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字數:2497 加入書籤
A+A-
“山巍巍,浪滔滔,無盡英雄競折腰。萬裏江河眼中過,劍指蒼穹,可歎紅塵忘我。情深深,意綿綿,月老生妒線難連。百般艱險阻前路,披荊斬棘,終獲一段佳緣……”歌聲隨風,飄渺而來,和著浪花的節拍回蕩在海麵上,恰如天籟一般空靈曠遠,似在訴說一段曲折往事,哀傷婉轉,意味悠長……
大海,一直以來都是個古老的存在,因為未知的蒼茫,她總是蒙著一層神秘麵紗,充滿了無窮的秘密,令人向往,讓人追尋。漫漫歲月曾中流傳著這樣的傳說:在浩瀚的海洋深處有四個秘境,分別名曰:蓬萊,方丈,瀛洲,壺梁。它們並稱四大仙島,四大仙島各據一方靈秀地,受天神庇佑,若非有緣之人不可得見。四大仙島彼此間萬裏相隔,從表麵看似毫無聯係,實則關係微妙,千絲萬縷,剪之不斷。
四大仙島風景各異,多彩多姿。值得一提的是,蓬萊、方丈、瀛洲、壺梁三座仙島上分別有伏羲、神農、女媧、共工氏的天然石像,石像高逾百丈,神態端莊,氣勢宏偉,卓爾不凡。石像周圍祥雲環繞,飄渺虛無,百般神奇。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石像帶有神識,相傳隻有內心善良的有緣人才能進入島中,否則將會受到石像的阻止甚至扼殺。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四大仙島才得以隱秘世間,躲避歲月的侵蝕,千百年來不受外界幹擾。
相較之下,瀛洲仙島更是以景色奇美著稱。一條天河自九天之上傾瀉而下,猶如銀蛟翔空,巨龍騰雲,當真雄渾壯闊,鬼斧神工。更奇異的是,天河並不是垂直墜下,而是曲折環繞在女媧神像周神,恰似一條玉帶飄然灑脫,遠遠望去與女媧神像渾然一體,讓人誤以為是女媧真身降臨,這不可謂不是人界奇景!
此外,四大仙島的珍稀鳥獸,奇花怪草,實是琳琅滿目,數不勝數;奇山異石自不必多說,靈秀大川比比皆是,無不是鬼斧神工!
然而,傳說終歸是傳說,沒有人確切知道四座仙島的具體所在。世間不乏有誌兒郎,終其一生隻為找尋四大仙島的蹤跡,多數人終究費盡心力,鬱鬱而終。
前赴後繼,一代又一代。皇天不負有心人,終於有二三高士尋到仙蹤,進而開山立派走上修仙路途。這一時間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修真熱潮隨之狂湧而來。漸漸地,這些人修道有成,便返回市井之中尋找傳承衣缽之士。至此,傳說成為現實。
相傳,蓬萊派的開山鼻祖是位身懷異能的年輕劍客,此人姓秦名羽,生的一副俊朗模樣,氣質灑脫,卓爾不凡。憑著一腔熱情踏上旅程,漂泊幾載,機緣巧合尋到了蓬萊仙島。秦羽素來向道,苦修數十載,輔之天資聰穎的他,成為後來威震四海的蓬萊派的祖師,世人尊稱“道一真人”。清修閑暇之餘,道一真人心生一念:何不就此創立門戶培養更多的弟子以造福天下蒼生?於是外出遊曆,一晃又是幾十個春秋,所幸碩果頗豐。千挑萬選之下,道一共收弟子九人。這九人不論品德悟性,皆屬萬裏挑一。道一真人將弟子九人悉數帶入蓬萊,傳其衣缽。隨後便把派中一切事務交給了這九人,撒手雲遊去了。直至五百年後的一天羽化升仙,位列神界。
無獨有偶,方丈和瀛洲兩大仙島也是類似。其中,方丈仙島的開山使祖明心法師,佛法精深,誌慮忠純,一生度人無數,功參造化,終成大羅金身。故方丈島以佛法著稱,其下弟子大多為僧人;瀛洲一派創始人幻緲仙子,精通五行八卦之術,且善於驅物,達神鬼莫測的境界,已入神籍,不問紅塵。壺梁仙島一向神秘,祖師爺無妄亦是行蹤詭秘,與共工氏淵源頗深,其道法亦正亦邪,被其他三仙島所不齒。無妄真人性情灑脫,從來不為此羈絆,刻苦研習本門道法,窮其畢生之力竟是成就不遜於其他三島。
如此,四大仙島各有所長,實力均衡,相輔相承。雖然彼此之間因為門戶之見偶有爭鬥,但總體來說還是以大局為重。千百年來,四島合力也平息了不少動亂。直至最近一次浩劫,形勢突然發生了改變。浩劫距今已百年之久,然而經曆浩劫的修真之士還是不願回首往事,那簡直就是一場煎熬世人的夢魘。據說當時幽冥界大肆進犯人間界,一時之間血雨腥風席卷神州大地,百姓背井離鄉,苦不堪言。蓬萊、方丈、瀛洲、壺梁作為人間界的守護者當然重擔在肩,首當其衝。四島合力與幽冥界鏖戰多時,終於將其擊退。然而這時的神州再無半點秀麗,殘垣斷壁比比皆是,四大仙島元氣大傷,其中壺梁仙島受創最為嚴重,終於支持不住沉入海底,從此銷聲匿跡。
光陰似水,忽忽千百年過去了,世人心中隻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大仙島,壺梁仙島已然被世人遺忘了。千百年來,蓬萊、方丈、瀛洲的勢力日益壯大,門下弟子更是人才濟濟。其中修道有成者,便有許多外出遊曆。他們向來行事低調,不會輕易暴露身份。然而遇不平之事,自會義不容辭,拔刀相助。久而久之,世人對他們景仰萬分,尊稱為“仙人”。更有甚者,索性修築石碑建立祠堂,頂禮膜拜,虔誠供奉。每年六月初六,各地祠堂前車水馬龍,來去朝拜的人們絡繹不絕。如此一代代傳下來,竟成了一方風俗!
正因為如此,人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也能成為他們其中的一員,於是便拿諸如此類的例子從小教導,小孩子們耳濡目染,自然變得對這些“仙人”們無限向往,夢想著有一天自己也能夠禦劍飛仙,懲強扶弱!
我們的故事正是從一個叫做清河村的小村莊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