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第84章 滴灌
字數:13161 加入書籤
手機閱讀更精彩,手機直接訪問 c
v章購買低於50%的72小時內隻能看防盜, 買夠了的清緩存試試
等飯菜上桌, 周敏發狠吃了三碗飯,最後撐得躺在院子裏揉肚子。
雖然穿過來沒多長時間,但這種苦日子她已經過夠了。周敏一邊揉著肚子, 一邊暗暗盤算著自己如今手裏有的籌碼,畢竟不管她想做什麽,本錢總是少不得的。然而算來算去, 結果都不容樂觀。
她目前所能倚仗者, 不過那口鐵鍋。但幾十斤的鐵鍋, 能打的東西也有限, 分出給小鐵匠和齊阿水的,再除去一張鏵口, 剩下的最多不過一兩把鐮刀,最多能換一點糧食過冬, 還未必夠。
但過冬並不是有了糧食就萬事大吉了, 保暖禦寒的衣物棉被,生火取暖的柴禾, 這些都是要考慮的。
再說,這段時間沒辦法也就忍了, 但要周敏一直忍幾個月,等到過冬, 她是絕對受不了的。她跟石頭都還在長身體的年紀, 沒有足夠的營養怎麽行?還有齊老三的病, 冬天也是最難熬的時候, 要想平平安安過冬,需要做的還有很多。
愁啊!
周敏都想祈禱上天降下來一注橫財給自己了。
不過這隻是臆想,所以她很快清醒過來。要是實在不行,隻能先把齊老三的藥錢挪出來做本錢,設法做點兒小生意。不過到時候安氏估計又要鬧,這人在別的事情上拎不清,這種大事上倒是難得的有堅持。
思量著思量著,周敏竟然就這麽睡著了。還是石頭發現,把她叫醒,否則秋夜裏就這麽睡在院子裏,齊家的病號又要多一個。
齊家的屋子是典型的老式農村的房子。地基打得很高,從院子裏上三級台階,到正門前。屋子開間三間,正門開在中間堂屋裏,左右各兩間,隔成前後兩處。
堂屋裏供奉著香火神龕,除了祭祀上供的時候,平常都空著。東邊裏間是齊老三和安氏的房間,外間是石頭的住處。西邊裏間是周敏的房間,外間則是日常起居之處。
房屋西邊還用多餘的材料搭了個棚子,灶房就設在這裏。
周敏回到自己的房間,躺在床上繼續思考。
——說是床,那絕對是往好聽了說。事實上,就是一個床架子上搭了木板,再鋪上一層厚厚的稻草,然後蓋上幾件已經不能再穿的舊衣,最後鋪上一床不知用了多少年、已經微微發黑的棉絮,便是床鋪了。躺上去便能夠聽到稻草“沙沙”作響。
不過平心而論,稻草的保暖效果已然不錯了。這也就是萬山村前還有一片水田,否則連這稻草都沒有。
但被子裏總不能也塞稻草。這薄薄的一層棉被,恐怕沒有三斤,現在這個時節也就罷了,等入了冬,蓋在身上估計跟沒有差不多。他們這一家子老病弱幼,誰能受得住?
按照石頭的說法,以前過冬差不多也是這麽來的,充其量就是找些有重量的東西壓在被子上,不顯得那麽空。
別人怎麽樣周敏不知道,但沒有暖氣沒有空調沒有電暖沒有爐火也就罷了,連一床厚被子都沒有,這樣的冬天她可過不下去。那真實半點盼頭都沒有,純粹是熬日子了。
一整夜都睡得不甚安穩,但第二天周敏還是醒得很早。將昨晚剩下的飯菜熱了,吃過之後,叮囑了齊老三幾句,她就帶著安氏和石頭出門了。路上遇到的村人見這個陣仗,都忍不住多看幾眼,問一聲這是去哪裏。得知是要上山,便都不說話了。
因為是直奔目的地,所以這一次他們的速度快了很多,不久之後便來到了那個天坑旁邊。
周敏先搬了一塊石頭扔進去,確定這個坑並不算深,然後才試探著攀著坑壁上的草木往下爬。好在這坑壁也不是直上直下,因為多年風霜雨雪造成的各種垮塌,所以是一層疊著一層,很容易就留能爬下去,想來上去雖然會費些力,也不會太難。
