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端午傳說

字數:2364   加入書籤

A+A-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寫完最後的文字《懷沙》,然後抱著大石頭投進了汨羅江。好心的楚國人民發現了屈原投江,怕魚蝦去咬屈原的屍體,就往汨羅江扔飯團,讓魚蝦都吃飽;怕蛟龍水獸去吃屈原的屍體,就往汨羅江倒入一壇壇的雄黃酒,讓蛟龍水獸爛醉如泥;大家劃著龍舟在汨羅江爭先恐後的尋找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演變發展成龍舟比賽。

    汨羅憑吊祭真身,

    水獸魚龍戲粽痕。

    黃酒一壇江裏送,

    輕舟競渡楚河溫。

    離騷天問懷沙唱,

    難過屈原故土奔。

    又看京都敵破陣,

    陰陽魂魄兩相分。

    千百年後,人們也都不僅僅是在汨羅江憑吊屈原,隻要有大的江河湖海,都往裏麵投粽子;往裏麵倒雄黃酒。龍舟賽也不僅僅在楚地的河流上進行,而是全國性的比賽,已經升華到了民族的骨髓。想當年屈原寫了那麽多憂國憂民的詩句,《離騷》、《天問》、《九歌》等,所說的政治主張因為某些原因都沒有得到楚懷王的認可,難過屈原也就隻有寫寫這樣憂國憂民的楚辭留給後人傳唱了。聽聞到楚國都城被秦軍攻陷,寫完最後的千古絕唱《懷沙》,然後投入汨羅江中,從此陰陽兩相隔。於是寫下了上麵這首七律。

    一樹扶桑一樹涼,chūn mèng湖湘。香草衣裳。獨酌黃酒酒飄香,恭讓懷王,反背國殤。

    千裏流駒暮色茫,心係朝堂,哀楚炎黃。垂情常憶寄愁腸,添墨辭章,淺話情長。

    真的是一場秋雨一場涼啊,那怕是春波浩渺的洞庭湖。曾經的屈原筆下的香草美人,楚懷王信了別人嚼舌根就聽不進去了,最後國破家亡身死異鄉,唯獨讓倒進江水的雄黃酒香了很遠。傾巢之下豈有完卵,大廈將傾之前,再多的忠言逆耳總是聽不進,再多的愛國辭章總也寫不完,都沒有人理,一個人付出再多,都是炎黃子孫又能怎麽樣呢?最後還是什麽都改變不了。於是寫下了上麵這首《一剪梅》。

    秦楚烽煙丹杜戰,

    子蘭鄭袖沒王孫。

    該當使若屈子意,

    大楚殷殷地勢坤。

    秦國和楚國在丹陽、蘭田、杜陵等的幾次大戰,楚國都輸得一塌糊塗。秦國君臣齊心無可厚非,但楚國為什麽就出了像公子子蘭這樣賣國的皇親,還有像鄭袖這樣為了爭寵而賣國的後宮妃嬪呢?要是楚國君臣都像屈原一樣愛國忠君,都像秦國一樣君臣齊心,秦國怎麽也奈何不了地大物博的楚國。很多年以後不是印證了這個事實麽,推翻秦國的統治,“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都是響當當的楚人。於是寫下了上麵這首七絕。

    陳艾昌蒲上夜添,

    龍舟投粽汨羅填。

    美人香草三千墨,

    不讀離騷枉少年。

    端午節之前夜,家家戶戶就把菖蒲陳艾掛在了堂屋門前。端午那天,江水上到處都是賽龍舟投粽子的人群。想想曾經屈原筆下的美人香草,該是當下年輕人應該多讀的文字吧。於是寫下了上麵這首七絕。

    春草濕葉落雨飛,

    一對黃鸝采蜜回。

    快馬彩箋何處去,

    成雙鴻雁塔前窺。

    朝霞常念山頭暖,

    牆角屋簷喜鵲歸。

    聞語推門窗外看,

    故人未走憶相隨。

    我們今天都生活在幸福而hé píng的時代,不但能安靜的聽雨打落葉聲,還能看見鳥兒采蜜的祥和。信息發達得讓古時候送信的驛馬和鴻雁都自愧不如。常常看著每天東升西落的太陽,還有屋簷前回歸的燕子和堂前樹上做窩的喜鵲,這一切的美好都是來之不易的,時時感覺屈原依然還在我們身邊,推門一看,也就隻有在記憶裏思念了。於是寫下了上麵這首七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