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端午

字數:5422   加入書籤

A+A-


    時間不等人的,龍溪河畔祭奠屈原huó dòng,於巳時初刻開祭。縣城裏士農工商各界的人眾,聚集在觀音潭,單單等候縣長主祭。羅登雲一拂袍擺,上了用蘭草和菖蒲紮成的祭台,翻開公文夾,念出標題:“《祭屈原文》。”因原文已爛熟於胸,不用看稿子,眯著眼睛,拖聲拖調地高聲誦唱:

    惟其有宋五年,湘州刺史吳郡張邵,恭承帝命,建旟

    舊楚。訪懷沙之淵,得捐佩之浦。弭節羅潭,艤舟汨渚。

    乃遣戶曹掾某,祭故楚三閭大夫屈君之靈:

    蘭薰而摧,玉縝則折,物忌堅芳,人諱明潔。曰若先

    生,逢辰之缺。溫風迨時,飛霜急節。贏羋遘紛,昭懷不

    端,謀折儀尚,貞蔑椒蘭。身絕郢闕,跡遍湘幹。比物荃

    蓀,連類龍鸞。聲溢金石,誌華日月。如彼樹芳,實穎實

    發。望汨心欷,瞻羅思越。藉用可塵,昭忠難闕。

    文人唱讀,實為中國文化之一大絕招,所謂情起於心,定然會吟唱得悲憤者怒而擲戟、歡樂者振袂而舞、癡迷者沉思默想。這篇祭文,羅登雲年未弱冠時,就背得滾瓜爛熟的,端午節在蘭台上大聲吟誦,直唱得台上台下,頃刻間,滿場一片唏噓了。倘若他再背一遍,定有幾個熱血士子,會跳入龍溪,直追屈大夫的英魂而去。

    鄒魚兒拉著楊守玉趕到。

    祭台周圍,擠滿了圍觀的民眾,頂禮膜拜,焚香叩頭者無數。引動主祭台上的官員們嗚噓呐喊。祭事經過幾千年了,尤有老者,用拐棍指天戳地,呼屈大夫為知音。

    楊守玉曉得,這篇駢文,為南朝宋文學家顏延之所作,其以楚國上大夫屈原自況,詞藻華麗,寄托自己的遭遇與感慨。開頭為序,交代祭奠之事。正文前兩層感歎屈原生不逢時,為奸臣饞害的曆史遭遇。第三層頌揚屈原的才德芬芳廣傳,光輝遠照。最後一層深致祭奠之意。文章寫得凝練灑脫,感情深沉真摯,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多為官府祭祀屈原時采用。

    幾乎在詠唱祭文同時,攜帶粽子和米粑粑的民眾,將手中食品放到官府的大籮筐裏,等待官兵們一齊動手投放,造成萬眾祭英魂的場麵和效果。

    跟即,駐軍留守處官兵劃了十多條小船,將民眾包裹的那些白糯米粽子、肉粽子、夾豆粽子,不斷丟進龍溪深水處。以祈求魚蝦飽餐後不去吞食屈原投於江中之肉身。至此,肅立官民一齊號啕,哭聲震天。更有瘋狂者,紛紛跪地叩頭致敬,或者不住地作揖懇求。直到羅登雲悲聲念出“昭忠難闕”一句。官民哭聲稍稍降低,轉變為輕泣,漸漸如水麵輕浮的薄霧般流逝了。

    接著,轟地一聲土炮響過,係在堤壩前那二十多條龍舟,一齊解開了纜繩。每艘龍舟各有八名劃手。他們準備為爭取本隊的榮譽而奮勇努力。近兩百名賽手,頭紮紅巾,**上身,坐在橫板上,伸出雙槳,控製住龍舟,避免順水漂走,在等候比賽的號令。

    轟隆!第二聲土炮巨響,助理裁判過來,檢查了人數。拉起一根紅黃相間的起點準繩。又指揮著賽手們,把船龍頭擺正,退出準繩以外停泊,以示公正。

    現場頓時清絲雅靜的。

    鄒魚兒看見張敏毅身著中山裝,手拿一麵三角形紅旗旗兒,在堤壩上走來走去,不斷地吩咐著助理裁判們,便狂喊著“大哥”,要他來幫忙,找個好位置觀看比賽。

    張敏毅任總裁判,本不想理睬她,隻是看到楊守玉,招手要鄒魚兒過來,教訓說:“妹兒你傻呀,觀看劃龍船比賽,都是在終點等候,看那隻劃子最先到達,你啷個拉著楊教授,擠到起點來,如何曉得誰先誰後?”

