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大義凜然
字數:2194 加入書籤
遠任重捶胸頓足、椎心泣血、悲痛欲絕。青漪天姿國色、月貌花容,卻在妙齡之際玉碎珠沉、魂赴天國。表麵上是與任凱發生了情感糾葛而導致自殺身亡,實質上他才是害死青漪的真凶啊!先不論他恨心不回信給心神不寧的青漪,就說任凱賭氣似的跟他搶青漪,他就隱隱約約的料到了那件外人根本不知道的家事在發酵、膨脹、直至爆發。
當年,遠天風殉國之時,組織上給他頒發了烈士證明及3塊銀元,以表彰他英勇善戰殺敵報國的情懷,等趕走了日寇,建立了新中國,國家不會忘記他這種英烈,人民也不會忘記……遠意堅一眼看到了那上麵的簽名中竟然有威震敵膽、家喻戶曉人人傳頌的楊司令的名字,激動得熱淚流淌,讓母親保管好這張無比珍貴的烈士證,他偷偷的揣上了那三塊銀元與父親的戰友們一起出發。哀傷之中也替父親驕傲,父親沒有說大話,去年曾在鬆江省的一處密林中偶遇萬寶鎮的一個采參的王掌櫃(是主要收購遠天風獵物及皮毛的商人)托他來家中告訴妻兒老小,放心吧!我跟的是大名鼎鼎的楊司令,等趕走小鬼子就回家了,我不會給家裏人和鄉親們丟臉的,打四條腿的野獸是我的專長,打兩條腿的豺狼更是我遠天風的拿手戲兒……遠意堅到了隊伍中才認識到,困難比他想象的還要惡劣,他找到了隊長,拿出了那三塊銀元交上去,可是,隊長卻不肯收,批評他自作主張帶回部隊裏來,這是給烈士家屬的,當時有就給了,如果實在是啥也沒有,那麽,剛筆、五角星、書籍……都可能伴隨烈士證輾轉送到烈士家屬手中。隊伍是苦了些,但是,人多力量大,智慧也多,總比家屬好辦……隊長犧牲了又有了新的隊長,可是他這三塊銀元還是沒能送給隊伍,他偷偷的掉下了悲痛與愧疚的淚水,暗暗發誓一定奮不顧身的衝鋒陷陣,多殺鬼子!
中國自古就有長兄為父的傳統,遠意堅自然就把父親與二弟(沒有結婚生子)的烈士證及三塊銀元和七枚銅錢兒(二弟烈士證裏帶來的)保存下來了。一開始並沒有什麽不妥和異議,可是,建國後三弟以正師級的身份回家後不久,就正式向母親和哥哥提出來他要保管父親和二哥的遺物及烈士證了,言外之意,就是隻有他遠意強才有資格保存這些東西……遠意堅氣得渾身發抖,萬沒想到那個可愛乖巧、善解人意情同手足的弟弟會變得那麽陌生,這麽令人心寒。他當麵拒絕了弟弟的無理要求。母親也沒有因為三兒子的地位高了而附合他,堅定的站在了大兒子一邊,並謝絕了三兒子夫婦的好意,她不去城裏養老,隻在故土生活。
遠意強沒有半點兒不悅,連連說自己喝多了,高興啊!回來見親人啊!高興了,有胡說八道的地方還請母親和哥哥嫂嫂擔待。從那以後在回來也絕口不談此事了。遠意堅已經看到了三弟及家人的好大喜功高高在上了,囑咐兒孫們要口誌氣,別向困難低頭退縮,更不能向奢靡頂禮膜拜,任何人都沒有資格和權力拿所謂的證明啊書信啊去向國家或政府部門提要求講條件!國家和人民不欠任何人的,隻有個人永遠虧欠國家與人民的,覆巢之下無完卵,有國才有家,人才能有尊嚴的活著,否則,整天讓你跪著吃香喝辣的,你也不會快樂吧?他承認自己的學識和那點兒戰場上的搏擊惡鬥根本無法跟父親、二弟及千千萬萬為國家為民族奮勇殺敵的將士們相提並論同日而語,與三弟也是有巨大的差距,但是,他要保留遠家人的氣節,絕不能居功自傲盛氣淩人,自己這點兒微沫兒不值一提的功勞與那些烈士們比起來,更是九牛一毛而已(遠意堅知道父親臨終之際才讓戰友寫了幾句遺言,是一生孤傲的父親根本沒想到他自己會戰死疆場,遠家多少代都是父親教子女讀書看史、為人處世。他本想將父親的遺書也留下來,但他還是把它埋在了父親與戰友們的墓中了)難道,在部隊成長起來的三弟還比不上範家老爺子的覺悟嗎?看範老爺子在村街上與眾人說的話:咋樣?我沒說錯吧?鬼子們完蛋了吧!我就說嗎,咱們中國人自古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曆朝曆代都英雄輩出、豪傑湧現,你們就啥都別怕,hàn jiān就更不能當,祖宗蒙羞,後人擔恥。隻有真正為人民而馬革裹屍、死不旋踵的隊伍裏,才能出現像楊司令這樣頂天立地的英雄好漢,活著讓日寇聞風喪膽坐立不安,犧牲了也讓侵略成性的狗強盜們流下了絕望的眼淚,提前為他們自己可悲的下場奏響哀歌!別把中國人的仁慈善良當作軟弱可欺,隻要我們團結一致,任何禽獸也不敢欺負我們……。
遠任重敢斷定,任凱就是拿青漪來懲罰他折磨他的,讓他永遠活在相思和愧疚之中,目斷魂銷生不如死!因為,爺爺已將烈士證與銀元、銅錢兒交給他了。這是神聖又珍貴的精神遺產啊!幹嘛有別有用心的人要覬覦呢?他百思不得其解。從他記事兒起,爺爺每次去祭拜楊司令及太爺和其他的烈士墓的時候都堅持把他帶上,他從頭幾年覺得有趣兒好玩兒直至心靈被震撼後,方覺得自己重擔在肩、使命未了。開車到處遊蕩的任凱來過這莊嚴肅穆、靜謐聖潔的追憶懷念之地嗎?他擦拭了一下淚水,暗罵自己害死了青漪,可憐的青漪,死了都蒙在鼓裏啊!想起青漪童言無忌問他會不會救她,沒想到竟是一語成讖。他當時的回答言猶在耳,不但沒有踐行諾言,反而將青漪狠狠的推入水中,奪去了她年輕的生命,自己真是該千刀萬剮、百死莫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