這個天坑的麵積不小,所以坑裏也同樣生長了不少樹木,不過昨天看到的那架獼猴桃實在是太過霸道,幾乎將這整個坑遮去大半,裏麵生長的樹自然也被各種藤蔓層層疊疊的綴著,顯得不堪重負。
這種特殊的環境裏往往會長一些特別的藥材,周敏叮囑安氏和石頭去采摘獼猴桃,自己則在周圍轉了起來。
不過雖然這麽想,但周敏已經想明白了,自己隻是個普通人,估計不可能有那種走到哪兒都能撿到寶物的主角光環,所以也隻是出於不甘心才隨處看看。
卻沒想到,走到一處樹幹下,眼角卻忽然閃過一抹光澤。周敏連忙蹲下來,扒開擋住大部分視線的枝葉一看,不由驚訝的睜大了眼睛。
這棵樹十分粗大,不知道長了多少年,地上到處都是浮根。而在其中一段已經腐朽的根上,正生長著一一簇十分漂亮的靈芝!這幾支靈芝菌蓋很小,菌柄則十分粗壯,呈暗紫色,質地堅硬,散發著淡淡的類似漆器一般的光澤,摸上去也是光滑異常。
這是紫芝!而且長到那麽大,看來不像是一年生的。但周敏不會辨認年份,略略猶豫之後,便伸手將一簇靈芝挨個摘了下來。最後還剩下兩朵指甲蓋大小的,邊緣還有一層淡淡黃色,顯然是尚未成熟,她便將之留下了。
反正坑在這裏,等閑也不會有人來,等明年再來采也使得。
這種野生的林中芝,而且還不是一年生的,即便是在後世,也能賣出高價,更何況在這個靈芝能與人參齊名的時代?當然,她手裏這一點數量實在是太少,要發大財不可能,最多也就是稍微改善一下齊家目前的處境。
周敏思量著這些,小心的用帕子將這些靈芝裹了,塞進了懷裏。
即便是這點兒東西,若是被宣揚出去,說不得又要生出事端。尤其這裏還有個安氏,性情也不知道說是天真還是缺心眼,太好騙,少不得先遮掩一番。
收好東西,周敏左右看了看,忽然注意到一處山壁下有細細水聲。她循聲走過去,卻見這裏的山壁上有個小小孔隙,一直在往外滲水。想來是這裏的地下水距離地表太近,所以形成了一個小小的泉眼。
在山裏,水源是非常重要的。不過這泉眼太小,又太隱蔽,所以一直未曾被人發覺。
周敏走過去看了一會兒,又察覺到了一處不同。按理說,這泉眼部分白天黑夜一直往外流淌,縱使不能形成一條小溪,總該積成淺淺水坑。但在這裏,水流出來之後似乎直接滲入地下,並未蓄積。而且,隻有山壁處附近大概一米左右的地麵是潮濕的,再往外的地麵便幹燥如常,半分沒有受到影響。
莫非地下水從山壁上流出,又從重新這裏滲入地下?
這個念頭一閃而逝,周敏也沒有在意。見再沒別的值得注意,便轉回去幫著石頭一起摘獼猴桃去了。
按理說野生的獼猴桃大部分個頭都比較小,但周敏發現,這株藤上生長的獼猴桃個頭卻都非常大,差不多可以跟後世人工培育出來的品種媲美。這賣相已經足夠好,就不知道味道如何,說不定真的可以做一樁生意。
因為有些藤蔓爬得太高不好采摘,費了不少功夫,所以等這一架獼猴桃都摘完,時候已經不早了。周敏還不太會按照太陽來看時辰,但根據安氏說,估計已經是未時了。
雖然早上吃了飯,但忙碌到現在,三人已是饑腸轆轆。於是背上背簍,打道回府。
三個人背著滿滿三背簍的果子回到村裏,立刻引起了許多村民的注意。雖然周敏和石頭的背簍是小孩用的,個頭也小得多,但全部加起來總有幾十斤。而且個頭那麽大,平常可不多見。
周敏讓石頭照著昨天給家裏送過東西的人家每家送了幾斤過去,至於其他人,那就隻能羨慕著了。
剩下的獼猴桃,按照安氏的指點,周敏全都塞進了自己和石頭兩人床鋪的稻草裏。反正他們個頭小,睡覺占地方不大,堆在另一頭也不用擔心會被壓壞了。而獼猴桃這樣捂著熟得快。
齊老三覺得她是為了這個家,但周敏覺得是為了自己,隻不過這個家是一個整體,不可能把自己單獨撇出來。
就像現在,齊老三解決這件事,第一反應也是找宗親族老,把事情攤開來分說明白。
