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第32章 家家戶戶種地忙
字數:16066 加入書籤
從縣城回家的路上, 話題逐漸轉到了齊老費家在村外的那片果園。
說是果園,但規模其實也不算太大,隻占了幾畝山地, 品種則都是當地生長的桃、李和梨,並沒有什麽出奇。而他種這些水果, 也並不是為了收成, 一來是自家吃用, 二來也可以做人情往各處送。
尤其是齊世雲進了縣衙當差之後, 每年齊老費都要送幾十框水果進城, 讓他拿去送人。這些東西不值錢,但婦人孩子最愛,收下也不怕會有人來查, 再搭配點兒自家種的蔬菜和稻米,又實惠又實用,日常走動用來送禮再好不過。
所以提起這一片果園, 齊老費心裏當然也是相當自得的。蓋因這園子不同於水田是祖業, 卻是他自己一手建起來的。
周敏和齊老三都很會說話,齊老費自然也是被誇得心情舒暢。而後齊老三提出想要幾株果樹苗, 他自然滿口答應, “你卻是來得正好, 今年我本來打算再種一些樹苗下去, 所以特意讓人培育了一批, 勻幾株出來不費什麽, 什麽時候有空了過去挖就是。”
齊老三道, “擇日不如撞日,我明日就去。一樣隻要兩株,種在房前屋後,一來遮個陰涼,二來打個口幹甜甜嘴。”
那好,到時候你自去選也就是了。”齊老費幹脆的道。
於是第二天,周敏和石頭就跟著齊老三去選樹苗了。
齊老費家的果園就在村子南邊,周圍用荊棘圍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隻在靠近村子這邊開了一個口子,而入口處又搭了一座草屋,果園裏忙起來的時候,便有長工專門住在這邊守夜。
草屋外頭卻掛了四五個蜂箱,這同樣也是一道屏障,若有人不小心闖進來,驚了這些蜜蜂,後果自不消說。
然而今日,一家人來到果園門口時,卻見這裏已經圍了不少人,看樣子是在看熱鬧。石頭上前一問,才知道是果園裏的蜜蜂搬家了。
一個蜂箱能夠住下來的蜜蜂是有數的,但繁衍卻一直沒有停止。所以一旦蜜蜂數量過多,就會分出一部分搬出去。
通常來說,主人家會事先準備新的蜂箱,以供這些密封居住。因為是從原本的蜂箱裏切出一部分蜂巢搭建,大多數時候蜜蜂也會乖乖的住進新蜂箱之中。
但大多數之外,總會有意外發生,有時候這些搬出來的密封卻並不去住新的蜂箱,而是聚在一起準備遷徙。
這個時候,就要設法讓他們安定下來,否則要是飛進山裏,再想要找回來就難了。
所以這會兒,果園裏正有兩個長工手提裝著沙土的籃子,一邊追著蜂群跑一邊朝蜂群灑,一邊灑一邊喊,“蜂王住,蜂王住,蜂王住在樹梢處!”
不知道是灑沙土這種方法很有效,還是仿佛敕令一般、帶著某種韻律的喊聲發揮了作用,又或者蜜蜂本來也不知道要飛到哪裏去,累了之後就想停下來休息,總之不久之後,這些蜜蜂就在一株桃樹的樹梢處停了下來,逐漸聚集到了一起,遠遠看去,倒像是綴著一個蜂巢。
立刻有長工將新準備好的蜂箱搬過來,熟練掛在了桃樹上。如是幾天之後,這些蜜蜂適應了新環境,就會主動住進蜂箱之中了。
周敏還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場麵,不由看得津津有味。
就是村民們,這種熱鬧也是很少見的,不然也不會聚集那麽多人。一邊看熱鬧,還一邊閑聊,話題從哪家婆媳又吵了架到今年地裏該種什麽好,應有盡有。
等到那邊初步穩定下來之後,看熱鬧的人群便逐漸散去。於是就更顯得帶著了兩個孩子往果園走的齊老三顯眼了,當即有人問,“老三,這是幹什麽去?”
