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生活漸漸好

字數:6032   加入書籤

A+A-


    大侄兒跑了。

    倒不是為了躲王主簿。洛雲剛商議完事情後,因為熬過了困意最濃的時候所以也就沒有在家休息。想起元祖還在後山等他,於是在和梅姨告別後,就立刻帶著小幽走了。此時正躺在元祖的巨掌中酣睡呢。又一次奇妙的旅程正在等待他醒來。

    這次旅行因為早幾個時元祖已經獨自去過東邊采藥了,所以就帶著洛雲直接往太白山方向而去。按照元祖的意思是帶洛雲去見幾位‘朋友’。這一路的精彩刺激不說,最讓洛雲興奮的就是他能夠見識到更多隱匿於山林的珍奇異獸,甚至是那些隻見記載而不見其行的‘傳說’。天地之大,奧妙之奇。洛雲所見所聞尚不足半部山海經,若是一一贅述筆下,恐怕不僅沒人信,洛雲凡世間的生活就要讓人遺忘了。實在有興趣之人可去搜尋洛雲所遺數篇《雲山誌》,精彩玄妙之事或可窺一斑。

    雲山李家寨。王主簿到後第二天清早,宿醉方醒。就聞屋外略有人聲,穿衣洗漱之後出門探看,就見李家寨之男子抗著糧袋往來不絕。王主簿見李廣雄老爺子就站在院門前,於是上前招呼,雙方問過早安,王主簿問道:“二弟,這是……忙什麽呢?”

    “救人如救火,弟雖想多留老哥幾日,但也不敢耽擱公事,畢竟縣裏還有那麽多張嘴等著吃飯,所以一大早就讓族人們給老哥裝車。”李老爺子捋著胡子看著來來往往的族人搬糧食,眼底深處閃過一絲心疼的目光。

    最善於察顏觀色的王主簿捕捉到了李廣雄的目光,麵上露出一絲感佩,握住李廣雄的手激動的說道:“老弟仁義,這份借糧之恩王方必不敢忘。二弟放心,我和縣令大人當用官印畫押,待明年衙門有了餘糧定當第一個還給李家!”

    “王老哥說的哪裏見外話。都是鄉鄰鄉親,相互幫扶一把是應當的。對了,老哥。我見老哥隻帶了六個人過來,外麵人荒馬亂的。我李家寨有匪人盜糧之事,難保還有那強人見了糧食眼紅路上強搶。我和我兒商量了一下,李家寨派出二十個漢子壓著那些強匪護送王主簿回去。”

    王主簿聞言大喜:“二弟想得周全,有李家寨精壯護送,這一路可保無虞。”說完突然反應過來,問道:“怎麽裝了三輛車?我隻帶了……”

    李廣豪笑了笑說道:“老哥有所不知,雖然兩輛車足可裝下。但李家寨有些例外,山路難行,若是糧車壓實了,一路顛簸之下車身恐怕支撐不住。所以我們又安排了一輛車。啊,老哥一定餓了吧。我去讓兒媳給老哥做些吃食,一會兒也好趕路。”

    王主簿拍拍肚皮笑嗬嗬的說道:“不急,不急。昨晚那一頓可是頂足我兩天的了,唉,多少時日沒有沾酒嘍,昨個兒可解了饞蟲了。”

    李廣豪聞言仰天哈哈一笑:“自家釀的些許劣酒也喂得老哥酒蟲嗎?既然老哥喜歡,我讓四郎再去找找,看我那侄兒那還有沒有。”

    王主簿眼睛一亮:“說起你那侄兒……我在縣裏也是有所耳聞啊。早年也是進過學的吧?聽說身子一向不好,現如今卻是已經能夠到處跑了。畢竟是有福之人啊,二弟可有再讓他讀書?身子既然強健了不妨再到縣學了苦讀一番,說不定將來還能奔出個前程來。”

    “唉,老哥抬愛。可惜……”李廣豪搖了搖頭,見王主簿疑惑,遂苦笑著說:“我那侄兒得的是怪病,這在山裏就活蹦亂跳一點病模樣沒有,可要是一出山……不過一夜就纏綿病榻不起啊。”

    這等聞所未聞之事聽的王主簿不禁皺眉,正欲追問,李振升卻走了過來。先對著王主簿行了一個下屬覲見之禮,說道:“主簿,粟米已經裝完兩車了。鄧捕頭和我三弟正在山下計數,您看什麽時候去清點一下?”

    “哦,這麽快?”王主簿驚訝不已:“這山上山下往來辛苦。族侄們都吃過飯了嗎?不用著急,先歇息下再裝吧。”

    李振升聞言一呆,和老父對視一眼露出一副矜持的笑容,嗬嗬一笑說道:“主簿大人放心,不需山上山下的煩勞,糧食自己會下去,裝車很快的。”

    王主簿一愣,看了看李振升,又敲了敲笑的一臉高深莫測的李廣豪,好奇的問道:“莫非李家人還會什麽隔空移物的道法不成?”

