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兵映像
字數:11662 加入書籤
A+A-
1977年2月,中原大地,銀裝素裹,白雪皚皚。
s城西郊,白茫茫的視野中依稀顯現出清掃積雪後橫平豎直的路麵和一排排紅磚、紅瓦砌成的平房,這裏是某野戰軍直屬隊的營區大院。
06:00,一曲悠揚的起床號劃破了靜謐的天空,軍營立刻沸騰:起床、穿衣、上廁所、門外等待集合,一切緊張有序。
10分鍾後出操號響起,“立正,向右看齊,向前看,報數!”、“向右轉,跑步走!”以及“1、2、3、4”的口號聲在營區回蕩;
大操場、營房四周的水泥路麵上,一隊隊軍人以班、排為單位開始了隊列或體能訓練:齊步、跑步、正步走,單杠、雙杠、跳木馬……
靠近西大門有幾排平房是軍直防化連的駐地。
今天連隊十分熱鬧:早飯後有人清掃門前屋後的積雪,有人在宿舍擦窗、架床;牙缸架和毛巾杆抹得幹幹淨淨;床架和鋪板排得整整齊齊;臉盆、燒水壺、小板凳統一定位;火爐已點燃並輻射出陣陣熱浪……
新兵今天到連隊,我們的故事就從這裏開始。
平房中部有1間教室,幹幹淨淨的地麵上,整齊地排放著3列嶄新的背包,30位新兵坐在各自的背包上或看書、或聊天、或家信,等待分配的同時,對即將到來的防化兵生涯充滿了無限的期待。
有1個新兵與眾不同,半個小時就出教室2次,回來不到2分鍾又坐不住了:“胡小舟,想不想去老兵宿舍參觀?”
“咦,你咋知道我的名字?”
“剛才排長不是點過名嗎?”
“點個名你就能記住別人的名字?”
“是啊。”
“記性可不賴呀,你叫啥名字?”
“我叫肖吉林,我們以後就是這個連隊的兵了,乘現在有空,先熟悉一下連隊的環境多好。”
“不中!一會集合找不到人咋弄?”
“現在差不多11點鍾,上午應該沒事,再說我們也不走遠。”
“說的不錯,在這閑著也無聊,不如出去轉轉。我剛才看見車庫裏停了好多特種車,很多我們以前都沒見過。”旁邊1個大塊頭新兵說。
“劉興國和我的想法一樣,不過,車庫離我們比較遠,萬一有事我們可能趕不回來。”
“也對,那我們就去老兵宿舍參觀。”
“你倆是老鄉?”胡小舟吃驚地問。
“什麽老鄉不老鄉,一個連隊的,早晚都得認識。走吧,別磨嘰了!”劉興國催促道。
“中!”見他倆說得有理,胡小舟也不再堅持。
3人徑直走向平房端頭的第1間宿舍。
“老兵你好!”肖吉林大膽地敲開宿舍門。
“什麽事?”1位個子不高,但身材魁梧的老兵問。
“我叫肖吉林,我們是剛分到防化連的新兵。想參觀老兵宿舍,不知方便不?”
“沒什麽不方便的,進來吧!”
“老兵還學習條令?”肖吉林發現桌上擺放著《內務條令》,好奇地問道。
“不管老兵、新兵,《條令》是每年都要學習的。”
“房間真暖和。”胡小舟說。
“那當然,有火爐嘛!”肖吉林一眼就發現了門後的火爐。
“宿舍好整潔,除了個人生活用品,怎麽看不到裝備器材?”劉興國發現了1個問題。
“裝備器材可能由連隊統一保管,這樣顯得宿舍幹淨?”胡小舟自作聰明地說。
“這些裝備隨時要用,不可能統一保管!它們肯定都放在這個大櫃子裏!”肖吉林自信地回答,然後問老兵:“我們可以看一下櫃子嗎?”
“可以。”老兵說著,打開大木櫃。
“櫃子看起來不大,放的東西可不少哇。”劉興國看後感歎道。
“因為東西碼的整齊,放置有序,所以占據的空間也就小。”肖吉林代替老兵作了解釋。
“衝鋒槍,還是折疊式的!每人都能配發1枝嗎?”胡小舟興奮地問。
“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不待老兵說話,肖吉林又搶先作了回答。
“你咋什麽事都這麽肯定?”胡小舟不服氣地問。
“你看不出來嗎,宿舍有9張床,隻有3枝槍,怎麽分?”