齊老三道,“我跟老費哥說好了,來他這裏討兩株果樹回去種。”
這個時代商業不發達,村民們連去鎮上一趟都十分難得,自然也很少會買東西。對於住在村子裏的孩子們而言,這些種在房前屋後的果樹,就是零食最大的來源。到了夏秋時節,山裏的出產也是他們的最愛。家長們買不起街上賣的各種點心,但種兩棵果樹還是沒問題的,所以幾乎家家戶戶門口都種有。
當然,也有那麽幾家跟齊老三家一樣因為各種原因沒有果樹的,聞言立刻也動了心,去找齊老費商議去了。
進果園的時候,齊老三特意挑了距離那株停著蜜蜂的桃樹,但眼前還是時不時就有蜜蜂飛過,令人心驚膽戰。
好在三人運氣不錯,並沒有被蟄。倒是跟在後麵想過來看熱鬧的幾個人中,有個小孩被蟄了一下,當即疼得哇哇大哭,他爹罵了幾句晦氣,立刻拖著人回家設法去了。
到了育苗的地方,周敏才發現,原來就算是當地的樹苗,也細分成了很多不同品種,各有各的講究。有些掛果多,有些果子甜,還有些成熟得早……侍弄樹苗的長工如數家珍的介紹了一遍,聽得周敏眼睛放光。
其實在古代當個土地主,的確是件很幸福的事啊!
周敏沒想過“為什麽自己沒穿到齊老費家”這種事,相較於做吃現成的富二代,明顯開創家業的富一代更符合她的理想,一手一腳掙出一份家業,那種自我滿足,從古到今都是一樣的。
最後齊老三挑了一株桃樹,一株八月李,一株臘月李,一株葫蘆梨,周敏發現苗圃裏還有核桃樹苗和楊梅樹苗,這是齊老費的果園裏也沒有的,今年才試著培育,當即各要了一株。
挑完了樹苗,周敏還在這果園裏逛了一圈,當即決定,等自己當了地主婆,也要弄這麽一個果園,到時候將各種品種的水果都搜羅過來種上,想吃什麽應有盡有,那就是一個字,爽!
回家之後,大家一起動手,很快將六株樹苗種了下去。八月李、桃樹和楊梅種在屋前,臘月李、葫蘆梨和核桃則種在山牆邊。
至於屋後的空間,齊老四準備上山去挖幾株鬆木杉木回來種,不過這個要等開春後上山去找,比較麻煩,隻能慢慢來了。
雖然目前種下去的隻有不到半人高的樹苗,但周敏看了一圈,卻是十分滿意。幾年之後,這些樹長大,到時候就能夠見到樹木成蔭、果實累累的景象了。不像現在,整個院子隻在水井旁邊有一株光禿禿的梓木,顯得十分孤單。
而後她又讓石頭去冬叔家的山牆後麵挖了許多竹根回來,埋進屋後的一小片空地上。
冬叔家種的都是大青竹,竹筍味道不好,連村民們都不吃的,但竹子長得快,而且非常粗,成竹要兩隻手才能圈得過來,砍上一根就足夠編出一隻大提籃,非常實用。
等到這些東西都種下去,一天時間也就堪堪過去了。
晚上睡覺時,周敏還琢磨著,回頭得去山上弄點兒泉水回來灌溉一下。樹木移植之後,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重新繼續紮根,維護不好很有可能會中途枯死,那就白費了。灌溉一點泉水,想必會長得更好。
第二天,一家人商量過後,打算先把土豆給種了下去。
這會兒天氣還沒有完全轉暖,其他的作物都不適合種植,但抗凍的土豆卻是不要緊。這東西種得早也收得早,可以跟其他東西一起套種,比較方便。
周敏的打算是一行土豆,一行玉米,一行大豆並做一廂。對於農作物而言,氮肥是不可或缺的東西。但現在這個時代,根本沒可能弄到提純的肥料,所以隻能用笨辦法。
記得高中化學課上學過,大豆、花生等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夠固氮的根瘤菌存在,它們能夠將空氣中的氮轉化成植物能夠吸收的物質,使得作物生長良好。所以套種豆科植物,也有肥土的功能。對於這剛剛開墾出來的土地而言,哪怕隻有很微小的作用,也不能忽視。
至於土豆和玉米,因為種植和收獲的季節都不相同,所以也是經常套種的品種之一。
現在把土豆種下去,等到三月間種玉米的時候,它已經長得非常茂盛,開始開花結果了。等到玉米長大,需要搶奪陽光雨水與營養的時候,土豆也就可以收獲了。
對於萬山村這種一年隻能種一季作物的高山地形來說,這同樣也是加大土地利用率的方法。
周敏將買回來的一袋土豆取出來,安氏在一旁十分擔憂的問,“這東西要怎麽種?咱們都不懂,萬一種壞了可怎麽好?”
