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人小鬼大
字數:7257 加入書籤
A+A-
肖吉林喜歡熱鬧,那天晚飯後他串門回來,見幾個戰友閑著無事,立即說到:“來來來,現在是新兵排1班侃大山時間,請同誌們抓緊時間發言。”
“侃大山是什麽意思?”餘平問。
“侃大山都不知道?哦,也難怪,你是地道的南方人。侃大山是北方地區方言,意思是漫無邊際地聊天,或者說隨心所欲地聊天,懂嗎?”肖吉林開玩笑地說。
“聊天就說聊天,說什麽侃大山?”劉興國在旁邊不客氣地插話。
“我們部隊現在駐紮在長江以北,從地理位置上看也算是祖國的北方,我這不是入鄉隨俗嗎?算了,我們先不說這事,我想請教一下餘平戰友,廣東的冬天下雪嗎?”肖吉林解釋幾句後,趕緊轉移了話題。
“廣東下不下雪我不知道,反正我們家鄉從沒下過雪。說實話,我在家冬天棉衣都沒穿過,最冷的時候穿件毛衣就能對付;哪裏見過北方這種天氣,雪下的大,溫度還這麽低,要不是有這個火爐白天黑夜地燒著,冬天我都不知道怎麽過!”
“前天我發現1個怪現象:窗外1個小冰柱被太陽光照了將近2個小時,卻沒有絲毫融化的跡象,這在我們家鄉完全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劉華附和道。
“你會盯1個冰柱2小時?”朱小木懷疑地問。
“專門盯2小時肯定不會,但前天在飯堂上大課時正好看到窗外有1個小冰柱被太陽光照到。上了2小時的課,我也就盯了2小時,直至下課它也沒有融化的跡象。”
“北方的天氣確實寒冷。在我們家鄉從來不知道什麽叫凍手,我冬天也從不戴手套,你們看我這手今年凍得象個包子似的。”衛學兵深有同感地說。
“有些人是過慣了安逸的生活,自然不適應寒冷的天氣;我是標準的勞動人民出身,從小就不怕冷,也從來不凍手、凍腳;不是我吹牛,冰天雪地幹活,有時連棉衣都不穿,天空盡管下著雪,身上卻還冒著汗。”胡小舟用十分誇張的語氣,故意刺激怕冷的戰友。
“在我們廣東,很多人就沒見過下雪。辛辛苦苦地勞動了一輩子,按你的說法,他們就不是勞動人民了?”餘平不服氣地反問道。
“你在河南不怕冷是因為你適應了這種環境,要說這裏的寒冷比得過東北嗎?你去東北試試,聽說那邊冬天的溫度能達到零下2、30度。”劉華也屬於怕冷的人群。
“北方有嚴寒,南方有酷暑,在一個地方呆的時間長了,就會適應這個地方的環境,換一個地方,不管是冷還是熱,開始肯定會不適應。有本事你夏天去武漢體會酷熱的感覺,最高氣溫能達到40多度,讓你一晚上都睡不著覺。”肖吉林也覺得胡小舟說得有些不在理。
“和你們開玩笑呢,千萬不要當真!”沒想到自己的一句玩笑差點引起公憤,胡小舟趕緊轉移話題:“夏天那麽高的氣溫,你們武漢人就不出汗嗎?”
“夏天不出汗,那就變成狗了。你不會是變相地罵我們武漢人吧!”肖吉林立即抗議道。
“誤會、誤會,我不知道狗夏天不出汗,狗真的不出汗嗎?”沒想到這句話又說錯了,胡小舟繼續辯解說。
“是啊,我也不知道狗在夏天不出汗,今天還是第一次聽到這種說法。”衛學兵也替胡小舟解釋。
“要是這樣說的話,我不僅可以原諒你,還可以給你們科普有關生理常識:所謂出汗,是人體調節體溫、散熱的一種方式;在炎熱的夏天,大量出汗可以降低體溫,防止中暑;而冬天出汗較少,散發的熱量也就少,這樣就可以防止因體溫降低而感到寒冷;狗和人的生理結構不同:大熱天狗的身上是不會出汗的,它的汗腺主要集中在舌頭上,腳掌上也有一些,但不豐富。所以當我們看到狗吐出舌頭喘氣說明此時狗已經很熱了,正在散熱。
說到武漢人不怕熱,是說我們武漢人能適應這種高溫天氣,再熱的天也能睡得著覺,這與出不出汗沒有多大關係;而一些北方人夏天出差到了武漢就會睡不著,哪怕是整晚扇扇子,電風扇不停地對著吹也沒用,不管出汗是多還是少,就是睡不著覺。”
“你這一解釋,我算明白了為什麽夏天我經常看見狗伸出舌頭喘氣,原來這是在散熱呀。”餘平恍然大悟地說。
