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後宮

字數:5057   加入書籤

A+A-




    孔令芳對太子略有不滿,  卻隻是心中嘀咕罷了,  她與太子無冤無仇,更不可能隻是因為心中的小小猜測而做什麽動作,  真要論起來,即使是一手帶大的簫甯,  在她心底也是不如章家來的重要的,畢竟這才是她的家人。

    章元敬隻是讓妻子安心,還說道:“他們送過來的帖子隻管推了就是,別怕得罪人,  若是送了重禮,  便還一份一模一樣的過去就是了。放心,爺還不差錢。”

    這話倒是實話,  章家底子是薄,但擋不住當年鎮北王爺的大方,琉璃坊和肥皂坊幾年的紅利收下來,  光論銀錢的話恐怕比那些勳貴人家都富裕。

    孔令芳一聽,倒是噗嗤一笑,  忍不住說道:“知道了夫君,妾身必定聽令。”

    章家其樂融融,作為當家主母的孔令芳也過的十分舒心,家裏頭銀錢不缺,  夫君更是出息,  除了還沒有兒子之外根本沒有讓她難過的地方。

    朝廷還算平靜,  可後宮之中卻截然不同了。

    當年鎮北王爺的嬪妃並不多,  進宮之後多多少少有了晉位,也不知道皇帝是不是故意的,如今坐在妃子位子上的要麽是沒有生育兒女的,要麽膝下隻有一個女兒。

    如後宮如今分位最高的幾個人,德妃安氏就是當年的安側妃,膝下就是皇帝最大的女兒,當年的大郡主,如今的慶平公主。

    敏妃衛氏,同樣是當年鎮北王爺的側妃,與安氏不同的是,當年在鎮北王府的時候她就不受寵愛,幾乎是隱形人一般的存在,怕是她自己都沒想到能夠身居高位。

    相比起受寵顏色又好,又是雷家遠親的德妃,這位敏妃向來都知道自己的處境,隻是帶著二公主在自己宮內過日子,不爭不搶的態度倒是頗得聖心。

    除了這兩位妃子之外,後進的淑妃和妙妃乃是鎮北王爺登基之後才冊封的,其中淑妃身世頗為不俗,乃是京中長安侯的嫡幼女,妙妃卻是南疆那邊送過來的人。

    再往下,皇帝蕭叡有三個庶出子,老二蕭燊,乃是李嬪所出,老三蕭灝,乃是月嬪所出,老四蕭贇,乃是呂嬪所出,三位嬪的出生都不算高,不過是中等人家罷了。

    從這裏不難看出當年鎮北王爺的處境,除了正妃之外後宮幾乎沒有身份高貴的妾氏,如今他壓著這些剩餘了兒子的妃嬪,心思顯而易見。

    但皇帝的心思是皇帝的,後宮之中,但凡是有點上進心的人都不會坐以待斃,這群女人當年為了爭寵,為了子嗣,相互之間沒少下狠手,可以想象對頭將來上位的話,自己會落到什麽樣的下場,所以後宮頗為不寧。

    有時候章元敬看著,總覺得皇帝是有意為之,有兒子的不是高位,高位的妃子又沒有兒子,相比起讓底下的妃子上位,那還不如讓太子安穩待著。

    畢竟太子的親娘已經死了,將來真的登基為帝的話沒必要為難一群太妃。

    隻是這樣一來,那些坐在妃子位子上的女人們不免多了幾分心思,若是太子上位,一個跟他交好,關係密切的太妃,與一個無權無勢被皇帝厭棄的太妃,待遇可是大大的不同。

    更別提她們一個個還有女兒,不為自己著想,也得為了公主著想,於是太子在後宮之中倒是備受歡迎起來,若不是他年紀大了早已住進東宮,恐怕是有的熱鬧。

    單單是討好倒也罷了,這後宮之中卻一個個不是省油的燈,若有似無的挑撥離間,巧妙的讓太子知道一些,看到一些,想多一些,對她們而言不過是順手為之。

    皇帝絕不會想到的是,太子簫靖從小沒有母親照料,繼室紀氏雖然有心照顧,卻礙於身份不敢太過於親近,鎮北王爺當年公務繁忙,難免有些疏忽。

    這也就養成了太子與身邊的乳母分外親近的關係,而偏偏這個乳母是他的親生母親高氏留下的,也就是說這個乳母是永寧侯府的人。

    當年紀氏還活著的時候,乳母尚且不敢做鬼,等她一死鎮北王府亂了起來,這位乳母便開始在太子耳根邊說一些紀氏的壞話,永寧侯府的好話。

    若是皇帝知道這個,便不會奇怪為什麽太子如今越來越厭惡養在宮外的簫甯,在他的養育教導之下還是慢慢偏向於永寧侯府。

    作為一個武人出生的皇帝,鎮北王其實對女人有一種從骨子裏頭的輕視,總是認為她們不會影響到了大局,所以並不重視,對後宮是如此,對已經去世的兩任皇後是如此,對兒子身邊的那些宮女乳母也是如此,卻不知道正是因為這種忽視,他將來會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