娘別擔心,買的時候我就問過了。這個種起來簡單,也不那麽吃地裏的肥力。”周敏將土豆倒出來。過了一個冬天,土豆已經發出了許多嫩芽,周敏提了菜刀,看準了長芽的地方,分別將土豆切塊,確保每一塊上都有至少一個芽在。
土豆剛種下去的時候,芽苞實際上是從土豆塊莖之中吸取養分生長的,等長出了根係,才會轉而吸取土地裏的肥力。所以必須要留下一點塊莖,但整個種下去,既種不了多少地方,需要的營養也太多,結不出土豆,所以切成兩立方厘米大小最為合適。
這麽一切,一袋土豆便能種上兩畝地。
剩下的地方,周敏打算留著點菜,暫時就不種東西了。
雖然隻有兩畝地,但因為隻有安氏,周敏和石頭三個人,而且又是完全依靠人力耕作,要先在鬆過的地上起壟,然後挖坑,將土豆埋進去,再撒上一把草木灰,最後再將覆上薄土。這麽一套下來,等這些土豆種完,天也就快黑了。
中間周敏還不忘讓石頭去接了泉水,這些土豆在下種之前,都用泉水泡過。因為怕泡壞了,等於隻是在水裏打了個滾就拿出來,也不知道究竟有沒有效果,隻能以後再看了。
然後又接了一點泉水,預備回家之後用來澆灌幾株果樹。
因為泉水實在是太小,每一次接水都很費工夫,石頭還建議過周敏將之挖開,但周敏思來想去,還是拒絕了。
雖然說迷信不好,但周敏始終覺得,這泉水頗有點兒神異之處。它隻有那麽小一股,所以能夠滋潤的地方不大,隻有那個天坑。而且水也根本蓄不住,立刻就會滲漏進地裏去。正是因為這些緣故,它才能安安穩穩存在到如今,既然如此,何必大動幹戈的去改變?
