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章 大明宮後宮(5)

字數:3025   加入書籤

A+A-




    大明宮後宮張寶同 2017.11.30

    大明宮規模巨大,是明清紫禁城的三倍。地方大了,裏麵的人自然就會多,有詩說“後宮佳麗三千人”,其實唐朝的後宮佳麗多達數萬。嬪妃是中國古代帝王侍妾的統稱。嬪原指女官,妃指地位次於後的妾。據記載,周代的製度是:“天子後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女禦”,除皇後之外都是妾侍。為了管理,唐朝的嬪妃分為八個品級。除過皇後,還有正一品為夫人、正二品為九嬪、;正三品為婕妤,正四品為美人,正五品為才人,這三個等級人數均為九人,合在一起統稱二十七世婦;正六品為寶林,正七品為禦女,正八品為彩女,這三個品級的人數均為二十七人,合稱八十一禦妻,總計121人。玄宗時宮女增至三千。白居易詩句“後宮佳麗三千人”並非虛誇。肅宗寶應元年(公元七六二年)放入宮者三千,也足證確屬事實。

    唐朝選拔嬪妃多采取禮聘、采選、進獻等方式。據記載唐朝後宮中較為出名和有權勢的後妃多為豪門世宦家族。因為唐朝皇家會首先在豪門大族的女子和士宦人家美名遠播的女子中進行挑選,然後禮聘入宮。這些禮聘入宮的女子大多出身高貴,氣質高雅。她們有的來自皇親國戚,有的來自權門貴族。如太宗徐賢妃,以才學馳名,聘為宮中才人;武媚娘以美色禮聘入宮,後做了皇妃。這些禮聘入宮的女子,受到皇家的特別優待,往往一入深宮就予以冊封,成為有名位和身份的妃嬪和女官。而采選的方式是唐代宮廷定期向民間采選良家女子入宮,充實後宮和太子東宮以及諸王王府,再從入選的良家女中選取更好的冊為嬪妃、太子妃、王妃。這些女子除了姿色出眾和有特殊機遇而選為妃嬪的以外,大多數以普通宮女身份供職宮中,了卻一生。事實上,隻要美色和才藝超眾,不論出身是貴是賤的女子都有可能脫穎而出,登上後妃寶座。因為皇帝看重的不是門第、身份,不分貴賤,隻看重姿色,凡是容貌美豔,不管出身是什麽,也不管是否婚嫁,全力虜入深宮,以供自己受用。還有一種方式叫進獻,一些醉心於仕途的官吏往往將色藝俱佳的女兒和治下才色雙絕的女子進獻給皇上,送入後宮。唐代著名詩人和大臣崔湜於個人前程的考慮,甘心將美豔的妻子、女兒獻給太子,送入太子東宮,從而獲得高官。

    嬪妃們伺候皇帝的時間集中在晚上,為了體現人人有份,又兼顧尊卑有別,皇帝每月的夜生活安排是按照月亮的陰晴圓缺來安排。每個月的前十五天,月亮越來越圓,而後十五天則漸漸變缺,所以,初一到十五就由地位低的禦妻一直輪到最高的皇後,而從十六到月底前則反過來由地位高的輪到低的。其中,皇後的福氣最好,可以在十五、十六獨占皇帝兩天。而數量最多的八十一個禦妻隻能在每月二十二到三十的這九天裏,每九個人共同伺候皇帝一夜。可憐的皇帝們白天忙政務,晚上忙禦婦,一夜九人,而且要連續九天,那種痛苦是常人很難體會的。不過這也正體現了唐朝的人性化,試想在清朝,皇帝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隨意翻牌子,如果他看不上的女人,一輩子都等不到見麵的一天。在清朝,不知道多少女子在皇宮裏守了一輩子活寡。而唐朝的輪崗侍寢製則取消了皇帝的選擇權,使每一個女子都有機會得到溫存,不管皇帝本人願不願意。男女平等的思想在這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體現,這也正是由於這種思想的長期培育,所以武則天成就帝業才變得相對容易。

    後妃們雖然生活優裕但卻爭寵、爭位,往往命運不佳。見於史書的唐代36 個後妃,有15 個結局淒慘:九個死於政敵毒手;兩個死於爭寵;兩個失蹤;一個自殺;一個獲罪而死。宮中既然是後妃們享樂的天堂,後宮成千上萬的女子自然希望登上後妃寶座,有得意的,自然就有失意的,妒嫉、孤獨、憂愁、煩惱,命運莫測,惴惴不安,惶惶終日,坐在高座上的後妃們被這種種情緒所圍擾,她們怎能安享天年?

