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陰符經之上中篇
字數:2720 加入書籤
“宇宙合唱中創造出的和諧的聲音,可能會因為我們的偏聽,變成了噪音。”
當安寧回到禁區飛船之後,想著例如黃帝以及春秋時期老子或者鬼穀子來過的場景,他就感覺亞曆山大。不過幸好的是,再安寧看起來,本來是科幻的東西,看起來像是現代的場所一樣。
不過很多事物都不能看表麵,他根本搞不清楚或者思考不出那台機器是如何製造出的靈石。就憑他隻能理解到光子有質量才能被引力彎曲的理解,實在是對更加高深的東西無能為力。
不過,另安寧慶幸的是,他的背後是整個國家,至少有很多專家可以對陳靜tí gòng的科技圖紙進行分析。所以,在他看來,陳靜是很滿足於和他交流的,至少是通過他這個媒介進行背後信息團隊的交流。可以想象,當黃帝那個衣不蔽體的時期以及看似有些文明的春秋戰國時代的人們,又如何能夠理解陳靜可能會tí gòng的東西呢?
有人才有飛船,即便安寧非常能夠理解各種不同形式的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但是,安寧還是認為這個禁區飛船還是有人駕駛才過來的。如果硬要說,是陳靜這個人工智能駕駛過來的,那它的目的也應該是有人提前設定的。
安寧回程想了很多,等再見到陳靜的時候。陳靜先給了他一份曾經給黃帝講過的陰符經。安寧看了看,這和他記憶中的陰符經沒有什麽太大的差異。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天有五賊,見之者昌。五賊在心,施行於天。宇宙在乎心,萬化生乎身。天性,人心;人心,機心。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天人合發,萬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火生於木,禍發必克;**生於國,時動必潰。知之修煉,謂之聖人。
天生天殺,道之理也。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材既安。故曰: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日月有數,大小有定;聖人生焉,神明出焉。其盜機也,天下莫能見,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輕命。
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反晝夜,用師萬倍。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目。生死之心在於物,成敗之機見於目。天之無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風,莫不蠢然。至樂性餘,至靜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製在氣。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於害,害生於恩。愚人以天地文理聖,我以時物文理哲;人以愚虞聖,我以不愚虞聖;人以奇期聖,我以不奇期聖。故曰:沉水入火,自取滅亡。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陰陽勝。陰陽相推,而變化順矣。是故聖人知自然之道不可違,因而製之。至靜之道,律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萬象。八卦甲子,神機鬼藏。陰陽相勝之術,昭昭乎進乎象矣。”
字數很少,但包羅萬象。
陳靜給安寧講了一遍。
第一段是上篇。安寧感覺就是如何認識天之道,該怎麽辦。五賊大約就是指金木水火土,各種相互作用。然後就是用天之道來指導人性。天人合發,類似於天時地利人和。性有巧拙,可以伏藏指的東西比較實用,指人的天性有靈巧和笨拙之分,可以揚長避短。想來也是,我們都是不自覺的把自己的缺點隱藏起來,看來這還符合天之道呢。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這句話其實對於修煉人心很有用。九竅指人的九個竅位,其中耳、目、口非常重要,是精、神、氣散失之關鍵所在,如果能夠得到動靜相宜的修煉,就能抗拒外來邪魔的入侵。知之修煉,謂之聖人,指懂得相生相克的自然變化規律和自身正邪變化規律,不斷加強自己的品德修煉,這樣的人才能稱得上是聖人了。
第二段是中篇。相對有點難度。天生天殺,道之理也。首句指天生萬物,又使萬物走向死亡,這是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之道理。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材既安。這一句指天地精華,可以被萬物攝取;萬物,可以被人利用和破壞,人,過多利用萬物,反而會被萬物所殘害,這三種盜用關係應該把握得適宜,才能夠使三者相安。故曰: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這句有點難度,指的是飲食應該按一定時間進行,才能調理身體健康;行動要合其自然規律,就能保證萬物安順和諧。
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指有些平淡無奇,屢見不鮮的事往往包涵著無數的神奇,關鍵在於人們認識和探求。從修道者來說,要明白宇宙外象有吉凶之兆,你必須運用智謀韜略,掌握其客觀規律。同時要明白自身之神,外通天地,內修聖功,從點滴起始,積累知識,身心齊修,才能洞察一切事物變化規律。
日月有數,大小有定;聖人生焉,神明出焉。時間曆法有數,事物之長短大小有一定的規律;人們按照這樣的原理來生存、勞作,探求天地奧秘的聖人產生了,神明的智慧也由此而出現。
其盜機也,天下莫能見,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輕命。這一句上升到了機製,指天盜、物盜、人盜,三道的規律契機,深藏於事物之中,不為天下人們的感官所察見,察知。君子發現了這種契機,就會更加嚴格的要求自己親身實踐,而小人發現了這種契機就會拚命去追求私利而玩命。
第二段就是指事物之間的聯係,人應該如何使用。
陳靜是個好老師,安寧聽的是如癡如醉。
“上篇講天之道,中篇講天之道的取用規律。”安寧給陳靜總結了下,得到了她的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