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運河

字數:5115   加入書籤

A+A-




    小師弟,這兒這兒。”李子俊大聲招呼道, 生怕章元敬沒看見自己似的。

    章元敬露出笑容, 帶著章明林走了過去, 看了看李子俊身後的行李,笑道:“師兄, 讓你久等了, 這位就是我林二叔, 林二叔,這位是我師兄李子俊。”

    李子俊平時看著挺高傲, 這會兒倒是客客氣氣的打了招呼:“林叔叔好。”

    一聽這話,章元敬撲哧一笑, 連忙解釋道:“林二叔姓章,因為名字裏頭有個林字,又排行老二, 大家林二林二的喊開了, 所以才叫林二叔。”

    李子俊臉上頓時有幾分赫然, 章明林倒是不在乎, 在外頭人家都喊他林二, 以為他姓林等也不在少數, 他也已經習慣了:“沒事兒, 就是一個稱呼,李少爺, 之後幾日還得麻煩您照看了, 平安還小, 要不是有您陪著,我還真不放心。”

    這話成功的取悅了李子俊,他挺起鼻子,笑著說道:“我是平安的師兄,照顧他也是應該的,你們快上船吧,先把行李安置好。”

    章明林一聽,連忙幫著把行李搬上去,別看隻是去府試,算上考試和等待成績的時間,至少也得半個月,若是府試過了還得院試,今年兩場考試隔得遠,一路考過去就得兩個月時間,所以家裏頭給章元敬準備了不少東西,就怕他在外頭渴著餓著。

    李子俊親手拉了師弟上船,一邊說道:“以前我們從京城回來,走的就是水路,從這邊坐船過去明湖府隻要兩天就成了,快的很,也穩當,不過平安,你會不會暈船?”

    青州的水路連通明湖,是運河的一部分,直接坐船確實是方便,而且也沒有什麽驚險的路段,相比之下,陸路就辛苦許多,這一帶多丘陵,想快就得爬山,想穩當就得繞路。

    章元敬上輩子是不暈船的,但這輩子還真不確定,隻好說道:“我也沒坐過船,但應該不暈吧,現在走著覺得還挺好玩兒的。”

    章明林正好放好了行李出來,一聽笑道:“現在正是新鮮勁的時候,等新鮮勁過去了才知道暈不暈,不過暈船也沒事兒,就兩天的功夫,你奶奶還備了安神湯,真不行就睡過去。”

    李子俊也說道:“爺爺也給準備了藥丸子,本來他想親自來送,還是我給攔住了,這裏風大,怕老爺子到時候著涼了。”

    李老爺子年輕時候受過罪,老了老了就容易有個頭疼腦熱的。

    章元敬一聽,也讚同的說道:“可千萬別讓老師過來,上次他出去吹了風,回來就生病了,嚇得師母好些天都沒睡好。”

    李子俊也笑道:“可不是嗎,爺爺就喜歡到處看風景,要我說真沒什麽好看的,山山水水的長得不也差不多,也不知道他哪兒來的雅興。”

    哼,粗俗!”忽然,一個聲音插入進來,帶著一股子對他們的鄙夷。

    章元敬一回頭,就瞧見一個比自己大了四五歲,跟李子俊年紀相仿的男孩兒站在身後,隻見他穿著綢緞的衣服,頭發上還束著碧玉發簪,一看就知道家境不俗,隻是這位居高臨下看著他們的眼神可不是那麽的友善。

    李子俊眉頭一皺,看見來人就冷笑道:“我說是誰呢,原來是賈正經啊,你說誰粗俗呢?論俗氣誰能比得過你鹽商賈家啊,人還沒走過來,骨子裏頭都帶著一股子的銅臭味。”

    李子俊這麽一說,章元敬倒是想起來這個人是誰了,賈正經,鹽商賈家的孫子賈瑾玉,商人後代三代之內不可科舉,賈瑾玉就是第四代,據說天資聰穎。

    賈瑾玉曾也想拜師在李玉山名下,但李玉山向來不喜歡商賈之事,連見也沒有見賈家的人,後來聽說這位拜了另一位進士為師,這些年頗有幾分要跟李子俊爭一個高低的意思。

    聽到李子俊的話,賈瑾玉臉色都黑了,罵道:“你說誰一身銅臭味!”

    李子俊施施然說道:“說誰誰知道,哼,你連我小師弟都比不過,這會兒不關在房間裏頭苦讀去,還有時間出來找茬,也難怪不如人了。”

    賈瑾玉臉色陰沉沉的看了一眼章元敬,在縣試的時候輸給了章元敬簡直是他一輩子的恥辱,這會兒說不出反駁的話,隻能冷哼一聲轉身就走。

    章元敬扶了扶額頭,暗道自家師兄替他拉仇恨的本事真的是一流,偏偏這位還挺得意的說道:“瞧他那副樣子,幸虧你得了縣試第一,要是輸給他的話,這會兒還不知道要說些什麽難聽的話,爺爺說的對,商賈之家出來的就是沒規矩。”

    章元敬麻木的看著李子俊,反問道:“師兄,直接跟他撕破臉,到時候他暗中使壞怎麽辦?寧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這也是老師說的。”

