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第37章 嫩玉米棒子

字數:14780   加入書籤

A+A-




    這日周敏和石頭回到家時, 太陽已經快要下山了。

    桌上還擺著碗碟,飯菜做得堪稱豐盛,而且並沒有等他們就動筷子了。齊老三和安氏則各自坐著, 沉默著沒說話。

    周敏一進屋就感覺到氣氛不大對,看了一眼桌上的碗筷數目, 便問, “今天來客人了?”

    什麽樣的客人需要這麽客氣的招待?

    她甚至還看到了酒壇子。要知道齊老三因為之前身體不好, 被勒令不許喝酒, 就是好了也沒有再沾, 也就是過年過節會小酌兩杯。酒壇子更是被他藏得好好的,不肯拿出來。

    是你大舅。”齊老三道。

    周敏瞬間了然。

    雖然上回去小河村的時候,她並沒有見到幾位舅舅, 隻跟舅媽們照了個麵,不過俗話說得好,不是一家人, 不進一家門, 隻看大年初二,明知妹妹要回門, 三人卻都不在家, 便能明白男主人們的態度了。

    是為了土豆來的?”周敏將手裏的香蠟紙燭放在桌上, 一邊隨口問道。

    齊老三點頭, “是的。”

    給了嗎?”周敏看向安氏。

    安氏低下頭, 仍舊由齊老三代答, “之前就說了最小的那一起留著送人, 你娘稱了十斤出來,結果你大舅嫌棄東西不好,數量也少,覺得你娘不誠心,根本沒要,氣衝衝的走了。”

    其實安大舅之前的言辭還要激烈得多,因為看到堂屋裏還擺著一筐預備來賣的中等土豆,便將安氏破口大罵的一頓,說她翅膀硬了不知感恩是個不孝女,有這樣的好東西卻不知送回家去孝敬爹娘,他這個做哥哥的上門,還拿最下等的來敷衍,怒不可遏的樣子簡直好像他占著公理,來齊家要東西是天經地義。

    結果被齊老三硬邦邦的頂了幾句,說家裏日子過不下去了,也沒有親戚周濟,就等著賣了土豆的錢來救命,正是因為念及嶽父嶽母,才勻出了一部分送給他,不收錢。別人再沒有這個待遇。

    周敏賣掉土豆的消息還沒有傳揚開,安大舅自然不信,繼續口不擇言的大罵,結果齊老費從門前路過,冷笑著道,“老三,你這些土豆可是已經答應賣給我們世雲的,可不能胡亂送人。”

    齊世雲在縣衙當差,十裏八村的人都很清楚。安大舅聽了這個消息,一時又驚又疑,再被齊老費諷刺幾句,土豆也沒要,就急匆匆的走了。

    不過看樣子,也隻是向再看看形勢,估計以後還會來。

    說到底無非是欺軟怕硬,周敏笑了一聲,“他不要更好,咱們自己留著。”又對安氏道,“娘也別傷心,你看著吧,咱們家要是立起來了,有的是他們求上門來,恨不得把你供起來的時候。”

    之前她光是覺得安家這種親戚糟心,但那是建立在他們態度強硬的基礎上,就像今天。但安家人都生了一雙勢利眼,如果知道他們家跟縣衙也有關係,背後有人撐腰,這態度估計很快就要變化了。

    至於以後,齊家的日子隻會過得越來越好,安家這種窮親戚,識本分的話,哄得安氏高興了,給點好處也無所謂。

    天地良心,周敏完全是因為安氏好像挺在乎家人,所以才會這麽說。

    卻不想安氏反倒抬頭瞪了她一眼,“胡說八道什麽?就是他們真的把我供著,為的難道會是我這個人?從來你外公外婆就隻看重三個兒子,我以前看不開,總想在他們麵前掙個臉麵,讓他們承認我,可他們承認的哪裏是我呢?”

