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海關

字數:5524   加入書籤

A+A-




    朝堂之上一片寂靜,  顯然誰也不想用自己的性命去冒險,  皇帝冷眼看著下頭一個個裝鵪鶉的家夥,  心底冷笑了一聲,  淡淡問了一句:“太子大婚是國事,  難道海市就不是了,  這會兒怎麽沒有人說話了,莫非一個個都去學做了女人,  光顧著當媒婆了?”

    這話不可謂不毒辣,以至於許多老大人的臉色都變了,  深深覺得自己受到了侮辱。方才喊得最大聲的翰林院老翰林忽然出列,  顫顫巍巍的說道:“微臣願往。”

    這位老翰林都已經七老八十了,  走路都有些走不穩當,早就到了該致仕的時候,  偏偏子孫都不成器,這才撐著一直沒退下去,  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歸順到了永寧侯那頭。

    雖然他站了出來,  但麵上卻一點兒也不慌,  顯然也知道以他的年紀皇帝怎麽樣都不可能讓他去海關,那不是派遣,  那是送命。

    可惜他的盤算落了空,  皇帝冷冷的看著他,  直截了當的說道:“既然如此,  林大人就收拾收拾行禮出吧,  雖然你從未在地方做過事情,  但當個文書還是可以的。”

    這話的意思不但讓林大人去海關,還讓他降職當文書了,老態龍鍾的林大人哪裏受得了這個噩耗,一口氣沒提上來直接暈了過去。

    皇帝卻隻是皺了皺眉頭,眼中並沒有一絲一毫的憐憫,冷聲說道:“林大人年紀到底是大了,還未出就病倒了,人老了就得服輸,罷了,雖然林大人有心,但朕總不能讓一位老人家去送死,就讓他回家好好休息,頤養天年吧。”

    話音剛落下,自有禦前侍衛前來將這位林大人拖了出去,在場的人都知道,這位林大人以後就得在家頤養天年了,再次起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有林大人的案例在前,方才跳的最厲害的幾個人紛紛低頭,生怕被皇帝點了名。

    他們不敢冒頭,皇帝也就沒一個個點出來,沒有這個必要。蕭叡心中十分清楚明白,隻要皇帝還在,太子還在,這些事情就是無法阻止的,就如同當年他們兄弟幾個拚了命要把曾經的太子拉下馬,暗搓搓的拉攏朝臣一樣。

    換了個位置成為了皇帝,蕭叡忽然明白過來當年父皇的態度了,想必那些小動作父皇不是看不見聽不見,而是隻能當做沒看見。

    設身處地之後,他倒是能明白父皇對太子和皇太子的偏愛,大概隻有早死的太子和年幼的皇太子才沒有那麽多的心思,隻可惜,父皇到底還是算錯了人。

    皇帝眯了眯眼睛,看到站在人群之中的顧廷安和章元敬,心情總算是好了一些,有才幹又本分卻又忠心的臣子確實是難得。

    想了想,皇帝還是開口問道:“顧愛卿,章愛卿,你們可有推薦的人選?”

    章元敬抬頭看了一眼顧廷安,後者還是一副老神叨叨的樣子,也不知道是不是早年虧損的厲害,顧廷安這幾年老的厲害,明明隻比章元敬大了七八歲,看起來卻像是差了一輪似得,這會兒白都已經悄悄的爬上了鬢角。

    一點名,不少人都朝著這兩位皇帝的左膀右臂看去,誰都知道這兩位是早年在關山就跟著皇帝的心腹,別人的十句話都比不上這兩位的一聲,有時候根本就是早早揣摩到了聖意。

    章元敬就不提了,出了名的銅豌豆,除了幫皇帝辦事兒就很少搭理人,顧廷安卻不同,他姓顧,是當年顧閣老的遠方親戚,說起來在場許多人都能跟他攀上親家。

    說到這裏,不少人心中都可惜起來,暗道當年怎麽就不能慧眼識英雄,看到顧廷安能有今時今日呢。誰能料到當年父母雙亡,被顧家放棄,自願放棄仕途隨著鎮北王爺去關山的顧廷安,能一步步走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呢?

    隻可惜錯過了就是錯過了,顧廷安連顧閣老這門親都不肯認,家裏頭連個侍妾都沒有,顯然打算就這麽打光棍一輩子了,簡直比章元敬更加難以討好。

    這會兒顧廷安還未說話,先咳嗽了兩聲,這才淡淡笑著說道:“微臣倒是覺得戶部尚書章大人十分合適,畢竟海市一事從頭至尾都是章大人負責,他最為熟悉。”

    這話音還未落下,滿朝文武紛紛露出驚詫的神色來,誰都知道皇帝有兩位左膀右臂,誰也知道這兩位左膀右臂的私交極好,甚至時常在一塊兒喝酒談天。

    難道不知道什麽時候,這兩位的關係鬧崩了,莫非是為了搶奪聖上的寵愛不成,不少大人的腦袋裏頭已經開始了話本杜撰,不斷的想要從顧廷安和章元敬臉上看出痕跡來。

    但是讓他們失望的是,不管是顧廷安還是章元敬臉上都是一片平靜,反倒是皇帝疑惑的問了一句:“哦,你覺得玄嘉合適,這話怎麽說?”

