。
“大人,周大人來了!”
“周大人?哪個周大人?”楊榮放下茶杯,回頭看去。
就見自己的家人楊虎快步往山上跑來,剛才的話就是他說的,而在他身後,是一個氣喘籲籲的官員,正是負責山東賑濟的刑部侍郎周新。
楊榮看到周新來了,連忙起身迎下來:“周大人,好久不見!最近可好?”
“還好,”周新略微換了還了一禮,然後快步走上山崗,望著下麵的港口,脫口而出:“這麽多船?”
“是啊,”楊榮走到周新身邊:“早上到現在,入港卸船的大約一百多艘,而昨天入港,今天出港往朝鮮的至少兩百艘!”
“這種船一次能運輸多少糧食!”
“入港的這種船,小一些,運糧四百石左右;出港趕往朝鮮的是大型船,每次可以運糧一千石左右。”楊榮略微盤算了一下,答道。
“那就是說,從早上到現在,半天時間,山東賑災的糧食隻有四萬石,而去往朝鮮的達二十萬石?”周新有些愕然,回頭問道。
“差不多是這樣,聽說朝鮮戰事吃緊,已經有兩個衛指揮使陣亡,陛下又在前些日子設立了朝鮮布政使司,肯定要打打仗了,糧食是無論如何不能缺少的!”
楊榮說完了,卻半天沒有聽到周新的回答,不由得轉頭看了他一眼,發現他麵沉似水,神色有些猙獰:“怎麽了?周大人?”
周新閉上眼睛,呼吸了一下空氣中的水氣,然後歎了口氣,指著海船的方向:“楊大人,您是陛下的近臣,深知陛下的心思,那你能否告訴我,朝鮮到底有什麽好?非要出動大軍征討,得到了朝鮮又如何?對我大明有何益處?”
“難道,”周新的聲音突然變得激昂起來:“難道陛下不知道山東亂後,無數的百姓流離失所、無家可歸,教匪肆虐過的青州、即墨、諸城等地,百姓已經十不存一,形如空城,難道不知道無數百姓正在嗷嗷待哺,等著那一口賑濟糧?本官作為山東賑濟災民的欽差,整日為糧食的來源發愁,今天到了登州,卻發現大把大把的糧食,正被運往朝鮮!”
“楊大人,”周新回過頭來,雙手抓住楊榮的胳膊:“楊大人,你能告訴我,這到底是為什麽啊?到底是為什麽啊?”
說完,周新鬆開楊榮,蹲在地上,抱頭痛哭。
聽著周新如同一個孩子一般的蹲在地上哭泣,楊榮不由的歎了口氣,他不知道說什麽好,周新辦案能力很強,做事情認真踏實,而且非常清廉,但是他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太較真,他認為對的事情,會不顧一切去做;而他認為錯的事情,就會全力貶斥。糧草的運輸目的地,沒有人敢擅自更改,一定是經過陛下的首肯,周新很不滿,但他又沒法直接指摘皇帝,所以才鬧了這麽一出,將他的想法發泄給自己聽,其實是想通過自己向皇帝諫言,隻可惜楊榮不會做這種事情的。
但是楊榮也不能放任周新一直哭著不管,所以他先屏退了所有人,然後將周新拉起來,扶到亭子中坐好,先遞上手絹,然後給他倒了杯茶:“周大人,不必如此,山東的賑災出亂子了嗎?”
周新用手絹抹了抹眼睛,搖頭道:“目前倒還好,本官隻是有感而發,一時失態了,讓大人見笑了!”
“沒什麽!大人心係災民,一心為公,毫無私心,是純臣的典範,也是下官的楷模!”楊榮連忙否認,還順手送了幾頂高帽給周新戴。
不過周新如同沒有聽到一般,而是抬起頭望著楊榮:“楊大人,朝鮮真的值得付出這麽多嗎?”
“在陛下的構想中,值得!”楊榮毫不猶豫的接口道。
“為什麽?”
“周大人為什麽認為不值得?”楊榮盯著周新的眼睛,目光銳利無比。
“先帝曾雲:‘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鮮的情況就是如此,其土地貧瘠,百姓孱弱,本官擔心以後民亂不斷,大明會不勝其擾,得不償失啊!”
“嗬嗬,周大人,你了解過大明十三個布政使司的結餘情況嗎?”楊榮看著周新認真的樣子,不由得笑了笑,道。
“這個,本官不了解!”
“周大人,我們大明的十三個布政使司當中,隻有應天、浙江、江西、四川、河南、陝西、山東這六個布政使司,是有結餘的,其他的七個,都是需要從別省調入,無法自給自足!難道這些地方都要放棄嗎?”
“這能一樣嗎?”周新愣了一下,卻立刻反應過來:“其他各布政使司,有的地處北疆,是抵禦蒙古的前線,不可能放棄;另外的地方土司橫行,朝廷征收的賦稅很少,但如果不征服這些地方,不降服當地的土人,這些人就會襲擾我大明腹地,會......”說到這裏,周新突然反映過來,他指著遠處的船,澀聲道:“難道,陛下平定朝鮮,也是......”
“是的!”楊榮點了點頭,他站起身來,麵對著大海,張開雙臂:“陛下在下一局很大很大的棋,東北、蒙古、朝鮮、倭國,其實都是一體的,牽一發而動全身,所以陛下才會花費這麽大力氣,和朝鮮撕破臉,就是為了穩定東北,同時取締倭寇,保護我大明的海上運輸線。”
望著楊榮的背影,周新神色有些激動,但同時也有些黯然,他站起來,走到楊榮身邊:“這些能做到嗎?蒙古、朝鮮、倭國,曆朝曆代不乏明君聖主,也不乏名臣良將,卻從未做到!陛下真的可以嗎?”
“我相信陛下可以!”楊榮斬釘截鐵的道。
......
“那是什麽歌?”沉默了許久的周新突然側耳聽了聽,指著港口道。
“歌?”楊榮側耳聽了一下,啞然失笑道:“這是陛下為這些水手寫的曲子,叫《水手》!”
“......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麽,擦幹淚,不要問,為什麽......”周新凝神聽了一會兒,道:“這首曲子不好!”
“為什麽?”
“除了那幾句激昂的台詞之外,這首曲子中彌漫著一種頹廢、無奈的情感,不適合到處流傳!”周新斟酌了一下,最後才道。
看出了周新的謹慎,楊榮笑了笑,道:“周大人,下官當時也是這麽說的,但是陛下卻說,在茫茫大海上,水手都是孤獨的,他們麵對天地之威,些許頹廢、無奈都是正常了,隻有認識到了自己的渺小,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水手!”
“說來也奇怪,這首曲子流傳到水師後,就立刻流傳起來,也不知道是為什麽!”楊榮無奈的笑了笑:“也許,陛下才是真正理解這些水手的人吧!”
“嗯,也許吧!”
......
“周大人,下官打算去朝鮮!”
“為什麽?”周新有些驚訝,楊榮長期在陛下身邊,深得信任,前途無可限量,怎麽會有這種想法?
“就像《水手》中唱到的,‘總是幻想海洋的盡頭有另一個世界,總是以為勇敢的水手是真正的男兒!’,如今陛下開海,各種珍奇之物數不勝數,各種奇聞異事也層出不窮,這些東西看多了,就容易有一種衝動,想到那裏去看看,周大人難道沒有這種想法?”
看著楊榮殷切的目光,周新愣了一下,看向遠方,最後,卻緩緩的搖了搖頭。(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