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自殺之由
字數:3763 加入書籤
A+A-
曲娉婷喝了一口白開水,卻感覺嗓子裏還是堵著什麽東西,無法用任何液體將它順下去。不過她也顧不上去在意,繼續說道:“和其他在東海實驗學校就讀的小升初的學生不同,小桐是上初中的時候才進來的。再加上她的性格內向,不太擅長與人交往,所以剛開始班上的同學們都不知道她家裏的情況。
“我不知道班上的學生們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知道小桐的家境的,她在遺書上也沒有寫,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第一個知道小桐家境的是和她住在一個寢室的女學生,因為遺書上有寫到最開始漠視、排斥甚至針對她的行為就是從和她所處同一寢室的五名女生開始的。也不難理解,同一寢室的同學相互之間的接觸時間是最多的,每周除了雙休日各回各家的那兩天,其他五天的時間都彼此形影不離的。就算小桐再怎麽內向,和她一年多時間內幾乎吃在一起、住在一起的室友中肯定會有人在不經意間發現小桐出生於單親家庭、並不富裕的家境。然後那名學生再偷偷告訴了同寢室的其他人,雙親健在、家境優渥的她們自然會對小桐產生一種排斥感。趕巧的是,崔玉茹就是和小桐同處一間寢室的室友之一,於是在她的帶頭下,寢室裏的其他女生開始了對小桐的冷暴力。從剛開始的和她保持距離,不再和她結伴同行,到不再和她說一句話,也不去理會她提出的請求,再到當著她的麵對她冷嘲熱諷,甚至侮辱謾罵,最後演變到事事處處針對她,影響她正常的生活和學習。比如故意藏起了她的文具和生活用品,故意把她洗好正在晾曬的衣服碰到地上,故意割壞她的枕頭和被子使裏麵的棉花撒的滿床都是,故意在她晚上上廁所和洗澡的時候反鎖衛生間的門將她困在裏麵還關上了燈……等等等等。
“漸漸的,她們針對小桐的這種冷暴力行為被同班的學生們看出了端倪,於是崔玉茹她們就將小桐的家境告訴了班上的所有學生。然後,全班的大多數學生在譚朗和崔玉茹的帶頭作用下,將對小桐的冷暴力擴散到了班級裏。我相信有一些同學對這種行為是排斥和反感的,但他們怕被同班同學們同樣對待,也就隻能選擇沉默了。而小桐,本來就內向,本來就因為家庭條件不如同班的同學而自卑的心理因為他們的舉動就更加內向和自卑了,但她隻能選擇將這種情緒深埋在內心深處,不敢對任何人傾訴,日積月累無法排遣,最終導致了她生無可戀,走上了自殺這條絕路,臨死之前才將一直深埋在心裏的委屈和不甘寫了下來。”
武雲和衛小楓一邊聽曲娉婷說話,一邊低著頭看著她手機上拍下來的遺書的zhào piàn。剛剛她的那番話,小桐的遺書上都有提到。
看完遺書,衛小楓胸口堵著一團鬱結之氣,心上竄起了一股無名之火。她抬起頭來,憤懣不平地問道:“為什麽她們要排斥小桐?單親家庭怎麽了?家庭條件不好怎麽了?這些又不是小桐能夠決定的,她們憑什麽仗著自身優渥的家庭條件來看不起她?她們隻不過投胎投得好而已!小桐善良堅強,學習又刻苦努力,光這兩點就比她的室友強上好幾倍,她們有什麽資格看不起她?”
衛小楓越說,情緒和語調就越激動。
武雲伸手摟住了她的肩膀,無奈地勸解道:“小楓,這個社會就是這樣,十有**的人都是勢利眼,仰視著比自己有錢、有權的人,看不起比自己窮、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大人們這樣,他們的孩子每天耳濡目染的自然也戴上了有色眼鏡看人,更過的是有些家長還硬生生地給孩子灌輸這樣錯誤的價值觀。所以這一切不是那些孩子的錯,都是他們生長的家庭的錯,是這個社會的錯。”
此時小楓的淚水不經意間地流了下來,她真的為小桐的死感到不值。
“也是我這個當班主任的錯。”曲娉婷目光凝重地說道,“沒有能夠及時發現班級裏的這種不良風氣,之前也沒能幫助我的學生樹立起一個健康的價值觀。”
武雲轉而開解曲娉婷道:“曲老師,其實打從這些孩子們進入學校在當下的教育體製下開始學習的時候,這樣錯誤的價值觀就已經產生了。學習成績成為了區分學生品級最重要的標準,成績好的就是好學生,成績差的就是壞學生,所以成績好的就該成為榜樣、為其他學生推崇和學習,成績差的就該被批評、被其他學生看不起,憑什麽?誰規定的成績好的就高人一等、受人推崇,成績差的就必須低人一等、受人白眼?沒有人規定,但卻成了包括我們在內的經曆過的和正在經曆這種教學體製的人們的共識,這難道就不是一種錯誤的價值觀嗎?
