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科技的車輪(上)
字數:4298 加入書籤
現在是2030年。
這裏是某處火箭發射基地。
裝載著“深空探索望遠鏡1號”衛星的火箭,豎立在發射基地寬廣的空地上,即將發射。
在媒體工作人員可進入的建築區域內,大量媒體工作人員正在做著火箭發射前的報道。
這顆“深空探索望遠鏡1號”,將會對遙遠的太空,進行超遠距離的觀測,這次的“深空探索望遠鏡1號”是一個技術試驗的產物,為之後的深空觀測望遠鏡打下基礎。
在之後——可能是幾十年之後,深空望遠鏡將會顯得十分重要——這些深空探測望遠鏡可以收集和“行星陣法”有關的一些信息。
“地麵人員請撤離到安全區域!”廣播裏響起了通知,“再通知一遍,所有人員請離開發射場地,請撤離到安全區域!”
地麵上的一些人員開始撤離。
又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準備後。
“請發射控製人員準備好!”廣播裏再次響起通知。
飛控大廳裏一片安靜,工作人員們,開始了準備。
接著,倒計時開始了。
“……三、二、一,點火”
火箭底部即刻湧出一大團橙色明亮的火焰,接著火箭開始升空。
這次火箭發射,其實和其他的火箭發射差不多,不過由於其特殊的意義,所以前來采訪的媒體較多。
在火箭發射成功後的那個下午,各大媒體進行了一係列的采訪。
下午的采訪已經結束,在用餐完後,幾名工程師便來到航天基地不遠處的山坡上。
這裏,可以看到一大部分研發基地。
航天基地各處的燈開著——現在,航天基地可以說是一座璀璨的科技宮殿。
“今天的火箭發射挺成功的!”
“嗯嗯,沒錯!”
“接下來,我們就要進入‘深空探索望遠鏡2號’的研發階段了。”
“是啊,我覺得”一名帶著眼鏡的工程師對邊上兩人說道,“我們現在,在這方麵的科技發展,還算是挺快的呢。”
“你是說……在太空這方麵是吧?”邊上一人問道。
“沒錯。”
“哎……其實怎麽說呢……”邊上另一個工程師歎了一口氣說道,“之前,其實我們這些人類,一直……算是在……較為緩慢地行走吧,不過,現在還行吧,現在我們,也開始奮力地加速了。”
“這話怎麽說?”邊上這名工程師有些疑惑地問道。
“之前的發展,其實還挺快的呀!”那名帶著眼鏡的工程師表示不同意,“你看,我們在……大概……十八世紀。具體年份我不清楚,畢竟我也不是文科畢業的,爆發了工業革命,接著,蒸汽機,電器,內燃機陸續被發明,這些,其實在人類整個曆史上,也就是三百年不到的時間,啊,不……如果從蒸汽機發明,到電器還有內燃機發明,那也就是短短兩百年不到的時間,這在人類幾千年的曆史上,算是很短的。”
“嗯……工業革命……你說的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剛才這名工程師說道,“但是……怎麽說呢……那次工業革命,還可以說是人類曆史上唯一一次技術爆發。”
“這話又是怎麽說?”戴眼鏡的那名工程師問道,“二戰後的信息技術又怎麽說?你看,現在,電腦運用到工作,生活的各個方麵,很大程度地改變,或者說方便了我們的生活。你看,現在的大數據分析,放在二戰之前的那個年代,簡直就是不可能的,再看,現在很多智能化的東西,都要依靠電腦,也就是依靠信息技術,這……這麽不能算是一次技術爆炸呢?”
“是這樣的。”那名工程師接著說道,“我覺得吧……電腦的確算是一件偉大的發明,不過,將信息技術,歸類於技術爆炸,可能還不是很合適。”
“這個……為什麽呢?”戴眼鏡的那名工程師好奇地問道。
“是這樣的。”那名工程師解釋道,“我之所以說工業革命,是一次人類曆史上,也是唯一一次的技術爆炸,是這樣的,我認為吧,工業革命,不僅使人類從農業時代進入了工業化的時代,更是一次科學史上的突破。”
“這個,具體指什麽呢?”邊上一名工程師問道。
“我所說的科學史上的突破,指的是。”這名工程師停頓片刻,接著說道,“我指的是,人類從一個注重日常生產的社會,正式步入了一個,注重技術,科學開發研究與發展的社會。之前的人們,在生產工具上,的確也是有發展的,但是,更多的靠的是人們的經驗,或是一些偶然的發現,而非主動的研發。舉個例子吧,古代歐洲的騎士,經過了幾百年的各類戰爭,才發展出了像是保護全身,包括頭部腿部的板甲,而這鎧甲上的改變,其實是積累於每次戰後,騎士,或是士兵對鎧甲的一些很小的改動,或是鐵匠對原有鎧甲製作工藝的一些改動。但是,要說到到底有沒有,專業地設計並研發騎士鎧甲的人,或者是這樣一個部門,這在中世紀時,是沒有的。但是在工業革命之後,就不一樣了,最大的不同,就是我們人類,多了可以被稱之為‘科學家’和‘發明家’的職業,他們的研發或者說發明,一大部分都會應用到人類的生活與生產之中。所以說,古代人沒有專業的發明家,科學家,或者說很少,他們一般都是靠著嚐試——而非實驗,或者說經驗,來做出一些生產生活上的進步與發展。”
“這樣啊……”帶著眼鏡的這名工程師說道,“你的曆史知識還是挺豐富的嘛。”
“其實,我平時休息時,還是比較喜歡看一些和曆史有關的書籍啊,雜誌啊,還有幾十類的曆史節目之類的。”
“而關於信息技術呢”這名喜愛曆史的工程師接著說道,“也隻能說是在這個領域之內,算是發展得挺快的,那個什麽定理……”
“你是說……摩爾定律是吧?”邊上一名工程師問道。
“就是那個每隔較短一段時間,計算機性能就會提升一倍的那個定律。”
“對對對,就是這個,每隔多少多少,到24個月,計算機性能提升一倍的,那個就是摩爾定律。”
“好,根據摩爾定律,電腦的確發展的很快,當然,也給我們的生活與生產,帶來了很大的便利。”這名喜愛曆史的工程師說道。
“嗯嗯,沒錯。”邊上的這個工程師同意此看法。
“其實……”這個喜愛曆史的工程師接著又說,“幸好我們,我們人類,沒有花太多的精力,花在信息技術上,否則,我們可能就會像瑪雅人那樣。”
“瑪雅人?”邊上一名工程師有些疑惑。
“沒錯,瑪雅人。”這名喜愛曆史的工程師接著解釋說道,“瑪雅人的數學,或者說數據計算的能力,其實是很厲害的,據研究,瑪雅人在很早的古代,也有可能是曆史上第一個——排除超古文明的話——其實超古文明的數學,我們也不清楚,那些瑪雅人,很早就開始使用‘零’這個概念了。瑪雅人還能較為精確地計算出太陽曆中一年的時間,而且更為厲害的是,這比某些很多很多年之後的曆法,還要精確。瑪雅人他們的數據計算處理能力的確很強,然而再看看他們的生產水平,還停留在石器時代,他們隻有為數非常少的金屬器具,大部分還是飾品,而他們的生產用具,則是由木頭和石塊做成的。另外,這個文明連輪子也沒有。當然,之前這些不發達的方麵,也是受到地理環境的製約的。”
“這樣啊。”
“沒錯,還好人類在別的方麵還是有發展的。”這名喜愛曆史的工程師接著說道,“像是生命科學方麵啊,量子科學方麵之類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