    人心都是肉長的,要說安氏有多孺慕孝順父母,那是笑話。那些冷言冷語,哪一句不讓人難受?她沒那麽大度不計較。

    她之所以在乎娘家,無非是不甘心。身處困頓中時,這種不甘心就表現在她明明知道會被冷嘲熱諷,還是忍不住貼過去。但現在安家主動湊過來,她才發現真正能夠給自己底氣的,其實是現在這個家。

    就算能給足了好處讓安家人對自己笑臉相迎,那又如何呢?恐怕他們背地裏還會覺得她是個傻子,好哄得很,說幾句好話就能夠占到便宜。

    一旦想開了,也就沒有那麽在意了。

    對任何一個女人而言,娘家應該是給他們撐腰的存在。如果連這一點都做不到,那還有什麽可掛念的?

    安氏之前低著頭,著實是因為心灰意冷,而不是因為被大哥罵了傷心。

    不過這次來的隻是大舅,還看不出什麽來。說不定下次就是外公外婆親自出場,到時候孝道的大帽子壓下來,安氏未必能夠扛得住。

    但不管怎麽說,她能有這樣的覺悟,周敏還是很高興的。

    改變總是一點點出現的。自從齊老三的病好了,安氏身上那股六神無主的茫然脆弱就都消失了,整個人也顯得比周敏剛穿來時沉穩了許多。今年地裏收成好,將土豆賣給縣衙這筆生意更是令人振奮,所以今天安氏在安大舅麵前的表現才會比較強硬。

    按照這樣的趨勢下去,以後眼界寬了,底氣足了,未必不會有更大的改觀。

    周敏和齊老三對視了一眼,又安慰了安氏幾句,等石頭還了牛車回來,一家人便開始準備晚飯。

    齊世雲顯然很著急,第二天就親自帶了兩輛馬車過來。這已經是縣城裏所有能臨時抽調出來的馬車了,拉兩千斤的重物走上半天還是有些吃力,但再加上齊老費家的牛車,應該就沒問題了。

    之前因為不好麻煩冬叔編竹筐,所以周敏本來打算將土豆都堆在地窖裏。但九叔公過來買土豆的時候看見了,就隨口說可以用草繩編成袋子來裝。反正土豆個頭大,草編的袋子雖然有空隙,也不會漏出來,而且編起來也很快。

    結果老人家在這裏忙活了一天,就編出十幾條袋子,地窖裏的土豆便都按照大小分袋裝了。這會兒要搬上車,也是非常方便的,齊世雲帶著幾個車夫,一邊過秤一邊搬,很快就完事。

    家裏本來還煮了飯要留他們吃,但被齊世雲拒絕了,“三叔三嬸快別忙活了,我這好容易回來一趟,得回一趟家,不然我爹娘非得把我拆了不可。”

    齊老費還經常進城,與兒子團聚一番,但齊世雲的娘卻是逢年過節才難得見兒子一趟。這一回算是出公差過來,那邊少不得也準備了。齊老三和安氏便也沒有堅持。

    倒是周敏抽空問齊世雲,“世雲哥做成了這檔子事,到時候免不得要慶功吧?我家養了兔子和雞,要不要帶幾隻回去?”

    雞就算了,兔子給我拿上幾隻。”齊世雲摸著下巴道,“這東西倒是難得見人賣,就當是嚐個新鮮了。”

    周敏便讓石頭去抓了四隻兔子,裝在籠子裏給他帶上。

    齊世雲看了一眼已經在車上綁好的土豆,點頭道,“敏敏你這土豆個頭雖然不如上回的,但長得都不錯。我前兒去倉庫看了明公留下的種子,卻是沒法與你家種出來的相比。回頭你種出來的玉米,若也是這般成色,送到縣衙來,哥哥保證替你找到下家,如何?”

    那就多謝世雲哥了。”周敏得了這個保證,自然也十分驚喜。果然背靠官府好辦事,哪怕不作奸犯科,來錢的方式也有很多種。

    齊世雲來回的陣仗都著實不小,跟來的兩個差役還穿著公服,自然又惹得村民們圍觀了一回,嘖嘖稱奇。等人一走,立刻上齊家來打探,待得知是縣衙采買了兩千斤土豆,個個都是羨慕不已。

    對小老百姓而言,縣太爺那就是他們能夠想象的最大的大人物了,齊家居然跟這樣的大人物有了關係,怎不令人驚訝?