    顧廷安又笑著說道:“此事事關重大,又涉及許多利益,若是派一個官職不高的去,怕是壓不住當地的那些皇商,章大人與這些人是打慣了交道的,自然更加合適。”

    這時候眾人才反應過來,顧廷安說的哪裏是派出去尋訪異國他鄉的人,而是指坐鎮海市的人,要知道這可是天大的好處,油水隨便撈撈就堪比鹽政的地方。

    在海市決定開辦的時候,就有不少人盯著這個地方,別的不說,去看顧個兩三年又能討好皇帝,又能豐腴了錢財,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好位置。

    果然,不等眾人反應,顧廷安繼續說道:“不過章大人地位尊貴,是我大興不可缺少的人才,若是去了海外怕是不妥,一個不當就是大興的損失,當然,論坐鎮海市確實是不二人選,也能讓那些外出的海員安安心心的歸來。”

    若是旁人這麽岔開話題的話,皇帝肯定是要怒的,不過眼前的人是顧廷安,他聽著倒是覺得十分合心意,其實在一開始的時候他也是想要派章元敬卻盯著海市的。

    一來海市帶來的利潤極大,能讓不少人鋌而走險,而如今掌管海軍的人是章元敬的妻弟孔文,他過去的話不會被架空,章元敬的人品他也是絕對相信的。

    第二點就是,海市若是順利的話,到時候萬國來朝多大的體麵,於情於理,皇帝也想把這一份好處留給自己人。

    還有第三點便是,章元敬如今已經是戶部尚書,若是一直留在京城的話很難晉升,章元敬實在是太年輕了,這是好處也是壞處,偶爾皇帝也會想這個人將來要放在什麽地方。

    作為皇帝,他信任章元敬,但也怕養出文閣老那樣子的人物來,在戶部尚書的位置上待得久了,章元敬會不會也變了呢,皇帝也曾想過這個問題。

    這會兒顧廷安一提,皇帝倒是覺得這主意不錯,讓章元敬去看著海關,雖然分位不漲,但能得到的銀子肯定不少,在外頭鍛煉個幾年,回來之後繼續做戶部也是可以的。

    皇帝眼神變幻莫測,章元敬卻也很快的想通了這裏頭的利弊,他連忙出列說道:“皇上,微臣願往,若能為大興開拓海域,便是微臣的榮幸。”

    皇帝似真似假的說了一句:“海關可是個苦差事,風吹日曬的,不如在戶部穩當。”

    若是他不說這句話,章元敬還不堅定,一聽這話卻知道皇帝也有讓自己過去的意思,立刻回道:“變則思通,若是常年累月的待在京城,微臣怕自己也對百姓,對大興,對各地不了解,不如趁著年輕還能走的時候多走走,反倒是有利於人生閱曆。”

    皇帝一聽,果然高興起來,拍案說道:“既然如此,玄嘉你就辛苦一番吧,等你安定了沿海,教化了海外臣民,朕在京城等著你回來。”

    章元敬倒是鬆了口氣,遠離京城對他而言並非全是壞事兒,一來可以暫時脫離政治中心,二來也為自己積攢履曆,三來還能延緩晉升太快的問題。

    果然,這次雖然有了任職,皇帝卻並沒有提升官的事情,章元敬還是作為正二品的大員前往海關,這樣一來,倒是有不少人看了笑話,暗道海關雖然油水多,但哪裏比得上戶部尚書的位置好,這章元敬莫非是失了盛寵,這才被明升暗降?

    出海的人選還未定下來,反倒是海關大臣的位置給定了,眾臣心中又是嫉妒又是惆悵,更有幾分擔憂,海關最好的位置已經有人了,別自己成了倒黴鬼吧。

    幸好,很快皇帝就欽點了一位禮部主事作為特使出海,這位主事曾經是鎮北王府的詹士,別的才能沒有,卻能通許多地方的語言,最喜歡到處遊曆,是個最為滑溜的角色。

    特使的位置一定下來,文武百官倒是鬆了口氣,雖然沒能得到好處,但至少也沒被送進鬼門關不是。

    等走出宮門,章元敬倒是對著顧廷安拱了拱手,笑而不語。

    顧廷安知道他是個聰明人,必定能猜到自己這番舉動的用意,也跟著笑了笑說道:“你啊,走的太快了,放慢一些腳步也沒什麽不好的。”

    前些年聖上無人可用,不得已隻得啟用了年輕人,但聖上如今已經掌控了朝廷,章元敬這麽年輕卻身居高位,難免會出現封無可封的境地。

    章元敬也微微點頭,還說道:“這些年也沒時間帶著內眷到處走走,聽說南邊的風景不錯,瓜果都清甜可口,過去住幾年也是一件好事兒。”

    顧廷安拍了拍他的肩頭,忽然說了一句:“令芳至今未生下男丁,其實也是一件好事。”

    說完之後顧廷安臉上卻露出一瞬間的落寞,雖然很快消失了,章元敬卻還是看了個正著。

    其實他一直不理解顧廷安為什麽不成家,雖說他身體不好,但也不至於很快去了,不說傳宗接代吧,一個人到底是孤寂,將來死後連個惦念的人都沒有,再說了,鎮北王爺已經成了皇帝,再也不是當年能夠跟他們秉燭夜談暢所欲言的那個人了,人,總是會變的。

    曾經鎮北王爺能夠對他們全心信賴,能夠毫無芥蒂的相處,一旦成為了皇帝,即使他自己也不願意,卻還是一點一滴的在變化。

    就如曾經的鎮北王爺絕不會考慮名下的官員是不是晉升的太快,就如現在的皇帝對著章元敬也會恩威並施,地位變了,人心必定也會變,章元敬安然接受,顧廷安卻有些難言。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手機版閱讀網址:(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