種土豆忙了一天,第二天周敏就沒有作安排。自己去山上逛了一圈回來,便見安氏正在屋子裏挑選雞蛋。她特意將屋門和窗戶都封起來,讓房間裏變得非常暗,然後用鬆木點了火,一個一個將雞蛋拿到眼前,對著火光照。
這兩天又有一隻母雞抱窩,安氏之前就說過,要孵一窩小雞,看樣子是在選雞蛋了。
隻有受精的忌憚才能夠孵出小雞,而看一隻雞蛋是否受精,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這樣對著光一照,能夠看到一個黑色的點,那就是受精過的,可以孵。沒有黑點的蛋就隻有吃掉一個用途了。
安氏挑挑揀揀,選出了十五隻雞蛋,放在雞窩裏排好了,然後將那隻抱窩的母雞抓了過來。
所謂抱窩,是家禽自然繁殖後代的一種本能。在產卵一段時間之後,它就會停止產卵,體溫升高,體毛蓬鬆,即使根本沒有蛋也會長時間蹲在一個地方不肯挪動。而且這種行為通常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因為正常而言,雞蛋孵化出小雞,需要三周左右的時間。
而現在,那隻母雞終於找到雞蛋,立刻蹲在雞窩裏趴著不動了。
而被安氏挑選剩下的雞蛋,則預備拿到鎮上去賣。
開春之後,天氣幾乎是一天比一天暖和,冬天的衣服再穿不住,都換成了薄的。而周敏也開始準備播種蔬菜瓜果了。
那不大的一畝地,差不多被她玩出花來。
先是起壟。種白菜的壟跟種土豆的又不一樣。種土豆的是單壟,將兩邊的土往中間一撈,堆起一個高高的尖,就算是成了。但種菜的則是多壟,一壟差不多有一米那麽寬,分成四行。挖出淺淺的坑之後,將種子點進去,也不需要蓋土,澆灌一點農家肥就行了。
周敏種了一壟白菜,一壟萵苣,一壟豌豆,最後一壟則是三分之一豌豆,三分之一蠶豆,三分之一辣椒,至於西紅柿,隻在每一壟的邊角上掏個坑,把種子點進去,四壟一共十六個角,就種了十六株。
這些種下去的種子,毫無疑問也用泉水泡過。
這就是土開在這裏的好處了,泉水想怎麽用就怎麽用,等閑不會有人來查看,更不會有人懷疑。
這三畝地可以說是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但作為一個自給自足的菜園卻還不夠,因為沒有蔥薑蒜這樣必須的調味品。周敏本來想單獨開一塊地方來種這些,但被安氏攔住了,表示這些東西可以直接種在門口的地上。
——山裏的這塊地,畢竟距離村子比較遠,雖說每天來往也不算太麻煩,但當你做飯發現少了蔥的時候,難道還能特意走上超過一刻鍾的路去山上拔蔥麽?
最後便將種了樹的地方墾出來,用石頭壘出一個小苗圃,將這些東西種在裏頭,也方便平時照看。
既然提到調味料,周敏就記起來,自己之前在山上見到過一株野生的花椒,隔得遠遠的就能夠聞到那種令人舌頭發麻的味道,於是便帶著石頭扛著小鋤頭去挖了回來。
這就是靠著山的好處,大山是一座取之不盡的寶庫,能夠從這裏得到的東西太多太多。
買回來的種子都種下去之後,要做的事情就不多了。有了空閑,周敏便決定一點點慢慢將荒地拓寬。反正開出來的土都是自家的,眼看著周圍那麽多空地白放著,自己種點東西卻恨不能一層套一層,心裏別提多可惜了。
之前是急著要開出土,所以請人幫忙。現在家家戶戶都在忙著春耕春播,騰不出功夫來,他們也就不著急,自己一點一點的弄。
