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養龍人
字數:3545 加入書籤
詹文帶著獵奇的心理,翻看著曆史典籍裏麵的記載,急切的想知道,那個叫劉累的**絲是怎樣將龍作為寵物來養的?
根據古籍記載,龍有很多種:分別為青龍、應龍、虺(hui)、虯(qiu)、螭(chi)、蛟(jiāo)、角龍、火龍、蟠龍、雲龍、望龍、行龍、魚化龍、蜃龍。
青龍:為“四聖”、“四象”與“天之四靈”之一,又稱為蒼龍,代表東方,青色,因此稱為“東宮青龍”。與其它龍比起來,青龍的地位最高。
應龍:又叫黃龍。背生雙翼的龍,所謂:蛟千年化為龍,龍五百年為角龍、千年為應龍。據說當年軒轅帝有名大將就是應龍,有斬殺蚩尤、誇父之功。
虺(hui)龍:所謂虺五百年化為蛟,蛟千年化為龍。是龍的幼年期。
虯(qiu)龍:虯龍就是無角的幼龍。
螭(chi)龍:龍屬的蛇狀神怪之物,是一種沒有角的類龍生物。
蛟(jiāo)龍:一般泛指能發洪水的有鱗的龍。
角龍:指有角的龍。所謂:“蛟千年化為龍,龍五百年為角龍”。
火龍:就是渾身帶火的龍。
蟠龍:指蟄伏在地而未升天之龍,龍的形狀作盤曲環繞。
雲龍:雲霧纏繞的龍。
望龍:頭部呈側麵的龍。
行龍:傳說鯉化蛟,蛟化龍,而當龍達到一定境界時,會化為行龍。
魚化龍:魚化龍是一種龍頭魚身的龍,亦是一種“龍魚互變”的形式,民間流傳的鯉魚跳龍門,講述的就是龍魚互變的關係。
蜃龍:蜃棲息在海岸或大河的河口,模樣很像蛟,也有可能是其中的一種。蜃具有不可思議的能力,就是從口中吐出的氣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幻影。這些幻影大多數是亭台樓閣,是誰都沒見到過的豪華,從窗口裏可以看到穿戴華麗的人們在huó dòng。這就是常說的海市蜃樓。
龍後來作為帝王的象征,也用來指至高的權力和帝王的東西:龍種、龍顏、龍袍等。
龍有九似:頭似駝,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其背有八十一鱗,具九九陽數。其聲如敲銅盤。口旁有須髯,頷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鱗。頭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龍無尺木不能升天。嗬氣成雲,既能變水,又能變火。
說到養龍,那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那就是孔甲。孔甲也是個逗逼!孔甲:姒姓,名孔甲,是姒不降之子,是夏朝第十四任君主。孔甲性情乖僻,其父姒不降臨終前,害怕孔甲治理不好國家,就沒有傳位給他,而是內禪給弟弟、孔甲的叔父姒扃。姒扃死後,姒扃的兒子、孔甲的堂兄弟姒廑繼位。姒廑死後,才由孔甲繼位。
孔甲在位期間,肆意**,沉湎於歌舞美酒之中,而且喜好信奉鬼神,尤其好龍,是一位胡作非為的殘暴昏君。他的殘暴統治,使得各部落首領紛紛叛離,夏朝國勢更加衰落,逐漸走向崩潰。
孔甲在位時期,因順服天帝,天帝於是賜給他駕車的龍,黃河的兩條,漢水的兩條,各有一雌一雄。孔甲不會飼養,一時又難以找尋養龍的家族豢龍氏。
關於古人養龍的故事,典籍是這樣記載的:
相傳堯帝的本家陶唐氏有個後代叫劉累,曾經在豢龍氏那裏學習過馴服龍的本領,這個人在孔甲時還活在民間。孔甲就傳令把他召來。這劉累果然名不虛傳,真的會喂養龍。孔甲就造了兩個大池,把兩對龍放在裏麵,讓它們自由地遊動。劉累喂養龍很有耐心,把龍喂養得體大力強,孔甲看了非常高興,就封他做“禦龍氏”的官。
這個官原來世代由彭姓的“豕韋氏”擔任的,現在豕韋氏衰落了,便由劉累繼任。龍這種神物是很難養的,劉累雖然受過專門訓練,但也難免有失誤。
經過一段時間的喂養後,一條雌龍突然死去,這使劉累十分害怕。他偷偷地把這條雌龍的肉剁成肉醬,煮了給孔甲吃。孔甲吃了覺得味道鮮美,讚不絕口。
過了幾天,孔甲又要吃這種肉,劉累怎麽能再殺活龍給孔甲吃呢他因害怕而逃跑了,一直逃到魯縣。
其實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孔甲、劉累所養的龍,很可能是上古時期仍然存在的恐龍或巨型水獸鱷魚之類的。因為在當時的自然環境,人類huó dòng的範圍還很小,原始森林遮天蔽日、綿延四方,水係橫流,四野沼澤,非常適於野獸的生長繁衍。
古籍中有很多關於“龍”和怪獸的描述。可能在當時還幸存著少量的水生或陸生恐龍,它們體形碩大,可泳可翔。由於人類的力量越來越大,少數落入人手的恐龍被馴化,用於駕車負重參與戰爭。
從大禹治水的記載一看,他當時治水的三**寶是:河圖、應龍、巨龜。應龍的描述和後世的神龍有著很大的區別,而和水生恐龍非常相象:體形碩大、水中huó dòng、力大無窮、頭生犄角。
後來被馴服用以勞動,和先民們馴養野獸的行為非常符合。至於大禹所騎乘的巨龜,也應該是一種遠古時期真實存在的一種水生龜類。
大禹在治水過程斬殺了一些不服調遣、興風作浪的惡龍。這應該是水中比較難以馴化的凶猛恐龍或水獸。這些描述,並非全是神話故事中虛構出來的形象。
孔甲、劉累的時代,既然有“豢龍氏”、“禦龍官”的職務,就說明了當時設有專門的機構從事這類馴養huó dòng,將人們在野外捕獲的野生“龍”--恐龍、巨獸進行飼養、馴化,並形成一套比較成熟的技術。
所謂“天降二龍不升”,應該是這種動物在狂風暴雨中受傷不能滑翔飛騰,所以才會被人們捉獲。
至於孔甲貪戀龍肉的味道,也可以理解,因為這種肉食非常難得,劉累又擅於烹飪,所以才使享慣珍饈的孔甲回味無窮。
從另一個側麵反映了這種動物雖然存在,但在當時數量已經不多了,屬於瀕危動物。做為一個貪圖享樂的君王,一遇美味,就忘掉了養龍以祈求國家祥瑞、風調雨順的初衷,以大快朵頤為重了。
故事大王詹文看完這個故事,十分感慨!覺得這是個不錯的好故事,便一回去就將這個故事講給故事迷張姝聽。
張姝忽閃著她那雙大眼睛,聽得入了神!代價就是突破“男女授受不親”的清規戒律:她坐在郊外的土丘上,讓詹文頭枕她的大腿,他自己卻蹺起二郎腿,舒服的躺在她的大腿上,講得眉飛色舞,唾沫星四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