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三章 長史府vs少府

字數:4839   加入書籤

A+A-


    第七百一十三章少府vs長史府

    “這樣的事情,殿下今後都會遇見,所以殿下,這是你的一場考試。”王陽明說道。

    朱厚煌頭大。

    讓朱厚煌出兵打仗,他向來沒有這麽沒底,但是現在朱厚煌覺得沒底的很。

    對於這些文臣,朱厚煌很矛盾。

    首先,他要的是人才,不是奴才。

    對於那些對自己唯命是從,連絲毫主見都沒有的人,朱厚煌並不是多看中,他一般對每一個文官都給尊嚴的對待。

    但是卻沒有想到他們會起來反對他。

    讓朱厚煌心中很是氣惱。

    如何能不氣惱,但是氣惱歸氣惱,朱厚煌還不能重處,首先,如果這些真的是因為公心言事,朱厚煌進行處罰的話,今後誰還敢上書啊。

    第二,人才缺口,從來是東雍的大問題。

    朱厚煌從正德年間進行東雍吏試之後,幾乎上每年都有一次,沒有中斷過,招納的人才從來不少。

    而整個長史府更是整個東雍人才的精華所在,甚至是東雍人才的儲備庫,朱厚煌如果打下某地,立即從長史府調人便是了。

    隨後處罰過重,朱厚煌沒有人替補上。

    朱厚煌默默想到。首先將這一件事情壓下去,然後再探明他們到底是什麽心思?

    回答雍王府之後,朱厚煌立即得到了喜訊,原來星城主體工程已經完工了。

    朱厚煌立即決定,用一件大事將這一件事情壓下去,那麽遷都卻是太合適不過了。

    朱厚煌立即宣布,即日起開始遷都,要在半年之內,將都城遷到星城,正旦在星城進行朝會。

    遷都,並不是一件小事情,宣布遷都,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正正做起來,卻是千頭萬緒。

    首先,那些部門遷過去,那些部門不用遷過去,這都要商議,那些人過去,那些人不用過去,等等。

    這些都要吵。

    在所有人都在為遷都的事情準備的時候,朱厚煌秘密召集了一個人入大員,這個人就是王九川。

    朱厚煌秘密召見王九川,說道:“九川,你知道孤為什麽萬裏迢迢的將你召過來嗎?”

    王九川說道:“臣不敢揣摩殿下之意。”

    說實在王九川都有一點不想走了。

    呂宋正在熱火朝天的種甘蔗,大量的土人都被擄為奴隸,大片的原始森林變成了甘蔗田,一個個定居點開辟出來,王九川還帶著府兵,與南方的回回幹了好幾架,就是為地方的劃分。

    王九川覺得,過不了多少時間,呂宋就能當一府來用。

    朱厚煌問道:“以你當不當向少府征稅?”

    少府征稅絕不僅僅是征稅,很可能是一係列限製措施的開始,許鬆還沒有想明白,因為許鬆本質上是一個商人,而不是官員。

    朱厚煌乘著這一段時間想明白了。

    令他想明白的不是別的,就是大明製度,一對照大明製度,這些人的心思,朱厚煌也猜到了幾分,比如,少府的鹽場也可以設鹽運使,少府的鐵場,也可以劃到工部裏來,等等。

    長史府有的是部門將少府給分割幹淨,一點也不剩。

    朱厚煌如過任長史府做下去,長史府真幹做到這一點。

    朱厚煌就用這個問題來試探王九川的傾向。

    王九川沉吟了一會兒,其實就衝突來說,王九川所在呂宋是與少府衝突最多的地方之一,首先呂宋種植甘蔗是朱厚煌確定下來的政策。

    但是甘蔗不經過少府的作坊榨糖,根本就沒有其他用處,所以呂宋大量的甘蔗都進入了少府,然後運到了西方,換了大把大把的錢,是東雍僅次於香料的進項。

    但少府大賺,並不以為這呂宋都大賺錢,恰恰相反,呂宋的財力有限的很。

    王九川能拿到手中的不過是幾個田稅而已,更不要呂宋不比東雍,東雍是以朱厚煌的鐵腕整頓過,一切從新開始,幾乎沒有什麽隱田,但是呂宋卻是有很多權貴的甘蔗園,而且都是朱厚煌特別賞賜功臣給的。

