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挺進嶽州

字數:3693   加入書籤

A+A-


    太平軍攻城再次失敗後,楊秀清是徹底的堅定了撤兵的決心。不過,撤退歸撤退,大軍的士氣可是不能亂,說到底西王蕭朝貴的仇是沒報成,也難保手底下的人不會心生嫌疑。

    於是洪秀全與楊秀清簡單的商量了一下,決定還是要靠大加犒賞來鼓舞大家。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裏,洪秀全在長沙南門外製造了玉璽,正式稱為“萬歲”,並設置了編輯實錄的沼書衙,再一次的整編了部隊。

    當然,要說古代什麽皇帝剛繼位的時候那都是要大赦天下的,洪秀全現在還沒有那麽大的實力,不過這並不妨礙他大規模的提拔長沙之戰期間有功的將領。例如賴漢英、林鳳祥、李開勞、曾水源等分別被提拔為指揮、將軍、侍衛等。

    頓時,太平軍的軍心大振。

    撤退是秘密進行的。畢竟現在撤退也隻有一條路。那就是石達開開辟的河西通道。為了保證安全撤圍,這裏楊秀清還是采用了虛實結合的作戰方針。他開始就派人假意向敵人告密,聲稱太平軍正對準天心閣挖掘地道,使城內敵人惶然戒備,不複注意城外太平軍的行動。

    考慮到這裏楊秀清還是嫌做的不夠周密。又與翼王商議,打算在全軍渡河以後,派出小隊向湘潭方向南行,迷惑敵人,大隊則西北向宜趨寧鄉、益陽,進逼嶽州。

    計劃已定後,紀律嚴明的太平軍就立即準備執行了。

    馬上就要撤退了,大家夥兒都是匆匆忙忙的,章平也不例外。托以前蕭朝貴奔襲的福,章平的體力已經是非常好的了,背著自己的行囊走上那麽一天半宿倒也沒什麽困難。

    整理完行裝,看向遠處的長沙城,章平神情有點恍惚,這就要離開了嗎?

    長沙城折了西王,終究是不甘心啊。

    想起西王,他的視線不由的轉移到一側。那邊是老龍潭,西王安息的地方。

    呆了半響,猛然間,他收起目光,轉身朝著大營跑去。

    那是東王營帳的方向。

    一口氣跑到營帳前,也不與正在站崗、麵露驚異的參護同僚們說話,鄭重的說到:“勞煩通報一下,就說參護章平有重要事情要稟報東王。”

    楊秀清很快就接見了他,很顯然現在他還是比較忙碌的,看著先前跑的氣喘籲籲的章平,奇怪的問道:“章平,怎麽了你這是?”

    “東王,”章平拱手執禮,“我提議將西王的屍骨另換他處秘密埋葬。”

    “什麽?”楊秀清有點驚訝,“難道西王埋葬的地方不好嗎?你怎麽突然提起這個?”

    “東王,大軍剛到長沙城外的時候您與天王在老龍潭就祭祀過西王一次,那麽無論是對我們,還是對清妖,西王的埋葬地址都已經是了若指掌了。我擔心的是,一旦我們撤離長沙,以清妖那種惡毒的習性,恐怕會挖出西王屍骨,戮屍取樂。”

    “這。。”楊秀清驚的連聲音都大了幾分,“我居然忘了這點,真是該死,這樣說的話確實需要轉移。”

    隨即他不由的又麵露動容之色:“章平,不怪西王如此看重你,你果然想的是十分周到。”

    “總之,還是請東王下令,允許我親自選一塊地方,重新將他埋葬起來。”章平低著頭,小聲的說道。

    “嗯,好,你馬上就去做這件事。不過要記住,一定要做好!要讓西王安心的上天堂享樂。”楊秀清說的是異常嚴肅。

    “是。”章平點頭。

    他是真的覺得清妖在長沙解圍後極有可能會將蕭朝貴的屍體剉骨揚灰。畢竟是章平的前任領導,而且人都已經死了,也該讓他真正的安息了。

    他連夜將蕭朝貴的屍體從老龍潭挖了出來,不久就起出一屍,年約三十,頭麵未腐,尚可辨識,胸膛被炮子洞傷,身穿黃緞馬褂,血跡猶新。章平都不忍再看,選了一個更加偏僻清幽的地方將他秘密下葬了。

    這件富有人情味的小事竟然意外的讓楊秀清對他的印象是加分不少,到章平回來的時候,明顯感覺到楊秀清對他的態度是親近的一些,偶爾在軍事方麵也聽聽章平的意見,並大加教導。有種培植他的意思。

    東王伸出橄欖枝,章平當然是喜不自勝。他自然是更加努力的在東王手下做事,並竭力的表現著自己。

    終於,在整個長沙戰役進行的第八十一天,楊秀清利用暴雨初歇、夜色茫茫的機會,正式下令大軍撤兵北進。

    行走中的太平軍速度極快,沿龍回潭、金牛嶺,宜趨寧鄉。

    太平軍撤圍之時,長沙城內外的敵人既未發覺,在河西直衝廣西提督福興的營盤時,福興也根本不敢過問。第二天,長沙城內的諸位大人發現太平軍已經轉進,一方麵慶幸自己保全了長沙,一方麵又無恥地捏造戰績,欺騙主子,奏稱什麽由於“官兵”四麵圍截,翼王“石大剴”亦經“開斃”雲雲。

    可笑的是,這一番鬼話不久就被主子拆穿了。兩個月後,鹹豐見到向榮的奏報上又有石達開的名子,就親筆向這些大人們提出質問:“何又有石達開是否即係石大剴?”

    清朝官員的那些謊報軍情的行為恰是為太平軍進軍tí gòng了充裕的時間。有的時候真的就是“山窮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章平感慨道,“在長沙城下打的那叫一個艱難,可是一旦走出來,形勢就立即變為大好!”

    太平軍撤離長沙後,很快就占領益陽,最重要的是,在此地再一次獲取船隻數千隻,並吸收許多船戶、水手參軍。

    看到這些船隻,章平簡直是淚流滿麵。自從蓑衣渡之戰後,太平軍一直是在陸地上行軍,不知走了多少冤枉路,這下好了,又有船隻可以乘坐了。

    三天後,太平軍乘船出湘陰臨資口,越洞庭湖。

    又過了五天,大軍輕鬆的占領兩湖咽喉要地嶽州,繳獲大批糧餉、軍械,wǔ qì裝備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在這裏,最讓楊秀清他們感到驚喜的是——居然有成千上萬糧船水手正聚集在嶽州,再加上幾萬失業的鹽船水手也聚集在武昌一帶。

    所以太平軍一到嶽州,水手們都紛紛前來投奔太平軍。其中糧船頭目唐正才更是踴躍至極,號召了不少水手參加了太平軍。東王楊秀清接見唐正才後,大加讚賞,直接封為典水匠,職同將軍。

    一開始大軍出益陽的時候,的確是獲得了很多船隻,隻不過船舶還沒有組織。自從封了對水戰經驗老道的唐正才為典水匠後,統轄船舶,終於開始初步組建了太平軍自己的水師。而到了此時,太平軍總數已經達到了十餘萬人,勢不可擋。

    而他們的下一個目標,自然就是位於天下之中的——武漢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