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台傳奇 一〇六 張琪瑛與馬超(一)
字數:4266 加入書籤
釣魚台傳奇一〇六張琪瑛與馬超(一)
馬超率領著自己的鐵騎,向劍閣關前進。
馬超回想起這些年自己顛簸起伏人生的轉折。
公元213年九月,馬超屢次起兵都失敗,最後家破人亡。
馬超,龐德,馬岱,董氏(馬超庶妻),馬秋(董氏生,幼年),騎馬來到漢中,準備投靠張魯。
他們任由馬信步走在漢中的山間,忽然山間傳來一陣銀鈴般的歌聲。
張琪瑛(女俠打扮),身邊站著兩位女伴,站在山上路口唱山歌:
“米倉山喲米倉山,
敬老濟貧好少年。”
這歌聲使馬超心曠神怡,讓馬超暫時忘記了血海深仇,與目前的走投無路的煩惱。
馬超自幼生活在氐族山莊(馬超祖母是氐族人,那時他們家還是窮困的),所以馬超對這一帶的山歌是很熟悉的。
心情的放鬆,使馬超情不自禁地唱起來:
“一日一飯濟老人,
老人卻是活神仙。”
隨著張琪瑛與馬超的歌聲,鏡頭中出現米倉山傳說的畫麵:一位年輕的樵夫,放下柴擔,走向路邊的老人,喂老人吃飯。
張琪瑛聽到有人用雄厚的歌聲和她的歌聲,就更加精神地唱起來:
“一杖戳出流米洞,
一人一碗流不完。”
馬超心情愉悅,馬上接著往下唱:
“人人都說神仙好,
濟窮濟急萬萬年。”
在馬超與張琪瑛的歌聲中,出現米倉山傳說的畫麵:老神仙用拐杖在大石頭上一戳,石頭上出現一個洞。
老神仙指示年輕樵夫,用碗去盛米。
年輕樵夫把碗伸到石洞下,石洞就源源不斷地流出米來。米盛滿一碗,石洞就立即停止流出米來。
許多窮苦人石洞前排隊,拿著碗在準備接米。
米流滿一碗,就立即停止,輪到下一個人接米。
張琪瑛接著唱道:
“可恨出了貪心漢,
半夜鏨大流米泉。”
馬超接著唱道:
“從此米泉不出米,
貪心惡名千年傳。”
此時馬超,馬岱,龐德,董氏,馬秋已經走到路口,站在張琪瑛等人麵前。
張琪瑛麵前地上擺著米袋,身後的樹上還掛著肉。
馬超問道:“姑娘,你在賣米嗎?”
張琪瑛笑容可掬地說道:“我們這米是不賣的。你們是遠道來的客麽?我們的米可以送你們,一人一碗。你們五個人,可以送你們五碗。”
龐德問道:“那麽你們的肉賣嗎?”
馬超看著龐德問這樣的問題,搖頭笑了。
張琪瑛看著馬超的表情,知道馬超是了解內情的,但是仍然笑著回答道:“肉也是不賣的。一人送一塊,夠一個人配飯。”
馬岱說道:“你們是好心人在做善事嗎?”
張琪瑛身邊的一位女子說道:“我們是五鬥米教的,專門接濟遠道來客。”
張魯的五鬥米教接濟遠道來客的舉動,在三國時期,戰禍連年,遍野的饑民,是有很大的吸引力的。所以當時五鬥米教的漢中,吸引了許多周邊地區饑民來投靠。使漢中地區的人力物力大增。
張琪瑛身邊的另一位女子指著張琪瑛對馬超說道:“這位是我們五鬥米教的聖姑。碰上我們聖姑,你們好運氣呢。”
張琪瑛笑著對馬超說道:“現在我為你們切肉,你可以挑選一下,我切給你們。”
馬超指著五花肉部位說道:“我們喜歡這裏的肉。”
張琪瑛順著馬超的手指,熟練地用刀切下一塊肉,說道:“這就是你們五人份的肉。還要我幫你們把肉切片嗎?”
馬超笑著點頭。
張琪瑛飛快地切好肉,用姑婆葉(一種植物,葉子類似芋頭)包起來,遞給馬超。
董氏接過馬超手中肉,遺憾地說道:“有米又有肉,可以馬上做飯吃了。可惜沒有鍋煮。”
張琪瑛笑著說道:“大嫂,我們這裏有鍋,還有水,是好泉水,柴火,鹽也都有。我來幫你們煮吧。一會兒就熟了。”
在張琪瑛身邊不遠,那裏架著兩口鍋,堆著柴火。張琪瑛量出五碗米,開始洗米做飯。
董氏也幫助忙添柴火。
馬超點頭說道:“五鬥米教真關心人哪。”
張琪瑛笑著說道:“交了五鬥米,天下皆兄弟。”
馬超問道:“五鬥米教這麽好,我們也能加入嗎?”
張琪瑛又笑著重複說道:“交了五鬥米,天下皆兄弟。”
馬超說道:“好,請聖姑帶路,我們參加五鬥米。”
龐德對馬超小聲問道:“大哥,我們來漢中,不是要投張魯的嗎?”
馬超對龐德小聲說道:“五鬥米的教主,就是張魯。”
張琪瑛其實很聰明,她早聽清楚了龐德與馬超的對話。張琪瑛一麵做飯,一麵對馬超問道:“你們要參加五鬥米,我帶路。請問你們的尊姓大名。”
馬超拱手答道:“聖姑,在下姓馬名超。”
張琪瑛一聽到馬超的名字,立即就蹦了起來,跑到馬超麵前,仔細端詳馬超,說道:“你就是大名鼎鼎的馬超?真想不到,你真人比你的名聲還棒!”
馬超也仔細端詳張琪瑛,說道:“聖姑,你過獎了!聖姑,你真是出類拔群的奇女子呢!”
張琪瑛臉一紅,說道:“馬超大哥,五鬥米教主,就是張琪瑛的父親,我叫張琪瑛。現在飯熟了,你們慢慢吃。等一下我馬上把馬超大哥引薦與教主,還有……”
張琪瑛眼睛看向龐德,馬岱等人。
龐德拱手說道:“在下龐德。”
馬岱拱手說道:“在下馬岱。”
馬超介紹道:“這是賤內董氏。小孩是小子馬秋。”
張琪瑛過去抱著馬秋說道:“馬秋,叫我姑姑,姑姑。”
馬秋手捧著張琪瑛的臉說道:“姑姑真好,姑姑真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