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返回長安

字數:4736   加入書籤

A+A-


    這一次為了保證不再給魏軍可乘之機,除了賀金龍鎮守潼關之外,沈光明同樣是發動本部大軍又從長安城方麵運來了不少的箭矢跟滾木擂石等守城器械。

    元和十三年,五月初二,成都城。

    距離郭長安入城勸降已經過去數日,杜元恒倒是沒想到郭長安當初冒險入城是因為潼關被魏軍攻破所致。在確定歸降鷹揚軍之後,杜元恒在城中安排一番,便率領城中數萬守軍出城選擇歸降。

    成都城中此時還有大軍五萬餘人再加上十幾萬百姓,杜元恒率軍出降之後,趙弘也在想著如何安排他們。

    以杜元恒本人在成都方麵的威望,自然不可能讓他繼續留守成都,而杜元恒倒也足夠識相,率軍出降之後立即交出兵權,然後等待趙弘的調令。

    對於杜元恒這麽配合自己,趙弘自然也是投桃報李,除了帥府之中的杜元恒家人全部無事之外,還有一些原本屬於帥府的產業同樣是歸於杜元恒所有,同時吩咐麾下軍士開始護送杜元恒家小前去長安。

    益州南北十二郡,北部地區的漢中郡、廣漢郡和巴郡已經落入鷹揚軍手中,隨著杜元恒的出降,原成都節度使控製下的蜀軍、健為郡和越巂郡等地同樣是很快表示臣服。

    不過益州南部地區的蠻族就沒有這麽好說話了,在趙弘看來,自己拿下益州南部地區之後免不了要跟這些蠻族對上。

    隻是他們平時嘯聚山林,能打則打不能打立即率軍後退,杜元恒坐鎮成都十餘年都那他們沒辦法,趙弘現在自然也不想去觸這個黴頭。除非是他們主動打上來,否則趙弘暫時倒也沒有心思去管他們。

    杜元恒肯定是要跟自己一起前往長安的,所以在大軍遠離成都之後,趙弘也隻能讓張文遠暫時坐鎮成都。

    此次率軍南下,趙弘本身一共率領大軍八萬人,其中步卒七萬人再加上騎兵隊一萬,雖然幾場大戰下來折損了數千人,不過總的來說倒也沒有傷筋動骨,尤其是收編了成都城之中的五萬餘新兵之後,總兵力方麵比起之前不降反增。

    不過趙弘一向奉行精兵政策,所以這五萬成都軍肯定是要篩選一番,然後將他們打亂了重新整編才能留用。

    在成都城方麵呆了十來天之後,等到成都方麵的一眾事情基本安定下來,趙弘這才率領本部大軍緩緩撤回長安。而成都城之中,趙弘給張文遠留下的五萬大軍駐守,以及防備南部地區蠻族來攻。

    為了徹底鎮壓成都城周邊的幾個郡,趙弘留給張文遠的五萬大軍全都是自己麾下從長安城方麵一同前來的老卒。

    在趙弘的戰略規劃之中,益州可是自己的大後方大糧倉,無論如何益州方麵肯定不能亂。五萬大軍坐鎮成都趙弘都覺得有些不放心,準備返回長安城之後再調遣一支騎兵隊前來聽調。

    在一眾成都軍未能重新整編完成之前,隻能是暫時辛苦張文遠繼續坐鎮成都了。

    除了鎮守成都之外,趙弘其實還想開始訓練水軍,不過這件事情現在提出來還有些言之過早,而且眼下自己軍中並無合適的水軍統領,想要組建水軍也不是這麽簡單的事情。

    成都一帶剛剛被自己平定下來,雖說是天府之國農業生產很快就能恢複,不過驟然之間增加稅賦等事情,同樣是難免會引起益州百姓的不滿,所以這件事情急不來,趙弘隻是吩咐張文遠注意一下。

    先看看哪裏適合搭建水軍訓練的營寨,以及盡可能招募一些水軍統領以作儲備。

    元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趙弘這才率領一眾大軍返回長安。

    夏侯成此前在潼關俘虜的一眾魏軍已經送回洛陽城,在收到長安方麵提出贖回俘虜的消息之後,徐邦瑞果然很痛快的點頭答應下來,雖然為此付出了不少錢糧,不過四千餘俘虜的魏軍還是安然送了回去。

    這一次趁著鷹揚軍主力南下之際攻打長安,對於徐邦瑞來說完全是走了一招錯棋,不但長安城沒能攻下,反倒是折損自己兩萬餘大軍,就連心腹大將何振都死在潼關。

    從鷹揚軍手中贖回俘虜之後,徐邦瑞為了抵擋鷹揚軍的報複行動,立即催動本部大軍加強函穀關方麵的防備能力,以求能夠將鷹揚軍擋在函穀關以西。

    鷹揚軍原潼關主將馬原,趙弘在得知潼關被他大意丟失之後本來是準備嚴懲的,不過後來戰報顯示馬原在丟了潼關之後戰死當場,而且他還從本部一萬大軍之中抽調出三千人前去支援長安。