這樣有個好處。
雖然費勁,但砍下來的樹也好,挖出來的樹根也好,都可以拿回家去當柴火少。有了這些木柴,今年燒火用的東西就都有了。而樹根這種東西煙太大,平時用來生火做飯自然不好,但如果有需要熏的東西,諸如臘肉等,這就是最好的材料了,存著總不會有壞處。
拾出來的石塊,周敏也沒有亂扔,而是在土地邊緣累起來,做出隔斷。
不過,光是這樣的隔斷顯得太單薄了,有人要進這片地裏來,卻是容易得很。不過村裏人都知道這是齊老三家的地,大概不會有人來,就是牛羊,放出來的時候也有小孩子看著,倒也不需要太過擔心,周敏真正擔心的,是山裏的野物。
這可不是後世那種到處都開發得差不多,除了深山老林之外野獸幾乎完全絕種,獅子老虎更是隻能在動物園看的年代。這個時代的人口稀少,山裏的野物也猖獗得很,進村或許不敢,但禍害一下地裏的莊稼,那是分分鍾的事。
山雀鬆鼠之類的小動物周敏是沒轍了,隻能經常過來看看,但大家夥還可以想象辦法,在土地周圍種上樹和荊棘之類,將之和山林隔斷開來,或許會有用。
不過種樹很容易遮擋陽光,這片地本來就在山裏,等將來周圍的環境複蘇,估計每天能夠被光照的時候會更少,再種樹沒必要。所以周敏最後選擇了荊棘。
這種東西生命力就頑強多了,隨便從別處挖幾叢過來種上,很容易就能夠長好。反正山裏別的沒有,這些東西最多,周敏先把已經能夠確定邊界線的地方種上,剩下的等地開墾出來之後再說。
新開出來的土地,周敏打算都用來種了黃豆和花生。一邊開墾一邊種,種子是從冬嬸家要的,今年就打算先這麽著,順便養養地,明年玉米和土豆自己留了種子,再擴大種植規模。
如此忙忙碌碌,時間過得就快了。
半個月後,種下去的東西就出苗了。周敏反正一年到頭就侍弄這麽幾畝地,功夫多,經常帶著石頭弄點兒泉水來澆灌,果然土豆和蔬菜都長得很好。
播種的時候,白菜周敏一個窩裏放了三四粒種子,這是為了以防萬一。但這個品種的白菜最後能夠長得很大,很占地方,最好是一個窩一株,所以出苗之後,周敏需要將多出來的苗移栽出去。
移栽的地方也是現成的,土豆現在才剛剛出苗,地上看去還是光禿禿的,反正還留下了種大豆和玉米的空隙,先種點白菜在裏頭也不礙什麽。
這些事情都是抽空去做的,還有安氏幫忙,周敏倒也不算忙。不過隨著時間推移,她又有了新的工作。
天氣漸漸轉暖,去年向族裏買來的那兩畝水田,也該收拾了。
冬叔答應會幫著犁田和平整,也說到做到,在一場春雨之後,他便借了相熟的一戶人家的牛,下田去了。一天時間,把兩家人的田都翻了一遍,卻是一直弄到天黑才完事。
翻過之後的水田裏,泥很鬆,這個時候需要用釘耙這些高低不一的泥土平整一番,以備將來插秧。
但水稻的種植同樣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不是把帶殼的穀子扔田裏就完事的,首先要將穀子泡在水裏,放在氣溫比較高的地方,令它發芽,等到長出一寸長左右的芽之後,再兩三棵分成一簇,密密的插在事先準備好的水田中,等到長上一段時間,有巴掌那麽長,再□□,用插秧種進田裏。
翻田的事不用周敏操心,她要做的是育苗。
水自然是用特意帶回來的山泉水,周敏用油紙在門前搭了個簡易版大棚,將泡好的穀子放在了裏麵,很快就出了苗。
