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世事艱難(二)

字數:4636   加入書籤

A+A-




    卓敬望著鬱新,滿臉的愕然和不解。

    當然,這隻是表象。

    實際上,卓敬的心裏“咯噔”了一下,因為鬱新說出了他心中一直以來的擔心,但卓敬努力抑製住心中的不安,盡量沒有表現在臉上。

    鬱新皺了皺眉,卓敬的表現讓他很失望,他不由得有些後悔,是不是說的太多了?

    但話已經說到這個份上了,鬱新也隻能繼續下去。

    “惟恭,”鬱新望了望屋頂:“最近陛下調整了詹事府,其中用意你可知曉?”

    “略知一二!”卓敬猶豫了一下,低聲道。

    鬱新轉過頭,望向卓敬,歎了口氣,道:“那你就說說看吧!”

    “陛下......似乎對太子的學習課程有些不滿,認為......”卓敬言下有些猶豫:“四書五經的內容過多、過細、花費的時間過多,不值得。”

    “陛下的意思是要增加曆史、數學、物理、工程學方麵的內容。”

    “嗯,你覺得有問題嗎?”

    “這個,”卓敬斟酌了一下詞語:“卑職以為曆史課程不妨增加一些,數學、物理、工程學方麵的內容,太子殿下隻需要了解即可,不需要太過深入。”

    聽著卓敬的語調從遲疑逐漸走向堅定,鬱新搖了搖頭,道:“惟恭,幫我把枕頭墊高一些!”

    “好的,大人!”

    卓敬連忙起身,扶起鬱新,在其背後加了一個枕頭,這樣鬱新的視線基本就和卓敬持平了。

    “惟恭,老夫聽說你堅決反對,甚至和陛下起了爭執!”鬱新望著卓敬的眼睛,道。

    “也不是了,”卓敬有些不好意思,赧笑道:“卑職隻是以為,儒家經典、聖人之道才是太子學業的重中之重,其餘的奇邪淫巧,不學也罷。”

    “唉,”鬱新歎了口氣,沉默了半晌,道:“惟恭,這麽多年了,你怎麽還是沒什麽長進?”

    “大......大人,不知此言何意?”

    “嗬嗬,”鬱新嗤笑了兩聲:“惟恭,老夫要提醒你一件事情,太子能否登基、繼位,並不在於他讀了多少儒家經典,了解多少聖人之道,而在於太子是否合乎陛下的心意,你明白嗎?”

    “......”

    鬱新的話如同一個炸雷炸在卓敬身上,他的臉色驟然慘白,終於知道自己隱約的擔心究竟是什麽了:“老大人,您的意思是......”

    “是的,老夫就是這個意思!”鬱新點點頭,神情嚴肅。

    “可,”卓敬抬手指了指窗外,聲音急促的道:“可是,按大明祖製,皇位由嫡長子繼承,餘子敕封親王,難道陛下還要廢立太子不成?”

    “而且,如果不是這個祖製,陛下他......”

    “你想說,陛下也不能繼位,是嗎?”不同於卓敬的猶豫,鬱新接口道。

    “......”卓敬沒有說話,也沒有點頭,但是他的表情,卻說明了一切。

    “嗬嗬,”鬱新苦笑著搖了搖頭,將視線轉向窗外:“所以說,老夫一直不明白陛下為什麽那麽看重你們幾個,你們就是一群書生啊!祖製,祖製,能束縛住陛下嗎?”

    卓敬想了一會兒,輕輕搖了搖頭。

    “既然你明白這一點,那你就應該明白,廢立太子,並非是不可能的事情。”鬱新斷然道。

    “老大人,您的意思,是宸妃?”

    “老夫沒有這麽說,”鬱新搖了搖頭:“陛下春秋正盛,至少還能在位二十年,到那時候,太子、二皇子、三皇子、四皇子都已成年,會發生什麽事情,很難說!”

