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西涼軍的處境

字數:4513   加入書籤

A+A-


    元和十三年,六月初十,敦煌城。

    此時正是一年之中最為炎熱的時節,敦煌城瀕臨沙漠地區,天氣更是炎熱不堪。

    不過此時天氣雖然極為炎熱,西涼節度使薛鎮平卻是臉色凝重的坐在書房之中,在薛鎮平麵前則是謀士皇甫充跟大將劉士達兩人。

    薛鎮平這十餘年來之所以能夠掌控敦煌等三郡,皇甫充跟劉士達這一文一武確實是對於薛鎮平出了大力氣。

    看到薛鎮平似乎麵沉似水並不開口,大將劉士達小心道:“不知大帥召喚末將前來有何吩咐?”

    薛鎮平可不是什麽老好人,能夠在胡人跟西域還有當初的河西軍夾縫中生存下來,這心思跟手段自然都非常人,所以就算是劉士達在薛鎮平麵前,也是很少敢於放肆。

    聽到劉士達的詢問,薛鎮平這才冷聲道:“本帥剛剛收到趙弘小兒來信,雖然信中口氣看似不錯,不過意思隻有一個,就是問一問本帥願不願意率軍歸附鷹揚軍!你們以為此意如何?”

    薛鎮平出自寒微,數年奮鬥下來才有了今日之基業,雖然明知道自己的實力比不過鷹揚軍,不過此時卻也不願意因為趙弘的一封書信就將自己好不容易打下的基業拱手相讓。

    皇甫充跟劉士達兩人跟隨薛鎮平日久,此時自然明白薛鎮平心中所想,不過劉士達乃是武將,這種出謀劃策的事情卻是不願意輕易開口,尤其是現在薛鎮平明顯的心情不好。

    倒是皇甫充立即拱手道:“大帥,趙弘小兒雖然麾下鷹揚軍實力豐厚,不過我軍卻也有三郡轄地,而且麾下大軍數萬,此時自然不可能因為趙弘一封書信就率軍歸降。”

    看到薛鎮平略一點頭對於自己的看法表示肯定,皇甫充接著道:“屬下以為,趙弘前不久剛剛率軍平定成都,眼下鷹揚軍周圍已經沒有什麽大敵,為了穩定後方,所以趙弘才會想要對我們動手!這封書信不過是趙弘用來試探主公的手段而已,看一看主公是否有願意歸降的打算,然後再有所動作。”

    薛鎮平沉聲道:“你的意思是趙弘現在隻是在試探我等,若是本帥有意歸降,趙弘自然會繼續派人前來跟我們商談,若是本帥不願意歸降,接下來要麵對的可能就是趙弘麾下大軍了?”

    主公明見,眼下乃是六月中旬的天氣,敦煌等地更是氣溫炎熱並不利於大規模行軍,再則,鷹揚軍前不久剛剛拿下成都城,無論是整編新兵還是讓那些老卒恢複體力,這都需要一段時間才行,所以趙弘眼下並不急於立即動兵,隻是想要預先試探一下我們的反應。”皇甫充拱手道。

    哼!本帥這十餘年來縱橫上千裏,又豈是區區一封就將就能嚇倒的?”

    薛鎮平雖然不願意就此歸降鷹揚軍,卻也明白就實力而言自己並不是鷹揚軍的對手,一聽到皇甫充說起盛夏之後趙弘可能會有所行動,便轉身對著劉士達詢問道:“軍中斥候是否已經仔細探查長安方麵?鷹揚軍眼下實力到底如何?”

    最開始敦煌城跟鷹揚軍之間還隔著金城郡和武威郡等地,薛鎮平對於鷹揚軍倒是並不怎麽上心。不過隨著鷹揚軍北上掃平武威郡和金城郡,然後又擊敗阿史那麾下數萬騎兵,薛鎮平這才慢慢重視起來,然後吩咐本部斥候前去隴西城和長安城等地探查。

    劉士達抱拳道:“回主公,我軍斥候已經成功混入隴西城和長安城等地,根據他們傳回的最新情報來看,拿下成都城之後鷹揚軍總兵力在十三萬到十五萬人之間,不過這其中還有不少成都軍降卒,等到重新整編之後,預計鷹揚軍總兵力將會在十四萬人左右!”

    薛鎮平皺眉道:“你確定這個消息足夠準確?據本帥所知,早在趙弘率軍南下成都之前,鷹揚軍總兵力就在十二三萬人左右,成都一戰鷹揚軍本身損失不多,又收服五萬成都軍之後,這總兵力至少已經超過十五萬人了吧?”

    皇甫充解釋道:“主公,趙弘率軍攻打成都確實損失不大,不過徐邦瑞曾經趁著鷹揚軍主力南下之際偷襲潼關得手,然後催動本部大軍前去攻打長安,所以鷹揚軍在潼關跟長安城附近損失了不少人手。”

    薛鎮平恍然道:“本帥隻想著成都方麵的事情,卻是將徐邦瑞曾經趁機陰了趙弘一把的事情給忘了。”

    略一權衡之後,薛鎮平對著皇甫充開口道:“若是本帥果斷拒絕歸降鷹揚軍,你覺得趙弘有幾分可能會親率大軍前來攻打我軍?”