    就是那些因為齊家這段時間出盡風頭而有些眼紅的人,也都偃旗息鼓了。

    齊老四得知這個消息,沉著臉在家裏思量了半晌,還是決定再觀察觀察。雖然他始終覺得周敏不過好運搭上了齊世雲,跟縣太爺肯定扯不上什麽關係,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再說齊世雲若是扯著縣衙的虎皮,卻也是個掣肘。

    還真是好運氣,那就暫且先將此事放一放。

    村裏耳目靈活的人不少,在一部分人還沉浸在這個消息之中,兀自嘖嘖稱歎的時候,已經有人從中領會到了更多的東西。

    縣衙這麽大張旗鼓收購土豆,必定有其原因。十裏八村之前都沒有聽說過有這個東西,可見目前隻有齊家種了。若是這土豆關係到什麽大事,豈不是好處都是齊家的?

    於是之後幾天,陸陸續續都有人登門,想要再買點兒土豆。雖然量肯定不會多,但或許也能搭著這場東風,順便賺幾個錢花花呢?

    不過他們注定要失望了。

    我這土豆賣的時候就和縣衙簽了契書的,不能再賣別家。父老鄉親們的意思我明白,但縣衙咱們誰都吃罪不起,隻好對不住大家了。”周敏如是說。

    白白走失了一個賺錢的機會,這些人自然扼腕不已。但再想想,縣衙將這批土豆提前買走,明顯齊家也沒占到太大的便宜,也就釋然了。

    於是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齊家的生活便進入了一段十分平靜的時期。

    雖然中途有不少生麵孔來打探過土豆的事,但聽說都給縣衙買走,還簽了協議,便偃旗息鼓了。

    地裏的玉米已經長到一人那麽高了,有一些長得早的,頂端已經含了小小的花苞,正是追肥的關鍵時期。齊家這會兒倒是不缺少農家肥,蓋因養了一窩兔子之後,每天都要吃掉不少草,剩下的草根之類漚在那裏,時間久了也就成了上好的肥料,再加上豬圈裏也能弄出一點,幾畝地勉強夠用。

    除此之外,因為之前在縣衙聽說玉米容易倒伏,又讓周敏想起來,在施肥之後,還得給玉米上個廂——也就是用泥土在玉米根地下堆出一個土堆,好護住根係,這樣在大風之中才能站得更穩。

    這一忙就又是一段時間,等到玉米地侍弄完了,地裏其他的出產也陸續該收獲了。

    西紅柿已經快過季,這會兒藤蔓上隻長著寥寥幾個青柿子,果實還遠比之前的小。辣椒則都紅得差不多,可以摘下來曬幹儲存了。等到要吃的時候,在火上炒脆了弄成粉末就是。

    除此之外,豌豆、蠶豆和大豆這段時間陸陸續續的吃了一些,剩下的漸漸老了,也都要收起來。

    這些東西一收,地也就空出來了。周敏在上頭又點了一些蘿卜。冬天是吃蘿卜的好季節,萬山村這裏不是很冷,雖然也有落雪,但下雪之前提前將蘿卜纓子割回來,正好喂豬,而蘿卜埋在地裏也不會被凍壞,這會兒種下去正好。

    雖然地的確不大,但忙起來居然也費了不少時間,斷斷續續弄完了這些,等周敏回過神來時,已經到了七月十五的鬼節了。

    在重視祭祀祖先的古代,七月十五是個大節,不過主要內容隻是祭祀,倒是沒什麽額外的活動,隻需要多多的買了紙燭來燒給地下的親人,免得他們少了花用。

    今年周敏手裏有錢,在這上頭自然也舍得花錢,買了厚厚的一刀黃紙回來,齊老三自己動手,在上麵鏨出月牙形的印記,就是一摞標準的冥紙了。

    這一天晚上,一家人守在院子裏,花了將近兩刻鍾時間,才將所有的冥紙都燒完。

    安氏還用南瓜和額外的香給石頭做了一個香瓜——也就是將線香點燃之後,插進巴掌大的南瓜之中,看個新鮮有趣。等明早香燒完了,南瓜還能煮了吃,據說是有祖宗保佑,吃了能添福氣。