    鄒魚兒不服氣,分辨說:“我就要在起點看,等船一開槳,我跟到終點,把比賽全程盡都看清楚了。”

    張敏毅好笑,說:“你這不是抬杠嗩?”

    鄒魚兒頂嘴,說:“我就跟你抬杠。”

    兩人待要繼續爭執下去。

    楊守玉看他們拌嘴有趣,故意抬腕看了看手表,提出一個極簡單的問題:“張科長,我接到通知上說,是不是十點四十五分,準時開始比賽?”

    “是的。”張敏毅回答,也抬起手腕看表:喲,已經十點四十分了!

    他丟下鄒魚兒二人,跳上發令台,把三角旗高高地舉起。助手撤去比賽絆繩。現場裁判就問張科長準備好了沒得?張敏毅吩咐他,立即把劃子吆整齊了,我再宣布比賽開始。

    楊守玉見勢就說:“魚兒,我們擠到人群外去,船一開劃,首先跟倒往城裏追。”

    便伸手去拉鄒魚兒。

    “要得。”鄒魚兒朝著張敏毅,刨了一下腮幫,表示不服,拉起楊守玉,回到人群外圍。

    所有龍舟進退有序地歸攏成整齊一排。

    現場裁判朝張敏毅打來旗號,手中金huáng sè旗幟不停地劃圈,請示是否開始比賽。張敏毅用手中紅旗連續劃出十字。現場裁判立即高舉金huáng sè旗,堤畔上響起了第三聲土炮:轟隆!賽手齊舉船槳,現場裁判往下猛地一揮黃旗,掛在堤壩上的開道鑼“當”地敲響。頓時,一二百支木槳幾乎同時插進水裏,所有賽手用力一劃,龍舟嗖地衝出,便貼著水麵溜出一截。

    岸邊頓時萬眾歡呼,齊喊“加油”,吼得驚天動地的,為所有賽手鼓勁。

    兩岸庚即響起鼓聲,夾雜大鈸碰響,發出“咚咚嚓、咚咚嚓、咚嚓咚嚓咚咚嚓”的節奏。這是歡喜鑼鼓的調子。各隊龍舟的拉拉隊一陣陣呐喊,已分辨不清楚為誰鼓勁,眾人身體前傾,握緊雙拳,拚了命去呼去喊,合成一**共同的吼聲。賽手們聽到咚咚嚓,拚全力劃槳,力爭劃到前頭。

    過不多久,龍舟分出了先後。

    隻是,領先的要保持,落後的則要追趕,你爭我奪之下,龍舟帶動著兩岸人群,以超常速度向鳳凰鎮奔去。

    從觀音潭到鳳凰鎮東門橋,約有五裏水程,此時橋孔洞下,拉起了一條紅綢繩,當作終點線。縣商會會長張萌初守候一旁,作為比賽總監督人,負有證實到達龍舟前後順序的責任。副總裁判由鳳凰鎮的鎮長擔任。他提著一隻鬧鍾,帶領十名身著學生裝的助理裁判,登記各艘到達龍舟的號碼,以及準確時間。