    “哈哈,老哥想到哪裏去了。隻是些粗使消息(這裏指機關消息),村裏木匠從古人那裏學來了,李家人借來用用罷了。”李廣豪說完閃身擺手做了個請的動作:“來,老哥。離此不遠,且去看看。”

    “那可我要見識一番了。”王主簿跟著李廣豪父子隨著搬糧食的隊伍來到山寨門口。隻見搬糧隊伍止步於山寨大門之山,糧食被放進一個半丈長的大竹筐內,十袋糧食一筐,用帶鉤子的粗繩吊起。繩子盡頭裝著一個木製輪盤,輪盤搭在一條延伸至山下的索道上。索道在寨門上的一頭接在一座好似方印一般的巨大木鬥上。鬥內裝盛重物,四平如鼎,穩重如坨。鬥上方也裝有活動的木輪,木輪將索道分作上下兩條,皆通山下。

    王主簿登上寨門滿臉驚奇的上下打量木鬥,親眼看著一個裝滿的竹筐順著高高支起的索道劃到山腳。等在那裏的十幾個人隨之搬糧裝車,尚且有餘暇蹲在地上歇息,相比之下倒是山上這邊需要從糧庫過來路程稍遠比較麻煩。“這,此物大便利啊,甚有用處,甚有用處!老弟,不知此物何人所製?”

    李老爺子麵對王主簿的誇讚謙虛的笑笑,眼神中卻掩藏不住的透露著得意的神色:“老哥過獎了,此物……奧,是我寨中木匠所製。據說上古漢末諸葛武侯曾用類似之物於祁山之中運送糧草,我們不過拾前人牙慧而已,不足為齒,嗬嗬”

    諸葛武侯的木牛流馬到底什麽樣,洛雲也沒見過。他那時不時出現的記憶裏沒有這種東西。不過這次倒不是學於那個扔石頭打他的老頭了。是跟一個愛穿玄色麻衣的匠人大叔。這大叔帶著很多弟子,跑來跟他要山上的鐵石。

    鐵石無用,還影響他種樹。於是就給了他們。洛雲記憶裏大叔帶著弟子就在山上做了這麽一個東西來搬運挖出的鐵石。

    後來聽說大叔跑去和老頭較量了一番,也不知道是誰贏了。

    王主簿所見的鬥車僅僅是用來往山下運貨的,若是把山上的滑輪換做可以人力旋轉的木軲轆就可以從山下將貨物吊起,原理於吊車基本相同。這是繼塔吊之後,洛雲與張木匠一家合作研製的第二件工程用具。

    辰時初刻,李廣雄與李廣豪在山穀寨門前送走了王主簿一行。王主簿來時或許心存憂慮,走的時候卻是誌得意滿,滿載而歸。三輛牛車裝載著一百餘石糧食,李振升與李振興帶領著李家二十餘人負責押送一幹盜匪隨王主簿一同前往縣城。當然他們還要順便帶回牛車以及……縣衙開出的欠條。

    而李家寨在送走王主簿之後,兩位老爺子在祠堂門口頂著日頭發下了命令:務必在月底前結束各家的蓋房之事,七月開始,不論天下不下雨,動用水庫中最後一點水,開始秋耕。

    元祖說了,旱災即將結束。洛雲在入山後首先就去了元梧與白泱家,當然主要就是為了見一見那個引發這一切的罪魁禍首雍和。發現已經長到一米多高的雍和果然開始出現掉毛的現象,而且新長出的毛發不再是金色了。隨後的深山之行,洛雲有幸又見識到了一頭神獸,一頭預示吉祥的——青鸞。

    大唐貞觀七年九月,寒露之日,子醜時分,天降暴雪。飄若飛絮,片如鵝毛,遮天蔽日,籠罩四野。大雪連綿三日兩夜,地厚三尺。關中饑荒未過,大雪壓塌房舍無數,凍傷病死難計,然人絕望之中突然見井水噴湧,河流潮漲,旱災終於結束。

    大雪紛飛之夜,洛雲正在元梧洞府中,親手捋下了雍和尾巴尖上的最後一撮金毛。至此,雍和所帶災難徹底結束。金色毛發的凶獸雍和變成了一頭黑毛白鬃的猿猴,看似平凡普通。洛雲凝視著手心中的金色毛發,斜眼看著賴在白泱懷中取暖的小家夥。到底是上古有所記載的凶獸,帶來旱災不算,臨了竟然又給天地降了如此一場大雪。旱情是解了,可這得凍死多少人啊。雖說此時已經九月過了秋耕的好時節,但要是搶種一些,農家來年總還是能收獲些糧食的。但這場大雪一下,農田都被深埋,盡管雪水滋潤了幹渴的大地,但隨之而來的寒冬隻會讓田土凍得僵硬,讓農人們耕種起來更加辛苦。

