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上將潘鳳

字數:7534   加入書籤

A+A-


    陳儀文書至洛陽曹操,曹操以書示眾謀士笑曰:“兩虎相爭,必有一傷,待吾整飭軍馬,作那漁家翁。”眾皆開懷大笑。

    趙雲一身勁裝,銀色披風,亮盔鎧甲,手中一杆銀槍,座下坐騎全身上下無一絲雜毛,潔白如雲。

    趙雲受陳儀所請才出山投之,而後其妹嫁予陳儀,在陳儀軍中,趙雲一時間脫穎而出,其年少在文醜、顏良等大將之下,位列卻在之上。

    後有呂布、張遼等蓋世豪傑投陳儀,陳儀彰顯雲智、勇,眾將悅服,才任監軍。

    陳儀委一軍於雲,趙雲自知,鄴乃袁紹經營數年之地,城郭高聳,守軍眾多,豈是一時三刻就能拔之?

    遂一路迤邐而行,並不著急去包圍鄴,何況兵法有雲:兵力為三倍餘,方能攻而圍城之,現在隻得三萬人馬去攻打十萬軍馬的鄴,有些癡心妄想。

    要知道,鄴器械充足,工事完備,糧草無數,強攻實乃下下策。

    這一日,趙雲大軍過巨鹿未久,忽報有人投軍,趙雲奇之,喚於馬前,一看乃三人,當前一人身高八尺,手持開山大斧,麵如冠玉,挺拔不凡,氣宇軒昂,眼神中凜冽如鬆,但見此人從容自若道:“吾潘鳳與關純、耿武三人聽聞將軍伐袁紹,特來從軍,願隨將軍馬前鞍後,誓死追隨!”說完三人一起拜倒在地。

    趙雲急忙扶起三人,喜悅道:“汝三人忠心可嘉,吾願修書一封,薦於主公麵前。”

    三人大喜都言道:“但憑將軍吩咐!”

    趙雲不收這三人,一是陣前收將,誰知道是真的來投還是袁紹用計,不過不能冷了來投之人的熱誠之心,順水推舟的將三人打發去主公陳儀那邊了。

    三人得書後往信都而走,趙雲自是不會告訴他們現在主公真正的下落。

    況且,此時趙雲也琢磨不透主公到底是到哪裏了。

    趙雲領軍繼續向鄴進發,未走一日,顏良兵敗身受重傷的消息傳來,趙雲轉念半晌,當時郭嘉布置下如此攻略,重點顯然在鄴,平原僅為壓製不出兵遲緩之計。

    相較而言,同樣三萬軍馬,顏良是一偏師,自己則是事關大局,不僅要逼迫袁紹出城戰,更得牽製住袁紹大軍。

    最好引誘得他袁紹袁本初出城來廝殺,主公奇兵突至,盡殲袁紹大軍與鄴城外,這才是真正的戰略所在。

    現在顏良兵敗,主公是戰於鄴或征於平原,之後再來鄴?

    自己壓力更大,更者袁譚出兵北海消息也傳了過來,不日將會先至平原,再至鄴,主公局勢不妙啊!

    趙雲倍感壓力大增,豪氣頓生,大丈夫當如此方顯威名!

    陳儀、郭嘉不急不慢的行軍,對於如同烏龜般的鄴,急不得,所謂急功近利,怕是不妥。

    潘鳳三人於路上遇見陳儀大軍,前軍呂布問過話後,派遣人員陪同過來。

    於車前…

    不錯,現在也是一方諸侯了地,出來行軍什麽的,架子應該有點,陳儀不反對,何況別人,主公威勢越大,更顯權儀。

    人靠衣裝,馬靠鞍,的確這樣一來,陳儀再想做些不顧身份的事情,便有了不少的顧忌。

    譬如像是搶個人什麽的,就不能幹了。

    潘鳳什麽人,陳儀很清楚,這個被記得最牢的人物,被調侃了無數遍的英雄人物…

    呃…

    覽遍全書,除卻諸葛亮、趙雲等這般英傑人物外,“吾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

    的確是三國中最亮麗的一道風景!

    至於關純、耿武兩人,那是很早出記憶中出現的人物,原屬韓馥,韓馥被袁紹搶了鄴之後,兩人準備投靠劉備,想不到被袁紹部將給殺了。

    看著潘鳳如此人才,陳儀微笑道:“奉孝,自從起兵以來,還無一人來投我,想不到今年今日,卻有潘鳳上將來投!”說著就下車扶起半跪不起的三人。

    文醜撇嘴道:“想當初,我與顏良主動投的不算啊。”

    陳儀笑笑不說話,郭嘉則在一旁恭喜道:“恭喜潘將軍,上將潘鳳!的確朗朗上口也。”

    潘鳳摸摸後腦勺郝顏道:“不敢!不敢!”