    鄒魚兒拉著楊守玉沿岸飛奔,直跑得上氣不接下氣的,始終衝在龍舟隊的前頭。

    剛開始追攆時,鄒魚兒還跟楊守玉說空話,批評張敏毅盡是狗捉耗子、多管閑事。楊守玉反對,說“你不應該這樣說你表哥”,漸漸跑在她前頭了。鄒魚兒撒嬌,說張敏毅“裝腔作勢的”,邊把飄起的耳發按了回去,還說“怪不得沒人喜歡他”。怎麽就說到這上頭了?楊守玉心裏暗暗吃驚,不曉得這人小鬼大的丫頭意欲何為,便沒有再開腔,聽她繼續發泄怨氣。鄒魚兒怒氣衝衝地指責:“楊老師,你見過我表哥這種人沒有,四十大幾了,還像個熱血青年,遇到事情,非要爭個輸贏,我們是表兄妹,哪裏分得出輸贏!就是他贏了,小妹非不依教,看他贏啥子!”努氣衝衝的,嘟著嘴兒,顯得十分可愛。

    楊守玉追上兩步,拍拍她的頭頂,見鄒魚兒跑得汗濕牛海,曉得這姑娘很要強,說:“魚兒有些錯怪表哥了!觀看龍舟比賽,確實是要看結果哩,他提醒我們,也沒有什麽錯。”

    表哥?喲,表哥在這裏,那麽表嫂呢?楊守玉有些恍惚,剛才在鄒家院,沒有人提及,鄒魚兒也不說。她跑著說著、說著跑著的,漸漸有些頭暈,心中疑問,不曉得宜不宜於問。

    “那麽,老師不怪他霸道?”鄒魚兒調皮地問。

    “你表哥是好心,怎麽能夠怪他呢。”師道尊嚴,及於心,楊守玉謹慎地回答。

    “我那表哥呀,往往好心辦不了好事,為人過於謹慎,仿佛他硬要各人創造出一個新世界。”鄒魚兒話裏有話,言語中,很有一些不以為然。

    “哪,好呀!有誌青年。”楊守玉不知是誇是貶。

    “哪裏還是青年,勉強立了業,老婆死了。”鄒魚兒嘴快,啥都想告訴楊守玉。

    楊守玉是經曆過感情折磨的,這些小伎倆,聽在耳朵裏頭,隻當小孩子過家家,充耳不聞就行了,如果跟鄒魚兒計較,哪就是為師不尊了噻。

    見楊守玉風一般跑到前頭,鄒魚兒其實明白:老師不願意在背後議論人!更莫說議論一個相當熟悉的中年男人,稍稍說上幾句,已是因為學生所提及,不得不搭訕搭訕。因此,收斂了興致,喊著“老師等等我噻”,飛快追上,跟楊守玉並排奔跑。

    楊守玉必須另找話聊了:“魚兒,聽你二媽說的,染色絲的那些方法,我看很不錯,你既然會蜀繡,推而廣之,莫非也會染布?”

    “莫會咯。”鄒魚兒說了一句俗語,是鳳凰鎮保留下來的湖廣填四川那時候家鄉方言,倒有些像江浙話,繼而解釋:“我二媽是當地的土人,名堂板眼兒多得很噻,豈止是染布。”

    “噢,還會什麽?”楊守玉問。

    “繡花,你曉得了噻。”鄒魚兒回答:“還有彈琵琶,她會彈八麵埋伏,我老漢不準她單獨彈奏,說那首曲子有殺氣,搞得鳳凰鎮殺氣騰騰的,像rì běn飛機轟炸。”

    “對了。”楊守玉表示讚同:“音樂易為歹人利用,劉雪庵所作歌曲《何日君再來》,被rì běn鬼子無恥篡改為《賀日軍再來》,印刷了無數小冊子,從飛機裏丟下,企圖瓦解中國人民的抗日鬥誌,豈不冤哉枉矣!”

    “rì běn人就是恁個無恥!”鄒魚兒也指責。

    “你表哥觀點相同?”楊守玉還是問出來了。

    “當然。”鄒魚兒素以表哥為榮耀,批評一說,本來就是套楊守玉話的,還想要說下去。

    “到了!”楊守玉高興得跳,加快腳步,跑到鄒魚兒前頭,招呼她說:“魚兒趕快加油!”

    鄒魚兒迅速地跟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