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第38章 豐收之喜
字數:14484 加入書籤
中秋節過後, 天氣就一天比一天涼了。雖說春捂秋凍,但周敏向來怕冷,夏天的衣裳早就穿不住, 換上了更厚的夾襖。
今年手裏有錢了,周敏自然更不會虧待自己, 早早就已經采購了布料, 讓安氏製成新衣, 上身之後挺括又暖和, 平常跟那些小姐妹們見麵時, 不少人眼中都閃著羨慕嫉妒恨的光彩。
其實如果有可能的話,周敏還是很願意帶挈這些鄉鄰一起發財的。
畢竟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如果村裏隻有她一家賺錢, 難免引人注目。天長月久,跟村裏人也就有了隔閡。但如果大家能一起發財,關係自然會更親近, 而且承了她的情, 自然也就會站在她這一邊。
一樣米養百樣人,大部分人見了別人好, 估計隻是眼紅一下就算了, 日子該怎麽過還是怎麽過。但總有些野心家見不得旁人好, 會生出不該有的心思來。而且不止是村裏, 周邊其他幾個村子, 說不準也會有人蠢蠢欲動。
但隻要絕大多數人民群眾站在自己這一邊, 周敏就不必理會這樣的犬吠之聲。
再說, 衣錦還鄉,造福鄉裏,也是中華民族的老傳統了。
隻不過現在她自己也還在奔小康的路上,能力有限,能做的實在不多。不過在周敏看來,世上笨蛋畢竟很少,這些村民們之所以世世代代窮苦,無非是眼界不夠,隻能看到眼前這一畝三分地,所以也不知道如何變通,但有了她帶頭,很多人的心思也都活絡了起來。
至少,經過今年這樣的陣仗,明年肯定有不少人家種植玉米和土豆。
雖然不可能賣上今年這樣的價錢,但總歸是一個進項。而且實際上,這時候很多人家都是處在吃不飽的狀態之中。這還是豐年,一旦鬧了災荒,隻會更慘。玉米和土豆都是高產作物,而且抗旱,又不挑土地,至少吃飯的問題不需要太擔心。
至於別的,隻能等以後再說了。
天氣一涼,周敏就在家裏燒起了爐子。雖然安氏一直嘀咕這樣太費柴火,但好在柴火這東西又不費錢,隻要有力氣,山上隨便砍,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再說他們之前收拾那片火燒山開荒的時候,砍回來那麽多的木柴,山牆邊的屋簷下都已經堆不下了,現在隻好堆在兔舍和雞舍旁邊,擠占位置,盡快燒掉還能騰出地方來。
不過,大部分時候,他們暫時還沒那麽悠閑,畢竟這是秋天,雖然玉米和土豆這兩個大頭已經收完了,但是之後墾出來的荒地上,還胡亂的種了些黃豆,花生和紅薯之類的東西,這會兒也都該收回來了。
這半年來,他們一家人一有空就過去磨,陸陸續續開墾出來的土地居然也不少,周敏估摸著應該有十好幾畝了。
被火燒得最嚴重的地方,差不多都已經開墾完了。而其他地方,經過這一年的恢複,看起來也沒有那種殘敗的景象。這是周敏有意為之,因為她並不希望村裏人在反應過來之後,也跟著到這裏來開荒,跟自家的地並在一處。
畢竟靈泉的秘密還是需要保守的,萬一大家總是要在一起幹活兒,不可能完全避開對方的視線。
而這裏沒有別人的地,將來這片山買下來,也就不用擔心會生出什麽糾葛來。
但這十幾畝地,隻有一半種上的東西,因為後來時間太晚,來不及播種,所以安氏不知道從哪家弄來了好多苦蕎菜的種子,灑在裏頭。這些東西基本沒侍弄過,能收多少也很難說。
這會兒這一半的苦蕎長得又高又密,跟旁邊的山林呈密不可分之勢,經常有鳥雀停下來偷食種子,弄得安氏每天都要來逛上幾趟,驅散這些鳥雀。
