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左宗棠之謀
字數:3888 加入書籤
太平軍在城南久攻不下,不得已進軍河西搶糧,立即就引起了江忠源的注意。
嚴密的分析了現在雙方的攻守態勢,江忠源嘴角不由的露出了弧度。他對長沙戰役現在已經是有了勝算。
他所說的勝利並不是簡單的長沙防禦戰,他的胃口顯然更大,他要的是完完全全的在長沙城外圍殲太平軍。
而此時,就是一個絕好的機會。
“報!營外有一人求見大人,說是大人的故友。”
“故友?”江忠源一愣,“他說了他是誰麽?”
“他說他叫左宗棠。”兵勇稟報道。
“季高來了,太好了,快請啊!”江忠源大喜過望。
自長沙保衛戰打到今天,他其實一直對前敵總指揮向榮毫無信心。他所盼望的還是曉暢兵機的左宗棠能夠到來。他們兩人聯手,或許能在此役中有所作為。
江忠源進紮蔡公墳以後,立即派人去六十裏外的湘陰給左宗棠送信,請這位當世的諸葛亮出山謀劃戰局。他在信中寫道:季高兄,長沙危險了,要靠我們湖南人自己來保衛。官軍現在處於優勢,倘若季高兄能夠前來,運籌帷幄,長沙就有望保住了!
左宗棠素知江忠源的為人和才幹,他的邀請分量很重。左宗棠最終決定出山,這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不久後左宗棠就與新任湖南巡撫張亮基一起抵達長沙。
左宗棠視察城防以後,趕緊去見江忠源。
一陣寒暄過後,左宗棠急切地問道:“岷樵兄,你在蓑衣渡、道州和郴州,就想聚殲洪逆,未能如願以償。如今洪逆的全部兵力都集中在長沙城外,長毛背水結陣,犯了兵家大忌。官軍已經封鎖了他們的東麵、南麵,北麵又是天險,所以現在隻要再封鎖住河西,就可以將長毛徹底困住。河西最緊要的地方是土牆頭、龍回潭。我想現在應該立即派一支軍隊進軍河西,扼守兩地,防止敵軍逃竄,然後便可將他們聚殲。如果這樣實行,那麽你的願望不就實現了?”
江忠源大為驚喜:“知我者,季高也。此言正合我意!現在官軍對長毛已經形成包圍之勢,隻有西麵還有空隙。隻要調一支軍隊扼守龍回潭,防止敵軍逃竄,絕對可以將他們聚殲在長沙城下。不過可惜的是我現在還有蔡公墳防務,估計在這邊是不能脫身了,所以還要勞煩季高請中丞另外調兵過江。。”
左宗棠點點頭,隨後與江忠源簡單敘了一會兒情誼,就急匆匆的趕回長沙城。
一到長沙城,新任湖南巡撫張亮基派人來找左宗棠,把他直接帶到簽押房。
簽押房是處理機密的要地,張亮基在此約見,可見其對左宗棠的信任。他說話間是愁眉不展:“季公啊,大概把長沙的情形都給你說了。現在長沙城內外,有兩提督,一個是城內的鮑起豹,一個城外的向提督,總兵呢有十個,他們互不統屬,很難協調一致。我這巡撫雖然按朝廷的體製,提調本省兵馬,提鎮以下俱受節製,可是,提督畢竟是一品武職大員,論品級,比我這二品巡撫還要高。這位新任的鮑提督,偏偏又是個草莽出身,人稱三大提督,脾氣大,架子大,煙癮大。向提督及外省的兵勇更不用說,他們覺的是為我這湖南巡撫賣命,一肚子的牢騷。這些兵勇,紀律又差,自從到湖南來,盜案、劫案、qiáng jiān案,天天不斷,簡直比土匪還可恨,長沙百姓已是深受其苦。這一點,根本沒法與長毛比。長毛一不搶掠普通百姓,二不糟蹋婦女,一路下來,都是如此,說句不得體的話,我對他們甚是佩服!單從這兩條說,誰要把長毛當成烏合之眾,那就是鼠目寸光。大清的這個對手不簡單呢。明天我與眾將軍約定,共同商討守城大計,到時我等著季公一鳴驚人。”