    而進入七月,地裏的玉米就開始掛苞上漿,半個月左右的時間,長在外麵的玉米須開始發蔫,就到了可以吃嫩玉米的季節了。

    撕開玉米外殼,看裏麵的玉米已經長得非常整齊,摸上去是硬的,但用指甲輕輕一掐就能掐出汁水,那就是味道最好的時候了。剛剛掛上漿的玉米又香又甜,咬上一口,嘴裏都是玉米的甜香氣,無論是煮還是烤還是蒸,亦或剝下來炒菜,都是難得的佳品,讓人百吃不厭。

    第一天周敏從地裏折了十根玉米回來,煮熟之後很快被一掃而空,就連平日裏總以節省為主,不怎麽在意口腹之欲的安氏,都忍不住意猶未盡的道,“這個好,比土豆好。”

    周敏自己是更愛土豆的,不過也沒有什麽可比性。畢竟嫩玉米棒子是季節性的食品,也就隻能吃個十天半個月,然後裏麵的漿水長成澱粉,玉米就老了。但土豆卻是一年四季都可以吃的,隻要做得好了,也不會膩。

    倒是齊老三很擔心,“這麽個吃法,別等不到收成就吃完了。”

    這倒不至於,咱們一天才能吃多少……”周敏說著想起一件事,不由一拍桌子,“壞了,咱們自己吃不了,但是這玉米就長在地裏,備不住有人會去偷!”

    須知她今天扛著玉米回來的時候,可是不怎麽低調,村裏的人都看見了。

    之前的土豆是種在地裏,而且事先也沒人知道是好東西,所以安安穩穩到了收獲的時候。但這玉米長在地上,又還有很長時間才能收,免不了會有人覬覦。

    就那兩畝地的玉米,哪裏經得起這些人的糟蹋?

    隻是偷去吃還好,就怕有一起人,見不得人好,專門損人不利己,萬一趁亂把所有的玉米都毀了,那就什麽都沒了。

    村裏現在眼紅齊家的人太多,這種事還真有可能會發生。

    一家人麵麵相覷,最後石頭咬牙道,“大不了我晚上去地裏住,守著這些玉米,看誰敢來動手?”

    是啊。”齊老三道,“咱們一家四個人,分成兩撥,晚上去那邊守著吧。”

    兩人的提議把周敏嚇了一跳,“不用這麽誇張吧?”不過她很快明白過來,對於這個年代的人來說,糧食那就是命根子,沒有糧食真的會死,也怨不得他們那麽在意了。

    要不這樣。”周敏想了想,道,“咱們趁新鮮,把這些玉米都賣了吧!”

    什麽?”安氏吃驚得直接站了起來,“你這是說的什麽瘋話?這玉米還沒成熟,怎麽賣?”

    今天咱們也都吃過了,味道是極好的,如果拿去賣,價錢想必不會低。”周敏道。雖然這玉米不是隻有她種,但澆灌了泉水的玉米,滋味卻更為香甜。遠比周敏後世吃過的糯玉米味道還要好得多,不信有錢人會不願意買去嚐鮮。

    至於讓這東西走到有錢人家餐桌上的途徑嘛,周敏也想過了,走周家或者縣衙的路線,應該沒問題。

    雖然這樣一來,今年就沒有玉米收獲了,但也不招人惦記。明年直接從縣城買種子,到時候種的人多了,他們家也就不惹眼了。

    至於糧食,賣了錢還擔心買不到糧食嗎?

    再說家裏還有兩畝水田,打的米足夠四個人吃一年了。雖說還要交稅,但是可以折銀。

    安氏有些驚疑的看了看她,又看了看齊老三,不知該說什麽。

    也好。”齊老三低頭想了想,道,“今年咱們家也出夠風頭了,如今就是這玉米最受人注意,早些賣掉也省事。”剩下地裏還種著的,都是村裏家家都有的東西了。

    雖說他們家出來的東西品質都更好,但外人不仔細盯著的話,哪能注意到那麽多?

