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宋製與陰謀
字數:5201 加入書籤
其實從裘窮之前的封侯到封皇子,按照宋朝十二個公、侯、伯、子、男的爵位來算,雖然確實是一般宗室子弟升遷的必然途徑,但中間卻是差了七八個階位的。
所以這雖然也在裘窮的計劃之中,但眾人難免有些驚疑,這升遷速度有點太過誇張了吧,就算是裘窮的確德才兼備,於國有功,也不至於直接坐火箭吧。
其實,爵在上古時期代表祿位,或與封土相連,或與租稅相依,但到了唐宋時期,基本已經變成了一種酬勞官員的虛銜,有官品、無俸祿,像裘窮之前那種空頂了個頭銜一點實權沒有的閑散侯爺,也並不少見。
所以雖然大宋朝廷之中,反對之人非是少數,但近年來趙擴依照裘窮的指點,牢牢把持著軍政大權,韓侂胄等三省六部之類的朝廷大員都根本無力反抗趙擴的命令,更別說其他什麽小官兒了。
裘窮深得趙擴信任,自然是水到渠成,連升七級,直接變成了皇子這種了。
至於當王爺,其實和當皇子比起來,並沒有裘窮想象中那麽好。
宋代對王爵人數的控製相對比較嚴格,繼承製度跟別的朝代有所不同。
很多情況下,爵位擁有者死後,爵位是不傳給兒子的,而是在他所屬的支係下的同一輩份的人中選擇年長者繼承,直到這一輩份的人都沒有了,再從下一輩份的子侄中選擇年長者繼承。
所以經常可以看到某一爵位,在同一字輩的人中傳承了好幾次。
而且宋代雖然設置了嗣王一爵,但幾乎是虛設,一般地說,親王的兒子隻承襲國公,隻有年高德劭者才加恩進封郡王,然後後代以國公世襲。
而因為宋朝的宗室製度導致,王爺相對於皇子來說就相當的尷尬了。
大家都知道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吧,作為對這些武將們的交換,太祖除了廣賜武將宅田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約為婚姻”。
“約為婚姻”固然是拉攏武人的手段之一,大部分宗室成員的婚姻對象也都是武人或武人之後,但是這些宗室作為武人的親家,也不得不讓皇帝防範他們與親家勾結謀逆。
所以從宋太宗開始,皇親宗室們就被圈養在汴梁城內。雖然授予崇高的虛職並廣賜宅田,但並不允許他們參與朝政,並且嚴厲杜絕他們與外臣的各種往來。
於是,宗室們沒有了任何的行政職責,其日常也無非是吃喝享樂架雞鬥犬而已。作為社會廢物,他們自然在曆史上也就籍籍無名了。
直到後來“靖康之恥”的發生,使得宗室基本被一網打盡,盡擄北地,隻有極少數得以隨高宗逃往南方。
這些逃往南方的宗室們因為對金戰爭需要,迎來了參政機會,他們越來越多的參與到了朝政之中,在高宗、孝宗兩朝甚至可以參加科舉考試。
由於曾經沒有任何參政權的宗室們突然開始頻繁參與帝國事務,使得南宋的文官集團對他們產生了很大的意見,於是,宗室們始終被皇帝排除在權力中心之外。
南宋時期的宗室,相對於北宋時期宗室有了一定的自由,不再是一個個社會廢物。
但是他們的參政範圍也仍然存在各種各樣的限製,於是他們就逐漸參與到地方文化中去,逐漸被同化為了地方的士大夫階層。
而他們的血緣維係,又使得他們在地方上不斷地凝聚,這也成為了整個南方宗族製度的來源之一。
至於皇子,正所謂國家的興衰在於皇室,皇室的興衰在於皇子,皇子作為皇權的附屬品,隨著皇權的產生而產生,也隨著皇權的滅亡而滅亡,作為皇位世襲的產物,皇子始終依附於皇權,與國家的命運息息相關,兩者可謂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不論哪朝哪代,麵對皇子的升遷問題都是小心謹慎,生怕有所閃失的,因為一旦處理不當,輕則會發生如唐代‘玄武門之變’之類的宮廷********,重則會引起明代‘靖難之役’之類的內戰,更有甚者會導致一個王朝的覆滅。
這些事件一旦發生,於國於民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即便是成功奪權的皇子也難免背負一個奪權篡位的罵名。
比如一代明君康熙皇帝,因未妥當處理立儲之事,引發了曠日持久的皇位之爭,雍正雖最終在“九龍奪嫡”之中勝出,卻落下刻薄寡恩的罵名。
而裘窮這件事情,則是全靠趙擴一意孤行,一力承擔了,趙擴作為一國之君,自然有他獨特的識人眼光,雖然不能肯定裘窮以後會如何,但現在,裘窮確實是大宋皇儲的不二人選。
