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接踵而至

字數:3672   加入書籤

A+A-




    宋應星聽得隨從的話,認真回憶這個人是否是他認識的人,結果想來想去也沒想到這個人,沉思片刻道:“將他請過來吧!”

    隨從道:“是,老爺!”

    不多時,卻見一身粗布麻衣的中年人背著一個藥簍,頭戴鬥笠,在隨從的帶領下,來到了宋應星的房間。

    宋應星並未以貌取人,這人的確和隨從說的一樣,身上確有一股獨特的氣質。雖然衣著簡陋,但舉手投足,處處透露著不凡,他隻一眼便看出眼前之人必定飽讀詩書。

    宋應星確定自己不認識他後,開口道:“不知你找老夫何事?”

    不待這人開口,陳上庸再仔細辨認來人之後,大驚失色道:“密之兄,你怎麽這副打扮?為何改名換姓?”

    被陳上庸喚作“密之兄”的中年人摘下頭上鬥笠,道:“原來上庸也在這裏,此事說來一言難盡。我自從闖賊手中逃離至南京後,被阮大铖排擠、迫害,不得以改頭換麵,在兩廣一帶以賣藥為生。我在廣州看到大明日報上麵發表的文章,仰慕先生之名,特來拜訪!”

    陳上庸聽得他的遭遇,不勝唏噓。

    一旁的宋應星疑惑道:“陳賢侄,你認識此人?”

    陳上庸感歎一番後,介紹道:“他乃四公子之一,方以智是也!”

    宋應星身在江南又怎麽會沒聽說過複社四公子之名,隻是聞其名而未見其人。他對這些社團並不感冒,這些社團成員複雜,好壞摻雜,這些人裁量人物,諷議朝局,但於國家大事卻並無任何幫助。

    方以智躬身拜道:“見過先生!”

    宋應星多少對方以智還是有些了解的,知道他並非泛泛空談之輩,而且方以智還曾為他父懷血疏訟冤,是個孝子,他點頭道:“不知方公子所謂何來?”

    方以智言辭懇切道:“如今奸臣當道,我輩學無所用,先生在大明日報發表的文章,在下都曾一一拜讀,深受感觸,尤其先生倡導經世致用之學,更是令在下佩服之至,聞得先生開辦學院,特意前來求教!”

    宋應星對方以智的到來,還是十分歡迎的,道:“方公子能來,老夫求之不得!”

    幾人熱聊之際,隨從又來報,“老爺,門外一個自稱顧炎武的書生前來拜訪!”

    “顧兄也來了!”方以智騰地一聲站起來,驚喜道。

    顧炎武也是複社眾人,他與同裏摯友歸莊共入複社,二人因個性特立耿介,時人號為“歸奇顧怪”,方以智自然再熟悉不過。

    方以智當即向宋應星拱手,詳細介紹道:“先生,顧兄也是複社中人,奈何受八股之害,屢試不中。於是他斷然棄絕科舉帖括之學,遍覽曆代史乘、郡縣誌書,以及文集、章奏之類,輯錄其中有關農田、水利、礦產、交通等記載,兼以地理沿革的材料,撰述出了《天下郡國利病書》和《肇域誌》二書,絕對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宋應星聽得方以智的介紹,吩咐道:“請他進來!”

    顧炎武聞得京師失陷,崇禎吊死煤山,他把驅逐韃虜的希望放在了弘光朝廷。奈何他所撰寫的《軍製論》、《形勢論》、《田功論》、《錢法論》,上書朝廷後,猶如泥入大海,不見絲毫動靜。

    眼見著東虜有南下之勢,朝廷卻沒有任何動靜,他是看在眼裏,急在心裏。無意間他看到流入蘇州的大明日報,從此不可自拔,每日必讀。大明日報上主張的經世致用之學,不正與他所想的不謀而合嗎?

    於是有了這趟梧州之行,他想看看能提出此等之誌的到底是何人物。

    顧炎武長得相貌堂堂,身材高大,一身青衣儒衫,給人一種飽讀詩書,但是瀟灑出塵,卻又心憂天下的氣勢。

    顧炎武進屋後,正準備拜見,剛彎下身子,就見到了一旁的方以智,失口道:“方......方兄!?”

    方以智激動道:“顧兄,好久不見!”

    “真的是你!”顧炎武聽得方以智的聲音,終於確信眼前這人就是曾經風光無比的複社公子,驚訝道:“方兄,你沒事真是太好了!”

    兩人一番寒暄過後,顧炎武終於見到了宋應星其人,恭敬拜道:“拜見先生!”

    “好!好!”宋應星連聲高興道。

    宋應星之前的擔心自此一掃而空,眼見著不斷有有識之士前來,宋應星由衷的高興。

    宋應星和顧炎武這一交談,這才發現顧炎武確實不凡,對大明的種種弊端,了然於胸,也能提出一係列非常好的建議。

    顧炎武對宋應星講求實學,反對士大夫輕視生產的態度,也是肅然起敬。

    幾人越聊越投機,天文地理,無所不談,有種相逢甚晚之感。他們聊著聊著,聊到了關於宋應星創辦學院之事。

    顧炎武道:“不知先生所辦的學院何時開門招收學生?”

    宋應星撫須道:“待老夫同永明王商議之後,再做決定!”

    “永明王?”顧炎武不自覺皺了皺眉頭,他對這些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不勞而獲的天潢貴胄向來沒有好感,不解道:“先生為何還要問過永明王的意見?”

    宋應星解釋道:“你有所不知,老夫之所以到梧州傳道授業,皆是受永明王相邀,而且學院也是永明王出資建造的。”

    “哦?”顧炎武驚訝道:“還有這等事?”

    這時,陳上庸說道:“說起來,我來梧州也有段時日了,可是聽說了不少關於永明王的事,永明王卻與大明其他藩王不同。”

    接下來,陳上庸將他所聽到的,見到的,原原本本說了出來。

    顧炎武沒想到香皂、肥皂竟是朱由榔的作坊建造的,他身在蘇州,如何不知風靡江南的香皂為何物,就連他家裏現在都在用香皂、肥皂。

    顧炎武可沒有那與民爭利的頑固思想,當他聽到朱由榔的作坊養活了幾千人,更是驚訝的無以複加,狐疑道:“真有這麽多人?”

    陳上庸道:“我又何必騙顧兄,這可是我親眼所見。在這梧州城,誰不知香皂作坊的待遇是最好的,不但包吃,給的工錢還多。”

    這下,顧炎武倒是對朱由榔有些刮目相看,大明難得有個不但不欺壓百姓,還反過來善待百姓的藩王。

    正在這時,隨從又匆匆跑進來了,稟報道:“老爺,永明王來了!”(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