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回 下 龍門山大石被擒

字數:5151   加入書籤

A+A-




    第四十三回下龍門山大石被擒

    李石更改姓名叫安弼,並相約故三司使高黨一同前往。到了燕山,直接來見知府王安中。王安中聽說是平州名士安弼和高黨來訪,十分驚奇,當下熱情接待。迎至大廳,分賓主而坐,向道:“不知高士駕臨,有失遠迎,乃望恕罪,”李石說道:“不速之客叨擾主人,還望知府見諒。”王安中說道:“高士從遠處而來,必有見教,在下洗耳恭聽。”李石聽了,以目而示左右。王安中心領神會,知道其有機密之事,當下又將其邀入密室,說道:“這裏別無他人,但說不妨。”李石說道:“聽說當時宋朝君臣極想得到平、營、灤三州,而金人就是不給,此事可是真的?”王安中聽了,說道:“這倒不假。”李石說道:“如果平、營、灤三州落到金人的手中,就等於將一半天設之險拱手讓人,宋國雖然得了燕山六州之地,其實並沒有獲得天時地理之利。這好像是室內養虎,早晚必要讓虎吃了。”王安中聽了,點頭說道:“高士之言,甚為有理。其實我也知道自己將要和虎住在一起,不是人將老虎打死,就是老虎將人吃掉。”李石說道:“王知府,如今有人情願以平州相送,不知你意下如何?”王安中說道:“高士所言,莫非是張覺留守嗎?”李石說道:“是呀,張留守表麵上依附金國,實際上其內心並不是真的願意如此。王知府,平州自古乃形勝之地,方圓數百裏,帶甲之士有十餘萬之眾。張覺乃智謀之士,文武兼備。若為宋用,必能屏捍王室。苟為不然,其人必將西迎天祚皇帝,北通回離保,那時就必然成為燕京的日夜之患了。”王安中說道:“高士所言,極為有理,還請從中周旋,必有重謝。”遂將二人留於館舍。

    次日,王安中即時寫了一道表章,由驛使快速獻奏於朝,並願意以身承擔其責,並令安弼(即李石)、高黨詣京師。宋徽宗看了表章,以手劄付於同知燕山府詹度道:“本朝與金國通好,信誓甚重,豈當首違。金人昨所以不即討伐張覺者,是因為兵在關中,或者是張覺依榆關憑險設守的緣故。如今既已東去,他日再來,則張覺區區數城,恐未易當。如今之計,姑當密示羈縻之意,以待其變,就足可以了。”而詹度卻未以宋徽宗之戒為意,數誘致之,諷其內附。

    六月,張覺又遣張鈞,張敦固前來納土,並與安撫司書道:“金虜恃虎狼之強,驅使燕京富家巨室,僅留空城以塞盟誓。細想大朝,亦非得已。遣民假道於途,冤痛之聲,盈於衢路。州人不忍,皆謂宜抗賊命,以存生靈。使複父母之邦,且為大朝守禦之備。已盡遣其人過界,謹令掌書記張鈞、參謀軍事張敦固詣安撫司聽命。”其時,朝中以王黼、蔡攸等人掌權,極力上言接納張覺。遂以平州為泰寧軍,任張覺為節度使,並令宣撫司出銀絹數萬犒賞,又任安弼(即李石)、高黨為徽猷閣待製。

    卻說金太祖正打算發兵西進,消滅天祚皇帝最後的殘餘力量,這時偵騎來報,說遼國天祚皇帝已經派遣都統耶律大石率軍東進,駐軍於龍門山以東二十五裏的地方。其意圖在於與奚王回離保互為呼應,進犯奉聖州。金太祖阿骨打即令婁室率領部將照裏,馬和尚前往討之,並囑咐其務必要生擒耶律大石而還。

    龍門縣為奉聖州所管轄,境內有龍門山,石壁對峙,高有數百丈,望之若門,所以取其名叫龍門山。山下有諸河環流,沙漠之中亦有潦水流過。如果遇到下雨之時,這些河流頃刻之間便可以變得水逾千仞,浪濤如雷。若遇天氣放晴之時,水色為碧,清淺可渉。其處地形險阻,實乃塞北控扼之衝要。