張亮基接著說道,“我這些年理民政的時候多,理兵事的時候少,要我拿出個守城的方案,那真是趕鴨子上架。季公熟讀兵書,胸懷萬千甲兵,我就把長沙城拜托給先生了。”
左宗棠笑笑不答。
次日一早,張亮基坐堂,請各路官軍前來商討守城之策。張亮基讓大家討論應該如何盡快解圍,結果各軍隻強調自己的困難。廣西軍說自己與賊周旋最早,時日最長,軍士都疲乏不堪。山西軍說他們吃不慣大米,軍士們都瘦得皮包骨頭。嚷嚷一通並沒有對軍事行動提出實質建議。張亮基突然問一直默坐的左宗棠有什麽高見。一堂的統領循撫台的目光望去,見不過是一介布衣,就都有些鄙視。
左宗棠傲然走過眾人,直接說道:“各位軍門,現在的形勢我想大家也清楚,長毛屯駐城南,背後就是湘江,西麵也是湘江,而官軍由城內天心閣至城外蔡公墳、楊家壟,繞出黃土嶺、太乙寺、新開鋪,直到江邊,已經把長毛鎖圍於省城與湘江東岸的狹長地段,長毛數萬人靡集於此,已經是自趨絕地。”
到最後,左宗棠總結性發言:“如今長毛的糧草gòng yīng全靠西路,隻要官軍派一支人馬西渡湘江占據土牆頭、龍回潭,就截斷了長毛的糧道,也斷絕了他們西逃的路線。”
向榮不以為然,說:“合圍之策並不是沒想過,但一旦合圍,長毛必然破釜沉舟,背水一戰,長沙城怕是更難固守!”
左宗棠寸步不讓,說:“左某請教向軍門,難道要為長毛留出一條路,讓他們繼續逃竄官軍已從廣西剿到了湖南,難道還要再剿到湖北、江西還是四川”
這話問了向榮一個大紅臉。向榮與太平軍作戰以來,采取的就是攆的策略,把太平軍攆出廣西境,責任轉到他省了,他這個廣西提督自然也好交待。因此駐jun1 zhǎng沙以來,他更沒打算與太平軍死拚。其他各軍更不用說,自然也是這番心思。向榮說:“向某無能,如今是個革職的提督,誰都可以興師問罪。不過,孤軍渡江西去,誰願去誰去,本提督無人可派,也不任其咎。”
他當然是在推諉,這個時候太平軍在城南的攻勢很猛,張亮基、江忠源、是真的不能他顧,唯獨向榮手握雄兵,沒有用武之地,是可以西進的。
此前,張亮基曾會同曾國藩的老師吳文鎔參劾過向榮。向榮一直是懷恨在心,現在又怎麽可能聽從張亮基的指揮?
扯了半天,向榮就是不幹,到最後是不歡而散,張亮基也是不住的搖頭歎息。
他還是想努力一下,在得知新任欽差大臣徐廣縉的先鋒大將福興率軍來到長沙城南的坪塘後,張亮基寫信給他說:“河西最緊要的地方是龍回潭,請迅速派兵扼守,以免敵軍從那裏逃脫。”福興收到信後,並不回複,也沒有派兵前往扼守龍回潭。
絕望之下,他甚至親自前往湘潭試圖說服徐廣縉。可惜的是無論他是怎麽苦口婆心地勸說,徐廣縉就是無動於衷。徐廣縉對張亮基說:“長毛首領生長在嶺南,害怕寒冷,將來肯定不會北進。從湘潭南下回竄廣西是他們的唯一選擇。所以,扼守湘潭比進jun1 zhǎng沙更重要。”
既然清軍內部矛盾重重,那麽太平軍自然是不會客氣,先前楊秀清被嚇得一身冷汗的也正是因為這個。
驍勇善戰的石達開迅速渡江以後,立即控製了龍回潭等要害之地,以糧食接濟城南大軍。在水麵上,一方麵配置大批本排船隻和炮船,既利運輸,又能作戰,另一方麵又用船搭成浮橋,聯絡東西兩岸,控製了東西數十裏的陣地,從此,進攻長沙的太平軍就不再局處於城南一隅。
湘水以西位於長沙城西南十五裏的龍回潭,是軍事和交通的要地,有大路西北通寧鄉抵常德,西南達湘潭至寶慶。常德的地主階級聞知石達開率部西渡,“一日數驚,惶恐遷徒”。太平軍控製了這片地區,無論能否攻克長沙,其“漫然不可複製”之勢,實際已成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