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〇三 兄妹會談(二)

字數:5347   加入書籤

A+A-


    一〇三兄妹會談(二)

    陸遜見危機已過,便問道:“陛下,為什麽這種形勢沒有出現呢?”

    孫權笑道:“諸葛亮沒有珍惜上天的青睞,逆天而行,犯下了他一生最大的錯誤。大都督,你知道是什麽錯誤嗎?”

    陸遜拱手說道:“小臣愚鈍,小臣不知。”

    孫權轉頭笑問水公主道:“小妹,你知道諸葛亮犯了什麽錯誤嗎?”

    水公主搖頭說道:“小妹自去公安,從不過問政事,所以不知。”

    孫權笑道:“小妹隨劉備去公安後,不得過問政事,這就是諸葛亮的最大敗筆!大漢自呂後始,朝廷文武百官最怕最忌憚的事就是‘母壯子幼’。而小妹與阿鬥母子恰合‘母壯子幼’。諸葛亮自以為通今博古,但他在對小妹這件事上,十分迂腐。他不知小妹心性如大江大海,把小妹當成後宮怨婦、妒婦;他不想天下一統時的朝廷後宮與天下三分時的朝廷後宮有什麽不同。在戰亂爭天下之時,人才越多越好,內舉不避親。小妹回吳以後,諸葛亮與劉備不但不想接回小妹,反而如釋重負。更有甚者,與小妹略有過往者,盡在打壓排斥之列。”

    水公主驚訝問道:“怎麽會有這樣的事呢?”

    孫權點頭笑道:“盡管諸葛亮作得不動聲色,旁觀者卻心知肚明。趙雲,蜀國的大功臣,長阪坡救阿鬥,截江奪阿鬥,阿鬥是當今蜀國皇上嗬。功高不過救駕,可趙大將軍的官位卻很低,不但不能與關、張、馬、黃相比,甚至比不上魏延。街亭一役,蜀軍慘敗,個個將領傷亡慘重,獨趙雲全軍而退,而且小有斬獲。如此功勳如鶴立雞群,不但有功弗賞,反而與眾敗將一樣,降職一級。都說諸葛亮賞罰分明,嘿嘿,由此可見一斑!”

    水公主沉痛地搖頭說道:“委屈趙大將軍了。是小妹連累了他。”

    孫權點頭說道:“蜀國大將,如關羽、張飛、馬超等人,皆各自統帥一軍,而趙雲與魏延,卻不能自領一軍,隻能跟在諸葛亮身邊,——信不過呀!”

    陸遜笑道:“那麽諸葛亮現在明白他當初之錯了嗎?”

    孫權此時不吐不快,索性高談闊論起來道:“阿鬥本是個睡龍,小妹則是飛鳳,這本是上天賜予蜀漢的絕配。可是諸葛亮逆天而行,這條臥龍趕走飛鳳,你想,臥龍與睡龍擠在一窩,能有起色麽?可憐諸葛亮鞠躬盡瘁,蜀漢卻日漸式微。聽說趙雲死時,諸葛亮放聲大哭,悲痛欲絕,給趙雲追加一大堆大官爵,真真是無聊至極。可能他對他以前費盡心思所作的傻事有所覺察吧——晚了!俱往矣。哈哈。”

    孫權擦一擦眼角笑出的眼淚道:“晚了!”

    陸遜想轉移孫權對西蜀的關注,便道:“劉備死了,西蜀已無起色。曹**了,曹氏後人也沒有雄才大略的人才出現。”

    孫權沉思著說道:“曹氏後人沒有雄才大略的人才,但去年那位北魏特使司馬昭卻是個很難對付的人物。大哥孫策當年用傳國玉璽借得袁術三千騎兵,便能橫掃江東,建立霸業。朕如有三萬鐵騎,定能縱橫中原,平定河渭。朕原想以奇珍異寶與司馬昭交換軍馬,那司馬昭收我許多珍寶,卻隻與我少許馬匹。”

    陸遜點頭說道:“司馬昭與我馬匹隻夠一支禦前檢閱部隊。”

    孫權感歎道:“那些珍寶朕視如磚瓦,隻是如何能得到足夠的馬匹呢?北魏不肯與我,我隻能向燕王公孫淵那裏想辦法了。”

    水公主提醒孫權說道:“魯肅哥哥曾再三交代,燕王公孫淵亦官亦匪,行徑十分惡劣。”

    孫權點頭說道:“朕也知公孫淵行徑惡劣,隻是無奈之舉,指望一次就成功,滿載駿馬而歸。”

    (字幕)一年後,東吳果然派遣龐大和平使團赴燕,贈燕王公孫淵大量奇珍異寶,欲求市馬,但燕王公孫淵收下大禮之後,卻對東吳和平使團施行海盜式的大掠奪大屠殺。

    門外。

    大虎公主說道:“難為阿姑仔妞,父皇的這次審問也許算結束了吧?”

    水公主回答了許多難堪的問題後,見孫權態度轉善,決定直奔主題,道:“皇兄,你知道小妹為何涉海二千裏來見皇兄嗎?”