    李子俊卻說道:“左右他也是看我們不順眼,哪有什麽情麵可言,再說了,我爹都說了,賈家擋了太多人的路,偏偏家裏頭沒有一個撐得住場麵的,遲早得完蛋兒。”

    感情這位也不盲目,把這事兒看的門清,知道撕破了臉皮賈家也不會幫著賈瑾玉。

    章元敬心中無奈,也不想糾纏這事兒,他們在甲板上站了一一會兒,船就慢慢開了,章元敬帶著幾分激動,笑著說道:“你們看,船開了。”

    李子俊也露出一個笑容來,挑眉說道:“少見多怪,幸虧咱們青州也造了碼頭,不然還得到隔壁縣才能坐船,現在可方便多了。”

    章元敬也覺得是,轉身問道:“林二叔,之前你是不是也來造碼頭了?”

    章明林點了點頭,他們家男人多勞役是躲不過去的,也幸虧縣太爺是個好的,勞役雖然過不去,好歹也不是那種累死人不給飯的絕命活兒。

    前前後後造了一年多,到現在也還沒完工,咱們這一塊已經能行船了,那邊還得再繼續造,不過有了船就方便多啦,以前哪能在家門口出發。”

    李子俊看著慢慢寬闊起來的水麵,忽然想到幾年前在橋盤山上的事兒,那時候他一知半解,這會兒卻明白了:“平安,我覺得爺爺說的對,你也說得對,哎,要是不勞傷一人就能造出運河來,那就太好了。”

    章元敬笑著搖了搖頭,就算是在後世這也是不可能的事情,更別說是現在了,大自然的威力是無窮的,想要改變他必定就要付出代價。

    倒是章明林笑著說了一句:“咱們的縣太爺已經愛民如子了,你們怕是不知道,含山縣那頭,為了造一個碼頭死了好多人呢,聽說都是累死的。”

    章元敬一聽就皺了眉頭,問道:“死了人?那朝廷不管這事兒嗎?”

    章明林搖頭說道:“勞役死人是常事兒,隻要能說得過去,朝廷哪裏會管幾個小老百姓的事兒,所以我才說,咱們青州百姓是有福的。”

    李子俊也跟著說道:“是啊,爺爺也常誇趙大人是個會幹實事兒的好官。”

    隻可惜這個好官無靠山背景,在青州這個小地方一待就是十幾年,從壯誌淩雲的青年變成了隻求穩妥的中年人,也不知道將來有沒有機會往上走。

    李玉山擔心兩個孩子的安全,托了趙大人給他們找的官船,這艘官船並不很大,但比起青河裏頭其他的船已經算氣派了。

    青河隻是運河的末係,若不是鄰近明湖,恐怕連官船都不會有,大部分船都跟湖麵上那些似的,能坐個五六七八人,平日裏靠著捕魚和送人過河換一口吃的。

    那些烏篷船離官船遠遠的,生怕一個不小心被帶翻了,章明林見倆個孩子看的新鮮,還說道:“聽說今年端午節的時候,縣太爺要辦一個賽龍舟會,頭名有十兩銀子的彩頭,到時候家裏有船的估計都會參加,可有的熱鬧了。”

    章元敬一聽,感興趣的問道:“林二叔,以前咱們這兒咱們沒辦過龍舟會?”

    李子俊也好奇的看著他,他以前生活在北方,自然是沒看過賽龍舟的,但來到青州之後也從沒見過,乍然聽起頓時感興趣起來。

    章明林笑了笑,說道:“聽說以前也是有的,不過後來打仗的時候停了,這些年也就沒辦,要不是有了這個碼頭,估計縣太爺還想不起來。”

    湖麵的風景一開始看還好,看得久了就顯得一成不變了,眼看倆孩子無聊起來,章明林倒是說起河道上的趣事兒來,聽的倆孩子一愣一愣的。

    李子俊驚訝的問道:“林二叔,真的有人一家子都住船上嗎,那船那麽小,怎麽住啊?再說了,萬一下雨的話怎麽辦?”

    章元敬倒是知道這事兒,有些人家裏頭窮沒辦法,身家性命都在一艘船上,一家老小都在船上過日子,船是他們的家,也是他們的命。

    章明林歎了口氣說道:“富人有富人的活法,窮人有窮人的活法,對他們來說能有一艘船已經是不錯的事情了,至少不會缺飯吃。”

    李子俊對坐船的新鮮勁還沒過,還說道:“不過要是住船上,每日能看見外頭的風景倒也挺風雅的,不是都說湖心映月最動人嗎,他們日日都能看到。”

    章元敬卻搖頭說道:“偶爾住一兩天,自然是風雅,要是天天住的話可是辛苦的差事,不說冬冷夏熱,光是濕氣就讓人頭疼,常聽說船家容易得風濕病,就是因為整日的在水上頭,濕氣太重了的緣故。”

    李子俊也跟著感歎了一句,但他自小家境優越,對這些話也沒有什麽感觸,聽過也就忘了。新鮮勁頭一過去,倆人索性回到船艙裏頭看書去了,府試就在後頭,多看一點多安心一點,就是章元敬也不能避免這個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