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致知境
字數:3934 加入書籤
“妹子啊,你不知道,那所院子的地理位置到是挺好的,旁邊有醫院、公交站台、還有離小凡的學校走路也就二十分鍾的路程,麵積比你的這所小院小不了多少,房屋格局什麽的也都差不多,而且屋子裏還簡單的裝修過,搬進去就能住,水電也都通了,水還是用的自來水,一擰開水龍頭,那水就嘩嘩地流出來了,以我的眼光來看,我感覺挺好的,不過還要你來拿決定,我說的你參考一下就行。”大牛媽一進院子就大聲的說道。
“行啊,隻要你看著挺好的,那就行,小趙來我們把合同簽了吧!”楊母先是對大牛媽說了聲後然後對西裝男說道。
“好的嫂子,這是一份最新的合同,之前給你看的是樣本,上麵內容和剛給你看的可是一字未改,你可以先看看!”小趙從手提包裏又拿出兩份新的合同出來。
“你啊!嫂子你還信不過,小凡你看看!”楊母將合同遞給楊凡。
楊凡接過這份新的合同仔細的看起來,並不是楊凡母子不信任他們,而是在合同上做手腳的實在是太多了。就說,之前楊母說的是先簽訂一份協議,之後雙方確定後再簽正式的合同範本,但是在法律效力上可不同,合同的特點是明確、詳細、具體,並規定有違約責任;而協議的特點是沒有具體化、簡單、概括、原則,不涉及違約責任。從其區別角度來說,協議是簽訂合同的基礎,合同又是協議的具體化。
也就是如果雙方所寫的協議沒有特別具體,是不存在違約不違約的問題,而合同則不同,合同隻要雙方在上麵簽了字,就具有法律效應,反悔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當然簽訂協議時大家也要看好,協議裏也有許多是不能反悔的,裏麵文字陷阱也很多)協議和合同都可以稱為契約,兩者都是確立當事人雙方法律關係的法律文書。
“媽,和之前那一份沒有差別,他們沒有改動!”楊凡將合同遞給母親,小聲的在耳邊說道。
“小趙,合同沒有問題,但是我想在上麵加上一條,就是土地證到時候要寫小凡的名字,而且土地證什麽時候過戶好,我們什麽時候搬家,你看如何?”
“沒問題,這一條我可以代表公司答應你,隻要合同你們簽了,我們公司就會派人bàn lǐ接下來的相關手續,過戶什麽的雖然有些麻煩,但我們公司在縣裏人脈還不錯,你隻要給我們寫一份委托dài lǐ書,三天應該能辦下來!”
“那好,這兩天我們先整理一下,等到證件交接後我們就搬家!”說完,雙方在合同上簽上字,楊母又寫了兩份委托書,按上指印,雙方交易完成。
“那行嫂子,天也已經晚了,我們就不坐了,等您搬家的時候,我們會派人過來幫忙的,到你們搬進新家後,我在縣裏給你們接風!”西裝男說道。
“那好,你們路上慢點!小凡幫我送送你趙叔!”