    若不是馬原向長安城方麵支援三千正兵,這一次長安城本身未必能夠擋住魏軍的強攻,最終一番權衡之後,趙弘還是覺得馬原功過相抵,戰死之後按照軍中既定的規矩發放撫恤。

    在趙弘率領主力部隊返回長安城的路上,北部地區阿史那所部的兩萬餘騎兵同樣是緩緩朝著草原之上退去。

    徐邦瑞此次為了創造機會攻下長安城,先是趁著鷹揚軍主力南下之際奪取潼關,然後暗中聯絡阿史那出動騎兵隊牽製石守信所部的鷹揚軍,此時長安城大戰已經結束,阿史那眼見鷹揚軍主力準備返回長安,同樣是隻能率軍後撤。

    趙弘之所以急著返回長安,除了成都城方麵的事情已經基本穩定之外,最大的原因就是李欣然快要生產了,前段時間魏軍大軍圍城之下李欣然還在城中忙著鼓舞士氣,趙弘心中實在是有些放心不下,所以這才一路急匆匆的趕回來。

    好在府中醫師說李欣然跟腹中胎兒都沒有什麽問題,再加上李欣然自己也是醫術不錯,趙弘這才慢慢放下心來。

    一切安穩下來之後,趙弘則是坐鎮長安城中忙著篩選五萬餘成都軍降卒,經過一番挑選之後,五萬餘成都軍最終還有三萬餘人留了下來。

    當初趙弘率軍攻打成都,杜元恒自知不敵,所以這才想要盡快招募大軍進行防備,也正因為如此,杜元恒當初招募的這批新兵質量確實不高,趙弘在長安城中一番帥選之後,將那些老幼病殘跟實在不願意參軍之人全部放了回去,如此還剩下餘精銳繼續訓練。

    成都城方麵有張文遠率領五萬大軍坐鎮,金城郡和武威郡方麵同樣有石守信所部的大軍坐鎮,算起來鷹揚軍現在總兵力已經超過十二萬人了。

    得了成都城之後,鷹揚軍麾下轄地又擴大了幾個郡,不過成都城附近能夠征召下新兵已經被杜元恒之前征調差不多了,所以趙弘倒是暫時沒有從成都方麵繼續招募新兵的打算。

    實際上自從返回長安城之後,趙弘一直都在思索自己接下來要戰略目標到底在哪裏。

    益州南部地區那些蠻族暫時不用想了,隻要他們不給自己搗亂,趙弘也沒有心思率軍去深山老林裏麵找他們的麻煩。從益州東部地區向荊州等地進發倒是其中一條路,可惜荊州揚州一代水密布,自己如果沒有水軍的協助很難入主其中,所以往東發展暫時是難以實施了。

    往北發展倒是沒問題,關鍵是武威郡等地再往北就是大草原了,就算是徹底擊潰阿史那所部,最多也就是給自己掙回來一些戰馬跟牛羊罷了。

    實際上趙弘心中是想要趁機兵出潼關直奔洛陽,上次長安城一戰過後,徐邦瑞眼下還未恢複過來,函穀關方麵的守軍兵力有限,趙弘倒是想要冒險一試。

    不過這個想法卻是被郭長安給勸阻了,在郭長安看來,函穀關本身的防備程度就不低,再加上徐邦瑞這段時間一直還在不斷修繕,如果不能出其不意的話,就算是四五萬大軍也休想攻破函穀關。

    至於出其不意拿下函穀關更是不用想了,徐邦瑞用這個計策拿下潼關,為了防止鷹揚軍也用這一套,整個函穀關附近的檢查十分嚴格,根本不可能混過去太多的軍士。

    除去這幾個突破口之外,唯一能夠讓鷹揚軍向外發展的地方,就隻剩下一個並州了。

    不過趙弘本身對於並州方麵的具體情況所知不多,所以此時倒是並未立即準備向並州方麵用兵,隻是吩咐巫當讓暗影衛和軍中斥候先去探查一番,等到具體情況匯總給自己之後再做打算。

    就在長安城的日子逐漸安穩之時,鷹揚軍節度使府的一眾官員卻是有人舊事重提,說起稱王建製的事情。

    此前趙弘剛剛拿下長安城之後不久就有人想要勸進,不過當時趙弘以後方未穩拒絕了。眼下整個益州全境鷹揚軍已經占據三分之二,涼州方麵同樣是占據六七成轄地,再加上還有長安城跟半個司隸。

    若是從轄地和麾下大軍的實力來說,現在稱王倒也足夠了。

    自從大楚朝廷崩壞之後,天下大亂民心思定,趙弘很清楚稱王之後會讓自己麾下一眾百姓有一種歸附感,隻是眼下各路諸侯還都是按兵不動,若是自己率先稱王,會不會成為出頭鳥,這一點才是趙弘眼下最為擔心的事情。

    長安城,大帥府書房之中。

    此時整個書房之中隻有趙弘和郭長安還有張光庭三人在座,對於稱王這件事情趙弘自己想來想去還是沒有定下心思,所以今日隻能是將他們兩人一同召集過來,看看有什麽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