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佛塔實驗
字數:4090 加入書籤
宋應星在三人將木箱打開後,示意他們給眾人看。
三人捧著木箱在眾人麵前一一走過。
無論是鐵球,還是石球、木球,都是一大一小,大的猶如砂鍋,小的猶如拳頭。
宋應星高聲道:“老夫將分別進行三次實驗,這就是用來實驗的材料,若是你們對此有疑問,盡可以上前檢查。”
蔡豫行對身後的小弟使了個眼色,小弟立刻心領神會,一步跨到前麵,先是輕易拿起了小個的鐵球,然後想要搬起大個鐵球,卻發現十分沉重。
小弟依次檢查過後,回到蔡豫行身邊,輕聲道:“少爺,沒有問題!”
蔡豫行點了點頭,望著宋應星,言語輕佻道:“我等怎麽知道你是不是同時往下放鐵球?”
宋應星道:“這個簡單,你們可以選出幾個代表同老夫一起上樓,負責監督老夫是否作弊!”
蔡豫行見狀沒有再說什麽。
宋應星環視一周,見眾人都沒有意見,繼續道:“既然你們沒有疑問,那老夫就先上樓,準備開始。”
說完,宋應星領著三個侍從一步步上了佛塔,當然也有幾個好奇的學子也跟著上去。
待他們消失不見,底下又開始議論紛紛。
薛澤宇和徐道君、劉進聽說這件事後,也來到了這裏。
劉進好奇道:“薛兄、徐兄你們說為何輕重不一的鐵球能同時著地?”
薛澤宇收起折扇,搖頭道:“來這裏之前,我也曾在府裏做過實驗,確如大明日報上所說,幾乎同時著地,至於其中原因,我也不知,所以才想來這裏尋個究竟!”
這時,佛塔上傳來聲音,“要開始了!”
眾人聞言,紛紛仰頭望去,仔細盯著佛塔,眼睛一眨不眨。
佛塔第十層,兩個健壯的侍從已經從木箱中將鐵球取出來,利用之前設計好的機關將兩個鐵球放好,然後伸出佛塔外,並保證兩個鐵球處於同一高度,兩人手持一根粗繩,連接著開關,隻要輕輕一拉,鐵球便能落下。
宋應星對一旁的幾位學子,道:“你們可以檢查一番,看看鐵球是不是在同一高度?”
幾人上前看了看確認無誤後,點頭道:“沒問題!”
宋應星這才命令道:“預備!放!”
兩人聽到命令,手中麻繩一拉,一大一小兩個鐵球自空中墜落。
佛塔下早就鋪好了一層厚厚的河沙,以防鐵球彈開。
“來了!”不知誰喊了一聲。
底下的眾人仰頭目不轉睛盯著從天而降的兩個鐵球,隨著鐵球下落,視線也快速下移。
幾百雙眼睛緊緊盯著鐵球下落的瞬間,不過幾息的時間,“噗!噗!”兩聲,兩個鐵球落地。
“嘩......”
不少人睜大了眼,口中發出驚歎聲,“同時落地!”
“怎麽可能?”也有人發出不可置信的聲音。
一大一小兩個鐵球靜靜陷在沙土裏,放眼望去,怎麽看,大的鐵球重量都是小的五六倍,為何為同時落地。
很快,上去了幾個人將鐵球移走,以免影響到後麵的實驗。
接下來在眾人的驚訝中,毫無意外的木球同時落地,石球同時落地。
事實勝於雄辯,三次實驗證明了大明日報的觀點。
不久,宋應星帶著一行人下了佛塔,開口問道:“結果如何?”
“鐵球、木球、石球都幾乎同時落地。”有人回道。
宋應星這才滿意點了點頭,總算沒有將實驗搞砸。
這時,蔡豫行上前一步,大聲道:“大明日報上說物體下落的快慢與物體本身的重量無關,那我請問各位,若是剛才將一片羽毛與鐵球一同放下,結果又會如何?”
“當然是鐵球下落的快,羽毛下落的慢!”孫泰當即迎合道。
眾人也是紛紛點頭,這連想都不用想,恐怕三歲孩童都知道這個道理。
薛澤宇在人群中也是困惑不已,蔡豫行說的,正是他疑惑的地方,所以他來到這裏想要尋找答案。若是物體下落快慢與物體重量無關,這一矛盾又該怎麽解釋。
蔡豫行見眾人都開始心生懷疑,顯得洋洋得意,一臉不屑望著宋應星。
宋應星臉上卻無半點兒慌張,似乎早就料到了會有有此一問,不急不慢道:“我這裏還有一個實驗,諸位請看吧!”
說著宋應星接過一張白紙,拿在手中,道:“諸位都看到了,這隻是一張普通的白紙。現在,老夫將其從手中放下。”
說完,宋應星鬆開了手,白紙輕飄飄慢慢落下。
眾人看得迷惑不已,不知道宋應星想要說明什麽,蔡豫行輕蔑道:“裝神弄鬼!”
待白紙落地,宋應星彎腰將白紙撿起,道:“剛才大家應該都到了,白紙下落很慢。”
宋應星一邊說,一邊將手中本來展平的白紙揉做一團,道:“大家看好,老夫要再次放了。”
這次揉做一團的白紙,快速墜落,隻用了很短的時間,落到了地麵。
宋應星撿起紙團,問眾人道:“同樣的一張紙,為何兩次下落的時間不同,你們想過為什麽嗎?”
“啊?”不少人發出驚訝聲,以他們的思維,似乎想都沒想過這個問題。
薛澤宇也不明白,施禮道:“還請先生相告!”
宋應星撫須道:“這是因為空氣阻力的緣故!”
“空氣阻力?”薛澤宇疑惑道。
宋應星詳細解釋道:“不錯,因為紙張重量很輕,所以空氣阻力不可忽略。正是因為有了這股阻力,所以展平的白紙下落很慢,至於為何揉做一團以後,白紙下落變快,則是因為形狀發生改變,空氣阻力變小的緣故。
無論是先前的鐵球,還是木球、石球,它們在空中都會受到阻力,不過因為阻力太小,相對於它們的重量而言可以忽略不計。假如沒有了這股空氣阻力,即使白紙和鐵球在同一高度放下,也會同時著地。
至於其中詳細的緣由,接下來大明日報還會刊登,老夫相信你們仔細研究過後,會發現其中奧妙的!”
一個個新鮮的詞匯從宋應星口中嘣出來,聽得眾人是雲裏霧裏。
蔡豫行見眾人被忽悠,惱怒道:“什麽狗屁空氣阻力,我隻知道眼見為實。還有我大明如今正值危難之際,我等更應該苦心向學,報效朝廷,誰有空研究你這勞什子空氣阻力?”(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