    如此一來,下半年就可以安安穩穩的度過了。

    那明日我和石頭就去雇車,送一點去邱家,送一點去縣城,看看怎麽說吧。”周敏道,“上回說是給邱五爺送辣椒,一直不得空,正好順路送了。”

    去吧去吧。”齊老三擺擺手,難得的有些惆悵,“這一年,咱們家去鎮上、去縣城的次數,抵得過往年全村人去的次數了。”

    敏敏什麽都好,但就是心思太活了,很多東西,齊老三根本不懂,也不會輕易嚐試,她偏偏就敢去做。這種魄力,讓齊老三心裏不免生出幾分擔憂。

    這樣一個姑娘,齊家能留得住她嗎?

    ……

    連邱五爺也沒吃過這嫩玉米,當場撕開了讓人拿去煮,等端上來,他居然連吃了三棒,看得瑞聲又是高興,又是擔憂。

    直到感覺胃裏感覺撐了,邱五爺才有些不舍的推開盤子,淨了手,用帕子細細的擦,一麵道,“這東西的確不錯,怎麽才送了十棒,莫不是怕我出不起錢?”

    五爺說笑了。”周敏道。

    上回送那兩筐土豆來,邱五爺連秤都沒過,直接給了五兩銀子。雖說周敏還送了一對兔子,但就是加起來,也是遠不及這個價錢的。但邱五爺說,周敏留給他的土豆都是最好的,價錢自然也不能按等閑來算。這些東西他自己吃不下,往上一送,換來的隻會更多。

    這麽一說,周敏也就不客氣了。

    五爺愛吃,回頭我再送就是。”周敏說著看了瑞聲一眼,道,“玉米也算是雜糧,吃了對腸胃極好的,不會有什麽問題。不過貪吃容易積食,五爺往後還是多注意才是。”

    頓了頓,又說,“可惜這東西季節太短。最多半個月,老了就沒有這樣的味道了。”

    那就更該多吃些了。”邱五爺笑著調侃了一句,手指在桌麵輕輕一敲,問周敏,“你特意把東西送來,應該不會隻是請我嚐鮮吧?”

    五爺是明眼人,”周敏道,“的確是打算托五爺走個路子,為這東西找個銷路。”

    你有多少要賣?”邱五爺問。

    今年種了兩畝地。”周敏道,“沒有仔細數過,但總有一兩千株。”

    邱五爺挑眉,“那也不算多。”

    周敏無奈道,“前幾年家裏出了事,田地都賣了,這兩畝地,還是今年新墾的。所以全指望這點東西了。哪知上回的土豆實在太轟動,如今村裏人人都盯著我家,這些東西,早賣了也省心。”

    既如此,那這事也好辦。縣城東邊有個唐家樓,是做這飲食生意的。你不妨去找掌櫃的談談。若是不放心,可以叫上縣衙的人陪你同去,想來便沒問題了。”邱五爺略略沉吟,便道。

    周敏點點頭,問,“還未請教五爺和這唐家樓是……?”

    我和他們可沒什麽關係。”邱五爺連忙撇清,“不過這是縣城裏最大的酒樓,往來的賓客,都是這一方土地上的大人物,裏頭的東西自然也賣得上價錢。”

    他停了一停,複又道,“玉米這個名字,你倒是取得不錯,好口彩,也不落那些老爺們的臉麵。到時候一部分放在酒樓裏出售,一部分讓他們外帶回家。這些人家大業大,買得必然不少,幾日之內就能賣完了。”

    周敏轉了轉眼珠子,道,“一事不煩二主,我就厚顏請教五爺了,不知道我這玉米,定價幾何為好?”

