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這麽回事

字數:3805   加入書籤

A+A-




    “不錯,不錯……”

    李誌點頭道,觀茶之色,品茶之香,品茶之味,宸山小種皆是難得之物。

    葉宸笑了笑,在櫃子裏拿了個茶杯出來,熱水洗淨,取出龍團勝雪和乳酪……

    “真正的龍團勝雪,估計誰也不知道什麽樣子。我隻能根據大概的工藝和史書記載,以及我老爺做過的龍團勝雪,將它做了出來……”

    李誌看了過來,神情一怔,看著凝膏一樣的茶團和白色乳酪:“龍團勝雪,哪個?”

    “表麵淡白裏麵青黑色的這塊。”

    “龍團勝雪不是茶葉?”李誌聽說過其他製茶師傅製作過龍團勝雪,取茶芯壓榨成茶杯,實則還是茶芽,哪像葉宸拿出的這塊的東西,凝膏一樣,像極了茶膏。茶膏這個東西是yn特產,喬木大葉種茶也經過加工和發酵,通過特殊方式將茶葉纖維物質與茶汁分類出來,再將獲得的茶汁進行加工,還原成為更高一級的固態速溶茶。

    茶膏,看起來就這個樣子。但通常的茶膏是黑色和黃褐色,不添加染色劑的情況。葉宸拿出來的茶膏,表麵光潔淡白,像覆蓋了一層霜凍,切口處是青黑色……

    “宋朝的名茶……”葉宸看李誌似乎不是太懂,解釋道:“宋朝的茶是茶末……”

    葉宸依舊昨日之法衝泡了一杯。

    古書上明明有記載,茶品色白如雪,故名為“龍團勝雪”。但茶葉如何做得與雪一樣白……

    葉宸看了‘龍鳳茶’記載,配料中有乳酪,但依舊做不出‘色白如雪’。茶末和乳酪,按照一定比例,簡單給李誌衝泡了一杯……

    忽然,葉宸看到杯子上出現細細的白色泡沫,整個人頓時愣住了。

    原來……

    龍團勝雪是這麽回事。

    葉宸本身對茶葉算不得精通,懂得製茶、品茶,但茶葉考古這個事情,卻不擅長。

    想通怎麽了回事,葉宸連忙告辭……

    李誌追了出來,問道:“你咋個回事?”

    “龍團勝雪,茶品色白如雪……我知道怎麽回事了,明天再來。”

    趙吉陽辦理了茶葉的檢測手續,葉宸拉著她,迫不及待的回到家中,從網絡上翻出唐宋時期關於茶的記錄和詩句。

    茶興於唐,而盛於宋。

    唐代,煎茶煮飲。

    唐代的蒸青綠茶餅,製作工藝大概是:“采”、“蒸”、“搗”、“拍”、“焙”、“穿”、“封”七道工序。比宋朝簡單很多了……

    煎茶在《茶經》中有詳盡的記載,茶餅要先研磨成粉狀,過羅篩。煎茶的過程中還可以依照個人口感加鹽來調味。甚至,唐人煮茶一度喜歡往茶湯裏添加調味料,如鹽、蔥、薑或橘皮等等。

    中唐時,陸羽極力反對這一煮茶的方式,說道:“或用蔥、薑、棗、橘皮、茱萸、薄荷之屬煮之百沸,或揚令滑,或煮去沫,斯溝渠間棄水,而習俗不已。”意思是加調料煮的茶水和廢水一樣,後唐的人開始提倡‘真香真味’,為茶道之興奠定基礎。

    “葉宸,聽我念一段。‘霜天半夜芳草折,爛漫緗花啜又生。賞君此茶祛我疾,使人胸中蕩憂栗。’這首詩名叫《飲茶歌送鄭容》,是唐朝的詩僧皎然寫的,芳草指的應該是茶葉,爛漫緗花啜又生,應該是形容茶杯裏的泡沫……這個皎然是陸羽的長輩、導師,至交好友。也是是茶文化的宏揚者……”

    “找一下具體的。”葉宸道。

    “沒問題。”

    ‘霜天半夜芳草折,爛漫緗花啜又生’,芳草指的是茶葉,經過折碎碾磨成為茶粉,烹煎之際就會出現淺黃色如花的泡沫。

    趙吉陽又給葉宸翻譯了《茶經》的‘五之煮’,細述烹煮研末之後的茶葉,盛到茶碗裏,產生視覺美感。其中有幾段特別的有意思……

    凡酌,置諸碗,令沫餑均。沫餑,湯之華也。華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餑……餑者,以滓煮之,及沸,則重華累沫,皤皤然若積雪耳,《荈賦》所謂‘煥如積雪,燁若春敷’有之。

    翻譯成白話文,大概的意思是,飲酌之時,茶湯倒進碗裏,要讓沫餑均勻。沫餑是茶湯的精華……茶湯的餑,是以茶滓煮的,煮沸之後,累積層層白沫,皤皤如白雪。

    隨著時代,製茶工藝在進步。五代北宋時期,

    《生成盞》有一則,講的是當時有個福全和尚,衝泡茶湯的技藝十分高超,能夠在注入湯水的時候,在茶碗裏拉花,而且拉出一句詩來。最高明的本領是,能夠並擺四個茶碗,拉出一首絕句來。

    茶興於唐,而盛於宋。

    宋朝最有名的鬥茶,還有以鬥茶為題材的畫作,如南宋劉鬆年所創作的《茗園賭市圖》與《鬥茶圖》。

    宋代的飲茶方式上升到了審美的高度,到達了極致。他們在茶餅上裝飾了很多龍鳳的花紋,十分精致,叫做“龍鳳團茶”。

    先將餅茶碾成細細的粉末,置碗中待用。以釜燒水,微沸初漾時,衝點碗中的茶。

    宋代主要飲用團餅茶,調製時先將茶餅烤炙碾細。為了使茶末與水融為一體,還發明了一種用細竹製作的工具,稱為茶筅,用茶筅快速擊打可使茶與水充分交融,並使茶盞中出現大量白色茶沫。

    當時還流行過一種名為點茶的遊戲稱為“分茶”,分茶又稱“茶百戲”。分茶的方法是將茶粉放入茶盞中注入沸水,然後用茶筅擊打茶湯,使茶湯表麵形成白色茶沫。與此同時,用特殊工具將白色茶沫出各種圖案或文字,但這些奇特的現象又會轉瞬間消失殆盡。

    鬥茶先看茶色,純白者勝,青白、灰白、黃白為負。說的是湯色能反映茶的采製技藝,茶湯純白,表明采茶肥嫩,製作恰到好處;色偏青,說明蒸茶火候不足;色泛灰,說明蒸茶火候已過;色泛黃,說明采製不及時;色泛紅,說明烘焙過了火候。

    除了顏色分出勝負還有很多講究,如果研碾細膩,點茶、點湯、擊拂都恰到好處,湯花就勻細,可以緊咬盞沿,久聚不散,這種最佳效果名曰“咬盞”。

    湯花就是湯麵上泛起的泡沫。如果湯花細勻,就會在表麵形成許多細小均勻的泡沫,可緊咬盞沿,久聚不散,這種最佳效果名曰“咬盞”。反之,湯花泛起,不能咬盞就會很快散開。湯花一散,湯與盞相接的地方就會露出‘水痕’。

    龍團勝雪,茶品色白如雪。

    說的是茶湯……

    而當時的製茶工藝和現代不同,飲茶的方式也不同。

    研磨極細的茶葉,注入沸水,再用茶筅擊打茶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