也正是因為它們的存在,才逼得齊家不得不趕快把其他地裏種的東西收回去。畢竟離得那麽近,這些鳥雀鬆鼠,怎麽可能真的守著苦蕎的底盤不越界?要知道,另外一邊種的各種豆類,還有花生和紅薯,味道可要好得多。
這些東西全都收回來,居然也很不少。尤其是紅薯,個頭大,占的地方也就多,屋子後頭那個剛整理出來的地窖,倒是被堆滿了。
花生放在屋簷下搭好的竹竿上陰幹,然後將泥土拍掉,才能摘下來裝袋。
至於各種豆類則更加複雜,連根拔回來之後,在院子裏鋪了油紙,放在上麵暴曬。等到豆殼被曬幹爆開之後,再用一種叫做槁的工具拍擊,讓其中的黃豆爆出來。
槁是一種非常奇特的工具,唯一的作用就是用來拍打豆子。它是由兩根木棍組成,一根較長,另一根則較短,在木棍一頭打孔,然後用一根光滑的木棍連通。使用的時候抓住長的那一根棍子,手臂發力,便能帶動短棍像風車的木葉一樣轉動,反複拍打地上的豆子。當然,如果運用不當,打到自己的頭也是很有可能的。
周敏對這個自己從未見過的新鮮工具非常感興趣,去冬嬸家又借了一根,和石頭兩個人在燦爛的秋光裏忙碌了好幾天,才將各個品種的豆子都打出來,捋開上麵的殘枝敗葉,剩下的就是一粒粒的豆子了。
當然,畢竟是晾曬在露天場地,豆子裏少不得混進一些豆殼、葉片和小石子之類的東西,前兩者可以用簸箕簸出去——這項活兒是安氏的專屬,因為家裏就她用簸箕用得最好,周敏是恨不能連豆子都一起拋撒出去。至於小石子和壞了的豆子,就隻能人工挑揀了。
不過幹這個活兒也有後遺症,就是忙完了之後,感覺兩條胳膊似乎都不是自己的了。
借著這個機會,周敏又在家裏歇了兩天。畢竟過幾天還要收苦蕎,到時候又要費一番功夫。倒是石頭還是每天清早就上山,雷打不動的給兔子和雞打草。
至於周敏之前讓石頭灑在地裏的那一把葵花籽兒,也都已經結籽成熟了。
可惜收回來的時候,就已經有一半被不知名的野生動物給吃掉了,剩下一部分林林總總加起來,估計有個四五斤,安氏用簸箕裝了,高高的曬在門前的柴垛上,免得被糟蹋了。
不管怎麽說,這一番折騰,收獲了那麽多東西,還是讓人很開心的。
今年對齊家而言,是個大豐收的好年成,進項不小,家裏的存糧也足夠,總歸是讓人的心能夠踏實下來,不像之前兩年,總懸著了。
周敏說是在家裏休息,其實並沒有閑著。
正好家裏生著爐子,空著也是空著,所以周敏用家裏最大的木盆裝了一盆紅薯出來,用馬尾刷子刷幹淨了,然後分開放在鍋裏煮。煮熟了之後,就用刀子切片,然後擺在簸箕裏晾曬,做成紅薯幹。
煮了一整天,簸箕用掉了三個,還去隔壁冬嬸家借了倆,總算將所有的紅薯都料理清楚了。
周敏站在門口的台階上,看著院子裏大大小小的簸箕,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氣,然後伸了個懶腰。
風懶洋洋的在周圍吹著,陽光明媚,空氣裏似乎都彌漫著食物的香氣。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啊!
但這事還不算完,第二天周敏又開始洗土豆。這回是洗完了直接切成薄片,然後跟做酸菜一樣,用水燙一下,確保燙熟了但是沒軟,然後就擺到外頭去曬。曬幹之後收起來,以後要吃的時候過油一炸,又香又脆,當零食吃都沒問題,是小孩子的最愛。
她這種窮折騰的勁頭,安氏看得眼睛疼。
對安氏來說,秋天要忙著準備的,是能夠過冬的食物。像周敏這種光折騰零食的做法,那是完全無法理解的。
你弄這些有什麽用?能填飽肚子嗎?