在這個時代,宗族是根本拋不開的聯係,更不必提自己的小家。
但不得不承認,自己所做的事被人肯定,還是相當令人愉快的。而且,以後有齊老三這樣一位神隊友幫襯,不必自己孤軍奮戰,自然最好不過。
兩人擦完了銀子,周敏將硫磺等收拾好,又開窗將屋裏刺鼻的硫磺味散了散,重新添了火,安氏和石頭才帶著人回來。
跟來的人不但有在整個萬山村都德高望重的大伯公和九叔公,整個萬山村最有錢的齊老費,還有很多路上看到這一行人因而產生好奇,遂跟著過來看熱鬧的。
這一點早在周敏和齊老三的預料之中,畢竟這麽大張旗鼓的去請人,消息根本瞞不過去。所以當下見了,也不吃驚,安排了身份高的幾個人坐下,至於那些跟來的,則或坐或站,擠擠挨挨的塞了一屋子。
坐下之後,眾人也沒有立刻就說正事,而是寒暄了一番。齊老三不再躺在病床上,而是可以起來活動這事,甚至還主持起了修整屋子的消息,村裏不少人都聽說過,但大部分不曾親見。這會兒既然登了門,少不得要慰問幾句。
對大部分人而言,都是一個村子裏住著,一筆寫不出兩個齊字,齊老三家的日子過好了,對大夥兒沒壞處,自然也替他高興。就有人道,“聽你家石頭說,這回修正屋子,竟是從地下挖出了祖宗留下的東西?可見祖宗保佑,你這病是必好的。熬過了這一遭兒,往後的日子就好過啦!”
齊老三聞言,才收斂了笑意,扶著椅子站起身,拍了拍放在桌上的壇子,“東西就在這裏。他冬叔一家也在這裏幫忙,可以做個見證。裏頭總共是兩錠二十兩銀子。”
他說著將銀子從壇子裏取出來,擺在桌上,又道,“我這病太久,如今也隻是苟延殘喘罷了。倒是為了我這身子,多少家底都賠了進去,現下一家子的嚼用都不知道去哪裏尋。總算老天有眼,沒把生路斷絕幹淨。”
“我們這一支人丁單薄,傳到現在,也隻有我和老四兩個不肖子孫。這屋子當年分家時是分給我的,爹娘也是我養老送終。大伯,九叔,今天請諸位過來,就是想讓大夥兒幫著合計一番,看看怎麽給他們娘兒幾個留點傍身的東西。”說到這裏,他複又咳嗽起來。周敏連忙上前扶著人坐下,又給他倒了一杯水。
這話說得敞亮,有人卻著急了,齊老四當即瞪眼道,“三哥,話可不能這麽說!屋子的確是分給你的,但祖宗可不是你一個人的祖宗。當初分家的時候,誰也不知道這房子裏還藏著銀子。因你是長子,又奉養爹娘,這才分給了你。”
這一番話同樣說的可圈可點,有理有據,而且他隻點出實情,卻並沒有咄咄逼人開口要分錢,哪怕眾人都知道他這一點心思,但這話就漂亮多了。圍觀眾人之中,不乏有人微微點頭,覺得他說的話也有幾分道理。
齊老三素知這個弟弟是個不肯吃虧的精明人,既然把人叫來了,自然也就是要分他一份的意思。見他此刻還耍這樣的心眼,不由心生厭惡。他抿了一口水,才慢騰騰的道,“老四,說話的確是要講道理。當年為著這祖宅給了我,家裏補貼你蓋了新房不算,家具陳設全都是新打的,還多分了一畝上好的水田給你。”
知情的老人們也頻頻皺眉。當年分家說是公道,齊老四卻是占了不少便宜的。而且父母跟著兄長,他就真能狠下心不理會,連逢年過節的孝敬都省了。兩老過世的時候,也是齊老三一家操持送葬,他半分力都沒出,就過來跟著在靈前跪了幾天,混個孝子名頭。
要說老人們到了這把年紀,再看不開的人也知道天命所歸,多少都想過自己的身後事。若兒子也像齊老四這樣,豈不令人心寒?因此對他十分瞧不上。
這會兒大伯公就沉聲道,“老四,你哥哥既然把你叫來,就不會少了你這一份。何必這麽著急忙慌的?”
見齊老四漲紅了臉避開他的視線,大伯公這才轉向齊老三,“老三,你心裏是個什麽章程,不妨說出來,我們幾個老不死的替你參詳一二。”
齊老三方才低聲道,“大伯,去年我聽說族裏祭田要賣,不知這消息是真是假?”
