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作詩言誌 李陵蘇武河梁別

字數:6243   加入書籤

A+A-




    劉弗陵即位的第二年,匈奴狐鹿姑單於暴亡,他的兒子壺衍鞮繼任單於位。

    大漢與匈奴都換了最高領導人,也都認識到了戰爭給兩國帶來的災難,都不想再打仗了。

    於是,又是老一套做法:互派使者,互相釋放被扣押的對方使節。

    漢昭帝派使臣出使匈奴,乘機要求讓蘇武歸國。

    壺衍鞮單於也不知出於什麽目的,慌稱蘇武早就死了。

    而在匈奴的漢人傳回漢宮的小道消息說,蘇武沒死,仍在北海當牧民。

    後人實在無法理解和猜測,壺衍鞮單於隱瞞真相,究竟用意何在,或許他真的以為蘇武已經死了?

    漢朝再次派人出使匈奴的時候,再次要求放蘇武回國,並編故事說,我們皇上在上林苑射到一隻大雁,大雁的腳上係著帛書,帛書是蘇武寫的,說他仍在北海牧羊。

    壺衍鞮單於無奈,答應讓人到北海去找找看,結果真還找到了蘇武。

    壺衍鞮單於隻好同意讓煎熬了十九年的蘇武歸國。

    接蘇武的使者躍馬而來,蘇武手舞著那支已經磨禿的代表自己使者身份的節杖,歡喜若狂,草草與匈奴妻子及匈奴妻子為他生下的兒女告了別,便踏上了歸程。

    蘇武猛然想起,好朋友李陵尚在匈奴,怎麽也得讓李陵與他一起榮歸故裏,便繞道龍城去找李陵。

    李陵與蘇武,這對戰爭的犧牲品,當年風華正茂的兩個壯年,現在須皆白。

    塞外的勁風,吹皺了他們的容顏,青春早已不在。

    蘇武仍然持著那支已經磨光了的節杖,步履蹣跚,更顯老態,精神卻異常興奮,興高采烈,連說話的聲音都有些顫抖,深情地感謝漢皇仍然沒有將他忘記。

    李陵看到蘇武並沒有帶與他患難與共的匈奴老婆和孩子,擔心地問:

    “你的老婆孩子怎麽安排啦?漢皇不準她們與你一起南歸嗎?”

    蘇武停頓了一下,說:“我先回去,待時機成熟,再接她們吧。”

    李陵想,蘇武在漢朝嚐有妻兒在等著他,貿然帶著匈奴妻子兒女回去,確實有些不妥,也有損他大漢使節的名聲,現在暫時不與妻子兒女一起回去,也能勉強說得過去。

    蘇武是幸運的,長安仍然有親人在盼著他回去。

    想起由於自己而慘死的家人,李陵的心裏再次蕩起了波瀾。

    蘇武慷慨激昂,勸李陵與他同歸,說:

    “我們都老了。葉落歸根,總不能將這把老骨頭,扔在匈奴的荒野上吧。我們回去,人生也就圓滿了。”

    李陵舉起一碗酒,一口喝下,嘴裏喃喃道:“葉落歸根,可惜我早已是一片飄飛的落葉,沒有根了。”

    李陵突然仰天長笑:“自從漢匈開戰以來,扔在匈奴的白骨何止百萬具呀,多我一具又如何呢?”

    蘇武無奈地搖起頭來。

    李陵與蘇武徹夜長談。

    而此時,兩個人對整個世界的認識已經完全不同。

    蘇武雖然身陷匈奴,心中卻一直認為自己是大漢朝的使官,是代表著大漢朝在出使匈奴。

    你匈奴扣留我不讓我歸國可以,但我絕不能丟失了漢朝使節的骨氣,讓人看不起。

    總有一天,朝廷是會來營救我的。

    所以,蘇武的心中一直都飄揚著那杆燦爛的大旗,任匈奴人怎樣勸他歸降,他都以高傲的大罵做答複。

    現在,終於盼到朝廷派人來解救他出苦海,他感到這是何等的榮耀,他的堅持終於取得了最後勝利。

    他幹了一件名傳千古的大事,足可以光宗耀祖了。

    此時歸國,文武百官一定會夾道歡迎他。

    每想到此處,蘇武便心潮起伏,激動之情難以克製。

    因此,時光雖然流失了十九年,蘇武的思想仍然是當年的思想,精忠報國的遠大誌向,並沒有因時光流逝而減弱。

    而李陵經事太多,世界觀已經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對自己的去留問題早已想得透徹。

    交談中李陵現,蘇武的想法非常幼稚,似乎仍然停留在當年的毛頭小夥子的水平,對美好未來充滿了幻想。

    李陵剛想提醒蘇武一些歸國後的注意事項,立即就被蘇武的慷慨激揚打斷。

    有時李陵剛講起一個話題,立即又被蘇武喝止。

    蘇武處處以成功者自居,哪聽得了不同意見。

    李陵悲哀地想到,兩人已經沒有共同語言了。

    所以,兩人的談話並不愉快。

    後來,李陵幹脆一言不,苦笑著靜聽蘇武的遠大抱負和對未來的幻想。

    蘇武歸心似箭,勸不動李陵同歸,隻好滿懷惋惜地自己走了。

    李陵在高台旁邊的河梁上置酒為蘇武送行。

    那天,北風呼嘯,天空亂雲飛度。

    李陵突然覺得,與蘇武此別,將是他們今生的永別,心中立即激蕩起了激情,慷慨賦詩道:

