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戰前會議(二)

字數:5006   加入書籤

A+A-


    聽到趙弘開口詢問,孟彪抱拳道:“我們白馬羌近兩年以來確實發展壯大了不少,若是大帥開口,想必家父至少能夠調動五六萬大軍前去協助作戰!”

    上次南鄭城一戰,白馬羌出動數萬大軍協助張文遠擊敗成都軍,白馬羌本身損失並不大,所以此時孟彪說本部能夠調動大軍五六萬人還是比較可靠的。

    想到此處,趙弘點頭道:“你跟隨本帥也有一兩年沒有回山了,一會兒議事完畢之後本帥會親自手書一封,就有你帶回山中即可。”

    孟彪抱拳道:“謹遵大帥吩咐!”

    看到孟彪抱拳領命,趙弘繼續吩咐道:“其餘人等各司其職,石守信何在?”

    石守信立即抱拳道:“末將在!還請主公吩咐!”

    你這幾日配合文遠從成都城方麵抽調大軍前來長安城集結,務必在保證成都城安穩的情況下抽調三萬大軍前來!”

    末將遵命!這就去辦!”

    嚴開山,夏侯成何在?”

    末將在,還請主公吩咐!”聽到趙弘的喝令聲,兩人立即抱拳道。

    你等立即開始騎兵隊方麵的抽調,務必保證大軍行動之前將兩萬名騎兵隊各自抽調到位!”

    鷹揚軍主力騎兵隊人數在兩萬人左右,趙弘有心將騎兵隊數量再擴大一些,不過這件事情短時間內卻是沒辦法做到了,隻能先在後方抽調出一部分兵力抓緊時間訓練騎術。

    聽到趙弘的吩咐之後,兩人立即各自抱拳道:“末將遵命!”

    看到杜元恒似乎有些欲言又止,趙弘對著他略一點頭,然後沉聲道:“杜元恒何在!”

    末將在,還請主公吩咐!”雖然從一方節度使大帥變成了鷹揚軍麾下大將,不過總得來說杜元恒還是漸漸接受了這種改變。

    與其在成都城之中跟城池共存亡,比起現在繼續為鷹揚軍效力,孰強孰弱自然是一目了然。

    你跟隨本帥一起坐鎮長安,繼續訓練城中軍士,爭取在大戰之前讓他們增加更多的戰鬥力!”

    對於杜元恒,趙弘此時確實有些不放心讓他自己獨領一軍,然是既然答應了讓他繼續效力論功行賞,此時卻也不能棄之不顧,所以隻能暫時讓他繼續跟隨在自己身邊。

    事情商議既定,眾人立即開始分頭行動起來。

    趙弘先是親筆書信一封讓孟彪送往白馬羌所在大山之中,對於趙弘提出借助自己之力前去協助攻打敦煌城的事情,孟坦隻是略一思索便答應下來。

    現在鷹揚軍威勢越來越重,整個涼州十分鷹揚軍已經占據其中之七,在孟坦看來,所謂西涼軍不過是螳臂擋車而已,根本沒有多大可能擋住鷹揚軍的進攻,更何況再加上自己率軍前去支援。

    在確定出兵前去協助鷹揚軍之後,孟坦立即開始在大山之中調兵遣將,為了防止提前被西涼軍看出什麽端倪來,趙弘並沒有讓孟坦率領大軍立即前來跟自己匯合,隻是讓他將麾下羌兵先往張掖郡方向調集。

    與此時同,石守信從長安城出發直奔成都,在張文遠的協助之下,從成都城之中調集了三萬大軍奔赴長安。

    隻是這三萬大軍全部都是步卒,想要從成都城方麵趕到長安城進行集結,至少還需要十餘日的路程才能到達。

    好在跟西涼軍之間的戰爭短時間內倒也不會立即展開,而且這些大軍都是經過上次成都之戰的老卒,在他們返回長安城之後,趙弘倒是並未吩咐他們立即準備集結。

    而是準備讓他們各自返家一趟,等到好好休息一段時間,到了戰前再將它們重新召集起來。

    這三萬大軍有多半都是曾經跟隨趙弘一起起事的百戰老卒,剩下一些也是經曆過真正大戰的軍士。此次攻打敦煌城,在趙弘看來這三萬大軍跟自己麾下兩萬騎兵才是其中主力。

    除了這三萬大軍的調動之外,剩下的兩萬步卒本來就在長安城之中進行訓練,這兩萬人乃是從篩選之後的四萬名成都軍降卒之中抽調出來的,為了讓他們盡管增加更多的戰鬥力,趙弘連同杜元恒和沈光明一起抓緊時間對他們進行緊急操練。

    作為原本成都軍的主帥,杜元恒在這些軍士之中還是有不少威望的,所以此次操練這些大軍,趙弘特意讓杜元恒跟隨在自己身邊。

    相對於步卒方麵的抽調,騎兵隊方麵調集就更為快捷一些。其中一萬名騎兵原本就在武威郡和金城郡方麵駐防,趙弘隻是吩咐他們在本部轄地抓緊時間鍛煉,等到大軍趕赴武威郡方麵之後再進行匯合。

