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故人之托
字數:3127 加入書籤
陶陶隨師太來到一間禪房內,在昏黃的燭光她從一個檀木盒子取出一塊手帕。小說陶陶從她的手接過來,借著微弱的光亮看到幾行字,淒涼婉轉讓人痛心。
她微微扶住旁邊的桌子這才穩住身形:這麽說他母親已經
正如姑娘所見,穆公子的母親早在他父親病逝後便隨夫而去,阿彌陀佛
可是師太您身為出家人卻騙了他這麽久,您怎能這麽做陶陶難以抑製自己內心的激動,十幾年了,穆望舒被騙了十幾年他們怎麽能這麽做
貧尼深知愧對佛祖,實在是罪過可那孩子當年年幼,我與她母親又是知己好友,貧尼實在不忍心看他受苦阿彌陀佛,我佛慈悲師太愧疚難當,終是落下淚來。
可永不相見的謊言又豈能不算傷害。事已至此陶陶又怎能去譴責眼前之人,更何況此事又是穆望舒的娘親所托。
姑娘,這手怕貧尼今日便交予你,你身為慕公子的夫人自然有權決定如何處置,阿彌陀佛師太雙手合十,眼帶淚,想來故友所托之事這麽多年在她心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雨下得越來越大模糊了回去的路,陶陶帶著那隻手帕心猶如千斤重石所壓。
她將手帕收好,脫掉試衣服便榻休息。穆望舒熟睡的臉龐在眼前,她伸手輕輕撫摸對方的臉,縱有千言萬語隻化作一聲深深的歎息。
穆望舒輾轉翻了個身將她擁入懷,像個沒有安全感的孩子。陶陶伸手的手臂環繞住他,心已然決定:這一生一世我都會陪在你身邊。
次日清晨天色放晴,雖是冬日蕭瑟可陽光卻好的出。慧靜師父發房門依舊緊閉,其原因隻有陶陶與師太知曉。穆望舒來到慧靜師父的房前凝視了許久,仿佛這麽多年他與房內之人早已約定成俗,一句話不說,一言不語,隻是神情凝重的行了個禮,便頭也不回的下了山。
阿彌陀佛師太站在山門之前目送他們夫妻二人,故人之托她總算不辱使命,長公主,貧尼能做的也隻有這些了,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怎麽了從昨晚開始心不在焉的山路走了一半,穆望舒停下腳步伸手捏了捏陶陶的臉。
陶陶搖了搖頭隻是笑著,可她的心裏一直都在煎熬著,自己該怎麽樣選擇才會對他的傷害小一些是繼續欺騙還是告訴他真相
穆望舒轉而拉住陶陶的手話語之帶著幾分無奈,但更多的卻是習以為常:本以為帶著你她便會見我,可如今看來,這世真的隻有慧靜師父了,凡塵俗世於她再無牽扯。
穆望舒
倒是你,婆婆沒見到還與我一起吃了閉門羹,可是心不舒服
穆望舒陶陶再次喊了他的名字,她伸出手將袖的手帕緩緩拿出遞給他,一雙眸子忐忑又心疼的望著眼前之人。
這山林之竟是安靜的讓人惶恐,像時光此停住,周遭的一切都不複存在
穆望舒將手帕的字跡一一看得很清楚,原本停留在嘴角安慰陶陶的笑容滿麵停滯,雙目之更是悲戚異常
他愣了許久,轉而看著陶陶,微微張開的唇有些顫抖,不肯相信的抓住陶陶的肩膀:語氣透著淒涼:這手帕從何而來
是師太穆望舒陶陶的話還未曾說完,穆望舒轉頭便向山跑去
那一回頭奔跑的身影透著淒絕與悲涼,陶陶伸出去的手還是未能拉住他的一絲衣角風,不知從何時起吹了起來,冷得人瑟瑟發抖,竟連心底也一片寒冷
舒兒當你看到這封信時,想必已找到心愛之人,如此你會明白娘這麽做的原因。黃泉路多有坎坷,你爹一介書生娘豈能放心的下,如此便隨他去了我兒自幼懂事,娘隻求你一生平安無恙切勿卷入西夏王權之爭,娘地下有知也心安了。
穆望舒重返庵院,不顧師太阻攔直奔慧靜師父的禪房隻是推開房門的那一瞬間他便徹底陷入冰窟。
屋內桌椅擺放整齊,卻沒有一絲住過的痕跡,而堂兩個牌位赫然醒目。穆望舒狠狠的將手帕攥在自己的手,悲戚慟容,卻毫無言語之詞,跪於地三叩首而起。
陶陶一路不敢怠慢,來到禪院時穆望舒剛好從慧靜師父發房裏走出來。而這短短的分別卻讓陶陶忽然覺得他很陌生,隔在他二人之間的仿佛是這整座山的距離。
穆公子若心有怨可怪貧尼一人,切勿牽連他人,阿彌陀佛。
這些年師太將我爹娘的牌位供奉於此,望舒感激不盡,怎敢心生怨恨。待我完成父親遺願,再來接回他們二人。穆望舒麵無表情的向師太拱手以示謝意,可陶陶的他的眼卻看到了拒人千裏之外的神情,像當初他騎馬撞到自己時一樣。
穆望舒不知為何,這樣的穆望舒讓她有些害怕,從始自終他都顯得太過平靜,平靜的讓人以為他沒有任何感情。
穆望舒同師太說了聲告辭,便再也沒有回頭去看那禪房一眼。他走到陶陶麵前,一如既往的伸出右手,隻是臉的笑容不複存在。
陶陶握住他的手不安的緊緊攥著,望向穆望舒的側臉,柔聲說道:如果難受,不妨哭出來吧。
穆望舒沒有轉過頭來看她,隻是一味的往山下走,我沒事,與我一起回府吧,還有更多事需要去做
山容易下山難,可這下山之路於陶陶而言竟是如此之難每走一步好像離穆望舒越遠而他母親信所說的西夏王權之爭究竟是指何事穆望舒所言的父親的遺願又是什麽
為何她與此人同床共枕數日,卻像是從來都沒有認識過他一樣那樣淒絕的神情令人畏懼的從容,她與他,真的能夠一同走完這一生嗎
vwhtlbook3939788dexh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