“說的不錯,槍是按戰鬥小組配備的。”老兵解釋說。
宿舍開了半扇窗,肖吉林突然問:“後邊那排房子是食堂吧,我好象聞到了牛肉香味。”
“我看你是欠肉吃,盡做美夢。即使真有牛肉,隔這麽遠你也聞不到。”劉興國不客氣地諷刺道。
“真的是聞到牛肉香了。老兵能帶我們去食堂看看嗎?”肖吉林天真地問。
“吃飯的地方可以看,炒菜的地方炊事班這會正忙,去了會影響他們工作。”
“能見識一下吃飯的地方就行。”肖吉林急忙說。
“那走吧。”老兵帶著3人快步走出宿舍。
食堂很幹淨,南邊有2個大門,沿西、北、東3麵牆排了10幾張方桌,方桌周圍是4張長條板凳。
“每個班1張桌子,班值日提前5分鍾到達食堂,從廚房把全班的菜領來,然後平均分配到每個人的菜盤中,這樣可節省大家就餐的時間。”進入食堂,老兵立馬介紹就餐情況。
“怎麽飯桌上還放有大蒜坨?”肖吉林不解地問。
“大蒜是個好東西,吃麵條時,剝幾個吃可帶勁了。”胡小舟興奮地說。
“吃生大蒜?那個味道可不好受!”肖吉林小時候就嚐過生大蒜的味道,當時的那股難受滋味現在還記憶猶新。
“那是你不習慣,我們河南人就喜歡這樣吃,每天幾個蒜,一般不生病!”胡小舟顯得十分得意。
“是的,聽說生吃大蒜既能殺菌消炎,提高免疫力,還能健腦益智,開胃下飯。”劉興國附和道。
……
老兵突然提醒:“快到開飯時間了,你們趕快回去吧。”
“打擾你半天了,我們還不知道你的名字呢?”肖吉林問。
“談不上打擾,我叫王文勝。往後大家同吃、同住、同訓練,用不著客氣。”老兵笑著回答。
“你可真幽默,我們現在分配到哪個班都不知道;不過也對,隻要在同1個連隊,也算得上同吃、同住、同訓練了。”肖吉林點到不說破,一語雙關。
“是這個意思就行。”明知肖吉林話裏有話,老兵並不計較。
“王文勝再見!”肖吉林親熱地和老兵告別。
“一會見!”
回去的路上,忍了半天沒說話的劉興國終於開口:“我說你小子年紀不大,膽還不小,初次與老同誌打交道就直呼其名,太沒禮貌!”
“名字本來就是讓人叫的,有什麽不禮貌?別說他隻是1個老兵,就是當官的來了,我也敢直呼其名。”肖吉林神氣地說。
“喲,看把你能的。”胡小舟在一旁諷刺道。
12:00,吃飯的哨音響起,全連人員迅速列隊來到食堂門前。
飯前1支歌是部隊的傳統,值星排長指揮大家合唱《戰友之歌》,宣布下午的工作安排,爾後各班依次進入食堂就餐。
今天是下連隊的第1天,新兵們進入食堂後直接拿著菜盤到廚房窗口打菜。
主菜是土豆燒牛肉,負責打菜的炊事員給每位新兵的菜盤裏打上了滿滿一盤。
“真叫你說對了,土豆燒牛肉。”胡小舟端著菜,衝肖吉林笑了笑。
“這家夥的鼻子比狗還靈。”旁邊的劉興國乘機說。
“你這是誇我還是罵我?”肖吉林裝作不明白地問。
“當然是誇你,誇你嗅覺器官特別靈敏。”劉興國說。
“你誇也好,罵也罷,隻要有肉吃就行。”肖吉林擺出一副事不關已的態度,端著飯菜找了一個空位吃飯。
13:30,連值日員吹響了上課的哨音。
新兵們按上午點名的順序列隊站好,與上午不同的是,每列隊伍的排頭多出了1位老兵。
排長再次點名後開始講話:“同誌們:從今天開始,防化連新兵排正式成立,全排由3個班組成,站在每列隊伍前頭的是你們的班長。他們分別是1班長王文勝,2班長夏叢林,3班長劉大海。
新兵排是臨時編製,我們將用1個月的時間學習防化兵最基本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訓練結束再將大家編入到不同的戰鬥班。
下麵各班長將本班戰士帶回宿舍,先抓緊時間打掃衛生,整理內務,晚飯前我們進行檢查。”
進入宿舍,班長按個子的高矮重新調整了隊列順序,並以此順序指定個人鋪位和生活用品的擺放位置:“我現在去排長那開會,大家抓緊時間整理個人內務。”
班長剛出門,大家就迅速打開背包,清理自己的物品。
“朱小木,你的被子疊得又快又好,一看就是整理內務的高手。就你這水平,在新兵排不得第1都不行。”肖吉林疊被子不行,但嘴很甜。
“哪有你說的這麽好。”朱小木謙虛地回應。
“真的,你看這被子疊得四四方方、有棱有角,就像用刀切出的豆腐塊一樣,我怎麽就整不出你這個水平來呢?”