不過時間長了,對於大女兒在家裏的地位,安氏也算是有了清楚的認知,所以現在絮叨歸絮叨,也就是耳邊不清淨罷了,並不會對周敏造成太大的影響。
秋高氣爽,這幾天的太陽正好,紅薯幹也好,土豆片也好,曬個兩三天,便都可以收起來了。
土豆片暫時還沒嚐試過,但紅薯幹得到了包括石頭和齊慧在內所有小夥伴們的一致喜愛,甚至有好幾個關係不錯的小姐妹特意到齊家來玩,就是為了品嚐一下這種新鮮出爐的食物。
在家裏得寵的如阿秀,還可以回家去也照著做,但大部分都隻能這樣偶爾過來蹭一次。
這一天石頭山上的時間比平常更久,一直到快中午的時候才回來。
雖說現在齊家是一日三餐,早上他吃了早飯才走,這會兒回來又正好趕上了午飯,並不耽誤,不過這種情況,之前還真沒出現過。
不過等周敏看到石頭背簍裏裝著的毛栗刺球,就明白是怎麽回事了。
又道栗子成熟的季節了。
去年她沒趕上這個好時候,還是後來火燒山,才一飽口福,今年卻是不能錯過。
石頭帶回來的是少數,因為現在大部分的刺球都還沒開口,裏頭的毛栗雖然已經長滿了,但皮還沒有變黑變硬,還是綠色的,肉就更是又甜又嫩全是汁水,還帶著點兒沒成熟的麻。
所以石頭是在山上找了好一會兒,挑了其中最好的帶回來,所以才費了不少時間。
數量不少,但聊勝於無,周敏剝開刺球之後,用刀尖在栗子上劃個小口,然後直接放在爐子蓋上燒,等到外殼烤得微微發焦,內部受熱,會直接將整顆的栗子肉給擠出來。這個時候的栗子介於生與熟之間,味道非常特殊,又脆又甜,周敏十分喜歡。
為了獎勵石頭專門將這些栗子帶回來跟自己分享,周敏便打算先不吃午飯,再製作一道美食——油炸土豆條。
周敏和石頭兩個沒多久就削了一小盆土豆,然後切成條備用。
往鍋裏倒油的時候,安氏在旁邊簡直心疼得不得了,見周敏倒了足足小半鍋,立刻道,“做什麽菜要那麽多的油?”
隻是炸東西而已,炸完了油大部分都還在,倒出來還可以用在別處。”周敏解釋道,“娘不用擔心,我不會浪費東西的。”
等油燒好了,周敏先將外頭花椒樹上摘下來的一大把花椒放下去,等到花椒的味道都在油裏,才將之撈出來。然後把將土豆條放進去翻炸。
生土豆炸的時間要稍微長一點,這樣外殼酥脆,內力卻完全軟了,味道最好。
等到土豆條炸得外表金黃,用漏勺撈出來濾了油,就可以吃了。
不過土豆條這種東西,在周敏的吃法裏,那是不能少了辣椒的。而且已經是午飯時間了,總不能耽擱太久,所以周敏將炸好的土豆倒進大碗裏,然後往裏撒辣椒,再倒上鹽、醬油和醋,用筷子拌勻了,就是一道非常開胃下飯的菜。
自家種的辣椒,也不知道是不是泉水澆多了,辣得非常夠味。直到現在齊老三和安氏都隻能淺嚐輒止,吃不下太多,倒是石頭已經完全練出來了。
所以最後這一碗土豆條就放在兩人中間,你一筷我一筷,吃得幹幹淨淨。
放下碗時石頭還意猶未盡的道,“阿姐,這個好吃。”
好吃下次再做。”周敏道。
石頭卻有些擔憂,“咱們剩下的土豆,還夠吃麽?”
