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世外桃源”甪直
字數:3160 加入書籤
sū zhōu好看的東西太多了,來sū zhōu仿佛是一隻貪吃的雞闖進了糧倉,快愁死了。在sū zhōu隻停留了一天,去了獅子林、寒山寺、虎丘和甪直鎮,這些加起來也不過是sū zhōu好景中的百分之一。雖說如此,來一次不容易,看到這幾個有名的景點,對我來說也是有福了。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sū zhōu城外這個古鎮-甪直(luzhi)。
甪直鎮,一個難識的地名,一片難忘的水鄉。但是一提起甪直,大多數人沒聽過。有人甚至要問,怎麽不去周莊,而要去甪直?這裏有個緣故,大約周莊的河麵要寬一些,比甪直要氣派一些,再加上離華西村近,來參觀訪問的精英多一些,故爾名氣較大一些。這次旅行社選擇看甪直,還有個原因,是這邊離sū zhōu近,晚上還要返回城裏居住,他們要計算成本。
我對甪直並不陌生,原因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帶過一位戰士,正是甪直的,講一口吳儂軟語,甚好聽,他新婚的妻子來隊,兩人交談如唱歌一般。他現在或許就在這裏,但音信杳然,無法取得聯係。
先來鎮上,在一處“甪直古鎮”的石牌坊下拍照。至此,才知古鎮的來曆。一說是因鎮東有直港,通向六處,水流形有如“甪”字,遂改名為“甪直”。另一說,古代獨角神獸“甪端”巡察神州大地路徑此地,見是一塊風水寶地,就長期落在甪直,故而甪直有史以來,沒有戰荒,沒有旱澇災害,年年豐衣足食。
進入古鎮,就是中間小河,兩岸古宅的古樸風情。“水巷小橋多,人家盡枕河”是甪直濃厚水鄉氣息的真實寫照,一平方公裏的古鎮區原有宋元明清時期各式石橋“七十二頂半”,現尚存四十一座,素稱“中國古橋博物館”。甪直的河麵的確不寬,僅讓兩條小船相會錯開,有許多的石拱橋,不是太長太大,但雕刻得很精致。一處沒有欄杆的石橋,橋麵上的石條坑坑窪窪,兩邊堆著些碎石板,據介紹,這座古橋建於明代中期的十五世紀中葉,最近一次維修是清鹹豐五年(1855年)。這座橋上肯定留下了許多名人的足跡。一個半世紀以來原模原樣保留著橋麵上的陳跡,這不由讓人浮想連翩。
在鎮上,有個建於南朝梁代的保聖寺,已有1500年的曆史,寺內有的九尊泥塑羅漢,為唐代著名雕塑家楊惠之所塑。和其它地方見到的羅漢不同的是,這裏的羅漢不是一個個整齊排列,而是在一個很大的牆麵上,雕塑著大團的雲彩,也可能是波浪,九個羅漢忽高忽低藏身其中騰雲駕霧,整個雕塑氣勢磅礴,雖曆經千年蒼桑,仍保存完好。保聖寺的修建與那個和尚皇帝梁武帝蕭衍有關,他篤信佛教,一做皇帝就大興寺廟,曾三次將自己捐給同泰寺,是大臣用重金將其贖回。保聖寺即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國家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聖寺曆代興廢,最盛時殿宇5000多間,僧眾千人,範圍幾達半個鎮。
還有一些更古老的遺跡,大概要算是古銀杏了,也是甪直鎮的一大特色。據說鎮上有銀杏樹7株。有一棵銀杏樹幹已經很粗了,有三四個人才能合抱住,據估算樹齡超過了兩千年。葉聖陶先生因愛銀杏,其故後,被葬在保聖寺邊四棵銀杏樹旁。