    皇甫充苦笑道:“若是主公假意歸降,或許還能拖延一段時間,若是主公在書信之中直言不可能歸降鷹揚軍,屬下覺得趙弘有九成以上的可能會親率大軍前來攻打我們!”

    劉士達略帶疑惑的開口道:“趙弘雖然仍是自稱鷹揚軍節度使,不過其麾下轄地加起來已經將近兩州之地,似這等人物,就算是有戰事發聖,隻怕他也隻是調派麾下大將率軍前來,應該不會親自率軍前來吧?”

    皇甫充搖頭道:“趙弘此人雖然麾下確實兵多將廣,不過此人本就是武將出身,縱觀鷹揚軍近幾年以來大小十幾戰,基本上每一次都有趙弘親自率軍出動的跡象,所以這一次如果鷹揚軍果真來攻,趙弘此人還是有很大可能會親自領軍的。”

    聽到皇甫充說完這些,薛鎮平沉聲道:“若依你之見,眼下我軍卻該如何應對?”

    如果薛鎮平願意率軍歸降鷹揚軍,此事自然是極為簡單。關鍵是薛鎮平並不願意就此歸降,所以在麵對鷹揚軍即將來攻的情況下,隻能是要麽撤離要麽選擇對抗。

    出了敦煌郡之後就能直通西域,若是薛鎮平自己願意躲進西域之中,倒也無懼於鷹揚軍能夠追上去,隻是如此一來就等於是將敦煌和酒泉等三郡拱手讓給了鷹揚軍。

    聽到薛鎮平的詢問,皇甫充一番沉思之後開口道:“眼下趙弘對於我軍還隻是處在試探階段,屬下以為主公可以先假意表露出可能歸降鷹揚軍的意思,然後爭取拖延一段時間。而我軍則是在這一段時間之內聯絡一些其餘的勢力共同對抗鷹揚軍,唯有如此才能擋住趙弘親率大軍前來!”

    聽罷皇甫充的一番建議,薛鎮平皺眉道:“假意投降鷹揚軍倒是不難,不過眼下涼州方麵隻剩下我們跟鷹揚軍兩方勢力,益州方麵又已經被鷹揚軍掃平,再加上長安城一戰魏軍損失過大,現在徐邦瑞怕是已經沒有膽子繼續招惹趙弘了,我軍卻該向誰求援?”

    假意投降的事情簡單,隻要自己回信一封給趙弘表示願意歸降,但是怎麽個歸想法還要繼續商量,想來拖延一段時間還是沒有問題的。隻是眼下敦煌城方麵地處偏遠,就算是想要找人一起對付鷹揚軍,卻也是難逢援手。

    從哪裏請援軍,皇甫充並未直接開口,隻是伸手朝著東北方向指了指。

    劉士達開口道:“軍師的意思是,我們這一次跟胡人聯手對付鷹揚軍?胡人雖然勢大,不過他們都是養不熟的白眼狼,說不定什麽時候給我們反戈一擊,到時候我們豈不是得不償失了?”

    敦煌郡地處西域、涼州軍跟胡人等三股勢力夾縫之中。這些年來西域諸國情況相對平穩,而且對於攻略原本屬於大楚朝廷的敦煌郡並沒有什麽想法,涼州軍此前是河西軍主事,王承彥實力有限,同樣是無力北上掃平敦煌郡等地。

    除了這兩方勢力之外,就剩下胡人一方勢力了。

    當初金狼部和烏蘭部占據武威郡等地之時,就曾經出動騎兵隊時不時前來西涼軍轄下打秋風,而實力更盛金狼部一籌的阿史那所部自然更是不會放過這等機會,所以從這一點上來說,西涼軍跟阿史那所部之間同樣有仇恨。

    此時就算是鷹揚軍即將來攻,想要薛鎮平放下身段前去求阿史那來支援自己卻也不容易,所以劉士達並不太同意皇甫充這個建議。

    聽到劉士達說完這些,而薛鎮平卻是並未表態,皇甫充無奈道:“如果有可能的話,我也不想跟胡人一起聯手。隻是眼下鷹揚軍周邊已經是沒有別的大勢力了,而能夠及時援助我軍的更是隻有阿史那所部,如果不能他們聯手,僅憑我軍本身的實力而言,至少在兵力方麵就已經比鷹揚軍差了不少了。”

    鷹揚軍總兵力整編之後將近十五萬人,就算是留下一部分兵力駐守長安跟成都等地,至少出動七八萬大軍前來肯定沒問題。而西涼軍本身因為轄地有限,供養五萬大軍就已經是薛鎮平的極限了,繼續招募新兵的話不用鷹揚軍來攻,西涼軍本身的糧草就將供不應求了。

    皇甫充的意思很明白,要麽就是放下之前的仇恨跟阿史那所部聯手對付鷹揚軍來攻,要麽就是放棄這個助力,隻靠本身五萬大軍去對抗鷹揚軍來襲。

    看到薛鎮平似乎還在權衡利弊,皇甫充繼續道:“主公,此前阿史那親自率領數萬大軍南下,然後兵分兩路準備攻打姑臧城跟允吾城,最後折損三四萬大軍無力而還。從這一點上來說,阿史那跟鷹揚軍之間的仇恨比起我們更大,這就是我軍能夠跟阿史那聯手的根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