到了這個時節,村前的那片水田,一眼看上去全都是一片汪洋,隻有中間細細的田埂隔開。而這些水田裏,到處都能夠看到三五成群,正在勞作的村民。
兩畝水田要用到的苗並不多,順便育在冬叔家的小田裏就可以了。
所以這一天,周敏一手拎著小板凳,另一隻手托著育出來的禾苗,跟在冬嬸身後往田裏走。在她身後,是安氏,石頭和齊慧。
——這是個輕省的技術活兒,多半是女人孩子上陣忙活,冬叔這個大男人另有事情要做,至於齊老三,承擔起了為兩家人準備今天的飯菜的重擔。
雖然說天氣已經轉暖,但畢竟才是早春,田裏的水實際上非常涼,周敏一踩進去,就凍了一個激靈。
幹農活就有這一點不好,有時候你是不能挑選環境的。晴天有晴天的活兒,雨天也有雨天的活兒,不可能天氣不好就閑在家裏,農忙搶收的時候,為了在雨季之前把糧食收回家,甚至會在地裏忙到半夜。
這種反複的勞作和過度的疲勞,泯滅了所謂的山居農耕之樂,隻剩下佝僂的身體和麻木的表情。
要不周敏的理想怎麽是做地主婆呢?地主婆可以坐在家裏享受一切,隻要花錢請人替自己工作就可以了。
回到眼下,這個活兒周敏之前沒有做過,所以下了田之後沒有忙著動手,而是先觀察了一下冬嬸和安氏,便見她們將小板凳安在田裏,坐上去之後,一手托著一把苗,另一隻手靈巧的分出苗來往田裏一按,動作飛快。
這些苗太小,又插得細,不可能很快弄完,如果站在水田裏,長時間保持彎腰的姿勢,對身體的負荷太重,而坐在小板凳上,則會輕省許多。
至於插苗,也是有訣竅的,因為苗太短,一不小心就可能會被完全壓進泥土裏,但如果不夠用力,則也有可能一鬆手它就浮在了水上。
正確的做法是,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苗,放下去的時候迅速鬆開拇指,食指快速一按。至於力道,就要在實踐中慢慢把握了。
心裏有數之後,周敏也將自己的小板凳安放好,取了一些苗放在手心裏,然後開始勞作。
即便有凳子坐著,保持這個姿勢太久,也會讓腰背出變得一片酸痛。而且在水裏待得久了,更感覺寒意似乎從毛孔各處往身體裏鑽,動得人手腳發涼。到最後動作甚至已經失去了一開始的靈活,變得機械且麻木。
好在她們人多,兩家的田加起來也沒多少,所以幾個人弄上一天,也就總算是把這個活兒交代過去了。
周敏穿越過來之後,也不是沒有勞累過,但這一天卻是她覺得最難受的,吃完飯後就躺在了床上,隻覺得連一個手指頭都不想動。
齊老三見狀道,“這樣不成,明日起來隻會更難受。你們相互按摩一下肩背和腰,這樣稍微好過些。”
周敏哼哼唧唧的不太想動。
要說她在二十一世紀,也是個挺嬌氣的姑娘,有時候連礦泉水瓶子都擰不開,搬運超過二十斤的重物,則必定會花錢請人。上樓電梯,出行坐車,每天的運動量還要靠瑜伽來保持,疲憊和勞累,更多是精神上的而非身體上的。
但到了這裏之後,周敏也知道環境不同,再加上大概本來的身體已經非常適應這種勞作,所以她沒喊過苦沒怨過累,居然也就慢慢堅持下來了。但從前的勞累,說到底也十分有限,入春之後接踵而至的繁重體力勞動,才讓她明白了什麽叫農忙。
像這種時候,就很想能夠休息一下了。甚至有時候煩躁上心,會想如果索性拋開這些枷鎖,離開這個村子進城去找工作,就算再辛苦,應該也不會比種地更苦吧?
但一個十來歲的女孩子,沒有任何手藝傍身,進了城能做什麽呢?