“暫且拋開教育體製不去說,其實我們人類天生就有一種我生為萬物之靈,就該高於其他物種一等的劣根性。單單就說人和人之間吧,為什麽會有殘疾人保障法?就因為作為一名正常人,在麵對那些在生理和智力上有缺陷的殘障人士心中多少會下意識地自認為高他們一等,對他們產生輕視、厭惡和排斥。真的,實話實說,我小的時候見到殘疾人和智力不太健全的人都會產生一種排斥感,我想每個人都曾經有過這樣的感覺。所以為了保護他們不受正常人的輕視、排斥和侵害,就立了這樣一部法律來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這是深埋在所有物種體內的天性,叫弱肉強食,是一種自然法則,從最原始的比拚力量、智慧,到現在的比拚財富、權力、地位,隻要我比你強,我就自認為我高你一等,我就可以看不起你,甚至將你踩在腳下。這種天性深植在我們每個人的靈魂深處,不是某個人或某些人加以教育就可以徹底拔除掉的。”
“見解很深刻啊。”曲娉婷誒然一歎,癱靠在椅背上,說道,“這或許就是你身為記者和我們普通人相比看問題的不同吧?一話道破事情本質,一陣見血。”
武雲坦言道:“當雜誌社記者的這幾年,跑過很多地方,見過很多人,每個人身上多多少少都有這樣的劣根性存在。隻不過人還有一種名為道德的行為準則作約束,所以這個社會還是能夠實現相對的平等。但是孩子們懂得什麽呢?在他們三觀成型的過程中周圍的人和環境都可能對他們造成影響,成為使他們的三觀產生偏差的因素。這其中,學校的教育固然重要,但更多的還是家庭的熏陶。孩子大多是以父母為榜樣,其次才是老師,一旦父母和老師的行為準則出現偏差都會使孩子們有樣學樣,影響他們三觀的建立。另外還有所處一個大環境中的同齡人之間,譬如所在班級的同學圈,為了能使自身融入其中,他們必然會下意識中地磨去自身的棱角,企圖變得和其他人一樣,免受排斥。而往往這樣的群體中出現一兩個類似領袖的人,就容易使群體中的其他人被那一兩個人的行為和觀念所同化,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像小桐這件事裏譚朗和崔玉茹,班裏的學生大多數或許並不在意小桐的家境比自己差,但在譚朗和崔玉茹的領袖作用影響下,他們也就默認甚至支持這種錯誤的行為。
“而這時,人性中又一個劣根性體現了出來,就是自私。為了守住自身的利益,不使自身處在不利的情況中,人們往往可以舍棄一些東西或是犧牲其他人來保全自己。小桐班上的同學們很多就是為了保護自己不被班上的其他人所排斥,明知所做的一切是不正確的,還是讓自己站在了錯誤但多數的立場上,舍棄了自己的價值觀並犧牲了小桐。同樣的,在小桐自殺之後,你們學校的高層在得知她自殺的原因之後,為了保存學校的名聲和利益也大費周章地掩蓋了她自殺的事實,這也是一種丟車保帥的策略,一種人性的醜陋。”
曲娉婷緊咬著下嘴唇,許久才說道:“我承認,我當時得知校方做出這樣的決定之後我也是大為不滿,小桐畢竟是我的學生,我不願意看到她就這樣死得不明不白。但仔細想想,如果小桐自殺的真相被曝露出來,真的受害的就不單單隻是學校,還有我班上的每一位學生,他們這一輩子都會被籠罩在害死同班同學的自責和內疚中,這對他們的成長、他們的未來會帶來怎樣不可估量的影響我真的不敢去想。不過要是真的必須有一個人為小桐的自殺負責的話,那個人就是我了,因為是我沒能及時發現並製止我班上的學生們對小桐的這一行為才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但是你又無法在外界麵前承認這件事,因為一旦你承認的話,你還是沒辦法保護你其他的學生,對吧?所以你配合學校向學生們謊稱小桐轉學了而非自殺,隱瞞了小桐遺書裏的真相。你以為你在保護你的學生們,但其實你是在害他們!”武雲奮力一拍桌子,所說的話語鏗鏘有力,擲地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