這一頓就吃掉了十來斤的土豆,按照這種速度下去,恐怕不等過年,就吃完了吧?
所以周敏覺得,不能可著土豆吃。所以烤紅薯、炒黃豆、炒豌豆、鹽水花生……但凡能夠想到的零食,周敏都一一做了嚐試。
油和鹽在這個時代多貴重就不提了,周敏一天到晚用來做這些嚐個味道的東西,也怨不得安氏認為她不務正業了。
但是就連安氏也不能不承認,這種不是用於飽腹的東西,吃到肚子裏的時候,那種滿足感是其他食物所不能給予的。為了填飽肚子和為了享受生活,這中間的差距太大了。
進入九月之後,山上的毛栗差不多都成熟了,周敏和石頭背著背簍到山上去撿毛栗,一整個上午可以弄到一小提籃那麽多,弄了幾天,家裏的存活就很不少了。
這個時代的鄉村,就別指望什麽冰凍存儲了。周敏將一部分放進地窖裏嚐試保存,剩下則使出十八般武藝做成各種各樣的食物,甚至還挑戰了一下栗子蛋糕,可惜最後在打發蛋白這一關敗下陣來。
好懷念以前的那把電動打蛋器。
見周敏喜歡吃栗子,沒過兩天,石頭居然從山上移植了一株栗子樹回來。——說是樹,但其實隻有一人高,還沒有完全長成,據石頭說,這是在火燒山的地方發現的,估計是今年剛長出來的,這時候移植正好,過個兩三年,應該就可以結栗子了。
野生的毛栗樹不會太大,所結的栗子也有限,但石頭這份心,卻讓周敏十分感動。
有時候周敏甚至覺得,石頭對自己,遠比對齊老三和安氏還要殷勤些。她覺得這不是自己的錯覺,因為這並不是一兩件事,而是長期觀察的結論。
不過考慮到自己這個姐姐如同天降神兵一樣解決了家中的困境,又讓一家人過上了現在這樣的好日子,石頭對阿姐心生敬佩也是很正常的事,所以周敏並沒有多想。
山上除了栗子,還有各種各樣野生的水果,這會兒也都已經到了季節。
山葡萄,山李子,山梨,羊桃……還有一些本地特有,周敏叫不上名字,石頭叫出來聽著也怪怪的東西,但味道都非常好。
收了那麽多山貨,周敏便有起了心思,打算給邱家送一點過去。
當然,最主要的原因是還邱家的人情。
中秋節之前,邱家派人過來送了禮,有兩條鹿肉和一盒子月餅,還有一些做得非常精巧的點心。要說值錢吧,隻是一點吃的也貴不到哪裏去,但其中用心卻是不少。
周敏在現代的時候曾經在書裏看到過,古代人非常注重四時八節,有往來的人家都會相互送禮,中秋節這種團圓節日,更是重中之重。所以收到邱家的禮,她不由十分驚訝。
她對自己的定位一直都是殷勤上門推銷產品的農戶,卻沒想到,邱五爺已經將齊家列為可以往來的人家了。
雖說古人早就有“富貴不能淫”的警語,但說實話,麵對身處高位的人時,態度免不了就會變得小心謹慎一些,這是人之常情,畢竟惹不起的人,客氣一點沒壞處。而如果對方還半點都不傲氣,願意折節下交,那就非常令人受寵若驚了。
周敏現在的感覺就是這樣。
要說自己身上有什麽被人看重的地方吧,她也不覺得。隻能說要麽齊五爺好心腸,要麽他住在這裏的確太寂寞了。畢竟他好像是過來養病的,平時也沒什麽客人登門。
不管怎麽說,當時因為沒有準備,所以隻能被動的收下禮物,周敏心裏就惦記著要還禮。
但還禮的東西也有講究。別人送的不貴重,他們家還的也該相當——再說就是想送貴重的,齊家也送不起。但是不貴重,那就要注重心意了,所以直到弄到這些山貨,周敏才打定了主意。
好歹是親手從山上摘下來的,誠意足夠了吧?