    而剩下一萬名大軍在長安之戰結束之後本來就駐紮在長安城附近,雖然當初賀金龍所部為了阻擋魏軍過關損失率將近兩千名騎兵,不過這段時間以來趙弘已經給又給賀金龍補全了兩千名騎兵,所以長安城附近駐紮的鷹揚軍騎兵隊總兵力仍有一萬人左右。

    除了諸多兵力方麵的調動之外,趙弘同意是特意抽調出一支隊伍協助張光庭等節度使府方麵的官員進行糧草運輸。

    正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此次攻打敦煌城乃是小距離遠征,以西涼軍的防禦而言很難在短時間內直接攻破敵軍,所以糧草方麵的調運自然是要提前準備去起來。

    武威郡方麵距離張掖郡最近,而且姑臧城之中同樣也有足夠的兵力駐紮,所以這一次趙弘便將大軍所需的糧草暫時運往姑臧城之中。

    上次攻打成都城,原本節度使府方麵給八萬大軍準備了數月的軍糧,不過在鷹揚軍一路南下最終勸降杜元恒之後,成都之戰耗時並不算多久,所以這些軍糧倒是省下來不少。

    此次攻打敦煌郡,剛好從這些軍糧之中進行調運。

    就在鷹揚軍忙忙碌碌的準備之時,西涼軍同樣是沒閑著,皇甫充上次從阿史那所部返回敦煌城之後,跟薛鎮平一番商議又重新趕赴阿史那所部商議關於雙方結盟的具體細致。

    最終薛鎮平答應在大戰之前先行調運一部分糧草和軍械前去阿史那所部,而阿史那同樣是保證一旦鷹揚軍開始出動之後,自己立即就會準備率領本部騎兵隊前去進行支援。

    雙方這些兵力調動都是大規模的行動,很難瞞過敵軍斥候的耳目,所以薛鎮平雖然繼續派出使者前來長安城商議一些關於歸降方麵的事情,趙弘卻是隻當他在信口開河跟本就沒放在心上。

    元和十三年,八月初十,敦煌城節度使府。

    經過連續一個月多的組織,薛鎮平已經成功將張掖郡方麵的百姓大部分都撤入酒泉郡和敦煌郡之中,此時整個張掖郡之中已經完全沒有西涼軍進行駐紮了。

    除了一部分老弱病殘不願意撤離之外,也隻有偶爾路過的西涼軍和鷹揚軍斥候會從這些地方經過。

    薛鎮平的打算跟郭長安當初所料相差不大,直接是擺出一副放棄張掖郡守衛,然後集中剩餘力量駐守酒泉郡和敦煌郡的打算。

    酒泉郡郡治祿福城,防衛方麵比起西涼軍老巢所在的敦煌城要差上一些,不過到底也是建城許久的郡城。薛鎮平跟一眾下屬仔細商議過後,派出自己的長子薛義渠率軍三萬人前去城中駐守。

    祿福城位於酒泉郡中部地區,如果鷹揚軍想要攻打敦煌城,祿福城就是他們的必經之路。

    雖然敦煌城才是西涼軍的老巢之所在,不過薛鎮平心中明白,一旦失去張掖郡跟酒泉郡之後,就剩下一座敦煌城根本就無法久守。

    所以對付鷹揚軍最好的辦法,就是調集自己麾下大部分兵力在酒泉郡方麵布防,隻要祿福城能夠擋住鷹揚軍的西進之路或者是讓鷹揚軍在祿福城方麵折損過多,才能徹底保障敦煌城方麵的安危。

    為了徹底保住祿福城,薛鎮平不但將自己麾下三萬精銳派給薛義渠駐守,同樣是在城中準備了足夠的糧草跟青壯,一旦祿福城方麵的戰事吃緊,薛義渠還能抽調城中青壯協助守城。

    作為酒泉郡方麵的郡城,而且城中兵精糧足再加上足夠的青壯,在薛鎮平看來鷹揚軍想要攻破此城至少需要折損三五萬人才行。

    如此一來就算是勉強打破祿福城,鷹揚軍也將無力繼續西進。

    此時在敦煌城節度使府書房之中,薛鎮平正高坐於上首,下方則是謀士皇甫充跟大將劉士達還有其次子薛義通。

    這亂世天下,各路節度使為了保住自己的大位,子殺父弟殺兄之事屢見不鮮。不過薛鎮平膝下二子之間倒是關係頗為融洽,此次鎮守祿福城明顯是九死一生的局麵。

    整個西涼軍之中除了薛鎮平之外,能夠作為主將前去的隻剩下其二子跟大將劉士達。不過劉士達還要負責敦煌城方麵的守衛之事,所以隻有薛義渠或者薛義通前去最為合適。

    薛義通明顯是對於自己兄長前去駐守祿福城方麵的事情有些不滿,此時正對薛鎮平開口道:“父帥,祿福城乃是鷹揚軍西進的必經之路,無論如何趙弘肯定會想辦法拿下此城才是。就算是我軍有阿史那所部騎兵從旁協助,隻怕祿福城方麵也是十分危險。”

    兄長比起我來允文允武,乃是父帥將來的繼承人,此時前去祿福城守衛實在是有些過於危險,還請父帥將兄長調回敦煌城,讓孩兒前去守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