    婁室率兵行至半途,對照裏,馬和尚說道:“二位將軍,今日與耶律大石之戰,非比尋常,真是一場難打之仗。”照裏聽了,笑著說道:“將軍之勇,冠於三軍,若是聽說要打息惡仗,從來沒有見過將軍皺過眉頭。為何今日反倒唉聲歎氣,猶豫不決起來?”馬和尚說道:“古人有言:用將不如激將。大概是將軍唯恐我們膽怯懼敵,臨敵而不進,故以此言激勵。其實,末將跟隨將軍多年。我這個性情將軍應該是知道的。若是遇見敵軍,不管他是多是少,是強是弱,我非要和他拚一個你死我活不可。屈指算來,我也應該稱得上身經百戰了,從來還沒有一個敵將在我的麵前占過上風呢。”

    婁室聽了,朗聲大笑起來。便又說道:“二位老弟,你們倒是領會錯了我的話中之意了。其實,我並不是這個意思。我是在說,在我的麵前,從來還沒有遇到過打不敗的強敵。可是,要死的容易,要活的難呀!”

    照裏說道:“這我倒不曾想過,看來,要交給我們的皇帝陛下一個大活人,實是難事。”

    馬和尚說道:“嘿嘿,我倒不是這樣想,皇帝陛下既然向我們索要一個活的耶律大石,我們就還他一個活的耶律大石就是了,有何難哉!”

    婁室聽了,笑道:“有了馬和尚將軍這一句話,我也就放下心來了。今日,咱們就一言為定,我和照裏將負責擊敗遼軍之事,馬和尚將軍若是生擒耶律大石,就算是立了頭功。”

    馬和尚聽了,大笑著說道:“好,好。我馬和尚向來喜歡啃硬骨頭。這一次,我要施展一些手段,讓將軍看一看。”

    次日,正要啟程之時,馬和尚前來向婁室辭別。婁室問道:“如今還沒有與遼兵相遇,將軍卻要相辭而別,你不怕承擔臨陣脫逃的罪名嗎?”

    馬和尚說道:“如今咱們已經有了明確的分工,擊敗遼軍遼將,那是二位將軍的事。你們如何去吃掉他們,我馬和尚管之不得。至於生擒耶律大石,那是我的事情。二位將軍雖然想助我一臂之力,但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人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今日與二位將軍相別,先走一步。”

    婁室聽言,頓時明白了馬和尚的心中之意,對他說道:“這樣太危險了,昨日路上不過是戲言而已,還望將軍不要謹記在心。將軍不必冒此風險,我們還會想出別的好辦法來的。”

    馬和尚說道:“我意已決,請不必阻攔。就此告別,咱們龍門山再見。”

    婁室說道:“將軍獨自一人,孤掌難鳴。再選幾名兵卒,也好有個幫手。”

    馬和尚聽了,說道:“使得,使得。不過,兵卒不要太多,隻要兩人就足夠了。”於是,馬和尚挑選了兩名智勇勁健的兵卒,三人離開大隊人馬,如飛而去。

    又隔一日,婁室所率金兵來到了龍門山下,麵臨白河而安下營寨。白河的對岸,可以清楚的看到遼軍的營帳,兩軍隔河相對。

    原來,耶律大石已經攻取了奉聖州,並派部將蕭斡裏刺守之。在龍門山下也設有營寨,與奉聖州的遼兵以為犄角之勢,互為聲援。此外,他憑借龍門山天然險峻的地形,將主力屯於山中,以作久守之計。

    婁室與遼軍相持於白河兩岸,並不接戰。每日隻是傳令兵卒沿白河兩岸一溜兒擺下幾百麵戰鼓,從早到晚,擊鼓不斷。鼓聲如雷,聲動天地。初時,遼軍不知何意,驚疑不定,遂調集弓手列陣於白河東岸,以箭射之。金兵鼓手見了,一齊用盾牌擋住。這時,金兵的弓弩手突然像從地上冒出來似的,出現在白河的西岸,以箭還射。雙方對射多時,各自收兵回營。對峙多日,遼人以為金兵也不過如此,大概隻是虛張聲勢而已,漸漸放鬆了戒備。