她甚至特意帶上了天坑裏那一架獼猴桃結的果子。因為火燒山的緣故,今年恢複得不算好,總共也隻結了不到一百個果子,個頭倒是跟去年一樣大,所以裝在禮物之中占了不少地方,看上去倒是豐富了很多。
定好了要去鎮上之後,安氏就忙活了一整天,給他們的禮物裏又添了一樣非常具有農家特色的東西——苦蕎粑。
這東西是用苦蕎做的,裏頭就隻加了糖,放在籠屜裏蒸熟,味道甜中帶苦,還有一點植物的香氣,入口的時候令人皺眉,但等吃完之後,又會回味不已,想再吃一些。
周敏覺得,邱五爺十成是沒吃過這種東西的,能嚐嚐鮮也好,所以欣然答應,用一隻石頭編的精致小提籃裝了四隻,若不是餅身暗綠的顏色有點兒毀畫風,看起來也挺高大上的。
林林總總帶了十幾樣東西,將一隻背簍塞得滿滿的。好在隻是種類多,數量倒沒多少,所以也不沉,周敏和石頭這回沒有雇車,步行前往。
邱五爺看到周敏一樣一樣將準備的禮物擺出來,最後一張桌子竟然不夠用了,不由好笑,“你這是把家都搬來了?”
那倒不至於,每一種挑了一點,誰知道會有這麽多?”周敏攤手,“隻是想著五爺或許沒見過這些,就當是吃個新鮮。也算是體驗一下我們山裏人家的生活。”
她最後取出苦蕎粑,“這是我娘特意做的。五爺讓人送來的月餅味道很好,我們家的東西自然比不上,好在還算幹淨,請五爺賞臉嚐嚐。”
哦?”邱五爺用他那幾乎是透明的手指撚起一塊來看了看,“這東西怎麽吃?”
鄉下丫頭苦蕎粑到了他的手裏,似乎也顯得不那麽灰撲撲了。周敏含笑道,“直接吃就成。雖然有些涼了,但並不影響味道。”
確切的說,涼了之後苦味更濃鬱了。
邱五爺並不知道周敏心中所想,掰下一小塊放進嘴裏,然後立刻就變了臉色。
瑞聲在一旁見了,下意識的就要舉步上前,將他手裏的東西接下來。但邱五爺皺著眉吃完了這一口,很快又將眉頭舒展開來,擺擺手示意他不必擔心,然後才對周敏道,“味道的確十分……特別。”
五爺喜歡就好。”周敏笑道。
邱五爺居然真的沒有放下,就這麽有一口沒一口,一邊吃一邊跟周敏說話,不知不覺一整塊就下了肚,他這才道,“看樣子你們家今年的日子過得十分紅火,卻是要道一聲恭喜了。”
多虧五爺照拂。”周敏道。
因為這回是送禮,所以邱五爺沒給錢,但最後卻讓人抬出來了一整筐的橘子。
要知道當地是不產這東西的,而且看那橘子的品相,顯然非常好,也不知道是用什麽辦法保存運送,看上去還十分新鮮,在交通不便的古代,這卻是很難得了。所以東西的貴重程度,自不必說。
但邱五爺說他有兩筐,自己吃不掉,送他們一筐,周敏便也沒有拒絕。
來往的時間長了,許多事也就沒必要計較這麽清楚。如果覺得承了別人的好意,往後再設法從別的地方添補就是了,推拒起來,反而會傷感情。
邱五爺照例留兩人吃了飯,其中居然有好幾個菜都用上了辣椒,讓周敏十分詫異。但看邱五爺的模樣,就知道適應得非常良好,根本沒有任何問題。
反正這東西隻要不過量,吃了並不會有壞處。
嗯……應該不會吧?也就是火氣上來的時候爆幾個豆,但看邱五爺的皮膚,應該沒有這方麵的擔憂,倒是祛濕發汗,對病人來說沒什麽壞處。
回去的路上,見時間還不算晚,周敏和石頭就在路邊的山上尋摸了一些野果。期間石頭運氣好,還在一棵樹上采到了不少香菇,這東西味道濃烈,用來提味最好不過。
石頭在路上看到一株植物,就上去折了一枝下來。周敏隻看見紙條上掛著一簇一簇的東西,看上去應該是果實,便問,“這是什麽?”