    這回邱五爺沒有立刻回答,斟酌了一會兒,才道,“我聽說這東西已經有人在種,但這麽個吃法,還是頭一回見,也就是占一個新鮮。回頭人看見了,自然也會效仿。不過我相信你的東西總比別人更好,唐家樓裏賣十文錢一棒也有的是人搶著買,你就砍一半吧。”

    五文錢。假使有兩千株玉米,這也就是十兩銀子了。

    周敏輕輕吸了一口氣,站起身鄭重的朝邱五爺一拜,“多謝五爺指點。”

    要說邱五爺所說的這些內容,都沒什麽出奇,但沒有那樣的眼界,就絕對說不出這樣的話來。對周敏來說,幫助的確是非常大的。

    因為還要去縣城,所以在這裏逗留的時間並不長。臨走時周敏將辣椒粉送給了邱五爺,叮囑了用法,又特意多提了一句,“這東西味道太重,五爺未必能習慣,最好是少少的放一點,先嚐嚐味道,若能適應再添加。”

    衝著他給出了這麽好的建議,就不捉弄人了。

    不過仔細想想,其實就是她不說,等這辣椒一下鍋,那味道出來,廚房裏的人自然知道好歹,不會多放,要讓邱五爺出醜也不容易。

    剛才在邱家時,石頭一直表現得很沉默,這會兒出來了,他才輕輕吸了一口氣,小聲問,“阿姐,咱們真要開價五文嗎?”

    要知道他們租一整天的牛車,也不過給五文錢。

    先去縣城看看再說。”周敏道,“放心吧,邱五爺買得起,別人自然也買得起,不會賣不出去的。”

    高順縣這一帶的確並不富裕,但窮的隻是百姓,城裏的有錢人永遠不會少。

    進了縣城之後,他們先去了縣衙,找齊世雲。

    上一回土豆推廣的差事,齊世雲辦得很好,所以已經升職了,雖然品級還是不高,但在縣衙有了編製,算是正式工,不是之前外聘的臨時工了,甚至手下還多了兩個辦事的。

    所以這一回見到周敏,他是春風滿麵,臉上的笑一直沒有散過。

    聽周敏將事情一說,他也沒有推脫,隻是問了問原因,得知是怕東西種在地裏會出事,也沒多說什麽,讓人將周敏送給他的玉米搬進去,便親自領了人往唐家樓去。

    有齊世雲跟著,生意談得非常順利。不過周敏還是堅持讓掌櫃的嚐嚐玉米的味道,看看值不值得再定價。果然東西還沒端出來,聞到廚下傳來的香氣,掌櫃的就有些坐不住了。中途甚至還有好幾撥客人來問做的到底是什麽東西,讓端上去。

    有了這個小插曲,談價錢就容易多了,周敏將邱五爺出的主意一說,又說明隻有差不多兩千棒,賣完就沒了,還給掌櫃的提了個意見,可以限購。曆來買不到的東西就是好的,這限購的東西,也讓人覺得物美價廉不搶就沒了,是一樣的道理。

    掌櫃立刻幹脆的應下了這樁生意。

    且不提這樣的好東西能將唐家樓的牌子打得更響,單說這其中的利潤,就已經讓掌櫃十分意動了。周敏這個價錢,正好卡著他心裏的價,見對方不肯退讓,也就沒有在這裏糾纏。

    一千八百棒玉米,兩天時間全都送進了城裏,又有九兩銀子入賬。

    周敏送了一百根去縣衙,又送了邱五爺五十根,剩下的就放在家裏自家吃了。

    她對賺錢雖然非常熱心,但自己生活得舒適才是最根本的追求,所以之前賣土豆也好,現在賣玉米也好,周敏並不死扣那一點邊角銀子,寧可少賺點錢,也不能少了自己那一口吃的。

    ——她隻賣兩千斤土豆給齊世雲,剩下的兩千斤裏賣掉了五百多斤,送人的加起來也有兩百多斤,邱家是大頭,再有給冬叔家的二百斤,這剩下的就隻有一千一百多斤了。其中有八百斤是選出來留種的不能動,等過了年周敏還打算在村裏賣一波種子。剩下的這三百斤,周敏都有些擔心不夠吃。