“我們村裏大人與小孩開玩笑時常說,‘嫌天熱,把舌頭伸出來就涼快了!’我當時還不明白是什麽意思,原來這是在罵人。”李漢成說。
“肖吉林,你高中都沒畢業,懂的可真不少,這些知識都是從哪學的?”朱小木羨慕地說。
“懂的不算多,平時喜歡翻翻書,知道的也隻是一點皮毛而已,不一定正確,僅供參考、僅供參考!”肖吉林故作謙虛地回答。
“這些都是最基本的生理常識,中學課本中有介紹,有空找本書看一下就全明白了。”劉興國說。
“胡小舟,今晚的肉包子味道不錯吧?”劉華知道劉興國的意思,趕緊轉移話題。
“那還用說,白麵包子,要是肉再多點就更好了。”胡小舟喜歡麵食,平時在家很少吃到肉包子,更別說可以敞開吃。
“1個包子至少2兩,我一口氣吃了5個,現在還覺得撐地難受;你比我個子小,連吃8個,還象沒事人一樣,要是再多加點肉,我看你吃10個都停不住。”劉華故意逗他。
“咋?你還數著了?”胡小舟不高興地說。
“也沒刻意去數,吃飯正好坐你旁邊,不留意就記住了,真不是有意地喲。”劉華詼諧地說。
“連隊的夥食真不賴呀。幾乎每天都能吃到葷菜,中午的大白菜裏總能見著幾塊不大不小的豬肉,還有用肉皮做的肉凍,那個口感真爽,味道極好,可惜1個班隻有1小盤,1人夾2塊就沒有了,還不夠塞牙縫的。”朱小木談起吃來,也特別有勁。
“這麽大一塊肉凍還塞不滿你的牙縫,你得趕緊補牙。”胡小舟經常被他人打擊,這回總算逮著打擊他人的機會了。
“我隻是稍微誇張一點,你較什麽真!其實,我還是挺滿意連隊的夥食,到底是正規編製的連隊,比新兵連的夥食不知好了多少倍。”
“你以為所有連隊的夥食都這樣好?錯!我們連隊的夥食不僅比新兵連好,而且比一般連隊也要強。”肖吉林說。
“咋,為啥呢?不都是在野戰軍嗎,難道同1個部隊夥食標準還分個1、2、3等不成?”胡小舟不解地問。
“同屬野戰軍不假,但我們是防化兵,屬特種兵!特種兵訓練強度大、體力消耗也比一般兵種要大得多。所以我們每天的夥食標準要比一般連隊稍微高出幾分錢。”
“多幾分錢就能吃得這麽好,可以呀。”胡小舟很知足地說。
“你以為連隊夥食好,就是靠加的這幾分錢?這裏麵的學問大著呢。簡單地說,要改善連隊的夥食,一是要發動全連同誌業餘時間搞好副業生產,多種菜,種好菜;再則要想方設法辦好連隊的養豬場,多養幾頭大肥豬,逢年過節宰1頭,用生產副業彌補,那才能實實在在地讓大家吃得好,吃得香,身體健健康康;
當然啦,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麵是要會做,比如說北方冬季青菜少,整個冬天都以大白菜和蘿卜為主,怎樣把這些菜做得花樣不斷翻新,即使是天天吃,讓你也有吃不厭的感覺,這就是水平;再比如說炊事班中午做的蛋湯吧,那麽大的1桶湯,隻放少許青菜葉,外加幾個雞蛋,可全連吃飯有百十來號人,怎樣讓大家增加食欲,看著就想吃,這些都是技巧。”肖吉林繪聲繪色地說。
“你跟我們一樣,到連隊才幾天時間,怎麽知道得這麽清楚?”李漢成不解地問。
“我之前對連隊的了解不比你們多,但我會觀察、會詢問、會討教。不懂的地方問班長、問老兵,他們比我們到部隊的時間長,懂的也比我們多,向他們討教不丟人,我說的對吧?”肖吉林得意地說。
“說到炊事班做的雞蛋湯確實叫絕:一大桶湯抬上來,上下全是一片一片的蛋花,看了就想吃。可是用瓢打上來的,卻基本上是清湯。”說到高興處,胡小舟想起了每天中餐都有的大桶菜湯。
“那是你打湯的水平太差,你看人家肖吉林,碗裏總是有很多蛋花,這就是水平,不服不行!”劉華故意逗他。
“咋,這你也看見了?我可沒坐你旁邊呢。”肖吉林學著胡小舟的語調,故作生氣地說。
“是啊,他這一說提醒我了,我前兩天就發現你碗裏的蛋花真的很多,一直想找你討教,但班長坐在旁邊,實在沒好意思開口,快說說,你有什麽絕招?”胡小舟好奇地問肖吉林。
“你都說了,這是絕招,絕招怎麽能隨便外傳呢?”肖吉林故意賣起了關子。
“我們是1個班的戰友,不算外人。對了,好象明天輪到你打掃食堂衛生,要不這個差事我來幫你完成?”