    良時不再至,離別在須臾。屏營衢路側,執手野躑躕。仰視浮雲馳,奄忽互相逾。風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長當從此別,且複立斯須。欲因晨風,送子以賤軀……”

    蘇武也動了真情,老淚縱橫,應詩道:

    雙鳧俱北飛,一鳧獨南翔。子當留斯館,我當歸故鄉。一別如秦胡,會見何詎央。愴悢切中懷,不覺淚沾裳。願子長努力,言笑莫相忘……

    蘇武和兩位漢朝來接他的使者上路了。

    李陵登上高台,心潮難平,目送蘇武南去。

    荒草漫漫,青山倒臥在天邊。

    李陵柔腸寸斷,心思早已飛回到了故土。

    故鄉的山,故鄉的河,故鄉的田野,還有那難忘的鄉音,故鄉的記憶,少年時的夥伴,呼啦啦一起湧入李陵的腦海,李陵落淚了。

    蘇武苦敖了十九年,終於能夠帶著他已經磨禿的節杖回去了,在李陵的目送下,漸漸消失在南方的地平線上。

    蘇武回到了日思夜想的長安,一年後,展轉給李陵稍來了一封長信,詳述自己回國後的情況:

    老母已死,妻子改嫁;漢皇封了他一個典屬國的小官,現在無事可幹,賦閑在家;蘇武非常想念遠在北海的妻子兒女,幾次請求皇上,讓皇上同意他接家人來長安團聚,均遭皇上拒絕……

    看完蘇武的自白,李陵再次心胸激蕩,提筆給蘇武回複了一封長信,為蘇武受到的不公平待遇而感歎,即著名的《答蘇武書》。

    從這封信中我們看到,李陵對戰爭、世故以及西漢政治和自己的人生都作了深刻的思考,他已經不想再打仗,不想再為腐敗的西漢統治者賣力,更不願幫無能的匈奴王庭做事了。

    即使回到中原,已經舉目無親,還回去幹什麽?

    李陵無耐地歎道:

    “陵謂足下,當享茅土之薦,受千乘之賞。聞子之歸,賜不過二百萬,位不過典屬國,而妨功害能之臣,盡為萬戶侯,親戚貪佞之類,悉為廊廟宰。子尚如此,陵複何望哉?”

    李陵早已死了回漢朝的念頭,和他賢惠的匈奴妻子烏力罕,以及烏力罕為他生養的幾個兒女,平淡地打著多餘的光陰。

    李陵閑暇無事,經常登台望遠,開闊胸懷,苟且餘生。

    一個多風多雨的秋日,烏力罕突然病倒了。

    會治病的大巫師遠在漠北的匈奴單於王庭,來去一趟需許多時日。

    李陵急得抓耳撓腮坐臥不寧,卻束手無策。

    烏力罕與病魔抗爭了幾天後,感覺自己的大限已到,彌留之際,將單於派李陵來這裏駐防的真正目的,偷偷告訴了李陵。

    烏力罕死後,李陵再也沒有去過遠在漠北的單於庭。

    那個階段,匈奴單於更替頻繁,沒有人再理過李陵。

    龍城的故事以及那高高的祭壇,也似乎被匈奴人漸漸淡忘了吧,再沒有一位單於想到過,要重建龍城。

    後來,李陵安靜地死在了自家的穹廬裏。

    而回到長安的蘇武,一直孤苦伶仃。

    直到暮年,皇帝才同意他,讓他將在匈奴生的兒子接到了身邊,卻不準他的那位可憐的匈奴妻子,踏入大漢國土半步。

    李陵和蘇武的故事講完了。

    林化一突然想起了李陵帶入墓中的那塊羊皮,猜想道:

    當年,且鞮侯單於將兒子狐鹿姑和女兒烏力罕叫到身邊,認真安排後事的時候,將冒頓單於當年的藏金之處,秘密告訴了兒子女兒,囑咐他們,等戰爭結束,用那筆黃金重建龍城,再展匈奴威風。

    但那寶藏不能沒人守護。

    且鞮侯單於建議,既然李陵不願再帶兵打仗,就讓他去龍城附近駐防吧,讓女兒偷偷守護那些財富。

    那一時期,漢匈兩國戰爭激烈,匈奴的好多單於,都死在了戰場上,單於之位的更迭非常頻繁,藏寶的秘密不知傳到了哪位單於,而這位單於還沒來得及將秘密傳下去,便不幸在戰場上丟了性命。

    身在龍城的烏力罕,也無法見到新即位的單於,彌留之際,將秘密偷偷告訴了丈夫李陵。

    李陵已看清,新即位的單於一代不如一代,擔心將秘密告訴了這些無能之輩,會惹出別的事端,隻好默默地等待,等待匈奴有雄才大略的單於出現。

    可惜歲月不饒人,李陵很快也走到了人生的盡頭。

    李陵沒敢將秘密告訴自己的兒子,怕給後代招來災禍,卻又不甘心讓秘密失傳,於是寫在了羊皮上帶入了墓中,讓後來者隨緣吧。

    幸虧那塊羊皮再見天日後,被識貨的薄音圖博士看到,要不然,藏寶的秘密永遠都不會被世人知曉了。

    李陵真是用心良苦呀。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手機版閱讀網址: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