    “二皇子不可能,”卓敬想了一會兒,道:“其母淑妃出身商賈,在朝中並無人脈支撐,陛下不會選擇他。”

    “三皇子乃太子親弟,應該也不可能。”

    “那最有可能的就是宸妃了,唉,”卓敬豁然站了起來,雙手緊緊握拳,在屋裏踱著步,神情有些激動:“我早該想到的,‘宸’,乃北辰所在,象征王位、帝位,這種封號怎麽能輕易賜封呢?難道陛下真的有這層意思?”

    “唉,真是可惜,當初如果......”

    卓敬的自言自語,讓鬱新的眼神變得凝重起來,他抬起頭,望著卓敬,瞳孔微微收縮。

    良久,卓敬坐了下來,他首先向鬱新致歉:“老大人,實在不好意思,卑職唐突了。”

    “沒什麽,”鬱新擺了擺手,他望著卓敬道:“也許是老夫危言聳聽了,隻不過惟恭作為太子太傅,還是應該小心謹慎為上。”

    “卑職明白!”

    “陛下和先帝一樣,都是心有定見,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帝王,你要時刻記住這一點才行。”

    “嗯,卑職謹記!”

    說到這裏,鬱新和卓敬都沉默了下來,不知道該說什麽。

    良久,鬱新抬起頭,笑了笑道:“惟恭,老是閑聊,陛下安排的正事都忘記了!”

    “哦,是啊!”卓敬也是如夢方醒,連忙拱手道:“老大人吩咐吧!”

    “嗯,”鬱新深深吸了一口氣,眼中流露出一絲緬懷:“洪武二十四年,老夫被先帝任命為戶部尚書,至今已經有十四年了。”

    “戶部主管天下戶籍、田賦、鹽稅、關稅、銀行以及財政支出,在朝廷各部中可謂舉足輕重。”

    “世人都說吏部為各部之首,但在老夫看來,戶部才是,”說到這裏,鬱新的眼睛亮了起來:“無論任何朝代,沒有足夠的錢糧賑危濟困、養兵足餉,那麽國家傾覆就在眼前,漢、唐、宋莫不如此。”

    “陛下乃聖明之主,深明此道,所以讓老夫主持文淵閣。”

    說到這裏,鬱新心滿意足的笑了起來。

    “洪武末年,大明賦稅收入,折合糧食四千四百萬石,折銀兩千兩百萬兩;而今上登基後,開始征收商稅、關稅,去年,也就是建文八年,大明的賦稅收入為糧食兩千七百萬石,銀圓三千四百萬元,增長了近一倍。”

    “但是,這裏麵有一個問題,洪武末年的糧價為石米五錢銀,去年的糧價為石米七錢銀,說明糧價在上漲。”

    “另外,陛下登基之後,幾乎無年不戰,雖然戰功赫赫,但耗費錢糧甚多。幸虧童海龍等人從美洲得到大批金銀,否則平定朝鮮的封賞恐怕都會存在困難。”

    “另外東北、朝鮮以及新平定的築紫島,都沒有完全平定,都需要從江南轉運糧食,這無形中造成了糧價的攀升。”

    “當然,隨著土豆、玉米等作物的推廣種植,糧食價格應該會回落。”

    “如今,大軍正在征伐倭國,戰後的封賞也不是一筆小數目,不過按照陛下的說法,”鬱新苦笑兩聲道:“倭國有大量的白銀,足夠對軍隊進行封賞了。”

    “惟恭,這些年來,大明的財政收入增長很快,但支出增長更快,先帝留下的老本已經見底了,如今的大明迫切需要休養生息。”

    “老夫現在最擔心的事情有兩個,一個是如果出現災年,朝廷賑濟會是個大問題;另一個則是陛下不肯停下戰爭的腳步,繼續開疆拓土!”

    “當然,老夫並不反對開疆拓土,東北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如果能夠建設成大明新的糧倉,那麽大明的萬世基業就可以奠定了,隻不過,這都需要時間。”

    ......

    “惟恭,老夫致仕之後,陛下、天下萬民,就托付給你了!”

    “卑職領命!”

    卓敬站起身來,一躬到地!(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