    “關純、耿武可為書薄,暫時委屈兩位了。”陳儀接著給剩下二人許諾了官職,關純、耿武二人喜出望外,齊聲參拜道:“得遇明主,願為主公肝腦塗地!”二人一拜再拜。

    陳儀感慨道:“想我當初,僅有周倉相依為命,周倉雖魯莽衝動,卻忠勇可嘉,不失一時豪傑、英雄;後周倉亡故…,每每思之便有如失了一臂膀,今潘鳳來投,我待之如周倉,望將軍不負我期望!”陳儀撫潘鳳背,和顏悅色的說道著。

    潘鳳如何敢當,連連欠身道:“主公!鳳不勝惶恐,必以死相報!”這一番下來,潘鳳幾乎要拍著胸膛表示自己絕對忠心耿耿,絕對的不會辜負陳儀的期望。

    陳儀很滿意,不管這三人是真心來投,還是假心的,這番做作,起碼能起到千金買骨的作用吧。就算沒有,至少也算是收攏了人心。

    現在就讓他們待在自己身邊,應該沒什麽大事。文醜是莽撞,但忠心沒問題,他們三人假若有小動作,可以當場拿下,不礙大事。

    “奉孝,你怎樣看袁譚?”與三人暄完話,也不讓新投三人離開,就於車上問起來了,陳儀不說讓走,新投三人如何敢離開?

    何況現在說的可是戰略大事,主公能讓我等參與,自然是不懷疑我等,三人更是感激,明主啊明主。

    “主公,局勢對我軍相當不利,雖然公孫瓚已下晉陽、上黨,擒審配,逢紀、張遼領軍前往河內;但冀州戰事則因顏良軍敗略顯頹勢。

    一是顏良敗北,二是袁譚兵出北海,三是袁紹龜縮不出,四是我軍較少,五是諸將會心神動搖…,這些都是不利我軍各種因素,望主公細察。”

    郭嘉一番話語說的除卻潘鳳之外,關純、耿武兩人一陣神情浮動,陳儀瞧在眼裏,同樣也落入郭嘉眼裏。

    對於這樣的話語,陳儀可是相當的有經驗了,隻要是智力超群絕倫之士,脾氣口氣差不多一樣的德行。

    所以聽的多了,陳儀也練得臉皮老道,根本沒什麽反應,落在眾人眼中,眾將臣,不免暗暗感歎一番,瞧瞧咱的主公,泰山崩於前,麵不改色。

    郭嘉觀察著,微笑說道:“雖然現在我軍處於不利的地位,卻因袁紹龜縮城內不出,困守死城而顯得微不足道。

    一者,袁紹此人外寬內忌,傳言許攸曾提出向曹操尋求援軍,但給袁紹關了起來,現在鄴城中眾文武,人人自危,朝不保夕;

    其二,沮授、郭圖、陳琳等皆多謀之士,若袁紹有殺伐果斷之心,我軍則萬萬不敵,但袁紹善謀寡決,不當人主;

    其三,袁紹眾臣間爭位奪寵層出不窮;

    其四,自我軍出兵至此,鄴於平原的聯係已被截斷,鄴已成孤城矣;

    最後一點,現我軍趙雲、呂布、文醜等都為能征慣戰之將,袁紹麾下有幾人矣?此漲彼落,不勝為何?”

    眾人聽聞,俱笑之,皆視袁紹十萬大軍如無物。

    陳儀、郭嘉相視一笑,不在語言中。

    趙雲已經迫近鄴城,鄴,冀州近百萬人口的大州,周邊地勢平坦,河流縱橫,當為天下少有的米糧之倉,趙雲不忍軍卒踩踏壞了麥子,令軍士於田間阡陌上前進,時有農夫見之,廣為宣傳,眾民簞食壺漿以謝之。

    趙雲感其意誠,遂撥之與軍,眾樂之,軍心漸凝聚。

    趙雲已經靠近鄴的消息傳進鄴,田豐擊敗顏良的消息則還沒有收到,袁紹聚集眾臣商議。

    “事急矣!陳儀兵至鄴,諸位有何妙計可退敵?”袁紹開口就想決斷了。

    經過上次袁紹關了許攸大獄,現在眾謀士可是相當的保守,不想太出頭。

    不過其中沮授還是很努力出力進諫道:“明公,陳儀攻鄴,來則送死矣!”

    袁紹聽了大喜,問道,“此話怎講?公與可有教我?”

    沮授微微笑道:“經過為臣多方打探清楚,此次領軍大將為趙雲,水陸大軍亦不過止有三萬!”

    “想我城內有多少兵馬?就算沒有十萬,七八萬,總該有的吧?趙雲區區一小子,率著三萬軍馬就敢來鄴,當非是我軍對手!”

    袁紹苦思冥想,躊躇著前傾問道:“那是賊酋陳儀…”

    沮授搖頭,言道:“陳儀不在軍中,想必去了平原,或埋伏其後,主公可明察。”

    袁紹終於舒心了,暗忖道著原來陳儀並沒有派遣大軍過來攻鄴,想了又想,又擔心起來,袁紹顧左右問道:“公與…,呃,各位可良策退敵?”

