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陪太子讀書
字數:5235 加入書籤
詹文穿越到大周,封候加爵,逐漸適應了大周貴族生活,大腦中周室貴族生活的記憶,也全部被激活了。
他還記得,公元前824年,他三歲那年,就開始陪太子,也就是他的王兄姬宮湦讀書了。太子宮湦七歲,他三歲,年齡相差不大,在他的央求下,母後薑氏為他求了情,父王才同意他作為太子的陪讀,跟其它幾位公卿世子一起,隨太子一起上學。
太子有三師:太師,太傅,太保,均位列三公,都是周室重臣,都是太子的老師。又有少師,少傅,少保,作為三師的助手,共同輔佐天子,教授太子各種文化知識。
西周的教育製度是政教不分、官師合一的。宮廷裏的教師都由官吏兼任,官即是師,師即是官。師者必為官或為退休官吏。國之重臣太師、太保、太傅,也即是帝王之師。早在周成王時期,由於成王年幼,尚在繈褓之中,於是召公為太保,周公為太傅,太公為太師。保,即保護其身體;傅,傅之德義;師,道之教訓。這就是三公的職責所在。又設置三少,均是上大夫一級的。叫做少保、少傅、少師,都負責太子的教育培養。三公既有分工,又緊密合作。三少是三公的助手,同太子飲食起居在一起,方便對太子的培養教育。
詹文從小聰明伶俐,博聞強記,尤其喜歡母後薑氏給他講曆史典故和朗誦起來、像優美歌曲的詩詞歌賦。雖還未入學識字,對於母後講的曆史故事,隻要講一遍,他便能原樣轉述講給服侍他的宮女或他的小夥伴聽。聽過的詩詞歌賦,也能聽一遍即能一字不差的朗誦吟唱出來。
關於他的母後,他還聽他的奶媽說過一個故事。他的母後薑氏是齊國國君之女,從小接受貴族式教育,頗知禮樂,素有賢名。據傳母後與父王周宣王新婚初期,父王貪念床第之歡,經常早睡晚起,疏於朝政,母後薑氏便摘掉耳環簪子來到永巷請罪,並讓傅母轉告父王說是她讓父王起了淫逸之心,使得君王疏於朝政。君王好色必然引起驕奢淫逸,長此以往就會天下大亂,這就是她請罪的原因。父王聽後大為感動,從此勤於朝政。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薑後脫簪”的典故。
詹文的母後掌管六宮,是後宮之主,每天要處理很多繁雜的後宮事務,自然沒多少時間陪伴他,講故事、念詩文給他聽。偶爾為之,詹文便聽得如癡如醉,兩眼發直。
薑後生太子姬宮湦時,懷胎未滿,屬於早產。詹文的父王宣王向大臣們詢問是何征兆。大臣們回答說如果生下的男嬰身體有殘缺、骨骼有缺失,則國家無礙;如果男嬰身體完好無損,則國家就會滅亡。
宣王認為這個男嬰是不祥之兆,準備將其遺棄。仲山甫勸宣王說:“天子您年齡大了也沒有男嗣,這本身就是上天遺棄了周朝,您如果再把男嬰遺棄了,那和國家滅亡有什麽區別?”
宣王於是打消了這個念頭。詹文的母後薑氏也因此對宮湦頗有疑慮。
而詹文作為老二,卻是足月順產。出生後父王和母後見他長得虎頭虎腦,甚是喜愛,宣王便為他取名至弘,字文祿,又名文。
詹文三歲時,便表現出超強的記憶力和旺盛的求知欲,薑後每日事煩,無暇顧及,見孺子可教,且喜且憐之,便有了讓他提前入學,陪太子宮湦一起學習的念頭。但她又不敢有違禮製,貿然向宣王提出。
這天,宣王打理完朝政,回到後宮薑後處,見次子至弘(即詹文)正纏著他母後講故事,正聽得津津有味,不覺開懷大笑,道:
“吾兒竟然這麽喜歡聽故事啊!“
薑後忙放開抱在腿上的詹文,拉詹文一起伏地請安讓坐。
宣王落座,叫詹文過來,慈愛地將他抱在自己腿上坐著,繼續與薑後講話。
薑後見宣王滿臉喜色,便問道:
“敢問王上,今天有何喜事,令王上如此高興”
宣王道:
“今天確實有喜訊,受命出征的大將軍尹吉甫擊敗在鎬京周邊劫掠財物和人口的獫狁,班師回朝複命了!京畿周邊的危機解除了,寡人也可大大鬆口氣了!”