“此話當真,不會反悔吧?”
“男子漢大丈夫,一話即出,駟馬難追!明天打掃食堂衛生的活,我包了!”本是隨意說著玩的,胡小舟果然經不起肖吉林這一激,當眾作出承諾。
“好!不過事先聲明,這個方法千萬別在外麵說是我教的,否則壞了我的名聲我就虧大了!”肖吉林一本正經地說。
“放心,這個經驗我們肯定不會外傳。再則大家都知道了這個秘密,我們也就沒有優勢可言了,你們說對吧?”胡小舟趕緊向周圍人使眼色。
“是呀,是呀,我們肯定不會外傳。”大家齊聲附和。
肖吉林想了一下,然後壓低聲音:“打湯的動作是有講究的,具體要領我概括成4句話,20個字,隻要你們掌握了這個要領,我敢打包票:看見大桶裏的湯是什麽樣,打到碗裏的湯也會是什麽樣,絕不走樣。”
“真有這麽神奇?”胡小舟興奮地問。
“那當然,我用人格擔保:如有差錯,我替你打掃兩回食堂衛生!”
“那你快說,哪4句話?”
“記好了,這4句話是:‘勺子沉到底,慢慢向前移,遇有小阻力,輕輕往上提。’”肖吉林邊說邊做著動作。
“好象有點道理,就不知是不是真管用?”胡小舟半信半疑。
“明天一試不就行了!”劉華說。
“別聽他嚇掰,也根本不需要去試,你們動腦筋想想,1個大鐵勺在裝滿了湯的大桶裏移動,哪裏會有什麽阻力,哪裏又有什麽感覺,就算理論上有那麽1丁點小阻力,你能感覺得出來嗎?”前麵的話題一直都是肖吉林唱主角,劉興國也插不上幾句話,現在終於抓住了切入話題的機會!
“肖吉林說敢打包票,還以人格擔保:‘看見大桶裏的湯是什麽樣,打到碗裏的湯也是什麽樣,絕不走樣’,說得這麽肯定,這話能有假嗎?”胡小舟不解地問。
“這話當然不假,你想,本來是1桶青菜雞蛋湯,不管你打上來的蛋花是多還是少,它都是青菜雞蛋湯,絕對不會變成排骨湯或者是土雞湯、野鴨湯什麽的;這個包票他敢打,我也敢打,誰打包票都沒有問題;但怎樣保證蛋花的濃度這個重要數據他卻沒有提及,這就是問題的關鍵所在。”劉興國繼續分析道。
“說的也是啊。”胡小舟若有所思地說。
“劉興國,你這不是在抬杠嗎你說桶裏雞蛋花的濃度是多少?你平時打到碗裏的蛋花濃度又是多少?再說你試過沒有?”肖吉林見劉興國故意拆自己的台,非常不滿。
“我試過好多回,根本不管用。”
“我相信你試過好多回!但效果不好隻能說明你的技術掌握得不好;你不能因你的效果不好就懷疑甚至否定我的方法有問題吧?”肖吉林不客氣地回應。
“肖吉林,你不會騙我們吧?”胡小舟有點後悔自己過早的承諾。
“你別聽劉興國瞎說,他是要領沒掌握好。有些事情不是簡單說說就會,更不是隨意試1、2次就能掌握。這是個技術活,心態要好,動作要穩,速度要勻,提勺的時機還要把握好。你們仔細琢磨吧,我先去上趟廁所。”肖吉林說完,轉身離開了宿舍。
“說的好象有點道理,明天試試再說。”胡小舟仍就將信將疑。
“你隻管試好了,百分之百會讓你失望。肖吉林就是1個騙子,你主動提出幫他打掃食堂的衛生,算是冤枉替他出了趟公差。說過的話你也不能反悔,就自認倒黴吧!”劉興國幸災樂禍地說。
“你這話說的不對。我注意觀察過他打湯的動作,照著做湯裏還真的能多出些蛋花,雖然不是太明顯,但他絕不是騙子。”朱小木的性格是有啥說啥,絕不含糊。
“先不管這話是真是假,有一點我們不得不佩服:這家夥還挺能琢磨,打個湯都能總結出一套一套的,讓你真假難辯,我學一輩子恐怕也達不到這個水平。”劉華再次轉移了話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