    數日之後,婁室對照裏說道:“你可率領五百精騎,今晚從上遊二十多裏處渡河,尋找一個易於進攻又易於隱蔽的地方。等到明日我軍半渡,遼人拚死搏戰的時候,對遼軍大營進行突然攻擊,必能獲勝。”當天傍晚,照裏奉命率軍而去。

    次日淩晨之時,遼人聽得白河對岸鼓聲又起,不以為意。漸漸地,有些遼兵聚於岸邊看熱鬧。這時,又隻見上百名金軍的弓弩手突然出現在河的對岸,刹那之間箭如飛蝗般射了過來。遼人大驚,連忙去喊弓弩手。這時,又見金兵欲圖渡河來戰,遼將笑道:“金人欲想渡河,豈不是自尋死路。待其半渡之際,以兵擊之,必要他全部葬身於水中。”

    果然,等到金軍快要到達白河東岸的岸邊的時候,遼軍開始發動了強大的攻擊。正在激戰之際,在遼軍的背後卻又出現了一支金軍的鐵騎,原來卻是照裏率兵殺到。金兵衝入遼軍大營之中,槍挑刀砍,如入無人之境。慌亂之中,遼人不知道金兵來了多少人馬,紛紛向龍門山潰逃而去。照裏奪了遼軍營壘,又接應白河西岸的金兵渡過了河。婁室遂率大兵直逼龍門山下,安營紮寨。

    耶律大石聽說金人奪了他的白河壁壘,十分惱怒,便親自率兵挑戰。婁室吩咐所部兵將道:“與敵交戰,隻許敗,不許勝。”耶律大石連戰三日,都是大勝而還。

    到了第四日午夜之時,婁室喚醒照裏,對他說道:“要是不出什麽意外的話,今日也該馬和尚將軍來了。望將軍辛苦一遭,前去接應。”

    照裏奉命,點齊一千精兵,直往龍門山的山口而來。平曉之時,果然看見有三人三騎,出了山口,飛奔而來。過了不久,又從山口湧出大批遼兵,緊追不舍。

    三騎漸漸接近,照裏終於認出了跑在前麵的那人不是別人,而是馬和尚,不由歎到:“婁室將軍真是料事如神啊!”

    這時,馬和尚也認出了照裏,兩人會意地相視而笑。馬和尚高聲大叫道:“照裏將軍,趕快為我擋住追敵!”照裏聽了,也大聲說道:“將軍不必驚慌,有我在,叫他遼軍插翅難過此地!”說話之間,馬和尚已經來到了照裏的跟前。照裏讓過了馬和尚三人,將兵卒一字兒擺在了路的中間。遼人見金人有備,不敢與戰,撤軍而回。

    馬和尚等三人來到營寨,遠遠看見婁室已在營寨外麵迎接。婁室高聲喊到:“馬和尚將軍,耶律大石何在?”馬和尚說道:“他在我的馬上,現在還在做他的美夢呢!”

    馬和尚飛馬來到婁室的跟前,從懷中推下一個人來。隻見其人鼾聲如雷,猶然沉醉未醒。此人不是,正是耶律大石。

    原來,耶律大石為了擴大人馬,四處招募壯士,馬和尚等三人前往應募。耶律大石看到三人機警權變,忠勇有信,十分喜歡。遂將三人當作親軍,不離身邊,這正好符合馬和尚的心意。馬和尚遂借機探明路徑,並與守門兵卒混得極熟,知道了開門鑰匙存放的地方。

    那天晚上,耶律大石得勝而回,十分高興。便宴請將士,喝的爛醉如泥。到了半夜,馬和尚將守護的侍衛殺死。將耶律大石劫持而出。誰知他們又與巡夜兵卒相遇,被其發現。他們不敢久停,奪門而出。要是晚出一步,那就難以預料了。

    婁室笑著說道:“馬和尚將軍先得頭功,我們的事卻還沒有了結呢。”當即派人將耶律大石押送去見金太祖阿骨打。

    婁室遂催兵攻打龍門山,遼軍看到主將已被所擒,軍心動搖,遂俯首投降。婁室乘著勝勢又回兵攻打奉聖州。遼將辟裏刺聽得龍門山已破,魂飛膽喪,率部棄城遁去,奉聖州旋即又為金人所得。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