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奶奶的‘血海深仇’ 3、4

字數:4143   加入書籤

A+A-


    第二十二章奶奶的‘血海深仇’3、4

    (3)

    那一天,那位中年先生和夫人從那民伕了解到,民伕原打算送那倆姐妹到當時駐重慶的國民18軍18師的醫院的,而走在前麵的一乘滑杆,可能已經去到那裏的這一情況,就囑咐身邊的人,務必要尋到小女孩的姐妹,讓她得以團聚。然後又交帶一個隨員,說給這女娃醫療後,要盡快將這她送到保育院,以策安全。

    但那中年婦女卻若有所思地說:這孩子叫我‘媽媽’呢。。

    那中年先生聽了,想了想,就改變了主意,轉頭對那女軍官說:現在你的任務就是親自送這小姑娘去劉峙18師的醫院診治,務必要治好這小姑娘,你告訴劉峙,這小姑娘如有絲毫閃失,軍法論處,這就是我說的!

    今後這小姑娘就交給你來帶,從現在起,你就是她們的親姐姐,她們就是你的親妹妹,我們都是她們姐妹的親人,你務必要保證她的安全。。

    從此,這個小女孩就成了軍營中的一朵小花,人們從她的口中知道,她還有一位‘孿生的姐姐’。

    這小女孩一家的悲慘遭遇,在軍營中人人皆知,大家都對凶殘的侵華日軍的罪行無比的憤恨,她們姐妹的悲慘經曆也就成為中華民族誓死抗爭的、小小的力量源泉。

    此後,這小女孩得到各方麵無微不至的照顧,這種照顧可能與她父母的照顧不能比,但在當時的條件下,這種來自上下左右各方麵的關心和嗬護,真是‘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

    說到這,和順很嚴肅地告訴陶茵:“姐姐,說到這,可能你也可以猜得到,這小女孩就是我的奶奶。”

    陶茵聽了,雖然早就有小小預感,但從和順口中得到證實,陶茵還是有點既在意料之中,卻又有意料之外的感覺,所以陶茵很凝重地點點頭。

    和順接著告訴陶茵,在那兩年後,太平洋戰爭爆發,中國與英國於1941年底簽訂了“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成立中英軍事同盟,並據此組建了‘中國遠征軍’。

    當時與我國西南邊陲接壤的緬甸,是英國的殖民地。

    其中西屏英屬印度的,其北部和東北部與我們的西藏和雲南接壤,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日本進攻緬甸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孤立中國,以及作為入侵印度的基地等。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在短時間內席卷東南亞,隨即矛頭直指緬甸。

    1942年初,日本侵占馬來亞後,開始入侵緬甸。

    3月8日,日軍占領緬甸首都仰光。

    3月到4月間,日軍進攻重鎮曼德勒,企圖切斷滇緬公路。

    此時,英國依照協定,請求中國遠征軍協防緬甸,我國即先後派出了由羅卓英、杜聿明任司令的‘中國遠征軍’10萬精銳開赴緬甸。

    在這段時間,奶奶在軍官姐姐的照顧下,倒是無憂無慮的,隻是一個人獨處時,奶奶就時常摩娑著掛在自己脖子上的小胸墜子,靜靜地獨坐在一邊,她隻要一停下來,就會想起自己的孿生姐姐。

    每當見到這種情形,軍官姐姐的心中都會隱隱作痛,她會摟著‘奶奶’說:“妹子你放心,姐姐一定會幫你找到‘姐姐’的。”

    後來,遠征軍在雲南的戰事吃緊,軍官姐姐就報名上了前線。

    臨行前,她把兩年多來找‘姐姐’的情況告訴了‘奶奶’。

    又給了‘奶奶’一個小包包,裏麵有一本‘日記簿’,幾張照片,還有‘奶奶’的換洗衣服。

    軍官姐姐將‘奶奶’和那些物品一並托付給了當地一間中學的校長,自己就跟隨部隊上了前線。

    (4)

    抗戰勝利前,軍官姐姐的部隊派人碾轉找到校長說:在‘野人山’的戰役中,姐姐為保護身邊一位已受了重傷的女戰友戰至最後一彈。

    當時包圍他們的日寇知道她倆已打光了子彈,就一步步慢慢圍上來,想生擒她們。

    姐姐這時臉無懼色,扶著那受傷的戰友也巍巍顫顫地站了起來。

    她的這位戰友手上還有一枚‘手雷’,是為了不當日寇俘虜而準備的。

    當四個日寇同時向姐姐她們撲過來時,姐姐毫不猶豫地拉響了手雷,‘轟’的一聲巨響,兩位戰友一起與這四名凶殘的日寇同歸於盡。

    這一壯烈的情景,為姐姐另幾位受了重傷的戰友所親眼目睹。

    為表彰‘軍官姐姐’和她的戰友,部隊追授姐姐一枚‘二級青天白日’勳章,因為軍官姐姐也是個孤兒,在世間就隻有‘奶奶’這一位妹妹了,所以,在前麵提到的那位先生向國防部作出指示:‘軍官姐姐’的勳章由‘奶奶’代受,並令國防部派出專員接‘奶奶’到重慶。

    那位先生要向‘奶奶’親自授勳。

    當時,校長將這個消息告知奶奶時,奶奶一下子就昏迷了過去。

    三天之後,奶奶才慢慢醒轉過來。

    醒來後的奶奶還是傷心得無法進食,隻是默默流淚。

    這種情形,也感染了周圍的人,大家都想不到‘奶奶’這小小的年紀,卻是如此重情。

    其實人們不知,奶奶的當時的心是多麽的苦。

    她生逢亂世,童稚便失去父母雙親,唯一的親姐姐又音訊全無,稍為懂事後,軍官姐姐和她的感情已和親姐姐一般,現這個姐姐也離她而去,這個打擊不要說是個剛剛懂事的孩子,就算你是成年人,也難以承受的。

    部隊的來人見‘奶奶’無法成行,就隻好返回重慶複命。

    臨行前,國防部專員還對校長說:國防部正在雲南騰衝選址,建‘國殤園’,要為在滇西抗日戰爭中壯烈捐軀的民族英烈樹碑。

    前麵提到的先生還特批:‘軍官姐姐’和她的戰友們的英魂將長眠於此,讓千秋萬代的中國人永遠銘記,永享祭奠!並且為墓園題寫了‘碧血千秋’四個大字和‘河嶽英靈’匾額。

    當醒過來的奶奶從校長那得悉國防部的這個決定後,奶奶當時就在心裏暗暗決定,這輩子她那都不去了,要到騰衝永遠陪著長眠於‘國殤園’的‘軍官姐姐’。

    人世間情是何物?當年奶奶所處的年代,生死隻是瞬間之事,人們對此大都看得很淡。

    而奶奶在那小小的年紀,竟然視這姐妹的情深如海、義重如山,真是非比尋常啊。

    當這個消息傳到當年的那位先生和他的夫人那裏時,他們聽了,也不勝唏噓。

    到國民政府撤台時,那先生和夫人又再次派人來接奶奶,而且考慮到奶奶從小就是講‘白話’的,為了打消奶奶‘可能’有的顧慮,還特意派了兩個會講‘白話’的軍官來接奶奶。

    這兩個軍官對校長說,那中年人曾用‘白話’明確告訴他們兩個:夫人說了,務必要將‘細路女’帶返嚟夫人身邊。

    但奶奶還是對來人說:“我邊度都唔去,我要喺度陪姐姐。”

    那先生和夫人知道後,他們非常傷感,隻好又專門派地方長官持函來慰問和安撫,之後就再沒聯係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