不過裘窮並沒有任何當皇儲,繼而當皇帝的想法,這在他看來太過瘋狂了。
不論是權利、金錢還是美人,在裘窮眼中其實都並沒有那麽誘人,全力意味著責任,如果隻是當一個昏君,那倒是輕鬆,吃喝玩樂,無所不為,然而想當一個昏君也要看看環境吧。
大宋現在,四麵強敵,蒙古金國虎視眈眈,稍有疏忽就會亡國家滅,背上千古罵名,這可不是鬧著玩兒的。
至於金錢,裘窮現在再有錢又能如何?錢能讓裘窮買到境界,還是能讓他買到玉米土豆?不能,再多的錢也無法讓裘窮賑濟天下窮苦百姓,再多的錢也無法讓裘窮突破先天,所以富甲天下對於裘窮來說基本沒有意義。
美女就更不用說了,裘窮又不是一個花心鬼,見一個愛一個,反而是個死心眼兒,對待感情專一的很,美女什麽的看看也就罷了,多餘的念頭他是一點都沒有。
卻說這臨安皇宮的正門名為麗正門,裝飾華麗,為朱紅色,綴以金釘,屋頂為銅瓦,鐫鏤龍鳳天馬圖案,遠望光耀奪目。
麗正門的城樓,是皇帝舉行大赦的地方。宮中正殿為大慶殿,又名崇政殿,乃是舉行大典、大朝會之所。
大慶殿東西兩側設朵殿,是皇帝舉行儀式前休息之所,後改為延和殿,供皇帝便坐視事,也稱偏殿,規製簡樸,小如常人所居。
黃藥師和黃蓉父女二人跟著小太監進了皇宮,一路走馬觀花,隻見這大慶殿左側緊挨著的便是用作皇帝祝壽的紫宸殿,右側集英殿則是策試進士的地方。
二人很快就來到了垂拱殿,這裏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召見大臣的地方。
隻見趙擴懶懶散散的坐在椅子上,雖是已近午時,卻還是一臉沒睡醒的樣子。
這時見了黃藥師父女二人覲見,不由雙眼放光,黃藥師麵容俊朗,氣度非凡,果然不愧東邪之名,黃蓉也是國色天香,嬌俏可愛,當下總算是來了點精神。
而趙擴身邊還站著兩個器宇軒昂之人,隻是眼神都有些飄忽不定,顯然神思不屬。
幾人見禮之後,趙擴一番介紹,黃藥師二人才知道,這兩個年輕人正是皇儲趙竑和沂王趙貴誠。
兩人並不多話,偶爾讚歎幾句,也並不說什麽實質性的內容,隻是偶爾看向黃藥師二人的目光頗為陰沉。
黃蓉眼睛一轉就已經明白,這二人本來就是皇子,皇儲,隻怕都是對裘窮被立為皇子之事也感到疑惑不爽吧,所以才一臉陰沉。
當下幾人一番交談,表麵上倒也是相談甚歡,畢竟黃藥師和黃蓉都是博學多才,聰明機變之人,無論趙擴三人說什麽話題,總能接得上話,又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還不時誇讚趙擴英明神武,唯才是舉,抵製程朱理學等等舉措,自然也是賓主盡歡,很是融洽了。
趙擴也不知出於什麽目的,午間與黃藥師二人一起用了午膳,下午則是由趙貴誠親自帶著黃藥師二人在皇宮之中到處遊覽。
這臨安皇宮的內朝宮殿有十餘座,勤政殿、福寧殿是皇帝的寢殿,慈寧殿、慈明殿是皇太後起居的殿宇,仁明殿、慈元殿等數座宮殿為皇後、嬪妃所居。
太子趙竑的東宮為了節省,沒有另外修築,而是和帝、後的宮室連為一片。
內朝除宮殿外,堂、閣、齋、樓、台、軒、觀、亭,星羅棋布,很有特點,帝王居處的奢華不表現在宮殿上,而多表現在苑囿上。
朝廷借助於臨安的山靈水秀,建造了大量的供帝、後閑適生活的場所。
後宮及後苑有堂三十餘座,如觀賞牡丹的鍾美堂,觀賞海棠的燦美堂,四周環水的澄碧堂,瑪瑙石砌成的會景堂,四周遍植日本羅木建古鬆的翠寒堂等等。
軒有晚清軒。觀有雲濤觀。台有欽天台。 ⑧☆⑧☆.$.
後苑各處都有自成一景的小園,其中有梅花千樹組成的梅岡,有杏塢,有小桃園,等等。
禁中還仿照杭州名勝西湖和飛來峰,建造了大龍池和萬歲山。
即便是以黃蓉父女的眼光也覺得這裏不愧是帝王居所,華美異常,流連忘返。
然而及至傍晚,遊覽了這許多瑰麗景致的黃藥師,卻總是覺得似乎哪裏不對,畢竟他也是先天境界了,天人感應之說雖然虛無縹緲,但隻要達到先天,自然都會對暗中的危險有所預感的。
黃蓉也通過些蛛絲馬跡,隱約察覺出了問題,雖然這遊覽皇宮是皇帝允許的,但是依舊於理不合,難不成這趙擴有什麽陰謀?不過用這種手段,想要用擅闖後宮的罪名讓黃藥師二人束手就擒是不是太過兒戲了?
雖然趙貴誠始終跟隨在側,但二人還是機警異常,暗自戒備。
果不其然,不多時,隻聽皇宮之中忽的打亂,勤政殿方向傳出一聲高過一聲的哀嚎,哭泣之聲,同時響起的還有各種‘抓刺客!’‘莫讓刺客跑了。’的高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