就算自賣自身去大戶人家做奴婢,她這資質也隻夠格做個粗使丫鬟的,被人呼來喝去,支使打罵都會成為常事。這可不是現代的時候被領導訓話,也就隻能動動嘴皮子,這個時代體罰還是非常頻繁的事,還有可能動不動就被要求跪下……
總而言之,除了比現在稍微輕鬆一點(也有限),就沒有任何好處了,但卻徹底的失去了周敏最看重的自由。
所以,再難也還是要忍著。
再周敏不情不願的時候,安氏已經進了屋,二話不說就開始替她按摩,弄得周敏還有點兒受寵若驚。
但按過之後,果然就鬆快多了。周敏找回了一點力氣,便坐起來,讓安氏躺下,自己替她按。至於石頭,則由齊老三親自動手了。
這一天眾人大概都累了,所以睡得很早。第二天起得也比平常晚一些。
周敏和石頭上山去看了一趟,帶回來了幾棵白菜,和一背簍的青草。白菜是他們今天的菜,青草則是給兔子和雞準備的。
田裏的活兒暫時告一段落,接下來就該種玉米了。吃飯的時候,周敏跟其他人商量,“玉米就那麽種下去,恐怕不夠山雀和鬆鼠來偷的,還是先育苗然後再種吧。”
這東西以前沒種過,就按你的意思來便是。”齊老三道。
既然大家都沒意見,周敏就請冬叔用木板釘了個寬大的槽出來,將泥土和草木灰、農家肥混勻了鋪在裏頭,再將玉米粒兩三顆一起按進去,澆上水讓它生長。
大概泉水的確很有效,周敏去地裏的時候仔細檢查過,不管是土豆還是蔬菜,出苗都非常整齊,而且單從苗的狀態上來說,可完全看不出來是種在剛剛開墾出來的貧瘠的土地上。
而且之前種在附近的果樹也都已經存活,就連竹子也發出了第一批竹筍。
一切都是欣欣向榮的樣子。
這讓周敏對泉水更加有信心了。掌握著這樣的利器,隻要勤勞肯幹,發家致富怎麽也不會太困難吧?
接下來的兩個月,周敏按部就班的照著之前的計劃,將三畝地打理得井井有條。——估計是因為泉水澆灌,長得比較快,在玉米可以種下去的時候,散種的第一批白菜已經勉強可以收了,而且吃起來十分清甜,哪怕什麽都不放,就把白菜放在白開水裏滾過一道,滋味也不錯。
這讓周敏十分驚喜。
她可是打算靠著種地發家致富的,但是在這個小農經濟的時代,大部分人都是自給自足,市場有限,她的東西如果不是足夠好,人家憑什麽來買?而現在,至少不用擔心產品在競爭的時候落敗了。
周敏留了一些菜讓安氏做成鹹菜和酸菜,供給一家人接下來幾個月的食用。
剩下的,她打算拿到鎮上去試試水。
說得更直白一點,她打算去問問邱五爺對這些菜感不感興趣。畢竟鎮上最有購買力的,也就隻有他家了。
所以就連玉米和大豆的種植工作,她也交給了安氏和石頭,反正她自己也沒種過,留下來能夠起到的作用也十分有限。
臨出門前,周敏還不忘將之前買回來的一把葵花籽交給石頭,讓他種在玉米地裏。今年冬天有沒有零嘴,過年的時候能不能嗑著瓜子閑談,就要看他們了!
時隔幾個月之後,再到鎮上來,周敏還真生出了幾分重見天日的感覺。埋頭幹活的時候沒什麽感覺——實在是累得根本無法分神去想別的了,但看到了外麵的天地,再回想那種麵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竟然會忍不住油然的從心底生出一股毛骨悚然。
越是規律而繁重的生活,越是能夠把人圈囿在一個地方,不得脫離。
想想萬山村裏的人,他們一輩子最遠去過的地方就是縣城,甚至有大部分連縣城都沒去過,真正的眼界也就是周圍這幾個村子,生活中充斥著家長裏短,看不到更遠的地方。
對他們來說,生活裏隻有眼前的苟且,沒有詩和遠方。
若要細細思量的話,這種生活狀態是非常令人細思恐極的,但身處其中的人,卻很難感覺得到。
周敏提醒著自己,絕對不能成為那樣的人。
自由的定義有許多種,但對周敏而言,思想上的自由永遠是最重要的。一時的沉淪不要緊,但不能永遠讓自己深陷這種狀態之中。
要加油了啊!
邱五爺好像真的非常閑,所以這回周敏來賣菜,他又親自出來接見了。
中醫裏有種說法,說春天是萬物複蘇的季節,生氣勃發,所以在適當的調整下,病人的身體也很容易好轉。雖然現代醫學對“氣”這種東西始終保持不讚同的態度,但相信這一套理論的人卻不少。
至少周敏自己也是將信將疑的。
所以這會兒看到邱五爺的臉色比之上次見麵好了很多,去了病色,越發顯得豔色無邊,周敏也覺得對方的身體可能的確好轉了,於是笑著道了一句喜。
然而邱五爺問的卻是個完全無關的話題,“你弟弟今次怎的沒來?”
