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又見清明

字數:1590   加入書籤

A+A-




    小時候老師對我們說清明節與晉文公和介子推有關,晉文公為了紀念介子推,把介子推死去的那天定名寒食節,第二年晉文公又改名為清明節。但我們從小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每逢清明節一家老小去認自己祖先的墳,去認墳上的碑文,順帶還能串串本家的門,多認幾個家族裏的長輩和同輩。在今天看來,依然是多麽美好的節日互動啊。

    遷阡陌,良田拓,滿城煙雨青山闊。油酥果,梨香墨。一枝橫槊,耳門楣鑠,擴、擴、擴。

    夕陽抹,星辰霍,雪藤霜樹烏鴉默。身羸弱,饑窮裹。十分難妥,造車關鎖,歿、歿、歿。

    清明節對於咱們現代人來說,首先想到的是老祖先。想想我們的老祖先從太原一直遷徙到福建,然後“湖廣填四川”,我們這個分支也就落腳到了四川。到我們那個小鎮已經有兩百多年的曆史了。祖先們通過勤勞的雙手,在天下還算太平之日,日子也算是越過越好。在這兩百年的日子裏,先祖文可以做到知縣,武可以做到綠營管帶,家族就這樣繼續開枝散葉。當遇見天下不太平的歲月,群星暗淡而日月無光,連樹木都有靈氣般的葉不茂枝不壯,就像霜打過的茄子一般,付出再多、再怎麽努力結果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結果都是吃不飽、穿不暖。清朝後期的閉關鎖國,結果隻會讓族人們日子越來越艱難,生活越來越窘迫。開放和發展才是硬道理啊。於是寫下了上麵這首《釵頭鳳》。

    淡抹芳塵淫雨驟,素淺蓮花,伴我輕寒透。蹄馬春風腰緊扣,黃昏弦月羅衣漏。

    金鼎江南描古獸,還枕瑤台,鸞鏡紫薇綬。壯士楚天馳語後,將軍西北當封侯。

    看著清明節紛紛細雨落在山間的小路上和田湖邊的荷葉上,那怕衣服都濕透了,一年見一回先輩也是應該而值得的。勒緊腰帶冒著雨,也要馬不停蹄的把祖先墓碑再認個遍。認完老祖先的墓碑,天黑了在回家換下那身濕衣服也不遲。看到碑頭上鏤空的那些獅獸,過了那麽多年依然栩栩如生。要是老天憐憫,碑文的主人不是將軍也當封侯封爵了。於是寫下了上麵這首《蝶戀花》。

    蓼葉凝妝,芭蕉倒影,憑曹庭水成灣。碑墨新題,灑清酒杜鵑山,魚龍良莠墳前供,筆墨畔、揖作連環。裏家鄉,愁染黃昏,弱水三千。

    戎州童子今何去,案燈添新墨,窗雨雷先。又見新愁,閑眼淺醉西邊。舞歇chūn mèng江心寺,怪當年、坐井清圓。縱書遠,門掩甌海,鎖幕嬋娟。

    看著墓地周圍凝重的蓼葉林,還有倒影在河塘邊的芭蕉林,曹庭灣的這個墓碑是先祖葬在我們鎮上輩分最老的一個墓碑。看著碑上剛勁有力的文字,用帶酒的杜鵑花灑向文字,碑文更加清晰。墳前上供的祭品更現代化而多樣了,比如還有雪碧、爽歪歪之類,小孩子們不停地作揖祈求先祖關照。曾經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也是這樣作揖,可那些年我們一起作揖的兄弟姐妹們現在都在那裏了呢?而今為了生計兄弟姐妹們都天隔一方,隻是自己遠在他鄉的桌前,看著窗外紛紛的清明細雨,寫下這一字一句的文字來表達對先人的思念。這份思念,猶如淡淡相思淡淡酒,飲下這份思念之酒讓人沉醉得第二天才會醒來。可千萬別學江心寺裏“西湖歌舞幾時休”的趙構,那樣隻會遠離祖輩的教導,讓自己封閉,最後孤老一人讓自己都過意不去。放開自己的格局,走出外麵的世界才是王道。於是寫下了上麵這首《高陽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