山核桃。”石頭說著利落的將藏在萼葉中的堅果剝出來。這種果子原本緊緊地長在萼葉之上,但成熟之後,跟萼葉連接的地方就會自動斷開,所以輕輕用手一扒就分開了。
石頭剝了幾粒,放在手心裏拿給周敏看。
周敏一看,嗬,這不是榛子嘛!這玩意兒據說大東北才有,賣得死貴死貴的,她在現代的時候,也就逢年過節買幾斤嚐嚐味道,沒想到萬山村附近的山上居然也有!
之前沒發現,實在是因為這東西長得太隱蔽了。周敏又不知道植株是什麽樣子,更無法將“山核桃”這個名字跟榛子的形象聯係起來。——山核桃她倒是吃過,就是比核桃小無數號的核桃唄?
在不知道多少年前的古代,吃東西是沒那麽多講究的。
比如吃堅果,就不會給你一個核桃夾那麽文藝,大家都是直接上牙咬的,一個個練得牙口無比剛硬,就沒有咬不動的東西。這“山核桃”自然也是一樣,放進嘴裏用後槽牙用力一咬,磕成兩半,就能將藏在內中的果肉剝出來了,味道跟栗子又不一樣,但同樣非常好吃!
反正背簍裏還有很多空間,咱們再弄一點這個山核桃吧?”周敏吃了一個,便興致勃勃的對石頭道。
這都是冬天的零食儲備啊!
這東西不比栗子,放久了會發黴,它可以曬幹,存放的時間會更長一些。
石頭自然不會有異議,於是等兩人回到家時,已是薄暮黃昏,背簍裏除了一筐個大皮薄水潤多汁味道很甜的橘子之外,還有半背簍的山核桃。不過都是連通萼葉一簇一簇折下來的,等曬出來之後,體積就會銳減許多。
知道周敏喜歡這些山裏的東西,石頭每天去打草的時候,都會順便帶一些回來,要是周敏感興趣,那回頭就多弄點,不感興趣就算了。
這段時間天氣晴朗,田裏的水稻也徹底黃了,村子裏陸陸續續有人開始收水稻。於是齊老三跟冬叔商量之後,便定下了打米的日子。
這種事情,全家人是要一起上陣的。
齊慧、石頭和周敏負責割稻子,割下來之後就排排放在地上,安氏和冬嬸負責將之收攏成兩手正好能籠住的一大把,交替著堆疊放在米桶旁邊,而齊老三和冬叔臂力最大,就負責用米桶脫粒。
說是“米桶”,但實際上是個四四方方的木質工具,整體結構是個放大了的升子,橫截麵是個等腰梯形,底部最小,口最大。將一把水稻籠在手裏,在米桶邊上用力反複拍打,已經成熟的穀粒就會脫落到底部,數量多了之後,再用麻布口袋裝起來,運回家裏。
兩家人一起上陣,加上水田也確實不多,所以忙碌了兩天,就將所有的水稻都收起來了。
剛剛收回來的水稻水分含量太高,所以還需要繼續暴曬,否則儲存的時間久了就會發黴。
天公作美,這段時間一直都是豔陽高照。直到村裏的水稻都收得差不多了,秋雨才又淅淅瀝瀝的落了下來。
下雨了,人們就不愛出門了。
小孩子倒是無所謂,好像什麽樣的天氣都不能影響他們的興致,甚至會特別喜歡雨天。但周敏自詡是個成年人,最討厭的就是陰雨綿綿的日子,因為不管做什麽都不方便。
好在齊家要忙的都已經忙完了,所以接下來的這段時間大可以悠閑一些。下了雨出不去,那就坐在家裏圍爐閑話,還可以品嚐一下她之前製作的各種零食,總歸不會太無聊。