“好小子,原來你打的是這個主意!”九叔公聞言,不由一拍桌子,“既然這消息你都打聽到了,祭田勻出一兩畝來給你,也不是不行。”
宗族製的時代,祭祀是一年到頭最緊要的大事。為免子孫不肖,無力祭祀祖先,齊氏先祖從搬遷過來,立了祠堂的那一天開始,就設立了祭田。最初時不過專門劃出來的兩畝田,後來子孫出息之後各有捐贈,積少成多,如今竟也有十畝水田,五十畝旱地。
這些地平常是各家出人耕種,收成由幾位族老共同掌管,除了祭祀所需之外,便用以贈濟孤老,修橋鋪路等事宜。除此之外,每年春節大祭之後,還會置辦一場宴席,闔族都能來飽餐一頓。
但畢竟沒有專門的人照管,隨著祭田增多,經營也開始有些力不從心,因此之前幾位族老商量,預備將祭田賣出一部分,換得的銀錢,正好用來將祠堂大修一次。
隻不過萬山村住著的就那麽些人,之前齊老三病了之後,又將家裏的田地盡數賣了,這祭田一時半會兒就沒找到下家。
現下齊老三這個提議,倒也算是一舉兩得,因此九叔公才會這樣說。
大伯公也點頭道,“既然是你要,價錢上也可以再商量……”
“大伯,九叔,你們誤會我的意思了。”齊老三放下手裏的水杯,麵色誠懇的看向二人,“這些東西既然是祖宗留下,如今起出來了,少不得也該告慰一番祖先。隻是如今有心無力,別的做不到,便也隻能借花獻佛了。我近來隻覺得身子鬆快許多,預備再請個好大夫來瞧瞧,就留下五兩銀子看病,分給老四五兩。剩下十兩銀子,想向族中買兩畝水田。”
此言一出,立刻惹來一陣嘩然。承平年代,地價自然稍貴一些,但即便是在地少又豐饒的江南一帶,五兩銀子也能買一畝水田了。萬山村這裏,能賣出三兩銀子便算高價。當初齊老三賣地的時候,那可是二兩銀子一畝,還搭著沙地才出手的。他出這個價,等於是白送了族裏四兩銀子。
在座這些人有一個算一個,除了齊老費之外,沒有哪一家一年的出息能有四兩銀子的。齊老三家裏這樣的情形,還能有這樣的氣魄,自然令人驚奇。
周敏卻是終於明白齊老三的意思了。光是請來德高望重的長輩還不夠,還得分一份出去。這是給族裏的,而祠堂和祖宗是大家的,等於是姓齊的人人有份。這樣一來,也就沒幾個人會在意他好運氣發了這一注財了。
唯一一個心情複雜的是齊老四,他這個正經的弟弟也才分了五兩,族裏就能白得四兩,又怎麽可能甘心?
但精明的人也最會看風色,齊老三擺出要分潤大家的意思,村裏人人都隻能敬服,他若再強求,那就要被人指指點點了。
又黑又瘦又小。
看起來就像是吃不飽飯的饑民。
不對,周敏環顧了一圈屋子裏的擺設,低矮的房屋裏光線昏暗,黃色的土牆被煙熏成了一種很難形容的顏色,頂上是竹編的樓板,上麵掛著幾串幹巴巴的大蒜和辣椒。灶台前堆了一堆亂七八糟的柴火,灶台後是石磨、水缸和碗櫃,看起來都既舊且破。
再看看眼前鍋裏熬著的“粥”,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裏,的確是個吃不飽飯的饑民沒錯。
這當然不是她,但又是她。
應住在山區村寨之中的好友邀請,周敏前往西南山區旅行,順便參加當地一個盛大的民俗節日。在節日過後,聽說當地村民們要進山,她從小就對這些感興趣,便興致勃勃的跟著去了。哪知在山裏遭遇了一場暴雨,最後失足跌下山崖。
這種情況,周敏自然是活不下來的。但她偏偏睜開了眼睛,以另一個身份。
周敏所在的這個村子就叫萬山村,聽名字就知道位於大山深處,從當地居民們的穿著打扮來看,應該是在古代,至於具體是哪朝哪代,便不可考了。
——村民們一年也不會出山幾次,去也隻到鎮上,至於更遠的縣城和州府,他們連叫什麽都不知道。更不必說不知在何方的朝廷和京城了。以現在的交通條件和信息傳遞速度,估計龍椅上的皇帝換了一個,要兩三年消息才能傳到這裏,還要去鎮上才能偶爾聽到一耳朵,這含糊不清的幾句,還說不準是謠傳。
想到這裏,周敏結結實實的歎了一口氣。
穿越了,能撿回一條命很好。但這具身體給自己留下的,卻是個實實在在的爛攤子。
萬山村處在這樣的環境之中,自然是非常窮的。而她所在的這個家,則是萬山村的窮中之窮。別家窮,好歹還能勉強混個溫飽,這齊家卻是窮得連下頓飯在哪裏都不知道。就眼前這鍋清亮得能照出影子的“粥”,還是她帶著弟弟上山采的野菜,又用掉了齊家最後一把米。
這日子可要怎麽過啊……
“嗚嗚……”就在周敏發愁的時候,一陣低低的抽泣聲從門外傳來。聽得出來聲音的主人已經努力壓抑,但顯然並沒有什麽效果。
周敏眉一揚,手裏的木勺“當”的一聲磕在了鍋沿上,朝門外喊,“別哭了!”
