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二章 密信
字數:3522 加入書籤
卻說趙竑作為東宮太子,相比於隻是一個沂王的趙貴誠來說,他所知關於逍遙侯裘窮的消息隻多不少,裘窮雖然才高八鬥,但是政治智商也很明顯非常糟糕。
就比如說‘慶元黨禁’鎮壓朱程理學,或者是派人去天下搜羅能夠畝產數千斤的奇珍異果,無一不表現出了裘窮此人對於政治其實一竅不通。
‘慶元黨’的主體就是士大夫階層中推崇程朱理學的官員,本來如果按照韓侂胄的想法,凡是與他意見不合者都以‘道學之人’稱之,斥為‘偽學’。
當禁毀理學家的《語錄》一類書籍,然後公告天下,六經、《論語》、《孟子》、《中庸》、《大學》等書為大禁。凡是科舉考試中,涉及到義理的,一律不予錄取。
然而裘窮卻不知用什麽方法說服了韓侂胄,讓慶元黨禁的性質大變,黨禁變成了隻針對‘程朱理學’亦稱程‘朱道學’的一場學術鬥爭。
雖然當時裘窮作用有限,並不能夠完全影響韓侂胄,但是,隻是阻止了韓侂胄禁止四書五經的舉動,而且當時遭到韓侂胄等人屠戮牽連的,也大部分都是信奉程朱理學的相關人員。
而朱程理學的基本觀點包括,理一元論的唯心主義體係,認為理或天理是自然萬物和人類社會的根本法則。
理一分殊,認為萬事萬物各有一理,此為分殊。物、人各自之理都源於天理,此為理一。
還有存天理、滅人欲,天理構成人的本質,在人間體現為倫理道德‘三綱五常’。
‘人欲’是超出維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違背禮儀規範的行為,與天理相對立。
說穿了,就是這個時代的士人們,對於孔子所謂倫理道德的新理解,所形成的體係。
所以裘窮因為此事已經被世人認為是一個趨炎附勢的奸佞小人了。
畢竟靖康之亂才剛剛過去不久,整個天下的士大夫階層普遍認同朱程理學所謂的‘存天理,滅人欲’,所謂的‘三從四德’,所謂的‘餓死事小,失節事大’。
而文人之中理學學者有多少?十占其九啊。裘窮此舉無異於直接挑明了立場,站到了整個天下士人的對立麵。
對於任何一個有野心,有抱負想當皇帝的人來說,這種舉動簡直就是自掘墳墓。
而派人滿天下搜羅奇珍異果,雖然自以為做的隱秘,好像天下人都不會知道一般,但其實在朝為官的這些人哪一個沒有自己的情報網?哪一個不是自有派係,關係?
裘窮此舉雖然沒有天下皆知,但是在朝中也早已經不是什麽秘密了。
一個無權無勢的侯爺,仗著皇上對他的寵愛,居然派出軍隊為他搜羅奇珍異果?還吹牛說什麽畝產數千斤?簡直就是嘩眾取寵,大言不慚,恣意妄為。
這兩個舉動直接就把裘窮自己的後路給封死了。
所以即便是裘窮真的當上了皇子,對於作為皇儲,高居東宮太子之位的趙竑來說,根本就毫無威脅。
然而,他不以為然的態度,都在他得到了兩條消息之後,徹底改變了。
第一個消息是來自於賈似道,這個新進的小官兒,本來麽,這賈似道現在才二十出頭,別說是給東宮太子遞消息了,就是前去拜見,都不一定見得到趙竑。
然而,賈似道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身後隱約浮現著大金國的影子,能量很大,不僅成功給太子趙竑遞了話,還帶來了金國趙王完顏洪烈之子,完顏康的書信。
第二個消息則來自於以韓侂胄為首的三省六部的大員們,他們聯名密信,要和太子共謀大事。
首先來說說這第一條消息,賈似道托人傳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完顏康,或者說是楊康的密信。
楊康在密信中寫到,“裘窮此人不僅心狠手辣,做事幹淨利落,斬草除根,而且料事如神,有先知之能,武力超凡,更是計謀百出,交好義盟,在江湖中,在民間也是聲望日隆,手下更有能人異士無數,實在是絕世天才,然而,能力越強,野心也越大。”
“蒙古金刀駙馬和小王以身飼虎埋伏在他身側與他結拜,就是為了刺探此人的野心,謀劃。”
“我們探查道,裘窮此人精通妖術,能夠無聲無息的惑人心智,對他言聽計從。”
“小王與此人相處,也是日夜提防,前些日子見到大宋今上,隱約察覺到了寧宗陛下的些許異常,當時並未多想,然而此時裘窮竟然連升七級。”
“如同潛龍出海,大有一飛衝天之勢頭,此事古之未有啊,想來寧宗陛下斷不會行此荒謬之事,隻怕是已經著了裘窮的道兒,任由他擺布了。”
“至於接下來裘窮他會對誰下手,不言而喻……”
“小王自問能力有限,蒙古金刀駙馬也是如此,但在我等小心探查之下,終於還是發現了些蛛絲馬跡。裘窮此人絕不簡單,其所圖也絕不僅僅是大宋一國。” ⑧☆⑧☆.$.
“就比如說裘窮的武功,居然有數十種不同的屬性作用,而裘窮還一直在研究如何將武林人士組成軍隊,甚至還想直接在軍隊中普及武功,簡直駭人聽聞。”
“如果裘窮真的成功了,他顯然是不會將這種部隊,交於他人之手的,所以大宋必然首當其衝,根據他以往的行事準則,凡是對他有威脅的,都要趕盡殺絕。”
“到時候他掌握了大宋,掌握了無敵之師,別說是金國騎兵,就是蒙古鐵騎也無法阻擋,就算是橫掃環宇,都並非癡人說夢,此人若是真的********,隻怕天下盡入其手啊,若是此時不有所行動,隻怕他從此天高雲闊,再無被壓製的可能了。”
“所以此時此刻,金蒙兩國已經達成一致,在此,小王謹代表金國皇室,蒙古金刀駙馬,向太子殿下求援,裘窮此人不除,必有大患,還望太子殿下三思。”
其實作為與裘窮共同生活了將近兩年的結拜兄弟,楊康對於裘窮是極其了解的,裘窮此人誌向不比常人,對於權勢地位不屑一顧,反而是對猶如草芥的平民關心異常。
自他年少時與裘窮相互了解之後,一直是非常欽佩裘窮,不論是裘窮對於未來的暢想,還是他的一係列謀劃,又或者是他高潔的品格。
然而,時過境遷,隨著歲月的流逝,楊康又日夜思索接觸金國朝廷的政務、大臣,他的見聞逐漸廣博起來,心中也是越來越疑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