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襄陽論兵(上)
字數:2829 加入書籤
沙陀宋的君臣文人及後世吹宋者,經常舉例騎兵花費貴,是步兵的三倍、五倍,還說沙陀宋皇帝是為了養活更多的農民,才不養馬。其實,如同前麵說的,在平原作戰,騎兵的戰鬥效率和移動效率疊加,就是步兵的十倍以上,遠大於騎兵與步兵的花費比,所以,騎兵的性價比比步兵高得多。
究其深層原因,不過是沙陀盲流集團和儒狗文人滿足於殖民統治的安逸,同滿清末期一樣,懷著保中國不保大清的心理,用不太強的雇傭軍壓製住漢人苗人等中原人即可。沙陀趙皇室,馬是不養了,羊卻不少吃,國內不夠,還從契丹進口,那時反倒沒想著養活漢人農民的事。至於產馬地,西夏的養馬地,完全是宋朝丟掉的,而且即使如此,隴西的馬匹gòng yīng,仍是充足,不管是自己養一點還是從河西、青海進口吐蕃、吐穀渾、回鶻等的馬匹,每年一兩萬匹,還是能保證的。
花山這一戰,殲滅了安從進的一萬餘大軍,抓獲其子“衙內都指揮使”安宏義。安從進隻帶領幾十名騎兵逃回襄陽城,躲著不敢出來。
這時,南征軍主將高行周、宋彥筠也趕到前線,正式定名南征軍為襄州行營,高行周繼續為都部署,並暫時管理襄州軍府事務,從朝廷法律上剝奪安從進一切襄州軍政權力。同時,荊南節度使高從誨,派遣都指揮使李端率領水軍三千到南津渡口助戰;洞庭湖南的楚王馬希範,也派遣天策都軍使張少敵率領戰艦一百五十艘,進入漢江助戰;各部都運糧草物資到前線,補充軍需。
安從進見勢不妙,忙派弟弟安從貴率兵千人,迎接西麵的均州刺史蔡行遇的兵馬。焦繼勳通過斥候得知後,果斷截擊,殺安從貴部七百餘人,生擒安從貴。焦繼勳為了嚇破安從進的膽,就砍斷了安從貴的雙手,放他進襄陽城。
但是,安從進此時已經不對投降抱希望了,因為他第一信不過攻城大軍,第二也怕就算現在投降免死,以後也會像範延光一樣,被楊光遠那樣的仇人所殺。襄陽城的有利地形,也給了安從進以拖待變的希望。
襄陽城,在漢江南岸,漢江就成了天然的護城大河;南麵、西麵都是連綿大山,最有名的是武當山;漢江在東南而下,進入江漢平原,漢江東岸又是大洪山,大洪山向東連接大別山,向北連接桐柏山,這裏的漢江水道等於就是一個峽穀河道;所以,襄陽等於是三麵環山,北麵大江,城外能展開兵力的地方小,不怕被攻城,隻怕缺糧。
安從進自從前年起就開始籌集糧草軍械,所以有信心支撐半年以上,到時候,北麵安重榮和契丹要是出兵,石敬塘就不見得顧得上他了。
高行周等人見狀,也沒有什麽好辦法,就下令全軍築聯營、挖塹壕圍困。黃廣武閑了下來,就時不時請教軍中好手,增長馬槍、步戰的技藝,好在日後保命。
高行周笑著對黃廣武說:“槍法,講究快速、力大、精準,馬上尤其如此。騎兵對衝,從兵器相接到兩馬交錯,也就一眨眼的功夫,沒時間做什麽複雜的招式動作,就是瞄準了猛一刺,然後就衝過去了。”
黃廣武問道:“那要是刺不中呢?會被敵人反手打到不?”
高行周哈哈笑道:“敵人也隻有一眨眼的功夫,也隻能刺一下或者砍一刀。你有長槍在手,比他的刀長很多,可以先刺到他,必然迫使他躲閃。他一躲閃,就不容易有機會砍到你。如果敵人也是用長槍,就看誰的力大、快速了。所以,越是高手,越需要好馬。有了好馬,就能在衝鋒前一刻突然加速,比敵人快一步搶到位置,比敵人預估的早一點刺出長槍,使得敵人來不及躲避。”
黃廣武點點頭,又問道:“那麽,長槍的握持方式是怎麽樣的?步戰長槍是雙手握持,而且最好後手的掌心握住槍根,也就是手前臂與槍身成一條直線推刺出去,最得力。”
高行周捋須點頭道:“步戰槍法,的確如此。但是,馬上長槍,最好還是一隻手夾槍為好,另一隻手握韁繩控製馬匹。夾槍,就是手握槍杆的中後段,平舉抬高到腰部以上,靠近胸,在腋窩以下。這樣,手臂收得最緊,而且前臂與槍杆平行,使整個槍杆與上身緊密貼合,最容易發力,而且發力精準。最好,一發就刺對方的頭部和頸部,對方躲閃,就難以反攻,不躲閃,就會被重傷。而我所受的反衝之力也小,不容易手腕受傷。當然,要是對衝的速度不快,你也可以捅對方的胸部和腹部,但要想捅翻敵人,需要很大的力氣,還容易傷手腕和手臂。再次,就隻能捅馬了。”
黃廣武按照他的說法做了一下姿勢,發覺竟然和歐洲的夾槍衝鋒一個意思,不禁感歎,誰說中國古代沒夾槍衝鋒來著?
其實,由於漢文明被沙陀宋打斷曲解塗改,很多都失傳和模糊。在秦末漢初時,擅長衝鋒的突騎兵已經出現,楚霸王項羽就是帶領持長戟的騎兵作戰,西漢初“突騎兵”已經很有名;到了東漢時,名將段熲(發音為窘、或說囧)就是明確說過夾槍於肋間衝刺的騎兵戰法(1);唐朝的壁畫裏,也清楚地畫出將長槍夾在腋下的長槍騎兵,與弓騎兵配合攻擊。結果,後來網上出現了“孟加拉槍騎兵”之類的可笑之物,聲嘶力竭偏說中國古代沒有夾槍衝鋒、牆式衝鋒。
步軍都虞候王清說道:“這樣說來,我們步jun1 zhǎng槍兵還是有優點的。我們雙手握長槍,可以柱地抵擋戰馬的衝擊力,兩三百名長槍兵合成方陣,一百騎兵就很難衝破了。你看,就這樣,十個人一豎行,正麵三尺餘,行與行之間的間隙,剛好夠一個人平身走過。戰鬥時,後麵的人支援第一人,正好三個人組成一個三角陣,一尺餘的寬度就有一杆長槍,足夠阻擋敵人騎兵的衝鋒,後麵還有七人預備補充。要是覺得十人不夠,就二十人一行!”
黃廣武一聽,這是密集步兵長矛陣啊,誰說中國古代沒有的?
(1)唯當長矛挾脅,白刃加頸耳。熲馳騎於傍,突而擊之,虜眾大潰——《後漢書·皇甫規、張奐、段熲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