坐在灶前燒火的弟弟石頭嚇了一跳,“噌”的一下站了起來,有些不安的看著周敏。屋外的抽泣聲也逐漸降低,幾不可聞,但一時難以止住。
周敏重新握住木勺,忍不住歎了一口氣,她真不是脾氣和耐心多麽好的人,眼前這一團糟的局麵,偏還有人來給她添亂,真的快忍不下去了。
“石頭,把火滅了,拿碗盛飯。”周敏運了運氣,將就要爆發的情緒重新壓回去,這才生硬的開口。
石頭動作麻利的將灶邊的桌子搬到門口擺好,又捧出四個土碗排在灶台上。
萬山村窮成這樣子,所有的生活必備品如非必要,全都是自製。這土碗也是村民們自己在山裏開窯燒出來的,土黃的表麵微微開裂,看上去隨時都會散架。碗特意做得又寬又淺,跟盤子差不多,這樣看起來大,但其實裝不了多少東西。
周敏舀了一勺清湯粥水,一隻碗就裝滿了。她看了看鍋底,這樣一來,今天每人能吃上“兩碗粥”。這種自欺欺人的智慧周敏無法評價,她沉默的將鍋底那點零星的米粒和野菜撈進其中一隻碗裏,然後朝石頭示意,“這碗端給爹。”
他們的爹齊老三纏綿病榻,吃飯也是單獨送到房間裏去,並不與其他人一起。
周敏將剩下的三碗粥擺在桌子上,又放好凳子,石頭便回來了,身後還跟著一個身材矮小、皮膚暗黃、頭發微亂、形容畏縮、衣服上打著好幾個補丁的中年女子。
這就是他們的娘安氏了。方才在屋外嚶嚶哭泣的人,也是她。
周敏無聲的歎了一口氣,坐下道,“開飯吧。”
原身憑一己之力支撐著這個風雨飄搖即將散架的家,許多事情自然都是她做主。周敏來到這裏之後,更是短短幾天內建立起了自己說一不二的權威。聽到這句話,石頭和安氏忙坐下來,捧起碗埋頭喝粥。
周敏也端起碗喝了一口。
沒有半點油星甚至沒有鹽味的湯味道可想而知,一股涮鍋水的味道和著野菜的苦味充斥口中,那滋味實在難以用言語表述。而那一把米,說是米,但其實是連外殼一並碾碎,並不像後世一樣會將米糠篩出來,因為它同樣能吃。粗糙的米糠沒有任何嚼頭,咽下去的時候還有一種喉嚨被刮過的痛感,但周敏還是咬牙將兩碗粥喝完了。
一頓飯吃完,周敏感覺自己肚子裏灌滿了湯水。一天隻有一頓飯,還是這樣清湯寡水的粥,顯然並不能夠滿足人體所需,但她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都說靠山吃山,萬山村背靠山林,物產豐富,按理說不至於會如此。但這裏實在是太窮了,地裏的糧食不夠吃,村民們自然都把主意打到了山上。就算山林裏能吃的東西再多,也是不夠的。
近處能吃的東西早就被搜刮一空,而她和石頭兩個小孩子也不敢深入山林,這頓飯還有野菜吃,還是因為這種野菜萬山村的人不認識,才讓周敏撿了個漏。但不當時節,一共也隻采到了兩小把。
把碗放在桌上,周敏站起身道,“石頭跟我進山。”
“敏敏……”一直埋頭吃飯,沒有半點動靜的安氏聞言連忙跟著站起來,有些不安的開口叫道。周敏看過去,安氏卻不敢看她,隻低著頭抓著衣角,顯然是有十二分為難的事。
周敏心下立刻生出不妙的預感。不是她小題大做,實在是雖然才穿越沒幾天,她卻已經深刻的領受過了這個便宜娘惹禍的能力。
其實說惹禍也冤枉了安氏,她本身是個沒什麽能耐的村婦,丈夫生病之後家裏的事竟然由女兒來主持,便可見她的軟弱,哪有惹禍的膽子?但她不惹禍,禍卻會來惹她。