周敏愣了一下,才道,“這段日子家裏正忙著,走不開,就是我,也是好容易才抽出空來。”
邱五爺點點頭,看了一眼裝在背簍裏看上去水靈靈的白菜。周敏無恥的采用了現代時賣菜小販的通用手法,預先準備了一瓶泉水,來的路上時不時就灑上一點,到了鎮上,還忍痛將麵上蔫了的兩株白菜取出來扔掉了,所以現在這一背簍的白菜,至少賣相看上去可以說是非常好。
這是你們自家種的?瞧著倒是不錯,隻不知滋味如何。”邱五爺道。
周敏立刻自信滿滿的回答,“五爺若是不放心,不妨現在就令人做了來嚐嚐。不拘是用水焯過之後涼拌,還是清炒,或者煮湯,味道都不會差了。”
也好。”邱五爺垂眸想了想,點頭道,“瑞聲。”
侍立在他身後的人立刻上前,將那一簍白菜都拿走了。周敏也沒提稱重啊價錢之類的話,如果真的吃著好,想必邱五爺不會吝嗇那點錢,她自己也不會介意他試吃了一兩棵。
在吃兩頓飯的古代,這個時間其實不早不晚,並不是飯點。但邱家的廚房好像早有準備,沒一會兒,瑞聲就端著四菜一湯回來了。他將菜一樣一樣擺在桌上,便又退回到了邱五爺身後。
而邱五爺拿起筷子之後,才像是想起什麽似的,看向周敏,“齊姑娘不介意陪我吃一頓飯吧?”
四月間天氣已經逐漸熱起來了,雖然早晚氣溫還是很低,但正午陽光照耀的時候,卻是熱得人發汗。
周敏一路走來,自然也出了一身的汗。而邱家的廳堂裏,似乎因為邱五爺身體的關係,還在角落燃了熏籠,也涼快不到哪裏去。但邱五爺這句話一說,周敏但覺好像有一陣無形的風吹過,讓她整個人從裏到外都涼了下來。
她有些誠惶誠恐的坐了下來,埋頭吃飯。
菜色非常清淡,但味道卻特別好!周敏覺得自己就算在現代,也少有能吃到這麽好的手藝。畢竟外頭館子裏賣的東西,多半是靠重口味招攬客戶,多半都很舍得各種調料。
不知道是不是邱家也有食不言的規矩,反正從頭到尾邱五爺沒有開口,周敏也安靜吃飯。等放下碗之後,邱五爺漱了口,淨了手,又擦了嘴,令人將殘羹剩飯收下去之後,這才微微頷首道,“味道的確不錯,這些菜我要了。”
白菜的價錢便宜得周敏心涼。即便邱五爺已經開出了一文錢一斤的“高價”,二十斤白菜也隻賣了二十文錢。
辛辛苦苦種出來,又背到鎮上來賣,所得卻實在是太少,也難怪這年頭老百姓日子難過。
雖然手裏還有賣靈芝的那點銀子,但總拿出來貼補,總有用完的時候,所以必須要做到收支平衡甚至有所盈餘,不然她所謂的未來規劃,就是一紙空文。
賺錢真難。
話雖如此,但轉頭這二十文錢就被周敏用來買了麵粉。
其實她本來是想買糯米的,下個月就是端午,到時候少不得包點粽子應景。結果鎮上唯一一家米店居然沒有糯米賣,隻好退而求其次。
村子裏也有人家中小麥,但數量很少,收成也難說,而且就算買麥子能便宜點,還要設法磨成粉,周敏索性買現成的了。
沒有粽子,到時候蒸個包子,也算是吃個新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