這種日子,自然更適合睡懶覺。周敏連睡覺的時間都變長了許多,明明入夜就開始睡,但往往要天明才能醒來,醒來還不太願意爬起來。不過這個時代實在不具備宅在床上的各種客觀條件,所以她賴上一會兒,最終還是要起床的。
好在安氏太勤快了,一大早就起來生火掃地做飯,等周敏爬起來的時候,就有現成的早飯吃了。
這天晚上,周敏照舊在酣眠之中,然後不知道怎麽回事,居然做夢夢到自己被淋了一一身的水,黏糊糊的非常難受。她迷迷糊糊的翻了個身,耳邊似乎真的聽到了滴答滴答的水聲。
但窗外潺潺雨聲更大,這一點輕微的聲音很快被周敏忽略過去,再次睡了過去。
然而就在將睡未睡的那個瞬間,周敏卻隻覺得整個人好像都被震了一下,然後倏然驚醒。
滴答滴答”的聲音就響在很近的地方,並不是錯覺。
周敏摸著黑下了床,打算去查看一下,但是這一腳踩下去,她沒有碰到自己的鞋,反而沾了一腳的水。
屋子裏漏水了!
這可真是……完全出乎周敏預料之外的情況。
不過得出這個結論之後再去聽,她就很輕易的發現,之前的滴答聲果然就是在雨水滲透進來,滴落在地上發出來的。
周敏有些猶豫該怎麽辦。畢竟漏都漏了,外麵還在下雨,也不能怎麽樣,而且黑燈瞎火的,爬起來什麽都看不清楚,反而更糟糕。
但她很快想到了堂屋裏堆放著的各種糧食。
那可都是直接放在地上的!
要是地麵上都像自己這一間一樣積了水,那就要趕快解決了,否則泡上一晚上,不知道要毀掉多少糧食。
周敏當機立斷爬起來,猶豫了一下,就去叫醒了齊老三和安氏。——她這還真是頭一回住這瓦房,完全沒有處理此類事情的經驗,自然要找有經驗的人。
齊老三和安氏果然經驗豐富,很快就將家裏所有的盆和桶都翻了出來,一間一間的去找漏水的地方,然後放一個在下麵接著。齊老三還扛著鋤頭到屋後去看了看,地基起得高,那裏也就形成了一條溝,平時沒什麽,但一下雨就可能積水,不疏通的話,水漫上來很有可能會泡垮牆根。
然後再用笤帚將家裏的水都掃出去,就算是勉強解決了這個問題。
行了,先回去睡吧,剩下的明天再說。”齊老三將被水泡到的糧食挪了個位置,然後便道。
周敏點點頭,回了房間。但躺在床上,她雖然覺得自己還困,但怎麽都睡不著。
耳邊滴答滴答的聲音實在是太清晰了。這聲音說實話不難聽,但在這種時候,一直不斷的重複,突然有了一種魔音灌耳的能力,讓人心煩氣躁,無法靜心。
好在這時候也已經不早了,周敏靠在床頭迷糊了一會兒,天就亮了。聽見安氏起床的聲音,她也就跟著爬了起來。見她還在收拾那些東西,便上去幫忙,一邊弄一邊問,“娘,這怎麽辦?咱們家是不是要重新修房子了?”
哪裏就至於要重新修?”安氏還沒回答,齊老三的聲音就從旁邊傳了過來,“等天氣好了,將屋頂上的瓦撿一遍,就行了。”
周敏這才知道,原來瓦房還有這種操作。
哪裏漏雨了,估計就是那裏的瓦片出了問題,要麽碎了,要麽位置不對,所以隻要將之重新規整一番,換上新的瓦片,就沒問題了。如果漏雨的地方太多,那就索性把所有的瓦片都撿起來,從頭到尾的砌一遍,又能堅持個三五年的。
要不說古代人會省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