    而現在,這位乳母帶來的影響已經慢慢顯露出來,皇帝方才來探望過,等他一走,太子微微皺起眉頭來,低聲說道:“父皇好像生氣了。”

    乳母連忙走到他床邊,伸手幫他掖好了被子,低聲說道:“陛下怎麽會生氣,太子殿下是真的病了,又不是故意裝病,陛下心疼還來不及。”

    太子臉色還是有些白,他微微歎了口氣,在心底也這麽安慰著自己,但隱隱約約卻知道父皇對自己越來越不耐煩了,以前他生病的時候,父皇絕對不會這樣來看一眼就走。

    他微微垂下眼簾,心中也知道自己的舉動頗有幾分不妥當,卻又不知道不妥當在哪裏,畢竟,他生病也是真的,隻是每次都有幾分湊巧罷了。

    見他還是不開懷,乳母連忙又說道:“殿下,您已經快十六了,也該到了娶妻生子的年紀,外頭侯爺遞了話進來,說會在大朝會上提起此事。”

    太子卻微微疊起眉頭,說道:“父皇必定不喜歡舅舅這般做。”

    乳母卻說道:“這個侯爺自然也是知道的,隻是陛下年前生了一場重病,雖說如今病好了,但誰知道這上天會不會有不測風雲?”

    皇帝的身體一向都是康健的,但他到底是上過戰場的人,年輕時候留下的病根並不是那麽好祛除的,年前秋獵的時候一個不慎淋了雨,誰知道竟是纏纏綿綿病了一個月。

    太子那時候與皇帝的感情還是極好的,但就是這麽一個月讓他意識到,自己的父親並不是堅不可摧的,他也是個凡人,會生病,會老,也會死。

    若是父皇忽然死了,那他會如何呢?會不會就如先帝一般被架空,被愚弄,最後背負著綠帽子淒慘的死去,那樣的未來讓太子恐懼起來。

    恐懼,會讓人想要抓住更多的東西,似乎隻有擁有了才能有安全感。

    朝政大權是如此,拉攏百官是如此,在皇帝無知無覺的時候,太子卻已經實現了一次蛻變,這個變化的好壞因人而異,卻是皇帝最不想要看到的那一種。

    作為一手帶大太子,並且陪伴在他身邊多年的乳母,女人顯然十分了解太子,見他皺著眉頭不舒展的樣子,低聲說了一句:“侯爺為您相看的幾位小姐,都是京中赫赫有名的家族所出,不管是哪一位都是賢良淑德,又能照顧好東宮的。”

    永寧侯雖然也想讓太子娶了自家女兒,但他好歹也是個朝廷老人了,自然知道若是高家女進宮的話必定引起皇帝的反感,再說了,太子是自家外甥,這個血緣是斬不斷的,與其吃力不討好還不如給他找一位有權有勢能夠幫他坐穩太子之位的貴女。

    顯然,永寧侯的這個舉動獲得了太子的極大好感,在他心中舅舅還是為自己著想的,若是私心很重的話為何不直接讓他娶了高家的女兒呢。

    見太子舒展了眉頭,乳母再接再厲的說道:“殿下,不是奴婢多嘴,聖上對於先皇後娘娘,可沒有對紀氏那麽盡心,雖說都是明媒正娶的,但咱家皇後可是原配。”

    聽到這話,太子眼中的猶豫不決終於變得堅定起來,是啊,即使是他心底也知道,雖然都封了皇後,但父皇對紀氏才是最滿意的,這一點從封號就能看出來。

    就是如此,他才不能也不敢讓簫甯進宮,若是日日夜夜相處的話,父皇會不會現自己另一個嫡子更加出色,更加健康,能加適合繼承大興呢?

    在之後的大朝會上,果然有人提出太子年紀漸長理應娶太子妃一事,皇帝的臉色莫名,既不答應也不反對,隻是淡淡問下頭人選。

    太子妃一事自然不可能立刻就定下來,永寧侯也沒料到皇帝居然不點頭也不搖頭直接問人選,隻得對幾位屬下微微示意。

    聽完了人選,皇帝點了點頭,淡淡說了一句:“哦,朕知道了。”

    說完這話,也不管下頭人的臉色,他直截了當的問道:“海市在即,此事事關重大,是朕多年夙願,如今有心派遣一人尋訪遠方他國,可有愛卿願往?”

    在邊疆開通了關市開始與匈奴貿易之後,關山等地的收益一日日的上升,原本保守派擔心的,匈奴因此變得強大的事情並未生,反倒是因為大興大量奢侈品的湧入,匈奴人變得驕奢起來,從某種程度來看還是一件好事兒。

    在關市獲得成功之後,皇帝再一次提起海市,隻是前朝末年閉關鎖國,大興的海軍也並不強大,此事一推再推,一直到如今才提了上來。

    皇帝一提起這話,大殿之上都變得安靜起來,畢竟誰都知道大海是會吃人了,活著回來固然能加官進爵,但死了可是什麽都沒有了。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手機版閱讀網址:(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