    政治鬥爭的殘酷性必然使不少唐代後妃為此付出被廢與被殺的代價。唐朝後妃被廢與被殺的主要原因,不在於年老色衰,也不在於無子嗣,而在於參與政治鬥爭的勝負。身處深宮的後妃們為了自己和家族的切身利益,主動或被動地卷入了政治鬥爭,成者安享榮華富貴,敗者或身居冷宮,或削發為尼,甚至失去身家性命。也有後妃未參與政治活動卻無辜成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後妃伺候著皇帝,而太監宮女們則伺候著後妃。根據品級的不同,各級宮妃享受的待遇也不同。第一等的夫人是除皇後之外最高等級的人,相當於宰相級別的人,服侍她們的人包括數目龐大的隨侍女官,宮女,針黹婦,雜役等等,加上負責後宮炊事用度的宮女,比一個宰相府的人還要多。另外,還有一些工作是宮女們不能勝任的,於是就出現了由太監們充當勞力。可想而知,一位夫人需要那麽多宮女和太監的伺候,那麽,那麽多的嬪妃需要多少宮女和太監?

    宮中的大多數宮女都是沒有品級的低級宮婢,她們從事低下的體力勞動,很少有機會接觸等級較高的妃嬪,更無緣和皇帝見麵,可謂是“不識君王到死時”。這類宮女死後沒有墓誌,所以她們的生活就更不為人們所知。宮女的職責就是為皇帝和後妃們服務。為了滿足主子們安逸奢侈的生活需要,宮女們承擔著後宮繁雜的勞動。她們的工作範圍包括宮中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麵,此外還有專門從事歌舞雜耍等表演項目的宮女。不論日常勞動抑或歌舞表演,都是十分地辛苦。從唐詩中,我們得以形象地了解到宮女生活的辛勞。詩人王建《宮詞一百首》雲:“舞來汗濕羅衣徹,樓上人扶下玉梯,”剛跳完舞的宮女渾身是汗,濕透了雲裳,而樓上那些觀看表演的人還需要別人攙扶著走下玉梯。詩中又有“每夜停燈熨禦衣”一句,可見每天晚上宮中熄燈之後,那些負責皇帝服裝的宮女還要熨燙禦衣,其辛苦程度可見一斑。宮女的生活範圍被局限在長安宮城的“掖庭”中,除非有特殊任務或者不再當宮女,否則她們不能踏出宮門半步。大部分的宮女都在宮中日複一日的辛苦勞作中逐漸老去,“入時十六今六十”,待到青春逝去、嬌顏不再,她們便隻能在尼姑庵中與古卷青燈共度餘生,或被發配到帝王陵寢侍奉先王,了此殘生。也有一些年齡較大的宮女被遣送回父母家,官府會發給他們一些遣散費。這些被遣返的宮女是可以自由嫁人的,不過,這些宮女出宮時年齡偏大,一般嫁的並不好,往往嫁給那些娶妻困難的人、或者做妾、或者給人家續弦,還有相當一部分人根本就嫁不出去,孤獨而死。還有很多人無家可歸,便流落民間,過著飄零無依的生活。唐代很多出宮的宮女後來都淪為有錢人的“別宅婦”,就是被人包養了,在唐代的法律中屬於通奸,是違法的,捉住了要判刑。

    為了把嬪妃美女們養得白白胖胖,皇宮裏還設置了內侍省,共有內侍四人,內常侍六人,內謁者,監六人,內給事八人,謁者十二人,典引十八人,寺伯二人及寺人二人。他們作為太監的管理機構,負責培訓、考核宦官,保證向後妃們提供一流的服務。其實,隨著後宮的擴大,這些機構也在一直不斷地擴充。(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