“媽,那等搬家的時候,我請假回來?”楊凡在送走西裝男後說道。
“不用不用,小凡你現在上學正是緊要關頭,開學半個月不到,你要是請假不好,到時候我讓大牛回來幫忙就行了,你那天要是放學早,到時候直接去縣城的新房子就行。”楊母還沒有說話,大牛媽就趕忙說道。
“小凡,聽你嬸的,你這樣跑來跑去也不行,耽誤學習!”楊母笑笑說道。
“那好,我聽你們的!”楊凡點點頭說道,剛開學就請假也的確不好,再說他們班主任還是一個奇葩,萬一被調班就麻煩了。
第二天,楊凡在家吃過早飯便回到了縣城,他還要去孫爺爺的診所裏,雖然母親的雙腿已經好了,不需要藥材了,但還是要去看望孫爺爺,楊凡懂得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道理,更何況孫爺爺對他何止滴水之恩。
在臨走的時候,大牛媽先是將縣裏房子的地址說了一遍,到時候直接去就行,然後楊母將家裏僅有的三百塊給了楊凡兩百,讓他在學校吃些好的,楊凡不要,楊母硬塞給他,說過兩天去市裏將支票的錢取出來,楊凡這才收下。
到縣城後,楊凡在路上買了些水果,來到孫爺爺的診所,發現診所的大門緊閉,孫爺爺應該是不在,否則他是不會關門的,一時無地方可去,楊凡便回到了學校。
回到宿舍,宿舍裏沒有人,楊凡將買來的水果洗幹淨放到宿舍的桌子上,誰來了都可以拿著吃,張平、錢力等人也經常買一些零食什麽的大家一起吃。
閑來無事,楊凡躺床上打算睡一會,可躺下半天也睡不著,腦子裏一直在想母親的話,沒想到這個世界竟然會有修士的存在,而且以前的神話故事,不一定都是故事。當他想到自己以後可能也會成為一名修士,一時間更加興奮了,於是楊凡便起床跑到圖書館,翻閱一些古籍。
“在凡之道中的先天之學中第一境界是逍遙境,接下來是齊物境,而後天之學中第一境界是致知境,接下來是格物境,逍遙境是觀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中的生長規律,也就是說想要進入逍遙境不能刻意,就如同自然生長的規律一般,外界無法幹預,否則便是拔苗助長,隻有靠自己的悟性以及生活感悟。”
“可是,悟性這東西比自然還要玄,誰也說不上有沒有悟性,也許偶然的一個頓悟就能進入逍遙鏡,我媽說,我爸在後天之學中絕對屬於修煉天才,但是對先天之學卻沒有一絲天分,看來這先天之學的確看中悟性,沒有悟性,就等於你看見了大門卻沒有鑰匙,白搭!”楊凡坐在圖書館的椅子上自語道。
“這先天之學隻能先放放再說,不過這後天之學中的第一境界我現在倒是有些感悟,致知境,首先要把你將來想要格的物要進行全麵了解,探究事物的道理,僅僅隻是了解還不夠,必須要‘窮究’,要研究物體的來源,本質。致,也就是極,知,識也。必須要徹底認清這一物的全部知識,這才能達到致知境。”
“雖然我現在沒有需要格的物,但是我有經驗,以前每到夏天便會和媽媽一起去村後的池塘邊賞蓮,以前不明白,但是現在想來媽媽之所以會去賞蓮,而且猶愛蓮花,估計當時她在齊物境時就是和蓮花達到了人蓮合一的境界吧。”
“不過,我可以去觀察蓮花,以前由於媽媽喜歡蓮花,我不但親手養過蓮花而且當時還背了不少關於蓮花的古詩。但是將來無論是格物還是齊物一定不能用花類植物,否則,額那畫麵太美我不敢想。”楊凡想到以後自己來個天女散花呃楊凡打了個冷戰,渾身起雞皮疙瘩。
“不過現在先不急著去賞蓮,現在既然在圖書館,應該研究一下以前那些先賢們在致知境和逍遙境的一些情況。”
“可是,應該先看哪位前輩的傳記呢?”
“對了,先列個名單,然後再一一篩選看先研究哪位最適合的。”
“堯、舜、禹、湯、周文王、周武王、召公、孔丘、孟軻、董仲舒、韓愈、周敦頤、程頤、程顥、朱熹、張載、王陽明、曾國藩等。”
“許由、陶潛、阮籍、嵇康、劉伶、顧虎頭、陳後主、唐明皇、邵雍、陸九淵、劉庭芝、溫飛卿、米南宮、石曼卿、柳耆卿、秦少遊,倪雲林、唐伯虎等。”
“呂尚、伊尹、薑子牙、管仲、樂毅、蘇秦、張儀、東方朔、伍子胥範蠡、張良、諸葛亮、房玄齡、袁天罡、李淳風、徐懋功、劉伯溫等。”楊凡將這些先賢的名字寫在本上。
“其中清朝的曾國藩應該修的是後天之學平天下論,明朝的王陽明修的應該是先天之學的天之道論,而其中最有意思的應該就是這位王陽明先賢的格物了,先是格竹,想要以竹來達到人竹合一的境界,誰知在平天下論中實在是沒有天賦,甚至在格竹時差點身亡,無奈放棄,轉身投到先天之學中,誰知在先天之學天賦極高,成為先天之學中的絕頂天才,最終成為一大家。”楊凡在王陽明的名字下重重的劃了一道,決定就先研究王陽明的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