    這樣一來,王九川很多事情都特別難辦。必須財富被少府,與這些勳貴得了,呂宋政府都得到了少了。

    對一直種甘蔗的王九川來說,就有一點不公平了。

    王九川斟酌一下詞語說道:“殿下少府乃東雍支柱,對殿下開辟東雍立下過汗馬功勞,隻是東雍財政依賴少府卻不是長策,因為少府畢竟是殿下的內庫,東雍不能離開殿下內庫就不能轉了,必須內外分明,這才是殿下建製度之道,如今少府勢大,壓製地方財政,殿下不做長久打算,僅僅看到了少府之財?殿下之英明神武,必然能看到這一點,還請殿下平衡兩者。令群臣心安。”

    朱厚煌心中點頭,他的確有整頓少府的想法,畢竟少府不能將所有買賣都做了,他也不要都做了,一個健康的東雍財政,要比一個少府重要的多,朱厚煌當然該如何取舍。

    但是平衡沒有問題,誰要想分割少府,朱厚煌必然讓他知道,東雍之主的厲害。

    朱厚煌口中卻說道:“怎麽說群臣現在心中不安了,他們心中不安是不是因為這個?”

    朱厚煌將一疊奏折推了過去,讓王九川看。

    王九川翻看了幾本頓時額頭微微見汗,偷眼看朱厚煌,不知道朱厚煌到底是個什麽意思。

    這些奏折是什麽啊?

    是彈劾的奏折。

    朱厚煌發覺,他沒有在東雍設言官體係,但是文官似乎個個覺得自己是言官是的。將些說少府管是貪汙的事情,一大把一大把的到處都是。

    少府有沒有貪汙。

    一定是有的,朱厚煌不用看就知道,少府之中,如果沒有了貪汙,那才是奇了怪的事情。畢竟這麽大筆的銀錢,那如果還幹幹淨淨的。朱厚煌覺得要麽所有人一起給他做假賬,要麽這世界上真的出聖人了。

    但少府重要性讓朱厚煌一直沒有動,無他,少府一直支撐東雍財政,一旦因為反貪受到的阻礙,東雍的經濟就會出問題。

    但是朱厚煌安安靜靜的待在家裏,發現,錢還真是能攢出來的。

    朱厚煌現在覺得,即便是少府混亂一陣子,東雍結餘也能支持一段時間。所以他決定清查一下。

    當然清查的並不隻是少府,也少不了長史府。

    畢竟少府不幹淨,長史府就幹淨了。

    東雍缺少監察部門,朱厚煌也是知道,主要之前人少,沒有必要,最開始幾個月,連個人的餉銀都未必能發下去,朱厚煌監督也沒有什麽用處。

    但是現在東雍體係完整,麻雀雖小,五髒具全,是時候開始完善監察機構了。

    朱厚煌原本想從吳鳳儀的體係之中找一些人,後來放棄了。

    一來覺得,情報機關權力太大,並不是一件好事,二來,吳鳳儀出自錦衣衛,在文官看來是異類,名聲不好。文官們似乎覺得錦衣衛是壞人,錦衣衛抓的人都是好人了。

    所以朱厚煌決定不讓吳鳳儀摻和進去。

    那麽這個監察機關交給誰啊?

    首先,這個人必然要有中立的態度,而且必須要有能力。還有一點有自己能夠信任。

    這樣一來,王九川就被朱厚煌注意到了。

    王九川東雍吏試出來的人才,也與朱厚煌有舊。這樣來彼此也能信任。

    二來,王九川是南洋人,但是不管少府,還是長史府都是大明人士居多。真正的南洋人還都是下僚,沒有升上來的。

    朱厚煌剛剛也問過了,王九川的意見還算過的去,不會因為反貪而損害了東雍的利益。

    朱厚煌決定這個監察禦史就是他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