古代人文遺跡在鎮上隨處可見。晚唐著名詩人陸龜蒙曾做過湖洲、sū zhōu刺史的幕僚,保聖寺內的“鬥鴨池”、“小虹橋”和“清風亭”,是他留下的遺跡,但他一身清貧、生活艱樸、常與農民一起耕種田地,當地的農民特別敬重他。他隱居甫裏時,每每宴請文人墨客、親朋好友,十分推崇這兩道主菜並賦以十分詩意的菜名“甫裏蹄”(又名龜蒙蹄)和“甫裏鴨”,現今成為當地的名菜。
一條古樸的商業街就在保聖寺前十幾米處。街道綿延狹長,街麵都以卵石及花崗石鋪成,街坊臨河而築,前街後河,人在橋上走,船在水中行。店鋪裏叫賣著風味小吃,臨街騎樓兩相呼應,觸手可及。順著小街往裏行,透過高牆重門,依然可以聞見從縱深逶迤處飄來的幽幽書香。臨街住宅,臨河民房均為黛瓦粉牆、木門木窗、青磚翹脊,大多為建於明清時代,牆壁上還帶有花紋。那虛掩的門扉,蔓延的藤條,撩起人們無盡的思緒。
千餘年來,受悠久燦爛的文化滋潤,這裏民風淳樸,人心向善,禮賢下士,溫良恭儉,造就了許多文壇巨匠和名人雅士。小鎮代有才人出,沉澱下厚重的曆史文化。細數起來,有唐代詩rén pí日休、陸龜蒙、羅隱,明代詩人高啟,元代詩人趙子昂、柳貫,清代改革家、作家、報紙出版家王韜,卓越的家和教育家葉聖陶,香港diàn yǐng明星、柏林影後蕭芳芳等。“忠厚傳家久詩書禮儀長”,一戶大宅門上的這幅對聯,或許道出了甪直人的價值取向。
當地政府為葉聖陶還專門建了紀念館,以供人們瞻仰遊覽。聖陶先生在年輕時曾在這裏教學數載,並創作了《稻草人》、《倪煥之》以及《多收了三五鬥》等名篇,《多收了三五鬥》曾被選進中學語文教科書,其中描寫糶米場景的片段以《糶米》為題,也被選進了小學語文教科書。萬盛米行也隨之聞名海內外。
鎮上還有一些近代以來的深宅大院,甪直教育家沈柏寒先生的故居沈宅,香港diàn yǐng女演員蕭芳芳祖父住過的蕭宅等。這些大宅的特點都是門庭幽深,雕梁畫棟,青磚朱漆,氣度不凡。
有意思的是,近代以來有不少誌士仁人在這裏刻苦攻讀,為拯斯民於水火、挽民族於危難而上下求索,而後衝天一飛,名滿天下。一些達官富賈卻又在功成名遂之後又回到古鎮,躲進小屋,遠離塵囂。他們或寓居小巷深處,守一室芬香,看日出日落,求心靈平靜。寧靜淡泊,頤養天年。
甪直婦女的傳統服飾很有水鄉特色,以梳髻髻頭、紮包頭巾、穿拚接衫、拚檔褲、束裾裙、著繡花鞋而出名,這種著傳統服飾婦女站在人群裏既亮麗又顯眼,被城裏人戲稱為“sū zhōu的少數民族”。在古鎮瀏覽時,著傳統服飾的婦女專門為遊客進行了民俗說唱表演,一隊著花花綠綠的村婦,手持一截彩繪的木棍,兩端還有絲綢之類裝飾。她們邊唱邊舞蹈,唱的歌詞聽不懂,但調子抑揚頓挫,旋律優美。我猜想,那大概是歌唱美麗富饒的新生活。
在遊完古鎮即將登車時,我們拜會了獨角神獸“甪端”。這是一個長著犀牛角,有著獅子臉,和牛一樣身子的大大的怪獸,蹲踞在街邊一塊空地的平台上,供遊人拍照。甪直人把它當神獸瑞像來供奉,大約是說數千年來,古鎮風調雨順,沒有兵禍襲擾,全賴此神獸保佑。在參觀完古鎮後,我對古鎮祥和安寧的環境有了新的理解。這一切並非神獸之功,恰恰是自古以來甪直民風淳樸,人心向善使然。與曆史上政治陰謀紛爭,軍事討伐頻繁,時時留下傷痛的sū zhōu相比,一箭之遙的甪直確實祥和多了。
2010-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