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突出重圍

字數:3491   加入書籤

A+A-


    整整一天一夜,清軍用劈山炮向河流釘塞處猛烈轟擊,太平軍被動挨打,很不好受。即便後來陸路軍趕到,也無法在短時間內擊敗居高臨下的江忠源部。也正如江忠源所料,此時的太平軍仍沒有放棄從水路進攻長沙的想法,部隊分成三份,一份負責清理疏通航道,還有一份在兩岸架設大炮,保護由船隻組成的浮橋,最後一份則是全力進攻左岸的江忠源部,吸引火力。

    江忠源為人性格豪爽,擅長領導;而劉長佑(字子默)性格嚴謹,擅長管理。兩人的搭配是天作之合。早在太平軍圍攻全州之際,他們經過分析,就已經得出了太平軍會沿水路進入湖南,所以也就提前做好了充分準備。當然他們此時帶領的“楚勇”僅千人,憑借地形的優勢,僅僅能壓製住太平軍,他們還需要援軍。

    激戰到第二天黎明,江忠源期盼的援軍到了。

    太平鋪方麵的清軍“分路攻剿”過來,和春親督兵勇四路奮攻,太平軍也奮勇拒敵,拚死不讓清軍靠近江岸,雙方喊殺聲不斷。

    湘江東岸數十裏外,一支清軍正在慢悠悠的行軍,看他們的樣子,不像是去打仗的倒像是去拜壽的。

    為首的麵相凶悍,身材高大、體格健壯。再仔細看這支部隊,軍容整肅,號令嚴明,可見也是支能打的隊伍。而能訓練出如此強悍部隊的將領自然也是不弱。

    “將軍,”一員參將不解的問道,“我們接到和大人的命令,去封鎖湘江東岸,以便合擊長毛。兵貴神速,為什麽我們的行程如此緩慢?”

    為首的瞥了那員參將一眼,“你今天話很多啊。。”他悠悠的說。

    “不敢,小將不敢!”參將心驚膽戰,軍營裏誰都知道張國梁年輕的時候做過盜匪,無論是待人還是待己,都是心狠手辣。現在被招安成官軍,治軍則更是嚴厲。

    “嗬嗬,”張國梁朝自己的目的地——湘江東岸一眼望去,可以想象,那裏激戰正酣。

    “和大人,江大人,你們就好好的鎮壓長毛吧,最好來個兩敗俱傷,我張國梁可就不奉陪了。”他喃喃自語。

    有句話叫什麽來著——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依照江忠源的謀劃,太平軍水路被堵死在了湘江,這時江忠源部在湘江西岸封鎖、張國梁部在湘江東岸封鎖,和春負責四處出擊,壓製太平軍。在前有阻敵,後有追兵,多麵受敵,無法立足的危急情況下,說不定這裏就成了太平軍最終的歸宿。

    張國梁的陽奉陰違,遲遲沒有到達指定地點,最終給了太平軍一條活路,一條沒有被扼殺在萌芽之中的唯一的活路。

    火炮仍然在不停的轟擊中,此時的太平軍,連續激戰兩晝夜,無論是官是兵,都已經極度疲憊,可直到現在,還是沒有能疏通航道前進。

    “西王,東王請您過去!”就在西王身處前線、咬咬牙打算再一次組織部隊衝鋒的時候,一小兵向他帶去了新的指示。

    “知道了,我馬上去!”隨手應了一聲,將進攻的指揮權交給了李開芳,自己返回浮橋,走回蓑衣渡江心的營壘。

    作為西王的參護,章平也理所應當的跟隨著西王回去。經過連番的大戰,無論是就曆史上來看,還是真正的就實際情況來看,放棄水路已經是最好的選擇,也是現在唯一的選擇。

    進入營壘,果不其然,得知天王東王諸王正在舉行會議,西王也快速的走向他們開會的場所。

    “西王,”章平終於忍不住了。

    “嗯?什麽事?”連續兩晝夜的高強度指揮作戰,就是蕭朝貴這樣的漢子也顯得萎靡不振。

    “放棄水路吧,不然就來不及了!”章平還是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蕭朝貴聽了略皺了皺眉頭,但馬上眉頭就漸漸鬆開了,也沒有批評章平他在這個時候動搖軍心,揮揮手大踏步離開了。

    章平向後退了兩步,倚靠在牆板上,看著四周仍是在忙忙碌碌的太平軍兄弟,微微閉起了眼睛。

    這次的教訓實在過於沉重,章平犯了一個主觀性錯誤:史書上的確說此戰是“蓑衣渡之戰”,但並沒有說這仗就在蓑衣渡口打得。他的望文生義葬送了無數太平將士。

    遠處的火炮聲仍在轟轟作響,章平也在一旁檢討自己的過失。由於他降臨在這個時間、這個世界,或許很多曆史事件因為“蝴蝶效應”而發生了異常改變,所以熟知曆史這個穿越最大的金手指存在著質疑。

    “以後不能再太輕信史書了,隻能作為參考。”章平暗暗的想。

    怎麽處理金手指那是以後的事,現在首當其衝的要擺脫此時的困境。

    等了半個時辰,看見西王還沒有回來,章平不由的感到焦躁不安,忍不住來回行走起來。

    “章平,你在做什麽呢?”來來回回晃著的他終於聽到了西王的聲音,大喜過望,急忙問道:“西王,怎麽說?”言辭間都有點失了一個參護對王爺的禮數了。

    好在西王沒有在意,對著他點點頭,也不停留,快速朝著江左岸(湘江西岸)奔了過去。

    聽到確切的回複,章平心中的石頭終於落了下來,趕忙追趕到西王身邊。

    蕭朝貴腳一踏到岸邊,便急忙下令轉攻為守,隨即將前線指揮作戰的李開芳和兩晝夜都在疏通河道的林鳳祥召集過來,宣布經會議討論出來的結果。

    “東王已決定,放棄水路行軍。全軍輕裝簡從,在右岸集合隊伍,陸路進入湖南。李開芳,你負責斷後,帶領左岸的兄弟們一定要守住岸頭,掩護我們船上大軍及老幼婦孺的撤退;林鳳祥,你帶一波兄弟前往我們江上每隻船上,將輜重米糧集中起來,同時準備好引火之物,隻要李開芳的部隊撤到江右岸,立即點火,將船全特麽的燒了。”說完後蕭朝貴一臉嚴肅,“兩位兄弟,辦得到麽?”

    “請西王放心!”林、李二人一齊應道。

    蕭朝貴看著周圍的喊殺聲,不假思索:“事不宜遲,你們立即行動!”

    有了規劃,又做出了正確的決定,太平軍的行動終於迅速有力起來,論素質戰鬥力,此時的清軍是遠遠不如太平軍的,因此追殺也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太平軍很快就擺脫了清軍的攻擊,從湘江右岸快速的逃跑了。

    望著逃跑的太平軍和江上漫天的大火,即使以江忠源之謀也毫無辦法,隻得無奈的咒罵和連綿不絕的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