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三十五 章 但這卻也是人性的良與善
字數:2613 加入書籤
A+A-
“活了二十幾年了,從沒發現我們走過的每一天竟可以這樣美好”,周六傍晚時分,薑麗拽著丁文和安若已經轉了大半個村子。
“恩,若不考慮吃飯問題,這兒的確是個不錯的地方”,丁文望著濃鬱的遠山接到。
支教的村子裏,人口分布較散,而年輕人多外出打工,留守的大多都是老人和小孩。可能是正值夏季的緣故,各種樹木濃鬱繁茂,影影綽綽中村落不現,更顯得人煙稀少。
村落裏的道路並沒有刻意修整過,多是人們常年huó dòng踩踏形成,道旁雜草叢生,若隻當作景致,確實唯美。
這場景不由讓安若想起小時候在臨陽度過的那段時光。養育自己長大的孤兒院在郊區,三麵環山,說是山,其實也並不高,但景致卻是不錯的,尤其在夏天的早晨和傍晚。晨曦下,晶瑩的露珠柔柔的發出形狀千奇的光芒,璀璨純淨,有著現代技術無法呈現的柔和溫潤氣質。傍晚時分,空氣中彌漫著植物淡淡的清新,微風中攜著蟬鳴譜寫的有聲靜謐。自己和當時院裏夥伴的童年便生長在那裏。而那種源自自然的不嬌柔、不造作、不wěi zhuāng、不嘩眾取寵的寬和、慈愛、包容總讓長大後的自己心生貪戀。
雖然孤兒院的孩子似乎比別的同齡孩子早熟些,且不論外表如何wěi zhuāng的生冷堅硬,但到底隻是孩子。現在想想那時傲嬌、別扭的模樣,竟讓自己恍惚生出一個慈愛的母親在看自己年幼孩子的心境。
以前的自己一直以為記憶隻會涼薄時光,記憶那頭有多暖,這頭便會有多冷,所以總避免回憶。可現在看來,記憶原來是會溫暖時光的,那些當時被自己忽略、被記憶拾揀留存的東西忽然在某天不經意翻出時,足以讓力求淡然的自己心生慶幸的感動,幸好自己擁有過,幸好他還沒走遠。這也許是唯有記憶才能拿給自己的真實與溫情。
但回憶、自省,又有多少人還敢做,做了要如何?早已踏入的生活的節奏似乎是最容易的了,跟著走就行。不管隨心、還是隨性,代價和成本都太大了,這好比手工製作與機械成批製作一般。
這裏每個人家都有耕地,可以養牛羊,種糧食、蔬菜,自給自足,溫飽並不是什麽問題,但溫飽也確實占據了這些老人所有的精力。那些見過世麵的父母及年輕兒女還在外見世麵,孩子由家裏的老人教養。而這些留守的老人要麽是一輩子從沒外出過,要麽年輕時出去闖蕩過,可如今也早已在生活的磨礪下放了所有精力在柴米油鹽上,能告誡孩子抱負為何物的更是少之又少。
村裏隻有一個學堂,六個年級,三間瓦房。幾個支教老師剛看到學校的麵貌時,竟都微微的怔了怔。可孩子們的那一雙雙幹淨明亮的眼眸卻不自覺讓人暖心,更讓人心酸,且不說你的這種情緒當事人需不需要,但這卻也是人性的良與善。
……
“我家院牆邊也種過那樣的花”,順著薑麗的眼神,安若和丁文看見前方人家的矮院牆上,一些帶有露珠的紅色芍藥懶散的搭拉著,牆外花瓣淩亂的灑落一地,映著夕陽的餘輝,顯得格外憂傷、格外美麗。
“你家?”安若問道。
“我一個朋友是她們那個地方的,他說那邊環境不錯、生活壓力也小,而且這幾年發展還挺不錯。”丁文朝安若說道。
“嗯”。
“那你為什麽不願回去啊。”丁文看向薑麗。
“雖說是這樣,但也隻是部分地方。而且我走出來的時候,就沒想過往回走。很多東西就像人們口中的‘大漠孤煙、長河落日’,隻適合觀賞,長期生活在那的人,感受到的隻有迷眼的風沙。”
“也是,對遊客而言,隻是在嬉戲,而對於生活在那的人卻是在求生。身份不同,心境自然不同,可是你這懷念的眼神算什麽?”丁文朝她翻翻白眼。
“其實我有時候會很懷念很懷念以前的一些東西,可絕對不願再經曆一番,我怕回過頭看見的不再是記憶裏的樣子,那時候連念想都沒了”。
“所以不管在外麵多難,你都不願回去?”安若轉過頭看向薑麗。
“恩”,薑麗看見安若若有所思,問道:“怎麽了?”
“你們說,這些外出的年輕人是不是也是這種想法。那再過幾十年,這裏會不會就會變成荒村啊?”
“……如果都這樣的話,似乎會”,丁文頓了頓。
夜色漸沉,空氣裏飄來淡淡的炊煙味,遠方樹林裏的螢火蟲,忽明忽暗,似乎在召喚著什麽,偶爾幾聲蟬鳴。
沒有人的思緒裏,大自然報以安然、靜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