    賣完了玉米,周敏的存款就有五十兩了。

    這還是今年的地少,明年將開出來的其他土地都種上,要賺五十兩不太容易,但二三十兩想來總是有的。到時候再壓壓價,應該能在陳縣尊離任之前將買山的事情辦下來。

    算完這筆賬,周敏便覺得輕鬆了許多。

    雖然她也清楚,山並不是買下來就算完的,之後要將之利用起來,要投入的錢並不會少,但總歸最難達成的一步差不多了,其他的慢慢來就是。

    從穿越過來開始,她肩上始終壓著沉甸甸的擔子,如今總算可以放下來歇一歇了。

    這一歇就歇到了中秋節。

    八月十五,團圓之日。

    這天周敏親自下廚,做了一個幹鍋兔肉,一個土豆燒雞,再加上各色冷盤素菜,居然也湊夠了八菜一湯,擺了滿滿當當的一桌子,十分有過節的氛圍。

    這頓飯吃得很久,也十分盡興。

    每個人身上都能夠感覺到一股與往日截然不同的生氣,一看就知道日子過得很好。

    因為心情好,周敏甚至還跟齊老三喝了一點酒。她這具身體之前根本沒沾過這東西,結果可想而知。半碗酒下肚,周敏就覺得意識都昏沉起來。雖然沒有醉得意識不清,也沒有眼花到看不清人,但她知道,自己醉了。

    也不知是醉在酒裏,還是醉在這蒸蒸日上的日子裏。

    耳邊是齊老三和安氏說話的聲音,但周敏覺得聽不太清楚。她半靠在桌上,虛虛的眯著眼睛,盯著不知道什麽地方,目光似乎能夠穿越時空,看向另一個世界裏的家人。

    又是中秋,失去了她之後,他們過得好嗎?

    周敏很少讓自己去想這個問題。因為這種完全無解的問題,怎麽想也都隻是讓自己徒增傷感,如果真的是為了家裏人好,那就要過好眼下的日子,不讓他們為自己擔心。

    但這番話,清醒的時候騙騙自己也就罷了。這會兒喝醉了,周敏就沒辦法將那些翻湧的心思壓下去。

    就算她過得再好又如何?哪怕有一天掙成了全國首富,另一個世界的人又怎麽可能得知?

    這一刻周敏忽然想起了一句從小就會背,耳熟能詳的詞來。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當年學的時候隻喜歡它的音韻之美,餘味無窮。但有一天真正懂得這其中滋味,才明白究竟有多苦。

    這世間最痛的事,生離,死別,她都占全了。

    一滴眼淚驀然滾了下來,將周敏驚醒。她強撐著占了起來,扯開一個笑,隨口搪塞了一句,“我好像醉了……”然後便步伐淩亂的回了自己的房間。

    一牆之隔外,靜默片刻後,齊老三道,“已經很晚了,就到這裏吧。”

    其實並不晚,天才剛黑不久,月亮才剛剛爬上樹梢,正是賞月的好時候。前幾日邱家來人,送了一盒做工異常精美的月餅,原本要留著今晚吃,也還沒有開封。

    但沒人反駁,安氏和石頭安靜的將桌麵收拾了,然後各人洗漱之後,便回了房間。

    周敏靜靜地躺在床上,銀白色的月光透過窗欞灑在床前,又讓她想起了“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這一輪明月啊,不知道寄托了古往今來多少人的相思相望,所以與它有關的詩句太多,又都太愁。

    吱呀”一聲,是門被人推開了。周敏微微側頭,便聽見石頭低低的叫了一聲,“阿姐?”

    怎麽了?”她含糊的問。

    石頭便走了進來。他站在床前,正好站在了那一片月光裏,微微側著身子,所以月光照亮了他一半的麵孔,稚嫩中已隱約顯出了幾分沉穩。他沉默片刻,才低聲道,“阿姐,爹娘和我都在,我們一家人在一起。”

    這安慰來得十分突兀,但周敏沉浸在自己的情緒之中,並未察覺。這番話石頭說得認真,也稍稍衝淡了幾分她心頭的鬱色,她不由輕輕點頭道,“是啊,我還有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