    郭圖出列言道:“明公,我城高河深,趙雲想要攻城怕是不能,我觀他三萬軍馬,就算護城河都填不滿!”

    郭圖繼續道:“我軍現在據城禦敵,趙雲不能克,其軍勢必然士氣低落,主公可遣一上將出城,立斬那趙雲,則其一軍不戰自散,而後追殺於後,可大勝之!”

    沮授又進言道:“我軍屯糧於城,彼大軍從南皮、信都運來,路途遙遠,若能斷其糧,則無米可食,敵軍必退。”

    沮授接著又道:“授擔心陳儀那賊子埋伏其後,等待時機,於亂兵中取我城,望主公細思。”

    袁紹低聲仿似喃喃自語道:“嗯,平原元皓那裏不知如何了,不過還是令其回援吧!再則,令探馬出城打探趙雲一軍,務必要探查清楚糧草屯於何處。”

    “陳儀各將大都為降將,主公可使人至呂布、張燕等人處結好,願以糧草供其軍士,使其反,分其勢。”陳琳出謀道。

    這是一個比較不錯的想法,惦念起呂布那匹夫來,袁紹微笑遍觀諸人,問道:“誰願往?”

    眾皆不願往,唯有一人站出言道:“主公,某至此尚無寸功,吾願往。”

    眾人一看,此rén miàn白無須,長袍修長,頭帶方巾,乃穎川人,荀諶荀友若!

    注:網絡轉載,可能有人沒有看過,貼出來大家一笑。

    太守韓馥曰:“吾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

    “太”字用的好!太者,極大。古作“大”,也作“泰”。凡言大而以為形容未盡,則作太。這裏的“太”字,充分表明了韓馥的才華,從而間接說明潘鳳的武勇。強將手下無弱兵!

    “守”字用的好!守是一郡的長官,表明了韓馥的地位,間接襯托潘鳳,實際上暗示潘鳳是冀州第一武者。

    “韓”字用的好!韓姓,自始就是一個多采多姿,十分有名望姓氏。法家的創始祖韓非是韓姓中的傑出代表,他所著的《韓非子》五十餘篇,迄今仍為治法者的必攻經典。這裏用“韓”字,體現了韓馥的雄才大略。

    “馥”字用的好!“馥”字形容香氣而又明顯比“香”更文雅。韓馥的名字超凡脫俗。試想這裏如果換成“太守韓建國”之類,在意境上不免大打折扣。

    “曰”字用的好!一個“曰”字,不卑不亢,表明了韓馥在諸侯中既有相當地位,又不仗勢淩人。

    “吾”字用的好!既不說“在下”,又不說“小可”,一個“吾”字充分體現了韓馥的自信。

    “有”字用的好!一個“有”字,讓人對下麵的內容充滿期待,這也成為上將出場的鋪墊。

    “上”字用的好!“上”字原意指等級和質量高的,這裏用來構成潘鳳的稱號,充分顯示了潘鳳超群的實力。

    “將”字用的好!將,帥也。(《說文》)一個將字,豪氣衝天,為潘鳳的出場繼續烘托氣氛。

    “潘”字用的好!潘者,有水有米有田,是一個極為精彩的姓氏,其中隱隱蘊含著上將雷霆萬鈞的氣勢。試想如果這裏不寫潘鳳而寫王鳳,給人的感覺就像一個下崗女工,不是麽?

    “鳳”字用的好!鳳,神鳥也,古時比喻有聖德的人。這裏隱含了潘將軍不僅僅有萬夫不當之勇,而且又有才華橫溢的一麵,同時在德行方麵也可作眾將楷模。

    “可”字用的好!一個“可”字表明了韓馥對潘鳳的獲勝充滿信心。可字前麵並沒有加上“或許”等表示不確定的修飾語,更使人充滿期待。

    “斬”字用的好!首先,表明了韓馥對潘鳳武勇的十足信任;其次,進一步烘托了氣氛;第三,也表明了韓馥對董卓軍的憎恨,韓馥嫉惡如仇,對犯下累累惡行的董卓更是恨之入骨。如果這裏改成“可與華雄一戰”,在氣勢上便不免大打折扣。

    “華”字用的好!“華”字在古文中暗含了“華而不實”之意。處其實,不居其華。(《老子》)又如:華辭(虛浮巧飾的言辭);華譽(不實的聲譽);華風(浮華的文風)等等。這裏用一個“華”字,與句中的“潘”字遙相呼應,對比之下,強弱立判。

    “雄”字用的好!表麵看上去,這似乎表明了華雄的強悍,但恰恰相反,“雄”與“熊”同音,常被用來描述無能的人,比如“野比大雄”,就是一個懦弱的角色。與“鳳”字對比,凸現華雄的魯莽,更反襯了潘鳳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