遠的不說,就說周敏穿越之後這幾天。
周敏之所以會穿越,是因為原身下雨天上山,腳下打滑直接從山上滾了下來。天幸路上沒有撞上樹和石頭,但還是受了不輕的傷,尤其是磕破了額頭,失血嚴重導致昏迷。
當時石頭跟原身一起上山,追著失足的原身一路下山,並及時叫來村民,把人救起,慌亂中他自己也扭了腳。於是一家四口,隻得安氏一人有行動之力。她拿了預備給齊老三買藥的一點錢去鎮上買藥,去的時候說得清清楚楚,是買外傷用的藥,結果她帶回來的卻是一包香灰,說什麽菩薩跟前開過光,包治百病。至於錢,自然是被人騙去了。
家裏三個傷患,吃飯抓藥都是難題。正好村長家中辦喜事,為了照顧他們家,便請了安氏去幫忙。也就是收拾碗碟,洗菜做飯之類的雜事,偏偏安氏居然失手打翻了好幾隻碗,盡數摔壞。那是村長從鎮上買回來的白瓷碗,在家家戶戶都用土碗的萬山村可謂十分珍貴,不是喜宴上也不舍得拿出來用,偏就被打壞了。雖然村長體恤他們家,沒說讓賠,但也沒什麽好臉色。
周敏當時剛穿過來,麵對這樣的爛攤子,顧不得熟悉新環境和養傷,能下地之後便將養家的擔子又接了過來。
所以此刻見安氏這副模樣,周敏心下立刻咯噔一聲,再加上之前安氏在門外哭泣,八成是又出了什麽事。周敏極不想管,卻也知道根本不可能,隻能忍下怒氣,不耐的問,“又怎麽了?”
安氏也知道自己討人嫌,紅著眼、抖著手從袖子裏摸出一個布包,放在桌上推了過來,“這個給你……”
周敏接過來打開一看,不由麵色大變,“這錢你從哪裏來的?”
布包裏赫然竟是一把銅錢,雖然隻有十幾文,但齊家家底早就掏空,已經很久沒有過現錢了,何況還是從安氏手裏拿出來?
安氏揉著衣角,低聲道,“我……我換的。你爹的藥該抓了,用這些錢去抓。”
“我問你用什麽換的這些錢!”周敏提高聲音。
安氏從來隻有被人騙,什麽時候能從外頭拿進來錢?越是不同尋常,就越說明問題很大。
安氏抖了抖,抬手指著灶上搭著的大鐵鍋,“你阿水叔說想換咱們家這口鍋去,我想留著這鍋也沒多少用處,你爹的病要緊,便……已應下了。”
說到最後大概她也知道理虧,聲音已低不可聞,眼淚也隨之滾出來,“我也是為了這個家……你爹的病好了,這家裏才有男人頂門立戶……要不然等入了冬,靠我們娘兒仨要怎麽過?”
石頭這條魚,就是跟人換的。
他這段時間跟著冬叔學習,也算是有了一點進展。木匠活兒畢竟很考驗手藝,所以石頭目前還在學徒階段,隻能幫忙打個下手。倒是篾匠活兒,冬叔已經讓他上手試做了。
石頭想著周敏之前說過想要個提籃,這樣上山挖草藥的時候就不用背著笨重的背簍,平常也能用來放東西,便打算編個提籃。
村子裏的人用的東西,通常都很粗糙。提籃也都是用寬大的竹片去編,也沒什麽花樣,反正弄出來的東西以結實為主,其他的倒在其次。這樣做起來也快,一個大的提籃,兩三天功夫就能編好。
但石頭想著是給周敏用的,自然用了更多的心思。他還沒學到在籃子上做花樣的程度,便將竹片削成細細的竹絲,然後密密的編織。這樣一來,花費的材料倒是不會變多,但卻更加費時費力,最耗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