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水衝刀劈
字數:3398 加入書籤
海水從扒拉開的石岸缺口裏湧進來,瞬間將近處的數十名寇兵卷入水中。
鄭蒼生不知出了什麽緣故,卻也知道機不可失,大聲喝道:“神明顯靈,助我等淹死這些海寇。”領著一隊人當先殺了出去。讓他一聲大喝,護牆內的青焰軍一齊回過神來,奮勇爬出護牆,向那些驚惶失措的寇兵殺將過去。
激戰至此,島上守軍也隻餘半數,石堤不崩,魏禺準備下令撤到第二道防禦護牆的後麵。寇兵可以輪翻進攻,青焰軍除了五百名精銳以備不測之外,其餘將士都壓在護牆那邊與寇兵激戰。乍聽驚響,又聞鄭蒼生驚呼,如注一股新力,從陡險疾衝下去,如狼似虎。
巨響傳來,石崩地裂,海潮激湧,一時間寇兵心神震懾,尚未回過神來,就讓青焰軍殺入陣中,抵擋不住,紛紛向坡下退去。而低陷地裏的寇兵為避湧過來的海潮,沿著坡道向上湧來,兩股寇兵交雜一起,混亂不堪,似乎忘了要去抵擋揮劈撩砍下來的兵刃。
丁勉臣疾步走過來,臉上又驚又喜,也有一絲憂色,道:“寇兵陣形大亂,但是那裏地方狹窄,退路讓海潮截住,卻是兵家所講的背水死地。”見魏禺微微點頭,知道也看出其中的隱患,又道,“待寇兵明白退無可退之時,就會臨死反噬,我部與之糾纏,勢必不敵。”
魏禺指著身後的五百精銳,道:“這隊精兵操練過大衍數陣,下去衝殺,陣形散而不亂,待寇兵回過神來,也能迅速收攏陣形撤回。”
東海會戰期間,宛陵軍的戰力提升極速,世人皆知是徐汝愚傳授軍陣之故。丁勉臣倒也聽過清河衝陣、大衍數陣這樣的軍製陣。但是江寧擴軍速度甚快,清江水營初建隻有千餘人,現在更名為翼虎軍,足有七萬眾,老兵混雜新丁,這大衍數陣卻極少有操練熟稔的時候,隻有少量的精銳之師嚴格實行大衍數陣的軍製。
鄭蒼生率領著衝入寇兵陣列之中的近千人多大是衛戍軍的將士,士氣大振,但是與寇糾纏混雜,此時已辨不清敵我。擁在坡道上的寇兵雖然人數是青焰軍的數倍,但是還未回過神來,驚魂未定之餘,隻是本能的格擋劈砍過來的兵刃。一待回過神來,人數居處劣勢的青焰軍必吃大虧。
丁勉臣從五百人中分出數隊,趁寇兵還是一片混亂之時,收攏衛戍軍的將士,自己率領餘下的精銳,從一角楔入亂陣之中。
林濟平複下心緒,隻見坡道上一片混亂,情知這樣的混亂再持續片刻,已方五千眾卻要讓千名青焰軍屠殺得幹幹淨淨。望著混亂中緊隨在自己身邊的精衛隻剩下十數人,林濟揮著手上的刀,提息大喝:“後退隻有死路一條,要想活命,跟我向上衝。”聲音如雷,壓住轟鳴的海潮聲。
林濟衝上數步,陣形更擠,便是短刃也施展不開。林濟額頭青筋爆起,雙眼充血赤紅,一刀將向他擠過來的普濟軍士劈倒,對身後的精衛喝道:“將手中的槍戟平舉,誰要後退,無怪兵刃無情。”此時無暇整飭陣形,隻有衝上坡道,將混亂的陣形拉開一定的空隙,才有喘息的機會。正話間,林濟又揮刀劈翻一名普濟軍士。
明晃晃的鐵戟長槍頂著背腹,卻是上麵的人一同向下擠來,眨眼間,數人避讓不及,讓鐵戟捅個正著,卻無法再向下擠去,下麵的寇兵經此一緩,漸漸回過神來,望著山下洶湧的海潮,一齊明白過來,再退隻有死路一條,又一齊呼喝著向坡道衝去。