“恭喜王上!賀喜王上!”薑後伏地叩頭向宣王道賀。
“王後平身!”宣王抬了抬手,示意王後起身。
薑後重新落座,見宣王喜形於色,便提出自己的想法:
“王上,文兒自幼聰穎,記憶力好,求知欲強,應為可造之材!這不,剛才還纏著我給他講曆史典故呢!奈何我打理後宮事煩,常常無暇顧及照管培養他,可否讓他提前入學,隨太子跟三公三少學習六藝”
“噢吾兒小小年紀,就想上學了”宣王慈愛的望著詹文道。
詹文用力地點點頭,又從父王腿上爬起來,伏地叩頭道:
“望父王恩準!”
“哈哈哈哈…!”宣王大笑道:
“吾兒有誌於學,這是好事,比起你那厭學的王兄來強多了!可惜你尚年幼,還不到入學年齡啊!學習可不像你想像的那麽好玩,是件苦差事呢!”
“文兒不覺得苦啊!能上學多好!可以聽故事,知禮樂,習騎射,多好玩啊!”詹文生怕父王不同意,趕忙表態!
“噢!原來文兒想上學是為了好玩啊那可不成!一旦上學就必須持之以恒,學有所成,精通禮、樂、禦、射、書數六藝,要吃很多苦,可不是好玩的!”
“文兒不以為苦!求父王恩準!”詹文繼續求情。
“文兒願學,就讓他試試吧!他真的記憶力超強,應該能跟上的。即便跟不上他王兄,也當是半玩半讀了!到了上學年齡再安排正式課程教學也無妨!”薑後也在一旁替他求情道。
“吾兒真有好記性那我考考你,先背一首你母後教過的詩文給父王聽聽,《鹿鳴》會背嗎?會就背《鹿鳴》吧!”宣王道。
詹文連忙說:“會的,會的!”於是開始背誦: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將。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
我有嘉賓,德音孔昭。
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效。
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
呦呦鹿鳴,食野之芩。
我有嘉賓,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樂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詹文奶聲奶氣,一氣嗬成,一字不差的將《鹿鳴》背誦了一遍。
“哈哈哈…!不錯不錯!那再講個母後講給你聽過的故事給父王聽聽吧!“宣王聽完《鹿鳴》,又出考題。
“那講個我大周先祖降生的故事吧!也是母後講給我聽過的。”詹文見父王高興,更來了興致,開始繼續表現:
“我大周的始祖後稷,名叫棄。他的母親是有邰(tái,音台)氏部族的女兒,名叫薑原。薑原是帝嚳(ku,音酷)的正妃。薑原外出到郊野,看見一個巨人腳印,心裏欣然愛慕,想去踩它一腳,一踩就覺得身子振動像懷了孕似的。滿了十月就生下一個兒子,薑原認為這孩子不吉祥,就把他扔到了一個狹窄的小巷裏,但不論是馬還是牛從他身邊經過都繞著躲開而不踩他,於是又把他扔在樹林裏,正趕上樹林裏人多,所以又挪了個地方;把他扔在渠溝的冰上,有飛鳥飛來用翅膀蓋在他身上,墊在他身下。薑原覺得這太神異了,就抱回來把他養大chéng rén。由於起初想把他扔掉,所以就給他取名叫棄。”
“棄小的時候,就很出眾,有偉人的高遠誌向。他遊戲的時候,喜歡種植麻、豆之類的莊稼,種出來的麻、豆長得都很茂盛。到他chéng rén之後,就喜歡耕田種穀,仔細觀察什麽樣的土地適宜種什麽,適宜種莊稼的地方就在那裏種植收獲,民眾都來向他學習。堯帝聽說了這情況,就舉任棄擔任農師的官,教給民眾如何種植莊稼,天下都得到他的好處,他做出了很大成績。舜帝說:“棄,黎民百姓開始挨餓時,你擔任了農師,播種了各種穀物,解了民眾饑饉,你的功勞很大。”於是把棄封在邰,以官為號,稱後稷,另外以姬為姓。後稷的興起,正在唐堯、虞舜、夏商的時代,這一族都有美好的德望,代代相傳,以至能以德配天,眾望所歸,最後取殷紂而代之,成就了我大周基業!。”
講到先祖們的神奇傳說和光輝業績,宣王也是引以為傲,頻頻點頭!
見有戲,詹文再次請求道:
“父王考也考了,求父王恩準文兒去跟王兄一起上學!”
薑後也道:
“文兒既好學強記,王上就破個例,讓他試著上一段時間看看吧”
宣王微笑著看向薑後:
“那就讓他試試待我知會三公三少,安排他們多教一個學生。”
薑後笑著叫詹文:“文兒,還不快快謝過父王!”
“謝父王恩準!”詹文高興得手舞足蹈,連連謝恩!
就這樣,三歲的詹文便成了太子的跟屁蟲,每天陪太子讀書,四更便與太子一起起床,到父王、母後寢宮請過安後,便到學堂上學,由三師、三少輪流為他們教授各門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