    孫權微笑點頭說道:“朕想,朕派一萬水軍請小妹,小妹都不來。此番特來見朕,當是為你那二千三百名夷州子民。”

    水公主說道:“皇兄英明。二千三百六十五人,對東吳來說,算不得什麽。可是在夷州,卻能引起一場大動亂。請皇兄開恩,容小妹將這二千三百六十五人帶回夷州吧。”

    門外。

    小虎公主輕輕拍手說道“好了,好了。父皇隻要說一聲:‘準!’就好了。”

    大虎公主哼道:“想得美!父皇的算盤還沒敲定呢。”

    孫權看著水公主問道:“小妹,你知道為兄現在在想什麽?”

    水公主沉著地答道:“小妹猜想,皇兄一定是在想:我要怎樣處置這個阿仁。”

    孫權笑道:“小妹,你真是冰雪聰明。你知道朕有幾種處置你的辦法嗎?”

    水公主點頭說道:“知道。”

    孫權又笑問道:“而又是哪一種辦法最好呢?”

    門外。

    小虎公主緊張地說道:“哎呀,父皇還不想放過阿姑仔妞。”

    水公主笑道:“皇兄既然信得過小妹,那麽小妹就鬥膽為皇兄盤算盤算。”

    孫權點頭說道:“好,你說吧。”

    水公主說道“小妹的命運其實是與這二千三百六十五位夷州同胞相連。第一種辦法,是讓小妹真正死去。”

    門外。

    大虎公主,小虎公主一聽大驚失色。

    水公主繼續說道:“而二千三百六十五位夷州同胞將被派往北方合肥前線戰死。”

    孫權點頭認可。

    水公主繼續說道:“第二種辦法,乃是將小妹永遠囚禁,而夷州二千三百六十五人將被派去做苦役。”

    孫權又點頭認可。

    水公主繼續說道:“而第三種辦法,是放小妹回夷州,那麽二千三百六十五位夷州同胞也就隨小妹而歸了。”

    孫權笑道:“不錯。三種辦法中,你認為哪一種辦法對朕對東吳社稷最為有利?”

    水公主嚴肅地說道:“第一種看似簡單,且能永遠了結吳,蜀恩怨,似乎對皇兄有利。其實其中暗藏凶險十分巨大,而且後患永存。”

    孫權注意地傾聽。

    水公主繼續說道:“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何況皇兄這次東征轟轟烈烈,舉世皆知。要是西蜀得了一言半語,或北魏希望渾水摸魚,趁機挑隙,編一個故事或一百個故事在江湖上流傳,那時東吳將說不清,道不明,隻能兵戎相向。那時間,皇兄將眼睜睜見漁翁得利,那麽東吳之太平,夷州之安定將蕩然無存。”

    門外。

    小虎公主說道:“對,阿姑仔妞不能死。”

    大虎公主點頭。

    孫權點頭說道:“不錯,第一種辦法確實不好。”

    水公主道:“第二種辦法的結果,其實與第一種辦法相類似。隻是在事發爭紛時,小妹尚在人世,因此在善後時多一些選擇而已,是利是弊,諸多變化,皆在變數之中。而夷州同胞二千三百六十五人,對若大東吳兵力實際並無增益,是否有害,小妹不敢說。隻是在夷州同胞心中,這二千三百六十五人,是東吳將軍邀請來的客人。這二千三百六十五人不歸夷州,東吳是得不到一個安定的夷州的。”

    孫權點頭道:“有道理。第三種辦法呢?”

    水公主堅定地說道:“前兩種方法看似能使小妹消聲匿跡,不會重掀吳蜀兩國舊日恩怨,其實必然會欲蓋彌彰,小妹之名重傳於廟堂之上,江湖之間,吳蜀兩國欲靜而不能,北魏則唯恐天下之不亂,時勢之變,非人力所能控製。所以,小妹以為第三種辦法,對皇兄對東吳最為有利。首先,二千三百六十五人得歸,夷州自然安定。且傳頌皇上治理夷州之德政,東吳的夷州自會使東吳更加鞏固。”

    孫權點頭說道:“對,這二千夷州人還是回去的好。”

    水公主繼續說道:“小妹回到夷州,夷州一切如常。而吳,蜀恩怨,任何奸詐之人也無從挑撥,和平安定依舊。皇上自此可以相信夷州水公主是東吳公主,夷州管製長確屬東吳大都督所遣,而夷州確屬東吳所轄,豈不皆好?”

    門外。

    小虎公主興奮地說道:“對,這樣好,這樣好。”

    大虎公主說道:“老板不是你!還是聽聽父皇怎麽說?”

    孫權以大人大量的氣度說道:“好吧,念小妹你漂流半生,二哥也沒有多疼你,今天就疼惜你一回,給你一個安定的家吧。”

    水公主謝道:“多謝皇兄惜愛。”

    門外。

    小虎公主高興地輕輕鼓掌道:“好了,好了。我們可以進去相認了。”

    大虎公主嚴肅地說道:“沒我們什麽事。記住,誰也不能說!我們回去見母後吧。”

    大虎公主,小虎公主兩人悄悄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