“你的方法不對,等一會我來幫你調整調整就好看了。”肖吉林沒看錯,朱小木就是個熱心快腸的人。
“你在家沒疊過被子吧?”劉興國見肖吉林年齡小,打算調侃他。
“你還挺能猜!”
“這不是猜,是分析!而且我的分析一般都**不離十。”劉興國得意地說。
“真有這麽神?”
“那當然。今天讓你見識一下我的分析能力:首先,你的皮膚白白淨淨,還說得一口標準的普通話,說明你沒有下過鄉,肯定來自某個城市,我說的對吧?”
“不錯,我是武漢人;確實沒下過鄉,因為當兵之前我還在學校讀書。”
“還有,你的個子估計173米,一副娃娃臉,年齡估計17歲左右。”
“還真讓你猜準了!我身高172米,年齡16歲半。”肖吉林臉上露出一副崇拜的表情。
“我的眼睛厲害吧。”劉興國看了一眼周圍的人,得意之餘繼續調侃:“前麵僅僅是客觀分析。其實分析問題很簡單,困難的是由此作出準確的結論。”
“剛認識就要做結論?”
“有分析沒結論怎麽行!根據前麵的分析,我認為該同誌身體單薄,手無縛雞之力,體力活肯定不行;被子疊不好,估計衣服也不會洗。結論: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另外,年齡小,社會經驗少,鋒芒外露;沒啥本事,還特別喜歡出風頭。”
“你這樣評價戰友太不友好了。大家來自五湖四海,能走到一起是緣份,何況還是初次見麵。”對劉興國的惡意評價,站在一旁的朱小木實在看不下去。
“沒事,說明他觀察還比較仔細,也喜歡動腦筋,這個習慣不錯。”肖吉林對此一點都不在乎。
“聽見沒,我分析的如此到位,當事人都無話可說,你又擔個什麽心呢!”劉興國有意要激怒肖吉林,想看他生氣的表情。
“你的眼力不錯,猜得也準,分析能力確實不一般!”
“過獎,過獎!”劉興國笑嗬嗬地說。
“就是下的結論有一點點出入。你犯了我小時候常犯的一種錯誤,這也正常;人嘛,都有一個認識事務的過程。”肖吉林一臉認真地說。
“你現在年齡也不大,小時候犯的錯誤,多小?”朱小木問。
“好象是5歲左右吧。”
“5歲還不太懂事,會犯什麽錯誤?”朱小木又問。
“其實也算不上什麽錯誤。記得那天跟我父親坐公共qì chē去城裏。剛上車我就認為大車一定比小車跑得快。我父親問我為什麽?我說:你們大人腿長,走起路來比小孩要快;公共qì chē輪子比小轎車輪子大,跑起來肯定也比小車跑得快。我父親告訴我,看問題不能憑想象,你看車窗外有好多小車都超過了我們的大車,一下就跑到我們前麵去了。我問這是為什麽,我父親說現在解釋你也聽不懂,等長大了自然就會明白。”
“你小子的意思是說我還沒有長大,目前隻有5歲小孩的智商?”劉興國聽明白了肖吉林話中的意思,惱怒地打斷了他的說話。
“誤解,誤解!這隻是我生活當中的一件真事。我剛才說了,你的眼力十分厲害,我非常佩服;隻是最終結論稍有欠缺。”麵對身高力大,咄咄逼人的劉興國,肖吉林可不會吃眼前虧。
“哪裏欠缺了?你今天必須給我說明白!”劉興國仍步步緊逼。
“我年齡確實小點,塊頭也比你差遠了。但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長處。。”
“那你有什麽本事,讓我們也見識一下。”
“來日方長,以後慢慢就知道了。”
“你最好現在就讓我們領教一下,否則我就認為你剛才是在占我的便宜,我這人是從來不吃這種虧的。”劉興國不依不饒地說。
“好吧。”肖吉林想了一下說:“我們班的戰友,雖然接觸隻有幾個小時,但我能說出他們的名字。”
“這不算什麽本事,你問一下在場的,誰不認識幾個?我們班包括班長11人,還沒介紹,我已認識了5個,稍微用心點,我也許能認識7個。”劉興國露出一副不屑的表情。
“你說的對,就算認識8個也算不上本事,但如果全班的人不僅都叫得上名字,還知道他們分別來自哪個省,你能做到嗎?”