    無奈的歎息一聲,搖了搖頭,這些他又能改變些什麽呢。天道無常,不因人欲而運轉。他能盡力保得雲山一方平安已是僥幸,這天下又如何是他能管得了的。

    總算這一次李家寨賭對了,仍然按照往年一樣種下了秋麥。這場大雪影響不到李家寨,如此以來明年隻要年景好,李家寨必定還能夠豐收。一來一去,李家寨的基礎財富積累就算是基本完成了。然後,那整整拖延了一年的飯莊總算是可以開業了。

    九月末,洛雲回到了雲山。月初的那場大雪下的實在太大,後山溫水潭旁的棚屋都給壓塌了。元梧送洛雲回來時看到這幅樣子,洛雲哀歎一聲沒說什麽,讓元梧幫忙將存放在棚屋中的那一大桶果酒挖了出來,臨時找了個樹洞存放,就告別元梧回家去了。回到山寨,好在今年李家寨早早的將各家的房子或是蓋新,或是翻修都整葺了一番,下雪之時又及時清掃,總算沒有出現壓塌的事情。

    過了幾日,洛雲找了武叔與張木匠一家去後山想要把棚屋從新建起來。來到水潭邊才發現原本被大雪掩埋的棚屋已經重新立了起來。積雪被清掃一空,三顆大樹相互掩映之下搭建了一座比原來那座還要寬敞的棚屋。洛雲輕舒一口清涼的空氣,心中感歎:這人情算是欠下了,雍和再如何過分,衝著它這對父母,自己都不好再難為什麽了。

    轉眼過了臘月,正旦族會時自然是一片恭賀欣喜的歡慶聲。而被憋了整整一年的三叔李振財再次提出了飯莊開業的問題,這次不出所料的沒有反對之聲。不過為了穩妥起見,眾人商議過後還是決定等夏糧收獲之後再開業。趁這段時間,李家寨也好把養魚以及雞鴨重新蓄養起來。大旱期間,為了降低消耗,各家的家禽也減少了一半多。當然大部分都是趕在旱災降臨前拿到縣裏賣了換糧食了。李振財雖然心切,但也知道急不得。畢竟最重要的一點是,那立在官道邊的空飯莊也被那一場雪也塌了,還得重新建造才行。

    不過計劃趕不上變化,雖然三四月間李振財就帶著人下山去修葺飯莊,雖說大體清掃出來勉強能夠開門攬客了,但緊接著就是五月農忙。這種時候誰也抽不出精力來張羅飯鋪開張。然而李振財心急如焚的挨到了六月,風風火火的準備下山開店時。二叔李振升從縣裏帶回來的消息讓洛雲又有了新的想法。

    李振升家議事大堂中,洛雲端著個茶壺自斟自飲的喝著鴨腳茶。說道:“三叔,我們都準備了這麽久了,何妨再等一個月。利用這一個月的時間把原本的小飯莊改建成大酒樓,趁機還能夠把名聲傳出去,豈不是一舉兩得。”

    李振財皺著眉頭一臉不耐的說:“去年我說開店賣粥,你不同意。今年你卻要以糧代工,換取他人勞力,就不怕饑民搶糧了?”

    原來,已經確定要被提拔到縣衙,隻是還不確定擔任何職的李振升從王主簿那裏得到準確消息。雖然去年雪後,全縣各村勉強種下了糧食,但一來外出乞食的人太多,及時趕回來耕種的人有限。再者即使種下了,因為時令不對,今年的收獲也是十分慘淡。雖然朝廷今年依然免了稅賦,但百姓還是隻能艱難度日。原本王主簿將此事告知李振升的意思是想告訴他:今年縣裏艱難還不上李家寨的糧食,讓李家寨不要著急催討。

    但洛雲得知這種情況後,深思熟慮一番決定推遲飯鋪開業,李家寨如今最不缺的就是糧食。現在不是去年饑民遍野幾乎易子而食的慘狀了,雖然生活艱難,但各家總還有口飯吃。這種環境下,何妨玩一把以工代賑的手段。李家的那個小飯莊,洛雲雖然沒去看過,但聽兄弟們回來形容也知道隻是一間簡易的棚屋樣式,隻是院子夠大,停車放馬都可以,但吃飯的廳堂難免簡陋。與其以後有了錢再想著翻修,還不如趁現在勞力便宜,直接把飯莊蓋大。

    洛雲把自己的想法一說,李振財轉著眼珠盤算了半天,狠狠點了點頭:“也罷,那就再等等。我這就去算算需要拿出多少糧食來招工,工匠還是找高柘,都是老熟人了,建材我去和他商量,讓二哥再到縣裏找找門路。我去了。”說完,李振財就風風火火的出門去了。洛雲笑了笑,悠然自在的喝完茶,突然眉頭一撅,放下茶壺決定回家練字去。

    這酒樓真要建起來了,門口要是不掛幅應景的對聯總不像那麽回事。這個時代的人流行題匾,這種長臉麵的活肯定要留給縣裏的大人們。自己就占占這門兩邊的門柱吧。可是,寫什麽對聯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