混亂持續了約有一刻時間,坡道積滿普濟海匪的屍骸。
林濟領著百餘名寇兵中的精銳,衝到亂陣的最上方,見身側的又要向下回殺過去,喝道:“將身邊的青焰賊留給後麵的人,你們隻管向上衝。”
魏禺冷眼看著山下的情形,林濟那聲大喝自然聽在耳中,心中不由暗歎:林濟領兵確有些本領。混亂中寇兵死傷甚眾,人數仍要多過青焰軍許多,大部分寇兵雖然回過神來,但是陣形擁擠混亂依舊,這種情形下,隻有將陣形拉開,才會有反敗為勝的機會。
魏禺對鄭蒼生道:“傳令下去,讓丁勉臣將人馬拉回來。”
鄭蒼生剛衝下去不久就讓魏禺召回,心想著鋼刀還沒有卷刃,心裏相當不滿,不過軍中尚無人敢將對魏禺的不滿表露到臉上來。此時看到坡道上的情形,心中惴惴,暗道:要將與寇兵混戰一團的人收回來,不是易事。
金號鳴響,丁勉臣擰著向上望去,驀然發覺數百名寇兵已經脫離亂陣,向坡道上端衝去,身邊隻剩下二十餘名將士,伍員與四名令都在,心裏明白這一隊人自始至終沒有殺散過。
江寧諸軍中,騎營設令,共六人,合雪花六出的散形陣。步營,設隊正,共十二人,是大衍數陣的正形。水軍通常會在狹窄的船體裏作戰,大衍數陣又以六人為一個獨立單位,長短器弓盾互相配合作戰;地形開闊些,則是十二人為一隊,一名令為隊正,一名為副,衝殺入敵陣,則要求二至三隊互相配合,即使反陷敵陣之中,也能支持相當長的時間等待援救。接戰時,陣殘,則補入其他陣列之中,則有七人陣、八人陣的變形。
丁勉臣率領二十餘人,撕開寇兵的糾纏,將各自為陣的各隊人馬,收攏一處,一起向坡上殺回去。
寇兵尚未曾有序的組織起來,無法攔截隊形整飭的青焰軍。林濟領著數百名寇兵也不回頭阻截,徑向護牆殺去。
鄭蒼生站在護牆上,心裏奇怪,隻當林濟得了失心瘋,下令護牆的將士引弓射殺。
魏禺心裏明白,林濟不愧久經沙場,判斷力相當不錯。他此時領著數百名寇兵阻截丁勉臣的數百名精銳,不僅背腹兩麵受到夾擊,若讓丁勉臣領人衝到護牆後麵,餘下的約三千名寇兵一齊擁在不是很開闊的坡道上,處境才更危險。
海潮將數百步縱深的低陷地盡數淹沒,海浪在護牆四五百步的下方洶湧著,寇兵的最前沿離護牆壁隻有二三百步距離,在那裏狹窄的地麵聚集三四千名海寇,就可以隨意用硬角長弓、車弩仰拋射殺普濟海匪,將護牆拆了,隨隨便便一塊巨石沿著陡峭的坡道滾下坡去就能砸到幾個普濟海匪。
林濟無暇計算適才的混亂遭成己方多大的損失,卻知道在海圩外的艦船進來救援之間,不能與護牆拉開距離,隻有與所有的青焰軍混戰一起,才會有生路,才會有反敗為勝的機會。一旦拉開距離,頭頂上的滾石、箭矢、火把就會像雨一樣的傾泄下來。
鄭蒼生領在近千名青焰在護牆後嚴陣以待,林濟率領數百名寇兵瘋狂向護牆部來,再下麵則是丁勉臣率領四百餘名精銳向護牆退去,而更多的寇兵尾隨在丁勉臣的後麵向坡道上方衝去。
雖然借那一陣混亂,水衝刀劈,殲滅超過二千的寇兵,但是剩下還有兩千四五百名寇兵,己方卻隻剩下一千四五百人,雖然一千人占有護牆的優勢,但是仍然有一場硬戰要打。
魏禺從腰間解下製式馬刀,站到隊列之中。