“那你說幾個試試?”愣了一下,劉興國懷疑地說。
“劉華、朱小木,江西人,是你的老鄉;餘平、張潮貴,廣東人;胡小舟、楊華河南洛陽人;衛學兵、李漢成湖北恩施人;咱班長王文勝浙江人;排長趙振華,河南人;連長姓鄧,名字不祥,文書,張均,湖北人。”肖吉林不緊不慢地說。
“乖乖,厲害!厲害!”聽了肖吉林的介紹,劉興國知道麵前的這個娃娃臉確實不一般。
“還有,我們連有平房6棟,座北朝南,每棟平房前後間距10米,中間通道寬15米;車庫長約150米,東西方向,停有2輪、3輪摩托車、吉普車、噴灑車、沐浴車等多種專業車輛。”
“停!停!停!我們都還沒有自我介紹,你怎麽就知道我們的名字和籍貫?”劉華感到不可思議地問。
“這有什麽,上午列隊點名時,我一看這點名的順序就猜到我們會分在1個班,當時就記住了大家的名字。”
“可你怎麽知道大家來自哪個省份呢?”餘平問。
“這更簡單哪,我們這批新兵來自全國4個省,你和張潮貴,廣東口音重;衛學兵、李漢成,是我湖北的老鄉;胡小舟、楊華河南本地口音;剩下的不用說,當然是江西老表了。要說幾人中最沒把握的是朱小木,他說的是一口標準普通話,是河南還是江西人還真有點拿不準,但我剛才看他和劉興國說話的語氣,他倆應該很熟,肯定是江西老鄉。”
“班長說的是普通話,又沒有自我介紹,你怎麽判斷他是浙江人呢?”胡小舟不解地問。
“不知你注意沒,他上午帶我們去食堂參觀時,路上與1個老兵說話,無意中冒出了1句很地道的‘阿裏崗’。”
“‘阿裏崗’是什麽意思?”
“這可是標準的浙江人說話口語,意思是‘我告訴你’。”
“排長的名字和籍貫你怎麽知道的?”楊華問。
“點名前排長就報了自己的名字,雖然河南口音不是太重,但仔細聽還是能聽得出來的,你跟他是老鄉,更應該能聽出來。”
“你說的還真是這麽回事。”楊華若有所思地說。
“你怎麽知道連長姓鄧,文書是湖北的?”衛學兵問。
“上午在新兵連等待分配時,王參謀大聲叫鄧連長領人,你沒聽見嗎?文書的名字是連長喊他核對名單時我聽到的,文書講的是我們湖北話。至於連隊的布置情況你們坐在教室時,我已經跑了2趟值班室,那裏有衛生區包幹單位、車輛保養要求,經過分析和測算,我就隨口說出來了,數據不一定準,僅供參考。”
“你可真是神童哇!”
“一點都不神,應該說還差得很遠。”
“怎麽還謙虛起來了?”劉興國不解地問。
“這真不是謙虛。你還記得上午我們到老兵宿舍參觀時,宿舍裏就隻有1個老兵在整理資料;當老兵說從今以後大家同吃、同住、同訓練時,我還想這個老兵用詞不準;當我跟他說再見時,他沒說‘再見’,而是說‘一會見’。這麽明顯的暗示我都沒發現,根本就沒想到他會是新兵班長;另外,連長說了好幾句話,我隻能判斷他是南方人,但具體是南方哪裏人我現在都沒能判斷出來,這說明我的觀察還不夠仔細,分析也很不到位,水平還亟待提高。”肖吉林認真地反省著自己的不足。
“人小鬼大,能言善辯,你叫肖吉林,我看你就是一個‘小機靈’。”劉興國最後總結道。
其實,駁倒劉興國,算不上什麽本事。
肖吉林出生在吉林,父母親都在部隊工作,5歲時全家遷到了武漢。
別看他年齡不大,卻有極好的口才,尤其是記憶力驚人,反應速度快;他有一個與其年齡不相符的特點:心理承受能力超強!一般情況下,不受環境的影響,輕易不生氣;即使遇到讓他十分生氣的人或事,他也會先對你笑一笑,然後心平氣和地與你討論。
他與人討論的過程一般是:首先充分肯定你的觀點,接著認真檢討自己的錯誤,讓你感受到他的真誠,不停地點頭讚同他的看法,認為他分析得在理;但他話題轉換非常巧妙,偷梁換柱不留痕跡,而且前後銜接十分自然,不知何時就會出現話裏有話、指桑罵槐,暗中罵人而且還不帶髒字的情況發生;反應慢的,會一個勁地認為他說得在理,態度真誠;而一旦發現自己上當,為時已晚,常常引得周圍人一陣哈哈大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